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胡志誠
Chih-Cheng Hu
論文名稱: 美術班學生藝術學習、生涯決定與政府相關文化政策認知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公立高中美術班為例
The study on cultural policy of the government on artistic study, career decision and cognition - Take the art class of a n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pei area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林仁傑
Lin, Jen-Chi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5
中文關鍵詞: 美術班學生藝術學習人才培育生涯決定生涯決定自我效能文化政策
英文關鍵詞: student of art class, artistic study, talent cultivation, career decision, self- efficiency of career decision, cultural polic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98下載:6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從文獻中探討關於美術班藝術教學理念與其所奠定人才培育的目標、生涯決定的理論、台灣文化政策的內容、人才需求的方向,藉以形成本論文之
    研究架構。本研究獲致的重要結論如下:
    一、美術班教育理念與政府相關文化政策:
    在高中以下美術班所實施的藝術人才培育,為奠定文化建設人才,以體會並瞭解各種藝術人才的學習為重要部份;而政府相關文化政策人才培育的方向,多屬於文化行政、策劃、執行的人才為主。
    二、美術班學生的藝術學習與政府文化政策認知:
    學生對藝術學習為正面意見,並且對於未來職業的主要決定因素和決定現況表現出具有自主、自信的態度。對文化政策的認知傾向正面結果,但是積極想知道的態度則為負面的結果。就其影響決定的類別多為文化教育類的政策。藝術學習中藝術學科與術科都喜愛的學生表示會積極想知道文化政策的人數,多於單單喜愛藝術學科或藝術術科的人數。
    三、美術班學生的生涯決定與政府文化政策認知:
    生涯決定自我效能為良好,說明高中美術班學生的生涯決定信心上是屬於高效能的。而生涯決定自我效能在聽過及會不會積極想知道文化政策的部分具顯著差異的情況,尤其在高分組的學生呈現聽過及會積極想知道文化政策人數較多的情況。並且學生在生涯資料的蒐集方面的信心效能為主要影響其聽過、會想積極知道文化政策的一項重要指標。
    四、美術班學生的藝術學習、生涯決定與政府文化政策認知之相關預測情況:
    喜愛藝術術科的學生與會不會積極想知道文化政策的相關上呈現反向關係。在生涯決定自我效能整體中的資料蒐集方面的生涯決定效能分數與聽過、知道、會不會積極想知道文化政策的相關上呈現正向關係。但是生涯決定自我效能整體表現在影響生涯決定的類別上並無法作出預測。然而,在目標選擇方面的生涯決定效能則與產業扶植類政策的相關上呈現反向關係。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未來美術班教學、輔導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artistic education idea and the objective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art class, theory of career decision, content of the Taiwan cultural polic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alents to form the program. In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have been drawn:

    1.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idea of the art cla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government cultural policy:
    For the artistic talent cultivation in art class below the high school, it establishes the cultural talents who realize and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of art. For the direc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on corresponding cultural policies, it is mainly belongs to cultural administrati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2. The artistic study and cognizing the government cultural policy of the art class students:
    Students have positive opinion on artistic study. They demonstrate independent and self-confidence attitude on the decisive factors of career in the future, and determination of status. Regarding the cognition of the culture, the tendency of the result is positive. However, the initiative attitude has negative result. The effect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licy is mainly on cultural education type. The art education centre presents that for those students who actively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cultural policy, are those who also love both academic subject and skilled subject. The numbers of students are more than those who only loves either art or artistry.

    3. Career decision and cognizing the government cultural policy of the art class students:
    The self-efficiency of career decision is good. This represents that the students in art class of high school have high confidence on career decision. In self-efficiency of career decision, there is obvious difference on heard and whether they want to know the cultural policy actively. Especially in the high grade group, the numbers of students who have heard and want to know the cultural policy actively are more. Besides, on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on career, efficiency of confidenc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whether the students have heard and want to know the cultural policy actively.

    4. Forecast of the relevant situation on artistic study, career decision and cognizing the government cultural policy of the art class students:
    There is inver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who like skilled subject and whether they want to know the cultural policy. On self-efficiency of career decision, the efficiency of career decision has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whether they have heard, know and want to know the cultural policy actively. However, the self-efficiency of career decision has not been predicated in affecting decision type. In the efficiency of career decision of objective choice, it shows inverted relationship with nurtured industry of polic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a lot of opin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ed for reference of future art class education, counseling and future research.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名詞釋義……………………………………………………7 第五節 研究限制……………………………………………………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美術班教育之人才培育的內涵……………………………14 第二節 美術班現況分析……………………………………………22 第三節 生涯決定的理論探討………………………………………35 第四節 文化政策的內涵……………………………………………57 第五節 文化政策與民眾間的關係…………………………………8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90 第一節 研究架構……………………………………………………90 第二節 研究對象……………………………………………………91 第三節 研究工具……………………………………………………92 第四節 研究程序……………………………………………………100 第五節 研究進度……………………………………………………101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102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與資料分析………………………………………103 第一節 大台北地區公立高中美術班學生「相關背景」、 「喜愛之藝術專業科目」、「生涯決定自我效能」 及「認知政府相關文化政策與影響生涯決定的政 策類別」之現況分析………………………………………104 第二節 大台北地區公立高中美術班學生「喜愛之藝術 專業科目」的不同意見在「認知政府相關文化 政策與影響生涯決定的政策類別」之差異………………127 第三節 大台北地區公立高級中學美術班學生的「生涯 決定自我效能」不同程度在「認知政府相關文 化政策與影響生涯決定的政策類別」之差異……………149 第四節 大台北地區公立高中美術班學生的不同「相關 背景」在「認知政府相關文化政策與影響生涯決 定的政策類別」之差異……………………………………179 第五節 大台北地區公立高中美術班學生「喜愛之藝術 專業科目」與「生涯決定自我效能」各面向對 「認知政府相關文化政策與影響生涯決定的政策 類別」之預測分析…………………………………………228 第六節 問卷調查分析與討論………………………………………2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48 第一節 結論…………………………………………………………248 第二節 建議…………………………………………………………25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259 二、英文部分…………………………………………………………265 附 錄 附錄一 「美術班學生藝術學習、生涯決定與政府相關文 化政策認知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公立高中美 術班為例 調查問卷」 問卷草稿…………………………268 附錄二 「美術班學生藝術學習、生涯決定與政府相關文 化政策認知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公立高中美 術班為例 調查問卷」 專家效度審查結果………………278 附錄三 「美術班學生藝術學習、生涯決定與政府相關文 化政策認知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公立高中美 術班為例 調查問卷」 預試問卷………………………294 附錄四 「美術班學生藝術學習、生涯決定與政府相關文 化政策認知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公立高中美 術班為例 調查問卷」 正式問卷…………………………30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6b)。資優教育師資。輯於教育部民國八十五年全國資優教育會
    議手冊,29-44。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教中心編印。
    王文科(1999)。高中資賦優異學生家庭動力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 ,13
    期,97-151頁。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王麗雁(2001)。再論電腦輔助的美術教學。2001年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
    洲地區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110-111頁。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協會(1992)。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田秀蘭(2000)。生涯決定問題評量系統之探究。測驗與輔導。162,3397- 3401頁。台北。
    朱慧萍、饒夣霞(2000)。大學轉變科系學生生涯決定歷程。教育心理學報,
    32卷,41-66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汪金英(1994)。高中資優生與普通生之性別角色及其生涯展望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沈容伊(2001)。高中數理資優生生涯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
    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呂燕卿(1985)。三度空間觀察法教學對國小美術資優班學生的繪畫能力之影
    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何星輝(2002)。中部地區國中美術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彰化:未出版。
    李德高(1996)。資賦優異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琛玫(1996)。國中一般能力資優生、美術資優生與普通生之視覺空間認知
    能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未出
    版。
    李宜潔(2002)。國小美術班家長與教師對美術資優教育意見調查之研究。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未出版。
    李詠秋(2002)。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礙因
    素之關係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未出
    版。
    林仁傑(1991)。國民中學美術資優教育班學生美術科學習成效之評量研究。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印行。
    林仁傑(1996)。中美兩國美術資優教育實施近況之比較與問題研究。教育資
    料集刊,21輯,221-253頁。
    林仁傑(1997)。美術人才之培育與文化傳承—我國美術資優教育問題討與因
    應策略。美育月刊,84,1-16頁。
    林仁傑(2005)。臺灣中小學藝術才能班教育的四道課題。論文發表於教育部
    中部辦公室主辦,國立豐原高級中學承辦之「九十四年度高級中學藝術才能
    班」檢討會。台中:未出版。
    林幸台(1992)。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曼麗(2002)。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問題之研究專案研究報告。台
    北:國立台灣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
    林宏澤(1993)。從文化產業探討地方文物館發展的研究---高雄縣皮影館視覺
    設計規劃實務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進修部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美術創
    作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林幸台(1993)。高一資賦優異學生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
    刊,9期,191-214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林幸台、張文啟、張正夫、羅敏文(1998)。高中數理資優學生與一般學生興
    趣類型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期,367-378頁。台北: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
    吳月娟(1998〉。國小資優班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邵俊德(1995)。高中音樂資優生自我效能生涯決定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
    刊,12期,295-317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金樹人、許宏彬(1998)。國中學生生涯建構系統之結構分析。教育心理學
    報,30卷,59-99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金樹人、許宏彬(2000)。國中學生生涯建構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教育心理學
    報,31卷,23-66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金樹人、許宏彬(2003)。生涯諮商介入策略對國中學生認知複雜度與生涯自
    我效能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5卷,99-120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
    吳芝儀(1997)。以建構研究法探討個人建構系統與生涯決定的相關論題。輔
    導季刊,33卷,42-51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吳芝儀(2003)。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台北:濤石出版社
    吳芝儀(2004)。生涯探索與規劃---我的生涯手冊。台北:濤石出版社
    邱卉綺(2005)。高中生生涯決定困難、生涯自我效能與焦慮憂鬱情緒之相關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
    北:未出版。
    黃光雄、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1994)。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黃中天(1998)。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黃壬來(1983)。國小美術實驗班與普通班學生繪畫創作能力比較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黃淑敏(1999)。師院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動機、生涯成熟相關因素之研
    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未出版。
    侯月瑞(1986)。生計發展課程對高中〈職〉學生生計成熟與職業自我概念之
    輔導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藍孟祥(1984)。台灣區國美術資賦優異兒童創造力研究。台東市:台東師範
    專科學校。
    夏學理、鄭美華、陳曼玲、周一彤、方颽茹、陳亞平(2003)。藝術管理。台
    北:五南書局。
    徐慧佳(2005)。國民小學美術才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
    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論文。台北:未出版。
    柯文吉(2002)。中等學校美術班教師對美術資優教育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彰化:未出版。
    倪再沁(1991)。「經濟的」美術教育---台灣美術教育的批判。雄獅美術。
    243,178-186頁。
    郭淑娟(1996)。國中美術班畢業生第一個十年追蹤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論文。台北:未出版。
    郭靜姿(1997)。資優學生之鑑定與輔導追蹤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郭恬伶(2005)。我國師範院校美術相關科系學生生涯決定因素之研究---以台
    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
    論文。台北:未出版。
    梁仲容(2000)。自主學習者方案對特殊才能資優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彰化:未出版。
    陳珮郡(2005)。高職廣告設計科系學生職業價值觀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工業教育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陳金定(1987)。生計決策訓練課程對高一男生生計決策行為之實驗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陳昭儀(1991)。我國傑出發明家之人格特質創造歷程與生涯發展之研究。特
    殊教育研究學刊。7,211-229頁。
    陳昭儀(1999)。藝術才能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說明。身心障礙及資賦
    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說明手冊,177-182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學系編印。
    陳長益(1993)。台北地區中學資優學生生涯發展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
    學刊,9期,215-232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許宏彬(1997)。大學生職業建構系統之性別差異及其生涯發展狀態之比較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許宏彬(1997)。個人建構心理學在生涯諮商上之評量與應用。輔導季刊,33
    卷,1-11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曾國安(1997)。我國高級中學美術資優教育(美術班)現況。美育月刊,84,
    17-25頁。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印。
    曾國安(1999)。美術資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明倫學報。3,69-76頁。
    楊荊生(1981)。東區美術特殊才能兒童調查報告。15:1,13-22頁。
    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
    會。
    楊坤堂(1998)。特殊教育。輯於1998年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21-146。國立
    教育資料館編印。
    楊淑媖(2001)。中部地區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曾淑容、莊佩珍(1995)。資優女性的生涯發展之探討。特殊教育學報 ,10
    期,195-226頁 。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簡志雄(1999)。以智慧、熱忱、創意,啟迪心智、美化心靈---台灣區美術班
    教學觀摩暨學術研討會活動簡介。台灣區八十七學年度國民小學美術班教學
    觀摩暨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4-7。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印。
    蘇郁惠(1998)。藝術資優教育的新走向—由藝術才能班設立之標準草案談
    起。國教世紀,183,17-21。
    蘇劍心(2003)。音樂班畢業生教育歷程與生活適應之追蹤調查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鄭如吟(2004)。高一舞蹈資優學生生涯決定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教教學碩士班論文。台北:未出版。
    黎麗貞(1997)。大學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職業選擇之
    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台灣文化百年論文集1901-2000。台北:國立歷史
    博物館。
    教育部(1998a)。教育部八十七年國民小學美術班評鑑報告。教育部特較小組
    編印。
    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2002)。高級中等學校藝術才能班問題之研究專案研
    究報告。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二Ο○四文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化台灣。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二、英文部分
    Bandure, A(1977). Self-efficary :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84, 191-215.
    Betz, N. E. & Hackett, G(1981). The relationalship of
    career-related self-efficacy expecations to perceived
    career options in cllge women and man.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8,399-410.
    Betz, N. E. & Hackett, G(1983). The relationalship of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 expecations to perceived career
    options in cllge women and man.Journal of Volcational
    Behavior ,23,329-345.
    Blaikie, F.(1994). Values inherrnt in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secondary studio art in North America:
    Advanced placement, arts propel , and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Students in Art Education, 35(4).237-248.
    Culpon, A.(2001). Empowering visual arts teacher judgement
    in technology induced changes. 2001 InSEA-ASIAN regional
    congress arts . Humanity Technology Program , 82-83.
    Clark, G.A & Zimmerman , E. D.(1983b). Identifying
    artistically student. School Arts ,83 (3) , 26-31 .
    Clark, G.A & Zimmerman , E. D.(1994). Programm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gifited and talented in the
    visual arts. The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n the Gifited
    and Talented,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
    Clark, G.A & Zimmerman , E. D.(1998). Nurturing the arts in
    programs for gifited and talented sudents. Phi Delta
    Kappan,79(10),746-751.
    Cochan , L.(1977).Differences between supplied and elicited
    constructs:Considerations in career evaluation .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5 , 241-247.
    Cochan , L.(1983a).Seven measures of the ways that deciders
    frame their career decisions. Measuremwnt and Evaluation
    in Guidance ,16(2), 67-77
    Cochran, L.(1983b).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in career
    drcision schem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 23, 87-
    97.
    Cochran, L.(1983c).Implicit and explicit importance of
    carrer values in making a career decis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0(2), 188-193.
    Krumboltz, J. D.(1979). The effect of alternative career
    decision making strategies on the guality of resutting
    decisions. Final report Stanford, CA: Stand univesity.
    (ERIC ED195824).
    Krumboltz, J. D.(1979). A 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career
    decision making. In A. M. Mitchell., G. B. Jons.,& J.
    D. Krumboltz (Eds.), Social learning 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 Cranston , R. I.:Carroll Press.
    Landfield,A.W.(1977).Interpretive man : The enlarged self-
    image. In J.K.Cole,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1976
    (pp.127-178).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Mc Caughey, S.(1997). Using process-folios with high
    ability students in visual arts : Expended program
    options. Gifited Child Today Magazine, 20(6) , 40-44.
    Milbrandt, M. K.(1998). Postmodernism in art education:
    Content for life. Art Education,51 (6),47-53.
    Neimeyer, R.A.(1985).Personal constructs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P.C.Kendall(Ed.), Advances in cogitive-
    behavioral research and therapy,Vol.4,(pp.275-339).New
    York: Academic.
    Neimeyer, G.J.(1988).Cognitive inter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vocational behavior.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16(3), 440-475
    Nelson, K.C., & Janzen, P.(1990). Diane :Dilemma of the
    artisticlly talented in rural America. Gifited Child
    Todat, 13(1), 12-15.
    Osipow, S. H,(1973). Theories of career development
    (2nd).Englo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Osipow, S. H, Carney, C.G,& Barak, A.(1976):A scale of
    educational vocational undecidedness:A typological
    approach。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9,233-243。
    Super,D.E.(1957):The psychology of career:An introduction
    to vocat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uper,D.E.(1976).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Office of Education.
    Super,D.E.(1984).Quality of life and the meaning and values
    of the work . Educational and Vocational Guidance
    Bulletin, 41, 2-14(ERIC EJ300994).
    Sartorius, T. C.(1998). Art across the curriculum :
    Burchfild...expressions of nature. Arts & Activities, 124
    (4), 22-24.
    White, J. H.(1998). Inspecting magic words. Art Education,
    51(6) , 12-21.
    Wilson, B.(1994). Reflec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rt, life and reseach. Student in Art Education, 35(4),
    197-208.
    Wolfe, P. (1997). A really good art teacher would be like
    you, Mrs.C.: A qualitiative student of a teacher and her
    artistically gifte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udent in
    Art Education, 38(4), 232-245.
    Zimmerman, E. D.(1994). Making a difference:differentiated
    curriculum units by teachers in the 1993 artistically
    talented program. Indian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Gifited and Talented Progra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