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依潔 Chen Yi-Chieh |
---|---|
論文名稱: |
跨文化社會工作者的服務經驗與反思 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Cross-cultural Social Workers |
指導教授: |
潘淑滿
Pan, Shu-M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2 |
中文關鍵詞: | 多元文化 、跨文化社會工作實務 、文化勝任能力 、反思 |
英文關鍵詞: | multicultural, cross-cultural social work practice, cultural competence, reflec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41 下載:8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90年代以來陸續有東南亞籍新移民移入台灣,自此與新移民相關的議題成為主流的討論焦點。面對東南亞籍新移民移入台灣社會,我國的社會工作領域至今仍在摸索各種不同的工作方法與模式,對於實際提供服務的第一線跨文化社會工作者來說,最為迫切需要的是在實務工作當中如何提供不同文化服務對象更優質的服務,但是更好、更具社會正義的實務不能只是一種口號。
本研究以新移民婦女服務中心為研究場域,藉由與跨文化社會工作者的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探討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如何看待自己及新移民帶來的多元文化現象,及其在實務中經驗到的差異、衝擊、反思與行動。研究發現工作者在實務中經歷個人、主流文化、專業倫理與價值及多元文化的多方拉扯,工作者接觸到不同文化服務對象並呈現出一個動態的跨文化學習歷程。在工作關係中,除了要繼續發展文化勝任能力之外,還要加強有關跨文化實務中的權力議題。本文末從社會工作教育、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跨文化社會工作實務及機構等面向提出建議。
這些跨文化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衝擊、反思或是更具體的行動則像是種子一般播種在台灣本土的跨文化實務的土壤,也期待藉由這幾位工作者的經驗能夠讓本土的跨文化社會工作實務更加茁壯。
The field of social work is yet fumbling for adequat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to deliver services to Southeast Asian immigrants as they migrate to Taiwan.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ervice center for new immigrant women, by means of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to explore these social workers’ perspectives on the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s they and new immigrants had, along with the differences, impact, reflection and action that took place in their practic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ocial workers struggle among forces from personal perspectives, mainstream culture,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values, and the multicultural issues. In addition, they have also presented a dynamic, cross-cultural learning process at work. Aside from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ompetence at work, issues of power relationship in practical, cross-cultural social work need to be further emphasized. In the end of the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 will be made from aspects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values and ethics, cross-cultural social work practices, in the hope to strengthen our local cross-cultural social work practices.
中文部分
Anonymous(2005)。文化適應與認同的歷程(吳若瑄譯)。94年度外籍配偶專業人員訓練研習。網址:http://www.uazone.net/Adjustment.html
Babbie, E. 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頁437-480)(李美華譯)。台北:時英。
Bogdan, R. C. & Biklen, S. K. 著(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黃光雄主譯)。嘉義市:濤石文化。(原著1998年出版)
Corey, G. 著(1996)。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頁19-102)(李茂興譯)。台北:揚智文化。(原著1996年出版)
Dominelli, L. 著(2004)。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頁73-104)(林青璇、趙小瑜合譯)。台北:五南。
Johnson, A. G. 著(2003)。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頁41-95)(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等譯)。台北:群學。
Reamer, F. G. 著(2000)。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包承恩、王永慈譯)。台北:洪葉。(原著1999年出版)
Shellsy E. T. & Letitia A. P. & David O. S. 著(1999)。社會心理學(頁270-318)(張滿玲譯)。台北市:雙葉。(原著 1997年出版)
包承恩著(1999)。「適應環境」:輔仁大學外籍學生的台灣經驗(李黛顰譯)。台北縣:輔仁大學。
丁雁琪(2005,12月)。新移民家庭面臨家庭暴力之輔導。發表於新移民家庭之心理適應與輔導策略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王永慈(2005)。種族、移民。台師大社工所社會政策分析課程講義。未出版手稿。
王君琳(2005)。性別與國族—從女性主義觀點解讀新移民女性現象。收錄於夏曉鵑等著,不要叫我外籍新娘(頁192-205)。台北縣新店:左岸文化
王宏仁(2002)。十字路口的越南新娘。亞太研究通訊,18:3-23。
王宏仁(2004,12月)。婚姻移民的現況及其解析與談回應1.。發表於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與對策研討會。台北:中華救助總會。
王金玲(2005)。質性研究中情景脈絡的理解和詮釋:以對山東省雲南籍被拐賣/騙婚遷流入婦女的研究為例。婦研縱橫,76,11-21。台北:台大婦女研究室。
王俐容(2006)。文化公民權的建構:文化政策的發展與公民權的落實。公共行政學報,20:129-159。
王增勇(2002)。原住民社會工作與福利服務。收錄於呂寶靜主編,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頁310-348)。台北:巨流。
王增勇(2006,12月)。為何我不夠格幫助我的族人?---行政官僚體系、社工專業制度與原住民主體性的辯證。發表於台北市原住民社會福利政策總體檢研討會。台北:中華至善協會。
王增勇(2007)。當原住民遇到社會工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未出版手稿。
王增勇、郭孟佳(2006)。從烏來泰雅老婦人的生命故事重新解讀原住民家庭暴力。〈科技整合之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177-194)。行政院教育部主辦,台灣生命教育學會承辦。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66-89。
何祥如、謝國斌(2006)。當優勢族群遇到弱勢族群評析多元主義在台灣的應用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43:82-94。
余漢儀(2001)。精障病友家屬團體與專業之權力互動。台大社工學刊,5:1-51。
吳若瑄(2005a,12月)。新移民家庭之心理適應與輔導策略。發表於新移民家庭之心理適應與輔導策略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吳學燕(2004,12月)。我國移民政策與輔導之探討。發表於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與對策研討會。台北:中華救助總會。
呂民璿(1995)。社會個案工作。載於李增祿(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134-143)。台北:巨流。
李佳玟(2004)。壓迫與解放:美國種族主義中的認同政治(下)。成大法學,8:109-155。
李明政(2006,4月)。多元文化政策的檢視。發表於九十五年社工與多元族群服務研討會。台北 :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
李明政、莊秀美(2002)。原住民社會工作實務的倫理議題。載於徐震、李明政(主編),社會工作倫理(頁479-509)。台北:五南。
李瑞金(2004)。新移民女性的文化適應問題—以外籍大陸配偶為例。發表於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與對策研討會。台北:中華救助總會。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101-108。
卓雅苹(2004)。非行兒少安置輔導處遇中社會工作者之服務經驗探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火旺(2000)。自由主義可否包容多元文化論?社教雙月刊,100:20-27。
林佳(2004)。女性主義社會工作在台灣的實踐—從六位女性社會工作者的經驗出發。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君(2006)。突圍-從權力觀點看社工員的工作困境與因應。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萬億(200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頁169-232)。台北:五南。
邱汝娜、林維言(2004)。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05:6-19。
邱琡雯(2005a,3月24日)。民間團體造福外籍配偶。蘋果日報,論壇版。
邱琡雯(2005b,3月29日)。協助新移民在地化。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邱琡雯(2005c,6月4日)。外籍母親參與子女校園生活。蘋果日報,論壇版。
威爾‧金里卡(Kymlicka, W.)著(2004)。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和公民權(頁261-295)(鄧紅風譯)。台北縣:左岸文化。(原著 2001年出版)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蒐集資料、登陸與分析?載於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5)。尋找光明—從「識字班」通往行政院的蜿蜒路。收錄於夏曉鵑等著,不要叫我外籍新娘(頁12-48)。台北縣新店:左岸文化
孫智辰(2006)。從社工員服務外籍配偶主體經驗檢視其處遇過程---以哈伯瑪斯的理想言談情境為觀點。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徐芊慧(2003)。社工員處遇個案的倫理困境與價值抉擇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維吟(2004)。「徘徊在傳統父權與女性主義之間」-婦女保護社工員價值實踐之衝突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毓秀(2006,4月)。台灣的跨國婚姻問題與對策。發表於九十五年社工與多元族群服務研討會。台北 :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
馬宗潔(2001)非原住民研究原住民---‘‘原住民兒童福利需求之調查’’研究過程的反思。東海社會科學學報,21:45-56。
馬宗潔(2004)。當非原住民遇到原住民。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0:35-72。
張錦華(2005)。多元文化課程如何深化結構性的批判意識。中華傳播學刊,7:17-30。
莫藜藜、賴珮玲(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6-19。
陳士章(2006,4月)。台灣多元文化政策之回顧與展望。發表於九十五年社工與多元族群服務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怡潔(2006)。新移民人權的倡導歷程—以「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淑芬(2003)。大陸新娘的擇偶、受虐與求助歷程—兼論服務提供者對「大陸新娘」的假設及其對服務提供的影響。社區發展季刊,101:45-92。
陳靜蓉(2006)。大台北地區外籍配偶社會福利服務之研究—社會排除理論觀點的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美貴(2006)。從不同族群受虐婦女需求談婦女庇護服務轉型。發表於九十五年社工與多元族群服務研討會。台北 :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
黃盈豪(2006)。社工面對多元族群提供服務之技巧。發表於九十五年社工與多元族群服務研討會。台北 :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
黃致翔(2005)。從傅柯(M. Foucault)的規訓權力觀點探討社會工作專業關係--以陸軍明德班學生為例。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
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社會個案工作(頁45,105-156)。台北:五南。
葉肅科(2004)。婚姻移民的現況及其解析與談回應2.。發表於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與對策研討會。台北:中華救助總會。
葉琬華(2006)。從多元文化主義論台灣東南亞外籍配偶輔導政策—澳洲多元文化經驗對我國的啟示。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元豪(2005)。「我們的」法律、「她們的」命運—台灣法律如何歧視外籍與大陸配偶。收錄於夏曉鵑等著,不要叫我外籍新娘(頁146-169)。台北縣新店:左岸文化。
廖元豪(2006a)。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人權之保障—全球化、台灣新國族主義、人權論述的關係。95年度社工人員專業培訓方案(三)多元觀點的新移民女性服務課程手冊(頁1-37)。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婦女中心。
廖元豪(2006b)。移民:民權的漏洞,還是民權的延伸?--評介Kevin R. Johnson的”Huddled Masses”Myth: Immigration and Civil Righs。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1:417-31。
廖美蓮(2007)。台灣父女亂倫處遇中的議題。台北縣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未出版手稿。
管中祥(2005)。在實踐中反思多元文化。中華傳播學刊,7:31-40。
趙剛(2006)。“多元文化”的修辭、政治和理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2:147-189。
趙維生(2003)。弱勢社群的充權探討。載於趙雨龍、黃昌榮、趙維生(編著),充權:新社會工作視界(頁251-262)。台北:五南。
劉玉鈴(2002)。女性社工員性別意識對專業關係的影響~以婚姻暴力防治社工員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劉曉春(2006,12月)。談文化多元與台灣原住民社會工作實踐。發表於台北市原住民社會福利政策總體檢研討會。台北:中華至善協會。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方法(頁61-78,133-158)。台北:心理。
潘淑滿(2004)。婚姻移民女性、公民權與婚姻暴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8(1):85-131。
潘淑滿(2007)。親密關係—多重身份與權力流動(頁69-94,185-221)。台北:心理。
蔡文瑜(2004)。外籍新娘現象的解析及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5:208-216。
簡春安(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英文部分:
Barker, C. (2002). Making Sense of Cultural Studies: Central Problems and Critical Debates (pp.66-85). London: Sage.
Beckett, C. & Macey, M. (2001). Race, gender and sexuality: the oppression of multiculturalism.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 24(3/4): 309-19.
Berg, L. B. (2004).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pp.75-122, 209-231). London: Pearson.
Bishop, A. (2002). Becoming an ally: breaking the cycle of oppression in people. Halifax: Fernwood.
Boushel, M. (2000). What kind of people are we? `Race`, anti-racism and social welfare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0: 71-89.
De Laine, M. (2000). Fieldwork, Participation and Practice: Ethics and Dilemma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pp.146-176). London: Sage.
Fellin, P. (2000). Revisiting multiculturalism in social work.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36(2): 261-78.
Kirsch, G.E. (2005). Friendship, friendliness, and feminist fieldwork. Sings, 30(4): 2163-2172.
Lum, D. (1999). Culturally competent practice : a framework for growth and action. Pacific Grove, CA: Brooks/ Cole.
Miller, T. (2002). Culture Citizenship. In Isin, E.F., & Turner, B.S.(Eds.),Handbook of Citizenship Studies ( pp.231-243 ). London: Sage.
Mullaly, B. (2002). Challenge oppression: A critical social work approach (pp.27-5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Hagan, K. (2001). Cultural Competence in the Caring Professions (pp.27-43, 167-197). a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Parekh, B. (2000). Rethinking multiculturalism: Cultural Diversity and Political Theory (pp.142-178,239-294).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Park, Y., and Kempt, S.P. (2006). Little alien colonies: Representations of immigrants and their neighborhoods in social work discourse, 1897-1924. Social Service Review: 705-34.
Pinderhughes, E. (1989). Understanding race, ethnicity, and power : the key to efficacy in clinical practice (pp.109-146). New York : Free Press ; London : Collier Macmillan.
Ramazanoglu, C., & Holland, J. (2005). Feminist Methodology: Challenges and Choices (pp. 145-164). London: Sage.
Snow, D.A. (2001). Extending and brooding Blumer’s conceptualization of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Symbolic Interaction, 24(3): 360-77.
Sue, D. W. (2006). Multicultural Social Work Practice (pp. 2-21). Canada: John Wiley $ Sons, Inc.
Teasley, M. L. (2005). Perceived levels of cultural competence through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urban school social workers. Journal of Social Worker Education, 41(1): 85-98.
Weaver, H. N. (1999). Indigenous people and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Defining Culturally Competent Services. Social Work, 44: 217-25.
Weaver, H. N. (2004). Indigenous people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Unique issues for human services. Ewalt, P. L., Freeman, E. M., Fortune, A. E., Poole, D. L., and Witkin, S. (Eds.),(2004) Multicultural Issues in Social Work (pp.85-95). Washington, D.C.: NASW Press.
Williams, E. E., and Ellison, F. (2004). Culturally informed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American Indian clients: Guideline for Non-Indian social workers. Ewalt, P. L., Freeman, E. M., Fortune, A. E., Poole, D. L., and Witkin, S. (Eds.), (2004) Multicultural Issues in Social Work (pp.78-84). Washington, D.C.: NASW Press.
Yegidis, B. L. & Weinbach, R. W. (2006).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ers (pp.31-51).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網路部分:
NASW. (2001). Standards for Cultural Competenc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trieved December 11,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socialworkers.org/sections/credentials/cultural_comp.asp#3
內政部(2006)。戶政司:戶籍人口通報。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 月11 日。網址:http://www.moi.gov.tw
內政部(2007)。外國籍人士與國人結婚申請歸化中華民國國籍暨戶籍登記流程表。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28日。網址:http://www.ris.gov.tw/ch7/na2.pdf
內政部(2007)。外籍配偶照顧輔導查詢。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1月20日。網址:http://www.immigration.gov.tw/OutWeb/ch9/f9a-22.doc
王俐容(2004)。當代多元文化主義的發展。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5月8日。網址:http://www.knu.edu.tw/knu1/web/teach/cge/2tcircle/93地方巡迴講座-教師講稿及大綱/當代多元文化主義的發展(講義)(元智_王俐容).doc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2007)。台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及實施方案。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1月20日。網址: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attdoc/immnewsdoc/1185427943562/960726.doc
林小聰(2004)。也談多元文化主義的緣起。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5月8日。網址:http://www.xslx.com/htm/shgc/sjls/2004-03-15-16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