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施裕勝 |
---|---|
論文名稱: |
台灣省參議會運作功能之研究 - 以行政區劃政策為例 |
指導教授: | 紀俊臣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0 |
中文關鍵詞: | 台灣省參議會 、代議政治 、地方自治 、行政區劃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9 下載:4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省參議會成立於1946年5月1日,當時是依「省參議會組織條例」及「省參議員選舉條例」之規定,以間接選舉之方式,由全省各縣市參議員選舉產生省參議員三十名,組織成立台灣省參議會。由於成立的法律依據係公布於1944年,被視為國民政府訓政時期的代議機關,此與一般理解的民主國家議會存有許多差距。台灣省參議會具有提案、議決、審查、聽取報告、詢問、接受人民請願以及其他法律賦予之權。而後職權雖有兩度修正,擴充對於省內中央機關有關業務之建議權與詢問權,但其本質上仍是中央政府以行政權為中心,集權式統治下試行代議政治的民意機關。雖然僅是諮詢機關之性質,但不論是與省府或人民的互動,台灣省參議會都能善用職權與議程設計,奮力維繫議政,其議事運作已具備現代民主議會的雛型。
概括台灣省參議會五年七個月期間(1946.5.1~1951.12.10),影響台灣地方自治發展的最大施政,當屬1950年地方自治的實施與行政區域的重劃。本文以行政區劃為例,耙梳整理此項政策如何在政府蘊釀、形成、擬定以及實施的過程。相對於掌握行政權的行政院與省政府,作為全省最高民意機關的台灣省參議會,在行政區劃政策制定過程中,不僅扮演民間與政府橋樑的角色,並且積極參與政策制定,力促政府實施。台灣省參議會特別召開臨時會議,審議「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以及「台灣省行政區域調整方案」兩項草案,終使政府盱衡情勢、順應民意,擇納省參議會的修正案而順利完成行政區域重劃,發揮代表民意、監督政府以及政策參與的功能。
壹、中文書目
三民書局(2005),《大法官會議解釋彙編》,台北:三民書局。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
王世慶(1991),《重修台灣省通志 卷七政治志建置沿革篇》(全一冊),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王美鴻(1997),〈從組織文化論大學圖書館的組織變革〉,《大學圖書館》,第一卷第二期,頁53-68。
方永施(1949),〈台灣省地方自治研究會〉,《台灣省地方自治研究專刊》,頁21-35。
內政部編(1950),《台灣省各縣市行政區域調整案經過概述》,台北:內政部。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秋字第四十六期。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1946),《台灣民政第一輯》。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台灣省縣市參議會一覽》。
台灣省政府會秘書處(1950),《台灣省政府公報》,秋字第四十六期。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6a),《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6b),《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7a),《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三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7b),《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四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8a),《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五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8b),《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六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9a),《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七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9b),《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八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50a),《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九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50b),《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十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51),《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十一次大會特輯》。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73),《台灣省議會資料選輯》。
朱志宏(1977),〈國會功能分析之檢討〉,丘為君、葉匡時編《憲政思潮》,台北:龍田出版社。。
朱志宏(1978),〈民意機關的功能〉,《選舉與政治》,第四十期,頁170。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朱浤源 主編(2002),《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江宜樺(2003),《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何定藩(1965),《陳誠先生傳》,台北:反共出版社。
余玲雅(2004),《戰後台灣公賣政策形成過程之研究以台灣省參議會(19461951)對公賣制度之議政分析為例》,台北:高立圖書。
吳玉鳳(2005),《台灣省參議會受理人民請願案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亞力(2002),《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李惠宗(2002),《憲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李筱峯(1987),《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
李筱峯(2004),《台灣全志 卷首戰後台灣變遷史略》,台中;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何鳳嬌(2001),《台灣省參議會資料彙編行政區域規劃》,台北:國史館。
阮毅成(1978),《地方自治與新縣制》,台北:聯經出版。
周一鶚(1946),〈本省辦理民意機關選舉的經過〉,《台灣省省縣市參議會一覽》,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林栭顯(2000),《台灣省議會組織沿革及省諮議會之成立》,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彼得斯(B.Guy Peter)著(1998),黃建銘、熊忠勇等譯(2000),《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台北:智勝文化。
若林正丈(200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
姜南揚(1995),《台灣大轉型》,台北,克寧出版社。
紀俊臣(1996),《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時英出版社。
紀俊臣(1999),《精省與新地方制度始末.設計.發展系論》,台北:時英出版社。
紀俊臣主持(2001),《台灣地方自治人物誌省議員篇》,台中:台灣省諮議會。
紀俊臣(2002a),〈台灣之行政區劃與地方自治〉,《理論與政策》,第十六卷第二期,頁111-136。
紀俊臣主持(2002b),《地方政府組織結構與功能之研究》,台北: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紀俊臣(2004),《地方政治與地方制度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紀俊臣(2006),〈一個研究上的思考:台灣行政區域的調整〉,發表於「和諧社會與兩岸地方服務型政府比較研究」理論研討會,蘇州:蘇州大學地方政府研究所。
姚榮齡(1963),《比較地方政府》,台北:三民書局。
侯 暢(1966),《台灣省地方自治誌要》,台北:台灣省地方自治誌要編輯委員會。
海伍德著,(Andrew Heywood)(1997),楊日青、李培元等譯(2002)《最新政治學新論》,(Politics),台北:韋伯文化。
高淑媛(1993),《吳三連與台灣政治初期政治發展(1945-1954)》,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袁頌西(2003),《當代政治研究:方法與理論探微》,台北:時英出版社。
黃人傑、施裕勝(2005),〈台灣省參議會對行政區劃議政探微〉,《「台灣地方自治發展」戰後六十周年紀念研討會論文集》,頁93-120。
黃朝琴(2001),《朝琴回憶錄:台灣政界耆宿黃朝琴》,台北:龍文出版社。
黃煌智(2005),〈政治文化轉型研究以1950、1990年代台灣為例〉,《師大政治論叢》,第四期,頁209-257。
項昌權(1972),《台灣地方議會與地方政府之權責與其相互關係》,台北:商務出版社。
陳文達(1991),〈台灣省參議會成立經過記詳〉,《台灣文獻》,第四十二卷第一期,頁71-122。
陳君愷(2004),《台灣「民主文化」發展史研究》,台北:記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陳明通(1990),《威權體制下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1945-1986)省參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2002),《台灣開發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德銳(1990),〈組織文化析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九卷第一期,頁185。
華力進(1980),《政治學》,台北:經卉書局。
楊肇嘉(2004),《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
葉榮鐘(2000),《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台中:晨星出版公司。
董保城、法治斌(2001),《中華民國憲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鄭 梓(1988),《戰後台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一九四六一九五一)》,台北:華世出版社。
鄭 梓(1994),《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北:新化圖書。
鄭 梓(2000),〈戰後北台灣地方政制之變革以「台北州」到「台北縣」為例〉,《台灣史研究》,第六卷第一期,頁93-131。
鄭牧心(1987),《台灣議會政治40年》,台北:自立晚報。
謝漢儒(1998),《關鍵年代的歷史見證台灣省參議會與我》,台北:唐山出版社。
薛化元 主編(1993),《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19451965)》,台北:葉強出版社。
薛化元(2001),〈台灣地方自制體制的歷史考察〉,《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頁169-212。
薛化元(2004),《台灣開發史》,台北:三民書局。
薛月順(1998),《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二)》,台北:國史館。
薛月順(2005),《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台灣(上)》,台北:國史館。
薄慶玖(1996),《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鍾泰德(1966),《中國地方行政》,台北:幼獅書店。
聶鳳芝(2003),《監察權在政策循環過程中之角色功能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 鏞(2002),《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貳、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010 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016 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028 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035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037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055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056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065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067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587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6120139019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4037檔案。
台灣省諮議會公文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111200374039檔案。
內政部(1950),台灣省各縣市行政區域調整方案檔案。
叁、外文書目
Almond,G.A.and S.Verba,(1963), The Civil Culture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arr,B.J and R.C.Feiock (2004),City-County Consolidation and Its Alternatives,New York:M.E. Sharpe,Inc.
Davis,Keith (1967),Human Relation at Work:Th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New York:McGraw-Hill.
Easton, David(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Englewood Cliffs,N.J.
Herman,Finer(1949),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ordon Government, New York:Rrev.ed.
Kast,F.E. and J.E.Rosenzweig, (1974),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A systems Approach,New York:McGraw-Hill.
Kooiman,Jan (2003),Governinf as Governance,Thousand Oaks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Inc.
Leland,S.M and K.Thurmaier (2004),Case Studies of City-County Consolidation,New York:M.E. Sharpe,Inc.
Peters,B.G and D.J.Savoie(1993),Goverance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Canada: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Rigger,Shelley (1999),Politics in Taiwan: Voting for Democracy, New York:Routledge.
Schein,Edgar (1985),Organization Culture and Leadership:A Dynamic View,San Francisco:Jossey-Bass.
Wheare ,K.C. (1963),Legislature,London.
肆、網路資源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_printpage.asp?expno=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