梧棲地區位於台中縣的海線位置,雖然台中港為十大建設之一,替它提昇了不少重要性,但在清朝之前,梧棲鎮卻只是沙轆社、水裡社的社域而已,鄰近梧棲鎮的沙轆社、牛罵社和水裡社的社址都離梧棲鎮有點距離,只因梧棲鎮並非一塊豐腴之地。即使唐山過台灣,漢人也多選擇清水、沙鹿為第一優先地,等到這些地方都開發飽和,才會往梧棲鎮開墾,可見,梧棲鎮土地並非為漢人開墾時所第一優選之地。
梧棲鎮中央路以東多為漢人所開墾農田之地,不少契字發現,漢人來台之初先跟沙轆社民贌得土地開墾,爾後,沙轆社民不但無力耕種還無力將典贌給漢人之地收回,可知沙轆社民之困窘。沙轆社民因經濟壓力、無力自耕和人力不足等三種原因下,漢人取代沙轆社民在此開發農田,也隨著灌溉的需要將水圳不斷的修築,從清水、沙鹿拓展至梧棲鎮,但因梧棲鎮位於五福圳的末端,為此還發生過幾次爭水糾紛。而中央路以西之地,漢人也是跟沙轆社民典贌開發成魚塭,道咸以來,因梧棲港的發展帶動這裡的商業發展,漸漸成為港口街市,不僅霧峰林家和龍井林家在梧棲港附近設有倉庫,甚至還在梧棲鎮租地,今日的梧棲鎮的地名公館是因此得名。
清朝民變中的戴潮春之亂時,梧棲港扮演著轉運的重要據點,以及中外聞名的梧棲港樟腦衝突事件,都顯見梧棲港之重要性。
漢人在開墾完成之後,隨著港口經濟的發展,而有餘力出錢出力建造廟宇,也因為商業區收入較農業區豐腴,故梧棲鎮的寺廟多集中在梧棲港街附近,跟土地有關係的土地公信仰、王爺信仰、媽祖信仰,這裡的廟宇密度之高僅次於鹿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梧棲鎮位於海邊,媽祖的信仰更是深入地方,於是,信仰媽祖的跨區域連庄組織出現,中央路以西由朝元宮的媽祖形成跨區域的祭祀圈,而中央路以西的浩天宮,更是跨梧棲鎮、沙鹿鎮漢龍井鎮區塊為大肚中堡五十三庄的信仰圈。
移民社會中的漢人將故鄉所崇拜之神帶來供俸,而供俸信仰之家廟,在每有靈驗後,信徒增加後,募款建造成為村廟,使漢人透過信仰凝聚對地方的認同感,透過對神的信仰使來自不同區域的移民融合成為一體,發展建構成一個漢人聯庄性組織的自衛、互助團體。
壹、中文部份
史料
丁曰健
1959《治臺必告錄》,台灣文獻叢刊第17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世慶
1977-1984《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影本》,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藏影本。
不著撰人
943 《警察官署別台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台灣總督府。
不著撰人
1905《台灣土地慣行一斑》,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編,台北,南天出版社。
不著撰人
1862《彰化縣輿圖纂要》。
不著撰人
1983《台灣府輿圖纂要》三冊,台北:成文,臺灣文獻叢刊181。
不著撰人
1918《台中廳水利梗概》,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
不著撰人
1939《台中州水利梗概》,台中州。
不著撰人
《台中縣行政區域街庒社名》。
不著撰人
《公業調查》影本-台中州大甲郡,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藏。
不著撰人
《宗教團體台帳》影本-台中州大甲郡,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藏。
六十七
1961《番社采風圖考》,台灣文獻叢刊第九十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伊能嘉矩著
1923《大日本地名辭書台灣篇》,東京:富山房。
安倍明義
1937《台灣地名研究》,台北:蕃語研究會。
何培夫
1997《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台中縣市.花蓮縣篇》,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發行。
余文儀
1993《續修臺灣府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21種,台灣省文獻會。
林豪
1997《東瀛紀事》,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周鍾瑄
1962 《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141,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璽
1993《彰化縣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41種,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郁永河
1959 《裨海記遊》,臺灣文獻叢刊44。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施添福撰
2000 《鹿港鎮志》,鹿港鎮公所。
范咸
1961《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05種。
張榮樓、李夢愚
1983 《台中縣志稿 大事記》,台北:成文,54、58年排印。
梧棲街役場編
《大甲郡梧棲街寺廟台帳》。
高拱乾
1993《台灣府志》,南投:省文獻會。
連橫
1992 《台灣通史》,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野口保興著
1985 《台灣地誌》,台北:成文,明治33年排印。
黃叔璥
1957 《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叢刊4。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海泉
《梧棲沿革志》(手稿本)。
淡水稅關
1908 《台灣稅關要覽》,台北:淡水稅關。
張勝彥總編纂,洪敏麟編纂
1989 《台中縣志》,台中縣:台中縣政府。
陳金田譯
1911《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報告書台灣私第一卷》,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陳炎正主編
1996《龍井鄉志》,台中:龍井鄉公所。
溫國良編譯
1999《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之一》,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寧顏總纂,鄭喜夫編纂
1993《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八職官志文職表篇,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62《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臺灣文獻叢刊151,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文獻叢刊152。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3《臺灣私法物權編》,臺灣文獻叢刊150。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1928《台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台北:該課。
臺灣總督府檔案
1901明治三十四年甲種永久保存第十九卷第十九門土木工事(埤圳)梧棲辨務署管。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
1935《台灣の港灣》,台北:吉村商會。
臺灣總督府淡水關編
1907《臺灣稅關十年史》。
篠原哲次郎編
1985《台灣市街庒便覽》,台北:成文,昭和七年排印本。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
996《臺灣堡圖》明治37年編製,臺灣日日新報大正4年出版,臺北:遠流。
1898-1903《土地申告書》。
臨時舊慣調查會
1979《調查經濟資料報告》,台北市:文岡圖書公司影印版。
專書
王立任
2002《歷史建築大庄浩天宮-調查研究計畫》。
友冑會編
1924《顏雲年翁小傳》,大正十三年。
台中縣政府
1998《九降風的故鄉-五杈.梧棲.新高港》,廖永來發行。
白棟樑
1997 《平埔足跡 : 台灣中部平埔族遷移史》,台中市:晨星發行。
呂順安主編
1994《台中縣鄉土史料》,台灣省文獻會委員會編印。
林玉茹
1996 《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北:知書房出版。
林朝棨
1957 《臺灣地形》,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松浦章,卞鳳奎譯
2002 《清代台灣海運發展史》,台北蘆洲:博揚文化。
洪英聖
1999 《畫說乾隆台灣輿圖》,南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洪敏麟
1984 《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9 《大甲溪流域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4 《五杈港聚落圖說》,梧棲鎮農會。
洪慶峰
2003 《台中縣歷史建築導覽手冊》,台中縣文化局。
洪麗完
1996 《台灣古文書》專輯 上,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7 《台灣中部平埔族:沙轆社與岸裡大社之研究》,台北稻香出版社。
2002 《台灣社會生活文書專輯》,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
2002 《臺灣中部平埔族群古文書研究與導讀:道卡斯族崩山八社與拍瀑拉族四社》,豐原市: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計文德
2005 《平埔族拍瀑拉族群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炎憲、曾品滄編
2003 《楊雲萍藏台灣古文書》,國史館發行。
許雪姬
1990 《龍井林家的歷史》,中研院近史所。
梧棲鎮公所
2000 《梧棲古文書史料專輯》,台中縣梧棲鎮公所。
2005 《梧棲鎮志》,台中縣梧棲鎮公所。
陳庚金發
1989 《台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陳紹馨、傅瑞德
1956 《台灣人口之姓氏分佈:社會變遷的基本指標第一冊》,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印行。
陳紹馨
1979《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秋坤
1994 《清代台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陳傳縳修
1970《陳益源祖譜》,祭祀公業陳益源管理人陳家琛發行。
麥斯基爾、王淑琤譯
1986《霧峰林家》,台北:聯經。
1986《霧峰林家—台灣拓荒之家,1729-1895》,台北,文鏡。
曾景來
1937 《台灣宗教と迷信陋習》,加藤豐吉發行。
黃秀政
2001 《台中縣海線開發史》,台中縣豐原市,中縣文化。
黃富三
1987 《霧峰林家的中挫(1861-1885)》,台北自立晚報。
1987 《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台北自立晚報。
黃富三、陳俐甫合編
1991 《霧峰林家之調查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張炎憲、曾品滄編
2003《楊雲萍藏台灣古文書》,國史館發行。
楊斯郁先生提供
《楊家族譜》。
董倫岳撰文
1998 《咱懷念.梧棲街.新高港老相片專輯》,台中縣梧棲鎮公所。
劉澤民
2004 《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續篇》,南投市:文獻館。
2000 《大肚社古文書》,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鄭喜夫
1979《台灣先賢先烈集—林朝棟》,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蔡清筠
1997《戴案紀略》,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潘英
2000 《台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台北市:南天。
蔡志展
1980 《清代水利開發研究》,台中:昇朝。
戴寶村
1987 《台中港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89 《台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期刊
中縣文獻
1997 〈[臺中]清季的農田灌溉與水利開發〉,《臺中水資源》,5 卷,頁11-17 。
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
1993 〈荷蘭統治下位於台灣中部的Quataong村落〉,《台灣風物》43(4),頁229。
王世慶
1972 〈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台灣文獻》23(3),頁1-38。
1985 〈從清代臺灣農田水利的開發看農村社會關係〉,《臺灣文獻》,36:2 卷, 頁107-150。
王靜儀
2002〈梧棲水陸交通發展與臺中港開港〉,《興大人文學報》,32(下)卷 ,頁919-943。
王麒銘
2002〈天災與康雍時期臺灣中南部農田水利開發及住民生活之探討〉,《臺灣人文(師大)》,7卷 ,頁23-47 。
田壯文圖
2000〈波瀾壯闊話梧棲〉,《臺灣月刊》,212 卷,頁70-73 。
台中港週刊
1984〈大肚萬興宮尋根〉,《台中港週刊》,第26期,第六版。
石文誠
2001 〈清代拍瀑拉(Papora)社群社址與社域範圍之探討〉,《台灣風物》,51:3卷,頁113-140。
2002〈清代拍瀑拉(Papora)地域內的平埔社群關係〉,《台灣文獻》53:3卷,頁125-156。
任茹 王柏山
1998 〈明清臺灣中北部地區水利之開發--從北港溪到大漢溪〉,《臺灣文獻》,49:3卷,頁137-145 。
何傳坤
1977〈台中縣大肚山台地及彰化、南投縣境八卦山台地史前文化調查報告〉,《台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28-29,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吳奇浩
2003 〈由大肚社再探清代臺灣之熟番地權 〉,《臺灣史料研究》,20 卷,頁34-67。
卓克華
1978 〈行郊考〉,《臺北文獻直字》,45/46卷,頁427-444 。
1985 〈臺灣行郊之組織功能及貢獻〉,《臺北文獻直字》,71卷,頁55-112。
岡田謙著,陳乃薜譯
1960 〈台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台北文物》9(4),頁14-29。
林玉茹
1993 〈清代臺灣港口的數量與分佈〉,《史原》,19卷, 頁213-261。
1994 〈清代臺灣港口的互動與系統之形成〉,《臺灣風物》,44:1卷,頁81-125。
1994 〈清初與中葉臺灣港口系統的演變:擴張期與穩定期(一六八三至一八六0) 〉,《臺灣文獻》,頁31-79。
1995 〈清末臺灣港口系統的演變: 巔峰期的轉型(一八六一至九五) 〉,《臺灣文獻》,頁95-127。
2004 〈逐利之風:清代臺灣郊商的多元投資策略〉,《歷史月刊》,201卷 ,頁74-81 。
林美容
1986 〈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南港,頁53-114。
1988 〈由地理與年籤來看台灣漢人村庄的命運共同體〉,《台灣風物》38(4),頁123-143。
1988 〈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張炎憲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南港:中研院三民所,頁95-126。
1989 〈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南港,頁41-104。
1995 〈從南部地區的「巖仔」來看台灣民間佛教〉,《思與言》33(2)卷,頁1-40。
林美容、許谷鳴
2001〈關渡媽祖的信仰圈〉發表於雲林朝天宮《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會議。
施振民
1973 〈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南港,頁191-206。
洪麗完
1988 〈台中沙鹿社平埔族遺跡〉,《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8期,頁24-25。
1989 〈田野拾穗:清代開墾史的三件古契字〉,《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1期,頁20-24。
1989 〈從一張古文書管窺清代的梧棲港〉,《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0期,頁8-10。
1990 〈關於梧棲鐘藏古文書的幾點觀察〉,《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4卷,頁29-39。
1992 〈大安大肚兩溪間墾拓史研究〉,《台灣文獻》,43卷第3期,頁165-260。
1992〈尋找拍瀑拉族(Papora)的後裔〉,《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2期,頁65-71。
1995 〈沙轆社史之考察—以「祭祀公業遷善南北社」為中心〉,《平埔研究論文集》,中研所,頁219-300。
1998〈沙轆社社名變遷與社域族群轉換: 兼論沙鹿鎮名之源起〉,《中縣文獻》,6 卷, 頁73-99。
計文德
1992〈平埔族拍瀑拉族遺跡及其聚落分佈探討-從清水感恩社與沙鹿遷善南北 社的田野工作和文獻整理談起〉,《弘光醫學專科學報》 26期,頁537-630。
1992,〈德化、感恩與遷善-從大甲西社番變試探拍瀑拉族之衰落〉,發表於《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81年度會友年會》。
1994〈清代拓墾大肚台地以西埔園之土地取得問題初探〉,《中縣開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豐原,中縣文化中心,頁86-187。
1997〈清代臺灣感恩社土地給墾研究-平埔族拍瀑拉族群古文書研究之一〉,《臺灣源流》7卷:頁55-59。
1998〈清代台灣大甲西社番變起因之考察〉,發表於《平埔族文化展》,高雄:高雄縣自然史教育館主辦。
張珣
1993 〈台灣和人收驚儀式與魂魄觀〉,《人觀、意義與社會》黃應貴主編,南港,中研院民族所,頁207-232。
1996 〈光復後台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之回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81,南港,頁163-215。
1997 〈百年來台灣漢人宗教研究的人類學回顧〉,《台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南港,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頁 215-255。
許嘉明
1973 〈彰化平原福佬課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南港,頁165-190。
1978,〈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 ,頁59-68。
張光直
1954〈圓山發掘對台灣史前研究之貢獻〉,《大陸雜誌》九(二)。
1970〈中國南部的史前文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四二(一):頁165。
張光直、宋文薰
1954〈台中縣水尾溪畔史前遺址試掘報告〉,《台大考古人類學刊》三:三八、頁49~50。
黃增泉、臧振華
1972〈台灣之古生態研究(6)台灣中部十八張、大邱園、牛罵頭、草鞋墩等史前遺址的孢粉分析〉,《台大考古人類學刊》:三九、四○。
黃富三、曹永和主編
1980《台灣史論叢第一輯》:三五,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郭伶芬
2002〈清代臺灣中部望族的對立與聯合--從戴潮春事件的觀察〉,《臺灣人文生態研究》,4:1卷,頁19-50 。
陳士馳
1995〈梧棲養鴨人家與臺中港〉,《新觀念》,85卷,頁90-91。
陳聰民
1998〈梧棲鎮朝元宮初探 〉,《臺灣文獻》,49:4 卷, 頁337-366 。
2001〈五福圳變遷之探討〉,《臺灣文獻》,52:4卷,頁417-475、477-483。
曾玖成
1976 〈臺灣的行郊史(1725~1895) 〉,《臺北文獻直字》,38 卷,頁307-324。
程大學
1985〈祭祀公業問題之初探〉,《臺灣文獻》,36:3/4卷, 頁279-355。
1993〈古文獻上之樟與樟腦--並及現代文獻 〉,《臺灣文獻》,44:4 卷,頁23-49。
1994〈臺灣樟腦政策史之研究〉,《臺灣風物》,44:2卷, 頁248-211。
楊焜顯
1988〈九降風吹的故鄉[梧棲] 〉,《源雜誌》,13卷,頁26-30。
溫振華
1980〈清代一個台灣鄉村宗教組織的演變〉,《史聯雜誌》1,頁91-107。
1980〈清代台灣中部的開發與社會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1期。
1989〈(清代大甲溪流域)漢人社會的建立〉,《台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頁126-131。
1989〈清代臺北盆地漢人社會祭祀圈之演變〉,《臺北文獻直字》,88卷, 頁1-42。
劉枝萬
1955〈台中縣開發史〉,《中縣文獻》1卷。
1963〈臺灣之瘟神信仰〉,《臺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6卷,頁109-113。
1966〈臺灣之瘟神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22卷,頁53-92。
劉異聲
1969〈新港--梧棲〉,《今日經濟》,27卷, 頁2-8。
蔡文地
2002〈清末台灣社會流行吸食鴉片之研究〉,《台灣人文》,7卷。
蔡淵洯
1986〈清代台灣的移墾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16號 ─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頁45-67。
1994〈清代台灣的學術發展〉,《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53-566。
戴寶村
1988〈梧棲港開發史研究 : 清代至日據時期〉,《東海大學歷史學報》,9卷, 頁105-133 。
鍾華操
1974〈同治初年戴潮春之役〉,《臺灣文獻》,25:2卷,頁52-71 。
羅士傑
2001〈試探清代漢人地方菁英與地方社會--以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為中心 〉,《臺灣史蹟》,38 卷,頁135-160 。
碩博士論文
洪麗完
1985《清代台中開發之研究1683-1874》,東海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
詹素娟
1985《清代台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卓淑娟
1988 《清代台灣中部藩番關係之研究》,東海史研所碩士論文。
潘惠珠
2001《梧棲鎮的空間發展與演變》,高雄師大地理所碩士論文。
江芳菁
2003《大林糖廠與大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1909-1996)》,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莊淑菁
2003《清代溪湖鎮的開發與社會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曾春鎂
2003《新埔地區的經濟與社會變遷(1684-194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張宜珍
2003《日治時期烏來地區經濟社會的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鍾文娟
2003《清代苑裡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1683-189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網路資訊
1、台中縣政府主計處 統計要覽 http://account.taichung.gov.tw/b3y.htm 。
2、台灣中部平埔族古文書數位典藏 http://www.tchcc.gov.tw/pingpu/index.htm 。
3、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 。
4、泉州府晉江縣蓮塘蔡 http://www.geocities.com/lian_trrng_tsai/index.htm 。
5、紀氏家族網 http://www.ji-family.com/history.asp 。
貳:西文部份
Shepherd , John R.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1600-180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