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孟華 |
---|---|
論文名稱: |
大學學生宿舍自治組織幹部暨同儕輔導員角色認同與實踐之研究 The Self-governance Group’s and The Peer Consolers’ Role-Identity and |
指導教授: | 張雪梅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71 |
中文關鍵詞: | 宿舍自治組織幹部 、宿舍同儕輔導員 、角色認同 、角色實踐 |
英文關鍵詞: | the self-governance group, the peer consolers, role-identity, role-performanc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5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大學宿舍自治幹部暨同儕輔導員角色認同、角色實踐
與差異程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角色認同與實踐的差異情形,並歸納大學宿
舍自治幹部與同儕輔導員最主要服務內容為何;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
建議。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量表施測後再輔以開放性問卷調查,問卷主要分
為:角色認同與實踐、個人基本資料兩部分。研究樣本以我國八所公私立大學
的宿舍自治幹部暨宿舍同儕輔導員為對象,共發出586 份問卷,有效問卷計416份,選取16 位有意願的學生,進一步以開放性問卷調查。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宿舍自治幹部與宿舍同儕輔導員的角色認同,介於「非常同意」與「同意」之間。平均得分最高為「促進交流互動及發揮同儕影響力」面向;最低為
「保障住宿生權利」面向。
(二) 宿舍自治幹部與宿舍同儕輔導員的角色實踐,介於「經常做到」與「偶爾做到」之間。平均得分最高為「促進交流互動及發揮同儕影響力」面向;
最低為「保障住宿生權利」面向。
(三) 宿舍自治幹部與宿舍同儕輔導員角色認同皆大於實踐程度。差異最大為
「提升宿舍教育功能」;最低為「協助處理宿舍行政事務」面向。
(四) 自變項中除了加入動機外,宿舍自治幹部與宿舍同儕輔導員角色認同與實踐均有顯著差異。
(五) 宿舍自治幹部認為最主要服務內容為「協助處理宿舍行政事務」;宿舍同儕輔導員認為最主要服務內容為「促進交流互動及發揮同儕影響力」。
本研究依研究發現,對學生、學校提出建議,以作為宿舍相關單位之參考。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role-identity and role-performance of the self-governance group and the peer consolers in the dormitory of the universities. The differences in role-identity and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variables were compared and came up with the main services of the self-governance group and the peer consolers. Finally, proposed related advi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research mainly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first tested with scales and then open questionnaire. It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role-identity and performance also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 specimen was the self-governance group and the peer consolers in the dormitories from eight public or private universities. Total 586 questionnaires were given out and return with 416 effective ones. 16 willingly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open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I. The role-identity of the self-governance group and the peer consolers of the dormitories were in between “very much agree” and “agree.” The aspect of “promoting interaction and peer influence”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point; the aspect of “secure the right of the dormitory residents” had the lowest points.
II. The role performance of the self-governance group and the peer consolers of the dormitories were in between “often achieved” and “sometimes achieved.” The aspect of “promoting interaction and peer influence”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point; the aspect of “secure the right of the dormitory residents” had the lowest points.
III. The role-identity of the self-governance group and the peer consolers of the dormitories was higher than the performance.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dormitory” had the biggest differences; “assist with the dormitory administration affair” had the smallest differences.
IV. For the independence variables, except join motivation, the role-ident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elf-governance group and the peer consolers of the dormitories had prominent differences.
V. The main service that the self-governance group thought was “assist with the dormitory administration affair;” the main service that the peer consolers thought was “promoting interaction and peer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dvice to the students and the school as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ormitory-related sectors.
壹、國內文獻
大學法(2007年1月3日)。2010年10月26日,取自
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1/1-01.html
王淑芳(2004)。東吳大學學生宿舍同儕輔導制度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王潤身(2005)。從學生自治之角度探討學生宿舍自治組織之功能(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王介汶(2009)。大學學生宿舍內人際問題及處理方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江慧芬(2005)。從夾縫與探索中建構輔導工作:六所大專校院學生自治團體
指導老師輔導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杜慶進(2009)。公立高級中學秘書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以臺北市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李泰山(1999)。大專學生同儕輔導者訓練模式之建立與分析研究—以勤益工
商專校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李毓璱(2004)。大學生住宿生活適應相關因素研究─以國立臺灣大學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李燕菁(2006)。同儕教導方案對增進資源班學生普通班級適應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吳明隆(2006)。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姿瑩(2006)。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認同與角色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林清江(1971)。教師角色理論與師範教育改革動向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45-176頁。
東海大學(2005)。學生宿舍管理辦法。2010年10月20日,取自
http://www2.thu.edu.tw/~deanstu/rule3.php
東吳大學學生住宿組(2007)。同儕輔導助理團隊培訓。2010年10月26
日,取自http://www2.scu.edu.tw/housing/dorm/act96-1/9601
act_train_society.htm
東吳大學學生住宿組(2010)。同儕團隊。2010年10月26日,取自
http://www.scu.edu.tw/housing/
洪麗雯(2008)。一所大學學生會的微觀政治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夏允中(1997)。同儕輔導方案效果研究:以彰化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中原大學,桃園。
許維素(1998)。輔導教師專業角色發展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教育部(2002)。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訓導)工作調查分析報告。台北:教育
部訓育委員會。
教育部(2004)。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發展遠景:目標與策略規劃報告。台
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教育部統計處(2010)。各級學校名錄 。2010年10月11日,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
aspxsite_content_sn=8868
教育部統計處(2010)。大學校院學生住宿比率。2010年11月11日,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
site_content_sn=8956
教育部統計處(2011)。大專校院學科三分類(人文、社會、科技)之歸納
表。2011年03月20日,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
site_content_sn=7858
陳奎熹(1993)。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2007):教育社會學(增訂三版)。臺北:三民。
陳淑瓊(2002)。建立同儕輔導制度提升宿舍教育功能-以臺大新生宿舍同儕
輔導方案為例。學生事務,41(3),63-72。
陳淑瓊(2008)。大學新生成功轉化相關因素研究─以一所公立大學住宿生為
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陳淑瓊(2010年5月)。大學住宿新生成功轉化相關因素研究。「2010高等教
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淑坤(2006)。高雄市公立幼稚園園長專業角色知覺與角色實踐之研究(未
出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
陳舜芬、葉紹國 (2006)。台灣地區大學生住宿生活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3-2413-H-007-001-SSS),
未出版。
黃玉(1982)。做一個更有幫助的朋友--談學校中同儕輔導計畫之建立。訓
育研究,21(1),10-12。
黃玉(2000)。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基礎—台灣大學生心理社會發展之研究。
公民訓育學報第九輯(頁161-200)。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
黃玉(2003)。從環境中增進學生事務功能-論學校環境與學生發展。載於林
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三輯(頁2-37)。台北:東吳大學
課外活動組。
黃意舒(1994)。幼稚園教師教學角色認同及踐行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黃裕熙(2000)。大學宿舍中公共交誼空間之空間使用與學生互動關係研究:
以中原、中央、元智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
國立高雄大學(2001)。學生宿舍生活自治會規約。2010年10月20日,取自
http://www.sa.nuk.edu.tw/page/dormitory/room3.ht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研究發展中心(2007)。大學教育重要性。臺灣
高教研究電子報,37,取自https://www.cher.ntnu.edu.tw/?
p=386&page=6
國立嘉義大學(2007)。學生宿舍自治組織設置與輔導要點。2010年10月20
日,取自http://www.ncyu.edu.tw/stude/content.aspx?
site_content_sn=13588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08)。宿舍幹部遴選與考核實施規定。2010年10月20
日,取自http://stuaff.ncue.edu.tw/~dorm/law/
國立台灣大學(2008)。學生宿舍生活自治組織細則。2010年10月20日,取
自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4/4-16.html
國立台灣大學(2010)。臺灣大學 97年度宿舍生活學習方案之整體規
劃與實施專案。2010年10月26日,取自
http://dorm.osa.ntu.edu.tw/riki3/riki.php?CID=3
國立中央大學(2010) 。學生宿舍幹部設置要點。2010年10月20日,取自
http://osa.adm.ncu.edu.tw/tables.php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10)。學生宿舍幹部設置輔導要點。2010年10月20
日,取自
http://www.student.ncnu.edu.tw/Housing/regulation_list.php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無日期)。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設置要點。2010年10月
20日,取自
http://www.nknu.edu.tw/~student/live/regulation/3.htm
張曉春(1984)。社會學概要。台北:三民書局。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辭典。台北:東華。
張銀富(1992)。大學學生自治政府研究。台北:五南。
張雪梅(1994)。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劃研究報告- 我國大學院校學生宿
舍輔導規劃研究。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張雪梅(1995)。大學院校學生宿舍的管理與發展。訓育研究,34(4),
31-42。
張雪梅(1996)。學生發展─學生事務工作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張老師文
化。
張雪梅(1999)。大學院校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
實證研究。臺北:張老師文化。
張雪梅(2000年12月)。學校宿舍的角色功能及其和潛在課程、教育品質的
關係。「高等教育潛在課程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東吳大學。
張雪梅(2002)。學生宿舍。載於教育部(主編),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
(訓導)工作調查分析報告(頁84-105)。台北:教育部。
張雪梅(2003)。學生住宿生活與高等教育─歐美大學與我國大學宿舍輔導管
理之比較。教育研究月刊,116,146-158。
梁朝雲(2006年11月)。成就「世界公民活力領袖」的學生輔導體系。「95
年度大專校院強化學生輔導體制研討暨觀摩會」發表之論文,南開技術學
院。
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學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
15-27。
郭為藩(1975)。自我心理學。台南:開山書局。
郭為藩(1993)。教育的理念。臺北市:文景。
逢甲大學(2010)。學生宿舍自治會組織章程。2010年10月20日,取自
http://www.shs.fcu.edu.tw/wSite/ct?
xItem=34157&ctNode=11326&mp=228701
傅木龍(2000)。學生權益維護之省思與展望。訓育研究,39(2),頁21-
29。
傅木龍(2001)。跨世紀大學學生事務工作發展與輔導。載於林至善主編,學
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一輯(頁130-187)。台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
組。
曾建元(1996)。學生自治的理想與實踐。全國律師,5(7),64-67。
湯碧美(2009)。國民教育輔導團專任輔導員之專業角色內涵與認同發展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台北。
程小蘋(1997)。同儕輔導實施之探討。學生輔導,52,35-42。
葉一明(1999)。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師專業角色
踐行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
葉紹國、何英奇、陳舜芬(2007)。大一學生的校園參與與收穫自評—以淡
江、清華、師大三校為例。師大學報,52(3),91~114。
楊永全(1986)。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楊仕裕(2000),課外活動中輔導學生自治之探討與展望。訓育研究,39
(3),14-27。
楊仕裕(2001)。課外活動中輔導學生自治之探討與展望。載於林至善主編,
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一輯(頁359-385)。台北市:東吳大學課外組。
楊仕裕(2002)。學生自治團體發展、輔導。大專校院社團活動執行參考手
冊。台北市:教育部。
義守大學(2007)。學生宿舍幹部選訓用實施規定。2010年10月20日,取自
http://www.sa.isu.edu.tw/interface/salaws.php
蘇富美(1984)。大學同儕團體輔導的效果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廖千淳(2004)。我國北部地區大學宿舍社會氣氛與學生住宿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銘傳大學(2005)。學生宿舍學生自治會組織辦法。2010年10月20日,取自
http://www.mcu.edu.tw/Apps/SB/sb_page.aspx?
PreviewL_ID=2&PageID=1442
盧瑞麟(2004)。大學宿舍經驗對學生心理社會發展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簡澄溪(2004)。學生自治與參與權之研究-以技術學院學生代表制為範疇(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謝日成(2004)。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主任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貳、國外文獻
Astin, A.W.(1993).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Arboleda, A., Wang, Y., Shelley, M.C., & Whalen, D.F.
(2003). Predictors of residence hallinvolvement.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4(4), 517-531.
Blimling, G.S.(1995).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residence
hall on students. In J.Smart(Ed.), Higher
education: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Agathon Press.
Boatman, S.A.(1988). Strong Student Governments…and Their
Advisement.Campus Activities Programming, 20(9), 58-63.
Blimling, G.S., & Miltenberger, L.J.(1990). The resident
assistant working with college student in residence
halls. Dubuque, Iowa: Kendall / Hunt Publishing
Company.
Cuyjet, M.J.(1996). Program development and group advising.
In S.R. Komives, D.B. Woodard, Jr., & Associates,
Student services: 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
(3rd ed.,pp.397-414).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Fantuzzo, J.W., King, J.A., & Heller, L.R.(1992). Effects
of reciprocal peer tutoring on mathematics and school
adjustment:A component 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84(3),331-339.
Harvard College(2010, November 8). Harvard College Office
of Student Life. Retrieved From
http://osl.fa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k65178&
tabgroupid= icb.tabgroup94627
Moos, R.H.(1979). Evaluating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Procedures, measures,finding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iller, T.K.(2010). The role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 housing CAS standards contextual statement. In T.K. Miller(Ed.).CAS-The book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2010, November 8). Academic
Peer Mentoring.Retrieved from
http://www.ncsu.edu/fyc/village/rm/
Pascarella, E.T., & Terenzini, P.T.(1991).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Findings and
insights from twenty years of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ogers, J.L.(1996). Leadership. In S.R. Komives, D.B.,
Woodard Jr., & Associates, Student services: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3rd ed., pp. 299-319).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St. Mary’s College of Maryland(2010, November 8). The
Residence Life Staff. Retrieved from
http://www.smcm.edu/residencelife/officeguide_staff.html
Strange, C.C., & Banning, J.H.(2001). Education by
design:Creating campus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work.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roeder, C., Mable, P., & Associates,(1994). Realizing
the 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residence hall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uh, J.H., Upcraft,M.L., & Associates,(2001).Assessment
practice in student Affairs:An applications manual.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Topping, K.J.(1998). Peer assessment between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8,249-76.
Upcraft, M.L.(1987). Learning to be a residence assistant:A
manual for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Upcraft, M.L.(1989). Residence hall and campus activities.
In M. L. Upcraft, J. N.Gardner, & Associates(Eds.), The
freshman year experience—helping students survive and
succeed in college(pp.142-155).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Upcraft, M.L.(1993). Transla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In
M.J.Barr & Associates(Eds), Student affairs:The
handboo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pp.260-273).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Upcraft, M.L., & Pilato, G.T.(1982). Residence hall
assistants in college: A guide to selection, training
and supervis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Upcraft, M.L., & Schuh, J.H.(1996). Assessing Campus
environment. In M.L. Upcraft & J. H., Schuh, Assessing
in student affairs: a guide for practice.
p166-168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Winston, R.B.Jr., & Anchors, S.(1993). Student development
i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Winston,R.B.Jr,Anchors
& Associates, Student housing and residential life
(pp.25-64).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