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琪惠
Wang, Qi-Hui
論文名稱: 視覺障礙公務人員工作適應歷程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Work Adjustment Process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Public Servants
指導教授: 邱滿艷
Chiu, Man-Y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復健諮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視覺障礙者視覺障礙公務人員工作適應視力協助員職務再設計
英文關鍵詞: Visually Impaired, Visually Impaired Public Servants, Work Adjustment Process, Visual Assistant Service, Job Accommoda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10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4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視覺障礙者從事公務人員之工作適應歷程。研究者以立意取樣及滾雪球抽樣兩種方式進行,邀請到四位視覺障礙者擔任研究參與者,並以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運用NVivo第10版質性分析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視覺障礙者從事公務人員前的工作適應情況:(一)會受身為視覺障礙者的被拒經驗,及家庭因素選擇從事公務人員;(二)期盼穩定的職業生活是投入國家考試的主要契機;(三)從事公務人員之前的工作經驗,會左右後續單位類型的選擇,如選擇學校單位。
    二、視覺障礙者考取公務人員,分發至受訓時的適應情況:(一)視覺障礙者會優先選擇交通方便的單位做為理想志願;(二)釐清單位屬性及工作內容,有助於填報志願的參考;(三)「積極主動」的人格特質,是視覺障礙公務人員工作適應重要因素;(四)家人的支持態度及立場,會影響視覺障礙公務人員工作適應;(五)螢幕報讀軟體無法順利使用,會影響視覺障礙公務人員的工作執行。
    三、視覺障礙者在正式擔任公務人員後的適應情況:(一)工作能力與職場要求的落差,會影響視覺障礙公務人員工作適應;(二)外在資源儘早介入,當有助於視覺障礙公務人員工作適應;(三)視力協助者可有效協助視覺障礙公務人員繞過障礙;(四)友善職場,需要職場主管更多的理解與包容;(五)視覺障礙者的工作適應是持續進行,且需要不斷地再調適。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adjustment process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public servants. The researcher used purposive sampling and snowball sampling, invited 4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to participate, collected data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and conducted data analysis using NVivo (version 10).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listed below:
    1.The work adjustment of the 4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before they became public servants: (a) they chose to become public servants because they experienced being rejected by other jobs as the visually impaired and because of their family factors; (b) the main reason why they took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was that they expected to get a steady job; (c) their former work experience could affect their choice of their later job types, e.g. choosing to work at schools.
    2.The training adjustment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after they passed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a) the visually impaired would make ease of transportation their main priority when choosing their work units; (b) listing attributes and job content could help them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c) “being proactiv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work adjustment process of visually impaired public servants; (d) family support, attitude and stance could affect their work adjustment; (e) the screen reading software’s not being able to be used smoothly could affect their work execution.
    3.The work adjustment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after they became public servants officially: (a) the gap between their ability to work and the workplace requirements could affect their work adjustment; (b) the earliest intervention of external resources could help work adjustment of visually impaired public servants; (c) visual assistants could help them skirt obstacles effectively; (d) they need a friendly workplace and more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 from directors (e) the work adjustment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was going on continuously and needed to be readjusted constantl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相關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視覺障礙者及其就業情形 5 第二節 工作適應的理論及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視覺障礙者的工作適應歷程及所需支持系統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與研究設計 33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研究者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訪談的進行 39 第五節 研究的信實度 4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綜合討論 51 第一節 溫哲的故事–做好準備,善用各項資源的運用者 51 第二節 毅芳的故事–我錯失了一次展現能力的機會 57 第三節 進益的故事–如同鴨子游水,不游就沒路 63 第四節 婉柔的故事–我還在學習「溝通」這一門課 69 第五節 綜合討論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92 參考文獻 97 附錄 107 附錄一 訪談題綱 107 附錄二 訪談札記 108 附錄三 研究邀請函 109 附錄四 訪談同意書 110 附錄五 研究參與者對逐字稿檢證確認書 111 附錄六 研究參與者對分析後的檢證確認書 112 附錄七 研究參者確認訪談資料佐證 113 附錄八 NVivo10 資料整理圖式與綜合討論分析節點 114

    中文文獻
    丁興祥、張慈宜、曾寶瑩(譯)(2006)。質性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實務指南導讀(原作者:Jonathan A. Smith)。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王雪娥(2014)。你是我的眼?!視覺障礙工作者運用視力協助員之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阮芬芳(1995)。臺北市視覺障礙者職業現況及其職種開發之可行性研究。臺北市:臺北市愛盲文教基金會,未出版。
    阮芬芳(1997)。視覺障礙者就業現況及未來展望調查研究。臺北市:天主教光鹽愛盲服務中心,未出版。
    李永昌(2001)。視覺障礙者工作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建學報,9,51-69。
    李永昌(2003)。視覺障礙者工作職類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建學報,11,55-73。
    李永昌(2006)。從就業發展看視覺障礙者的就業新契機。就業安全,5(1),82-88。
    邱永祥(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職業適應決定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育珊(2014)。身心障礙公務人員職涯發展、家庭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吳秀照(2005)。從理論到實踐:身心障礙就業服務之理念與服務輸送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12,105-112。
    吳 庚(2001)。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作者自版。
    吳佳蒨、張千惠(2012)。全盲大學畢業生就業轉銜目標發展與就業轉銜需求之探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3,53-85。
    杞昭安(2000)。視覺障礙者就業現況與就業期望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4,3-30。
    李建浩(1994)。殘障者之工作適應與輔導。就業與訓練,12(6),81-84。
    邱俊銘(2007)。我國公部門身心障礙者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原作者:Michael Quinn Patton翻譯)。臺北市:桂冠出版社。
    李康泰(2014)。視覺障礙工作者家庭支持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睿儀(2003)。影響傑出視覺障礙者職業生涯發展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滿艷、林洺秀(2014)。視覺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ILOSH103-R334)。新北市:勞動部。
    邱滿艷、張千惠、韓福榮、許芳瑜、鍾聖音、貝仁貴、簡宏生、陳月霞、徐文豪、林婉媛(2010)。從傑出身心障礙者就業歷程,探討就業影響因素─伴隨著「障礙」的就業路。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3),1-25。
    李靜芬(1989)。智能不足者職業技能及其職業適應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教育學院,臺北市。
    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臺北:五南出版社。
    林幸台(2009)。身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轉銜服務。臺北:心理出版社。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122-136。
    林和姻(2003)。高中職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升學轉銜服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昭吟、孫健忠(2014)。我國公部門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實施之多面向檢視。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6, 47-75。
    林慶仁、陳文雄(2004)。臺南市視覺障礙者就業現況及就業意願調查。臺南市勞工局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南市: 勞工局。
    林聰吉(2015)。我國視覺障礙者就業現況調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委託專題研究報告。新北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林聰吉、游清鑫(2010)。我國視覺障礙者就業現況調查與就業輔導問題分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專題研究報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花敬凱(2005)。輔導大專程度以上視覺障礙者進入競爭性就業市場之行動研究-以大學應屆畢業視覺障礙生為例。2016年4 月2日。取自http://assist.batol.net/academic/academic-detail.asp?id=113
    俞筱鈞譯(1996)。適應與心理衛生:人生週期之常態適應。臺北:揚智出版社。
    徐文志(1993)。視覺障礙兒童的親職教育。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出版。
    徐世杰(2003)。青少年憂鬱與社會畏懼、雙親教養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向民(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出版社。
    陳秀雅(1992)。成年後失明者的適應歷程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馬長齡、林慶仁、林怡君、曹愛蘭、鄭潔虹、林義盛(2013)。視覺障礙者就業狀況影響因素之探討:以101年度臺南市視障者調查資料為例。2013年視覺障礙教育重建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連苡涵(2005)。音樂系畢業之視覺障礙者就業狀況以及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峰誠、張恆豪(2011)。保障還是限制?定額進用政策與視覺障礙者的就業困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3,95-136。
    陳靜江(2001)。運用輔助性科技促進身心障礙者之就業與工作調適。就業與訓練,19 (1),12-16。
    陳靜江、鈕文英(1994)。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轉銜評量模式之研究(IV)。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委託研究報告。臺北市:國科會。
    陳靜江、謝秀蘭(2000)。啟智高職畢業生就業支持網絡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4,257-282。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出版社。
    梁偉岳(2010)。視覺障礙者工作表現、工作角色行為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莊素貞、魏琦窈、張靜宜、梁英男、王敬儒(2008),視覺障礙者/視覺多重障礙者職務再設計之探討與研究。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理論與實務探討,77-114。
    麥漢倫(2013)。看見心視界:從生態系統理論探討中途致障之視覺障礙者就業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原作者:Arthur Asa Berge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臺北市:風雲論壇。
    黃俊憲(2002)。重度視覺障礙者在一般職場適應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中華民國勞動部(2014)。103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2016年4月6日,取自http://statdb.mol.gov.tw/ /svy03/0342menu.htm。
    黃雪娥(2012)。企業定額進用視覺障礙者就業狀況及其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溫伊梵(2014)。社會工作相關學系視覺障礙學生就業前工作技能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志誠(2001):職業社會學。臺北:五南出版社。
    萬明美、柏廣法(1999)。大學視覺障礙學生畢業後生活狀況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107-137。
    楊朝祥(1990)。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三民書局。
    楊聖弘(2008):我國視覺障礙職業重建的機會與困局-尋找在地成功的關鍵密碼。就業安全半年刊,8(2)。2016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2.evta.gov.tw/safe/docs/safe95/userplane/half_year_display.asp?menu_id=3&;submenu_id=470&;ap_id=731。
    詹東興(1990)。協助新進員工做好工作適應-用心留人,管理雜誌,194,45-46。
    銓敘部統計處(2015):銓敘統計年報。2016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mocs.gov.tw/pages/law_list.aspx?Node=449&Index=4。
    趙曼寧(2013):視覺障礙者職業生涯發展歷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趙碧華、朱美珍(2000)。研究方法。臺北市:學富出版社。
    衛生福利部(2014):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2014年10月1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L0020 020。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劉琮閔(2002)。高職綜合職能科教師及就業輔導員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工作社會技能與職業適應看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盧琬貞(2002)。肢體障礙高職畢業生職業適應情形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賴瑞涵(2001)。行政機關新進成員工作適應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羅時宏(2004)。新進人員人格特質、資訊尋找行為與組織社會化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桃園市。
    蘇景輝(2001)。非按摩業視覺障礙者職業生涯問題與需要之探討。臺北:天主教光鹽愛盲服務中心(未出版)。

    西文文獻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Candela, A. R. & Wolffe, K.E. (2002).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employers’ experiences with visually impaired worker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6(9), 622-634.
    Chazal, P. (Ed.). (1999). Les aveugles au travail The blind at work. Paris: Le Cherche Midi Editeur.
    Dawis, R. V., & Lofquist, L. H. (1984).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n individual - difference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DeLaGarza, D. V. and J. N. Erin. (1993). Employment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graduates of a state residential school.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87 (6), 229-233.
    Goertz, Yvonne, H. et. (2010). Factors related to the employment of visually impaired person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104 (7), 404-418.
    Golub, D. B. (2006). A model of successful work experience for employees who are visually impaired: The results of a study.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100(12), 715-725.
    Grudden, A. & Mcbroom, L. W. (1999). Barries to employment: A survey of employed persons are visually impaired.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93(6), 341-350.
    Hershenson, D. B. (1981). Work adjustment, disability, and the Three R’s of vocational rehability: A conceptual model.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25 (2), 91-97.
    Hershenson, D. B. (1996). A System reformulation of a development model of work adjustment.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40, 2-10.
    Hershenson, D. B. (2001). Promoting work adjustment in workforce investment act consumers: A role for employment counselors. 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38, 28-37.
    Holland, J. L. (1985).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Hycner (1985). Some guidelines for the phe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interview data. Human Studies, 8(3), 279-303.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California: Wadsworth, Inc.
    Kirchner, C., Johnson G. & Harkins, D. (1997). Research to improve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Employment barriers and strategies for clients who are blind or visually impaired.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91(7), 377-392.
    Kirchner, C., & Peterson, R. (1983).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placements of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clients: U.S. 1980.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s & Blindness, 76, 391-387.
    Lee, I. S. & Park, S. K. (2008). Employment status and predictors among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 in South Korea: Results of national survey.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102(3), 147-159.
    Lincoln & Guba. (1985). Natu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McConnell, J. (1999). Parents, adolescents, and career plans of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Journal of Visually Impairment & Blindness, 93(8), 498-515.
    McDonnall, M. C., & Crudden, A. (2009).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ful employment of transition-age youth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103 (6), 329-341.
    Oishi, S., & Sullivan, H. W. (2005). The mediating role of parental expectations in culture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3, 1267-1294.
    Rumrill, P. D., Schuyler, B. R. & Longden, J. C. (1997). Profiles of on the job accommodation needed by professional employees who are blind.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91, 66-76.
    Super, D. E. (1984).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San Franciso: Jossey-Bass.
    Szymanski, D. M., & Henard, D. H. (2001). Customer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9(1), 16-35.
    Wolffe, K. (1998). Preparing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 for work.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92(2), 11-14.
    Wolffe, Karen E.and Susan J. Spungin. (2002). A Glance at Worldwide Employment of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6 (4),245-25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