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雅韻
Wang, Ya-Yun
論文名稱: 當文化不利遇上創新經營---一所異域學校的羽化蛻變
When Cultural Disadvantage Meets Innovation Management: A Study on the Metamorphosis of a School in a Remote Region
指導教授: 陳昭儀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4
中文關鍵詞: 學校創新經營文化不利學校
英文關鍵詞: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culturally-disadvantaged school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28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9下載: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當文化不利遇上創新經營--一所異域學校的羽化蛻變

    摘 要

    這是我的母校──臺北市社子島福安國中羽化蛻變的生命故事。
    故事從母校對我的「召喚」開始,我在神異性的巧合之下再度回到這座鐫刻青春歲月的校園,回憶洶湧而來,淹沒了悠悠二十五載的光陰,竟讓我有了一切恍如昨日的錯覺。福安的景致依舊,但氣息不同了,這樣的轉變成為一個浪漫的引信,引領我踩著「前人足跡」踏上「尋根之途」為她而寫。然後,我發現佇立在禁建近半個世紀的貧瘠荒蕪土地上的我的母校,在創新經營的滋養孵育之下,由不起眼的毛蟲羽化「蛻變」成耀眼的蝶。
    我透過敘事研究的角度書寫,因為我要說的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生命故事,其中揉合著困難與挑戰、成長與喜悅、勇氣及膽識,還有許許多多辛酸、熱情和感動。在旅程的「終站」,我欣喜地發現母校在「行政管理創新層面」、「文化塑造創新層面」、「課程教學創新層面」、「學生活動創新層面」、「環境空間創新層面」及「外部關係創新層面」等六大層面皆有優異表現。我看見福安國中在創新過程中遭遇無數躓礙,但也有無數充滿張力的突破,原來創新經營策略運用得宜,能夠讓一所異域學校重獲新生,於是我與文化不利學校經營者、文化不利學校教師、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學術研究者分享旅途中的所思所感;而福安創新行旅的最後風景,則是我回觀這一趟旅程,重新定義自己──母校所要給予我的昇華,昭然若揭。

    關鍵詞:學校創新經營、文化不利學校

    When Cultural Disadvantage Meets Innovation Management: A Study on the Metamorphosis of a School in a Remote Region

    Abstract

    This is the story of my alma mater, Municipal Fu-an Junior High School of Shezidao, Taipei City, and how it received a new life of its own through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innovation managementmeasures.
    The story began when the school “summoned” me back to its loving embrace. It was purely through coincidence that I returned to this place where so many youthful memories were created. I was overwhelmed with nostalgia as I reminisced over those good old daystwenty-five years ago butitfelt almost like yesterday. The campus looked just the same, but the atmosphere had chang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old was what led me on a romantic trek along the path of memories, where I sought the roots of it all following the footsteps of many who had preceded me. That was when I discovered that my alma mater, standing proudlyin a desolate wilderness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had transformed into a magnificent butterfly from the unattractive caterpillar it once was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management.
    The reason I am writing this article from a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is that the story I aim to tell is an emotionalone, full of life, and comprising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growth and happiness, courage and endless bitter, passionate and moving moments. At the “final destination” of the journey, I am glad to discover that my old school now excels in six major features: innovative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ve cultural modeling, innovative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ve student activities,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 spaces, and innovative public relations. What I see is a Fu-an Junior High Schoolthat transcended countless obstacles to achieve many grand breakthroughs.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strategies were applied well, breathing new life into this disadvantaged school in a remote region. I share my thoughts and observations along this journey with operators and educators in culturally-disadvantaged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future academic researchers. Looking back on this journey of the innovation of Fu-an Junior High School, I am truly able to redefine myself, andmarvel overthe inspiration my old school aroused in me.

    Keywords: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culturally-disadvantaged schools

    目 錄 第一章 召喚 1 第一節 浴火重生 3 第二節 根之所在,心之所在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前人足跡 11 第一節 文化不利的意涵與指標 11 第二節 學校創新經營理論基礎 15 第三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層面 24 第四節 學校創新經營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 尋根之途 37 第一節 關於敘事研究 37 第二節 故土新芽 39 第三節 化作春泥 42 第四節 資料蒐集方式 44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47 第六節 研究的品質 51 第七節 研究的倫理 53 第八節 研究程序 56 第四章 蛻變 59 第一節 繭 59 第二節 破蛹而出 64 第三節 羽化 129 第五章 終站 155 第一節 風景 155 第二節 跫音 165 第三節 回眸 171 參考文獻 175 附錄 183 附錄一 校長主任教師訪談指引 183 附錄二 家長訪談指引 184 附錄三 訪談邀請函 185 附錄四 訪談說明書 186 附錄五 訪談同意書 187 附錄六 訪談資料分析 188   圖表目錄 表次 表2-1 學校創新經營意涵與層面分析表 30 表2-2 國內外學校創新經營相關研究整理表 31 表3-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41 表3-2 正式訪談之參與者、日期/時間、地點及次數表 45 表3-3 資料編碼範例 47 表4-1 福安國中現況SWOT分析 116 圖次 圖2-1 四種知識轉換型式 16 圖2-2 知識螺旋圖 17 圖3-1 研究步驟流程圖 56 圖4-1 福安國中圍牆 90 圖4-2 福安國中校門口 90 圖4-3 福安心學園明信片設計得獎作品 101 圖4-4 藝陣風雲社參與臺北木蘭扶輪社活動 104 圖4-5 藝陣風雲社參與神遊社子活動 104 圖4-6 OSICA活動所植之樹 108 圖4-7 OSICA植樹活動 108 圖4-8 公益洗車 109 圖4-9 福安小鐵人 112 圖4-10 島頭公園淨灘活動 113 圖4-11 希望樹 135 圖4-12 希望樹葉片 135 圖4-13 「夢想起飛」飛機牆 13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2008)。InnoSchool2008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簡
    章。 2016年6月25日,取自
    http://www.ccda.org.tw/sing_up/gtinno/ GT_ INNO
    _final%20result.xls
    毛連塭(2000)。創造力研究的發展。載於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創造力研究(頁56-125)。臺北市:心理。
    王志文(1999)。社子島人文聚落之變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08)。教育研究法。臺北市: 五南。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原作者: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3)
    正政忠(2016)。我的草根翻轉:MAPS教學法。臺北市:親子天下。
    丘延亮(譯)(2004)。貧窮文化—墨西歌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原
    作者:Oscar Lewis)。臺北:巨流。(原著出版年:1975)
    阮翊峰(2009)。國小學校創新對教育品質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沈珮緹(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新經營之研究—以新北市五所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沈珊珊(2007)。社會底層階級子女的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研究:貧窮與社會排斥之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編號:NSC 95-2413-H-134-010-),未出版。取自:
    http://nhcuer.lib.nhcue.edu.tw/bitstream/392440000Q/480/1/
    952413H134010.pdf
    汪宗明(2006)。國民小學知識延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桃園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政賢(譯)(2014)。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第二版)。(原作者:Catherine Marshall, Gretchen B. Rossman)。臺北市:五
    南。(原著出版年:1995)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原作者:J. McNiff, P Lomax, J Whitehead)。嘉義市: 濤石。(原著出版年:1993年)
    吳清山(1992)。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育名詞─文化不利。教育資料與研究,45,126。
    吳清山、林天佑(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舒婷(2009)。國民中學創新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臺灣北部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志成(2010)。特色學校經營活化的尋思、迷思與省思。教育研究月刊,198,32-42。
    林新發(2003)。郊區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研究計畫。未出版,臺北市。
    林筱瑩(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天祐(1997)。學校經營與教育品質。教育資料與研究,19,28-32。
    林天祐(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五南。
    林天祐(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林文勝 (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純宇(2013)。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之個案研究—以一所InnoSchool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獲獎學校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志峰(1998)。社子島的常民文化。載於蔡森泰、蕭月昌、于蘇英、王志文(主編),土地之歌(154-171頁)。臺北市:常民文化。
    林素雯(2009)。社子島:社區?社群?還是地方社會?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第二十六屆糸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周志建(2013)。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臺北市:心靈工坊。
    周旻慧(2006)。美國文化不利學生教學原則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7,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7/57-38.htm
    孟瑛如(2006年6月4日)。多層次班級經營──策略及應用。國語日報,13版。
    施俞旭(2016)。尋找校園外的春天:社子島福安國中的改變。中等教育,67(1),181-188。
    徐瑞霞(2006)。臺北縣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姚欣宜(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畢恆達(2005)。為甚麼教授沒告訴我?臺北市:學富。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取自:
    http://www.boe.chc.edu.tw/sub/education_02/upfile/
    undefine1508141453.Pdf
    許士軍(1988)。管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許維素(1998)。輔導教師專業角色發展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國立編譯館(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
    康惠雅(2014)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張玉台(2005)。學校創新之研究—以臺中市一所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明輝(201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臺北市:學富。
    郭昭佑、陳美如(1995)。一個發展性的概念─學習型組織對教育行政領導的啟示。研習資訊,12(6),60-63。
    郭政億(2012)。學校組織創新經營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郭維哲(2003)。突破學校經營困境的良方──策略聯盟。教育資料與研究,51,47-53。
    郭進隆、齊若蘭(譯)(2010)。第五項修練(全新增訂版):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原作者:Peter M. Senge)。臺北市: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1990年)
    陳木金、吳春助(2011)。優質學校文化:卓越校長的觀察。教育研究月刊,202,36-52。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性研究。臺北市:洪葉。
    陳今珍(2004)。學校本位校務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鈕文英(2015)。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童鳳嬌、林志成(2007)。學校經營管理與品牌創新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50,63-86。
    黃瑞琴(2003)。質的教育研究法(再版)。臺北市:心理。
    黃宗顯(2004)。平衡計分卡的基本觀念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24,52-58。
    楊麗玲(2016)。社子島—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新北市:遠足文化
    楊國賜(2007)。知識經濟裨益提升高等教育教育素質。取自:http://
    www.ncu.edu.tw/~ncu7006/cnormal/ncu_report/910625_2.html
    臺北市政府(2011)。臺北市都市計畫書—變更臺北市士林社子島地區主要計畫案。臺北市。
    廖世凱(2006)。人口結構變化對宜蘭縣國民小學教育影響之研究──以少子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培村(2003)。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麗文。
    潘品昇 (2000)。企業實施知識管理與電子商務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潘慧玲(2006)。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鄭福妹(2006)。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參與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坤仁(2000)。士林興革記(第三版)。臺北市:臺北市士林區公所。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第二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顏秀如、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2
    瞿海源(1988)。〈台灣地區民眾的宗教信仰與宗教態度〉,楊國樞、瞿海源編,《變遷中的台灣社會》,239-276,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貳、英文部分

    Base,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ellum(2003). Rogers innovation process in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 in education
    organiz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Lincoln,NE.
    Benzie, D. (1999). Formative evaluation: Can models help
    to shape innovative programs? Education and nformation
    Technologies, 4(3), 251-262.
    Boss, S.(2012). Bringing innovation to school: Empowering
    students to thrive in a changing world. Bloomington,
    IN: Solution Tree Press.
    Brown, K.,Cullen, C.(2006).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used to measure motivation for religious behavior.
    Mental Health, Religion & Culture,9(1), 99-108.
    Certo, S.C.(2003). Modern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Conger, R.D., Wallace, L. B. Y., Simons, R. L., Mclody, V.,
    & Brody, G. H.(2002). Economic pressure in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family stress model. Developmental Phychology, 38, 179-
    193.
    Crumrine, B., & Runnels,T.(1991).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vocational Technical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40846)
    Daft, R.L.(1995). Organization theory & design. New York:
    West.
    Davies, E. & Joseph S. K.(2005). Designing Educative
    Curriculum Materials to Promote Teacher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4(3), 3-14.
    Drucker,P.F.(1993) . Post-capitalistsociet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Droge, M., & Shrader-Harvey, E (2002). Learning
    environments designed for the occupants: Three case
    studies of innovative elementary school desig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73978)
    George, J. M., & Jones, G. R.(2002).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ed.).
    NJ: Prentice-Hall.
    Guan, J., N. Ma.(2003). Innovative capability and export
    performance of Chinese firms.Technovation 23(9): 737
    -747.
    Hage,J.H.(1999). Organizational innovauon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5,
    597-622.
    Huhtala, H., & Parzefall, M. (2007). A review of employee
    well-being and innovativeness: An opportunity for a
    mutual benefit.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16: 299-306.
    Nonaka, I. & H. Takeuchi,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naka, I., & Konno, N. (1998). The concept of Ba:
    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 40-54.
    OECD(1996).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ris 1996
    Robbins, S.P., & Coulter, M.(2002).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Education.
    Rogers, E.M.(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Y: Free
    Press.
    Robbins,P., & Alvy,H.(2004). The new principal’s
    fieldbook: Strategies forSuccess. Alexandria,
    VA:ASCD.
    Scott, S. G., & Bruce, R. A.(1994).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 path innovation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3), 580-607.
    Senge,P.M.(1994).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Organi-zation. New York: Currency
    Doubleday.
    Sharma, R. (2001). Innovation in Schools: Identifying a
    Framework for Initiating, Sustaining and Managing The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53598).
    Sergiovanni, T.J.(2001). The principalship: A reflective
    practive perspective (4th). San Francisco, CA:Allyn
    and Bac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