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彥慧 |
---|---|
論文名稱: |
從現代法治教育理念探討學生法庭之意義及其功能 |
指導教授: |
林安邦
Lin, An-P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6 |
中文關鍵詞: | 學生法庭 、法治教育 、學生自治 、學生權利 |
英文關鍵詞: | student court, law–related education, student autonomy, student right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4 下載:9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現代法治教育理念為基礎,從學生權利出發,藉由憲法基本理論及學生自治內涵之探討,以實現法治國原則中憲法保障之基本權利、權力分立、程序正義、依法行政、比例原則等現代法治理念。其次,融入現代公民教育理念,以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服務學習及提昇學生發展的角度,協助學生全人化的發展。進而以公民社會理念之精神,參與公共事務的學習、建立正確公民意識,明辨權利義務觀念、強化公民責任,以建構公民社會。其後為使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乃蒐集現行各大學校院學生法庭制度之現況,進行分析檢討,並輔以學生法庭實際發生之案例加以分析論述,以探討學生法庭之意義及其應發揮之功能。最後,結合現代法治教育與公民教育理念,以建構學生法庭理想之設置標準與功能,並草擬學生法庭設置辦法,俾提供各校成立學生法庭,培養學生法治觀念及提昇自治能力之參考。
本研究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研究動機,並提出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以及研究架構與步驟。第二章由現代法治教育理念及公民社會建構之意涵探討法治國原則之實現、公民教育理念之融入等觀點。第三章探討大學自治、學生權利及學生自治與學生法庭間之互動關係。第四章舉出某校發生之真實案例,以探討學生法庭制度之實際運作缺失,並蒐集國內各大學校院學生法庭設置現況,就學生法庭之組織架構、管轄權、程序及實體規範、經費來源及其與學校之關聯性等制度進行分析檢討。第五章將現代法治教育理念融入學生法庭,以探討學生法庭應有之設置標準及應發揮之功能。第六章綜合本研究論述,並彙集成研究結論,提出建議。最後試擬出學生法庭設置辦法草案,俾對現行學生自治組織之司法制度提出具體的建議,供有意建構學生法庭制度之學校參考。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modern law –related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starts from student's rights, then, with the discussion of basic constitution theories and of the intension of student autonomy, tries to realize the ideas of a modern country governed by law, such as the fundamental rights ensured by the constitution, separation of powers, procedure justice, administering the state according to law, proportion principle, etc. The education ideas for a modern citizen is merged into the above concepts in order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through participating and serving, which promotes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helps them to become a whole person. Furthermore, with the spirit of an ideal citizen society, students will learn through participating public affairs, building up the correct awareness of citizenship, and then, will be able to tell clearly thei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o strengthen their willingness to carry out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 citizen, and finally construct a citizen society. In order to combine theories with practic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ystems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 court, along with cases happened, is collected, reviewed and analyzed so as to discuss the meaning and the due function of a student court. Finally, blending with the concepts of modern law education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to construct an ideal student court with full function, a draft of the law of student court is suggested as a reference for schools who want to establish their own student court and to promote students’ law concepts and their abilities of autonomy.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otivation, questions, purpose, approach, boundary of this research, and its structure and steps. Through modern law-related education concepts and the meaning of building up a citizen society, Chapter two probes in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a country governed by law as well as the merging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apter three, the interac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llege autonomy, student rights, student autonomy and the student court are discussed. In Chapter four, a true case happened in a school is presented as an example. In that case, the flaws and imperfection in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student court is examined. The information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 courts is collected; and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jurisdiction, the procedure, and norm of the entity, the source of fund,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school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Chapter five, modern law education concepts are fused into student court, so to find out the standard of setting up a student court and the due function of it. Chapter six integrates all the theories and opinions in this research to get the conclusions, and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In the end, a draft of the law of student court is suggested which is a concrete suggestion to the legal system of student autonomy organization and a reference to those schools who want to organize their own student court.
Key words: student court, law –related education, student autonomy
student right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煥琛、柯華葳(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尹萍(2001)。國家弱化:政府人民是夥伴。天下雜誌:2020 願景台灣特刊,241, 192-210。
江宜樺(2004年10月22日)。公民教育與公民意識的培養。取自http://www.chinatimes.org.tw.
刑泰釗(2004年3月)。教師法律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李宗薇(2000)。國人法治觀念認知程度之調查研究。法務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
李惠宗(2004年9月)。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市:元照。
李建興(1989)。社會變遷與教育發展。台北市:幼獅。
李建良(2001)。大學自治、受大學教育權與法律保留原則-「二一退學制度」合憲性的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9,33-46。台北:學林。
李台京(2001)。公民行政與公民社會。2004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nhu.edu.tw/~policy/ch5.htm
李琪明(1988)。公民社會與論辯倫理及其在公民教育上的意義。台灣師大主辦公民教育學術研討會。頁161-178。
李震山(2002)。審判獨立。月旦法學教室,2,30-31。
李震山(2002)。審判權與管轄權。月旦法學教室,8,16-17。
何希皓(1994)。兒童在父母教育中憲法上的地位。載於薛化元與周志宏(編),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板橋市:稻鄉。
法務部(2003)。九十二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
林佳範(2002)。論人權理念與教改理念的一致性──從法治教育的言教與身教說起。公民訓育學報,11,53-66。
林佳範(2003)。從「訓導」(Discipline)到「發展」(Development)的學生事務觀淺論學生權利的概念。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三輯(頁133-152)。台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林安邦(2004年1月30日)。魔戒四部曲—修齊治平。人權教育資訊電子報,2,取自http://www.hre.edu.tw/report/new/epaper/
林火旺(1994)。當前我國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人文及社會學科通訊,5(2),11-17。
林孟皇(2004年2月29日)。權利與權力-憲法保障基本權利理念在學校教育的應用。人權教育資訊電子報,3 ,http://www.hre.edu.tw/report/new/epaper/
周天緯(2002)。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建構法治理想國。台北市:天下遠見。
周志宏(1989)。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市:蔚理法律出版社。
周志宏(2002)。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制。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志宏(1994)。學習權宣言。載於薛化元與周志宏(編),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板橋市:稻鄉。
吳信華(1999)。法治國家原則(一)-概說。月旦法學雜誌,46,6。
吳信華(1999)。法治國家原則(四)-依法行政原則之一:概說及法律優位原則。月旦法學雜誌, 55,11-12。
吳信華(1999)。法治國家原則(三)-比例原則。月旦法學雜誌, 52,2-3。
吳清山、林天佑(2001)。公民教育。教育研究月刊,90,111-112。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銓敘部主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10,31-50。
吳明孝(2000)。論在學關係與學生基本權利。載於大學、社團、人-社團學初論。台北市:東吳大學社團叢書(頁203-242)。
苑舉正(2004年10月22日)。公民社會與法治教育。取自http://www2.thu.edu.tw/~edupage/meeting3
孫善豪(2002年1月11日)。 如何養成「公民意識」。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政策論壇電子報,16。2004年10月22日,取自http://www.socialsciences.nccu.edu.tw/society
高光義(1997)。淺談大學自治下學生權利的保障。國教月刊,44,3-4。
高旭輝(1984)。中華民國憲法論。台北市:帕米爾。
晏揚清(2003)。現代分權理論之演進:自洛克、孟德斯鳩、盧梭至孫中山。義守大學人文與社會學報,1,14-17。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市:高等教育。
許育典(2002)。學術自由保障下的學生自治。學生事務季刊,41(3),10-11。
許育典、朱朝煌(2003)。學術自由、大學法制與學生自治。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三輯(頁14-1至14-14)。台北市:東吳大學。
許宗力(1999)。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市:元照。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1999)。現代憲法論。249-264。台北市:元照。
陳新轉(1998)。從校規之內涵與實務評析-國中管教懲罰辦法。教育研究資訊,6(4),48-68。
陳金貴(2001,6月)。學生涉入理論運用在學生事務的探討。載於東吳大學舉辦之「第一屆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社團輔導工作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台北市:東吳大學。
陳金貴(1992)。公民參與的研究。行政學報,24, 95-128。
陳德華(1998)。從國內一般性大學組織規程探討大學校園運作之相關問題。教育研究資訊, 6(2)。
陳其南(1992)。公民國家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台北市:允晨。
陳新民(1991)。行政法學總論。台北市:三民。
郭妙芳(1996)。美國中小學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賀德芬(1994)。大學中學生自治的涵義和實踐-兼論台灣的實況。大學教育的理想,245-264。台北市:師大書苑。
湯德宗(2000)。權力分立新論。台北市:元照。
湯德宗(1999)。論行政程序的正當程序。月旦法學,55,152-168。
湯德宗(2000b)。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月旦法學,56,146-160。
湯德宗(2000)。行政程序法論。台北市:元照。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秀雄、李琪明(2000,6月)。理想公民資質之探究─台灣地區的個案。載於香港中文大學主辦之「新世紀價值教育、公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樹倫(1998)。加強憲法教育落實民主法治。台灣教育,568 ,17-23。
張銀富(1999)。大學學生自治政府研究。台北市:五南。
黃玉(2000)。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之一。載於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編,「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71-388)。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黃玉(2000)。服務學習與高等教育。發表於東吳大學主辦:高等教育潛在課程研討會。12月27日,台北市:東吳大學。
黃朝義(2002)。審判權與管轄權。月旦法學教室,8,16-17。
曾大千(2003年7月)。學生法制之研究:以中小學校規為取向。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曾建元(2001)。美國模範學生法之研究-序說‧學生權利總論。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11(5), 128。
傅木龍(2000)。學生權益維護之省思與展望。訓育研究,36,21-29。
溫健蠶(1998)。大學生的服務學習及學生發展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所碩士論文。
楊仕裕(2002)。大學師生對全校性學生自治選舉態度初探-以輔大為例。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二輯(頁308-332)。台北市:東吳大學。
董保城(1997)。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市:月旦。
董保城(1992)。德國學術自由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
董保城(1996)。師生權利與義務。教育資料與研究,10,29-33。
楊仕裕(2000)。課外活動中輔導學生自治之探討與展望。訓育研究,36,14-27。
廖添富(1997)。IEA公民教育研究-台灣地區之個案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6-2415-H-003-004。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顧忠華(1999)。公民社會與教育改革。載於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頁449-452)。台北市:允晨。
詹棟樑(1998)。德國的法治教育。台灣教育,568,6。
鄧毓浩(1998)。論青少年法治教育。公民訓育學報,7,221-231。
鄧毓浩(1998)。青少年法治教育及公民社會之建構。臺灣教育,568,11-16。
顏厥安、周志宏、李建良(1996)。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法治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治中之理論與實踐。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叢刊AA03。台北市: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鄺芷人(2004年10月20日)。公民社會與民主教育。取自http://www2.thu.edu.tw/~edupage/meeting3/speaker06.htm
羅傳賢(2002)。程序正義與行政程序法。立法院院聞,30(6), 65-78。
釋恆清(2004)。禪與杜威。哲學論評,16,77-96。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20/16_05.htm
二、西文部分
Astin,A.W.(1984).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Personnal,25,(pp297-308)。
Bowers, W.J.,& Salem, R.G(1970).Disciplinary Administration-Tradition and New.(pp7-36-7-62)in Knowles , S(ed.)Hand Book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Eve Cary, Alan H. Levine, Janet Price(1997).The rights of students, ACLU handbooks for young Americans(pp90-106).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 New York: Penguin Group.
Evans, N,J.; Forney, D.S., & Guido-DiBrito, F. (1998). Student development in college: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Eyler, J.,& Giles,D.E.,Jr.(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Jacoby, B., & Associates. (1996).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olb, D. A. (1981). Learning styles and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A. W. Chickering & Associates, The modern American college: Responding to the new realities of diverse students and a changing society (pp. 232-255).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omives, S. R.; Woodard, U.B. Jr.;& Associates(Eds.)(4th ed.).(2003)。Legal Foundations of Student Affairs Practice. In Student Services: 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p136).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McCLINTOCK,D.(1980).Discipline as a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In Dimensions of Intervention for Student development (pp241-253) (2-2).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Williamson, D.; Minor K. I.;& Fox, J. W. (1997).Three Faces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Toward a Clarification of Definition. In Law-Related Education and Juvenile Justice. (pp20-22). Illionis: Charles. C. Tho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