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金真姬 |
---|---|
論文名稱: |
常用漢字二百字探源 |
指導教授: |
許錟輝
Hsu, Tan-Hu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90 |
中文關鍵詞: | 常用字 、字形演變 、本義 、本形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8 下載:5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民國八十四年,教育部開始對國內使用語詞的狀況作調查,為反映國內時代用語實況,每年度經由資料蒐輯、整理、長期的統計和分析,來觀察語詞的使用狀況,自八十四年以來,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共有教育部國語會已進行過四個年度的統計。每年進行調查常用字、詞出現情形而有筆畫、部首、音節、聲母、韻母、聲調等出現情形統計表,其中這四年的調查常用字彙,有一些部分有差可是大部分的字彙使用的情形差不遠。可知這幾年現代常用字的已經成固定,而最後的八十七年常用語詞調查報告裡有八十四至八十七年字彙共有字表,因此,以常用漢字二百字作為本論文參考主要例子。
本論文對於常用漢字的探源研究方式,目前在古文字學界上已樹立了基礎與典範的研究方法來追求常用漢字的本形與本義,首先以《說文》為主,考察字的含義,然後利用考文釋字的基本方法進行對比,而根據出土文獻來探討字的本形。本文第二章研究架構分為三部分,首先是字形表,主要論述為要求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根據時代,從殷商的甲骨文開始,西周、春秋、戰國、隸書、楷書的方式排序,也包括表示小篆及說文古文、奇字、或體。第二、第三部分是字形探源及字義探源,主要論述在探求每個字的本形與本義,在前輩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可以得到豐富的考證經驗。字音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線索,由其表音的部分、聲旁推考並參考其他方面的因素,可會得到解決。
語言資料的調查統計不單是語文研究的問題,也是認識社會極其重要的參考資料。教育部進行四次的常用語詞調查報告,是教科書的編輯,成人終身教育教材的設計,各種語文規範的訂定,語文工具書的編纂等,都是需要藉由此種調查統計的結果,方能得到科學的依據。除此以外,對於用漢字的國家,如韓國、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近來韓國,漸漸注意到中國的存在,且要學習中國語言的風氣,可是他們對漢字來源、本質、衍生、特徵、類型等卻所知有限。因此,本論文透過新的角度試著探討現代常用漢字二百個為例,作為學位論文,而且藉此不同研究進入提供給韓國文字學界新的研究方法的參考。
(一)傳統典籍
《左傳》(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6年8月初版
《周禮》(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6年8月初版
《尚書》(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6年8月初版
《詩經》(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6年8月初版
《爾雅》(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6年8月初版
《儀禮》(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6年8月初版
《禮記》(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6年8月初版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5年9月12刷
(東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附檢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12月第1版,2002重印
(梁)顧野王《玉篇》,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第1版
(宋)丁度《集韻》,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第1版
(宋)陳彭年等重修《廣韻》,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第1版
(清)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7月第1版
(清)王筠《說文釋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2月第1版
(清)王先謙《釋名疏證補》,成都:巴屬書社,2001年7月第1版
(清)阮元整理、李學勤等標點之《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全8冊),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5年7月初版
(清)吳大徵《字說》,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87年9月初版
(清)胡承珙《小爾雅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第1版
(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全14冊),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北京第2次印刷
(清)孫詒讓〈籀文車字說‧籀高述林〉,《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出版社
(清)孫詒讓《契文舉例》,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上、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7月第1版
(清)郝壹恣行《爾雅義疏》,成都:巴屬書社,2001年7月第1版
(清)黎永椿《說文通檢》,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第1版
(清)錢繹《方言箋疏》,成都:巴屬書社,2001年7月第1版
(二)近人著述
二劃
丁山《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4月第1版
丁山〈數名古誼〉,《國立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本第1分,民國60年1月再版
丁驌〈說不杏束〉,《中國文字》 第33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8年9月
丁驌〈說女字〉,《中國文字》第37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9年9月
丁驌〈釋賓安定〉,《中國文字》 第39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60年3月
三劃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6月第1版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1版
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全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第1版
于省吾《殷契駢枝》,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1月再版
于省吾《澤螺居詩經新證》,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第1版
于省吾〈釋兩〉,《古文字研究》第10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7月第1版
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編《上海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四劃
王力《同源字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0年10月初版2刷
王元鹿〈說方〉,《辭書研究》1986年第2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王永波〈西周早期銅器王年及相關歷史問題〉,《文史哲》,2000年第2期
王初慶《中國文字結構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6年9月4版4刷
王宇信《甲骨學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1999年8月第2次印刷
王宇信、楊升南《甲骨學一百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王若生《唐蘭古文字學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王恒餘〈釋日月雷河〉,《中國文字》 第4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0年6月
王恒餘〈釋生(上)〉,《中國文字》 第5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0年9月
王恒餘〈釋生(下)〉,《中國文字》 第6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1年1月
王貴元《馬王堆帛書漢字構形系統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1999年8月第1版
王寧、謝棟元、劉方《『說文解字』與中國古代文化》,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王海棻、趙長財、黃珊、吳可穎《古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王進祥、岳喜平《說文解字今述》,台北:說文出版社,2003年12月初版
王國維《觀堂集林》(上、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王國維《竹書紀年》,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4月3版
王國維〈劉盼遂記說文練習筆記〉,《國學論叢》第2卷第2號,清華學校研究院
王襄《簠室殷契類纂正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文炳淳《先秦楚璽文字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年12月第1版,1998年2月北京第214次印刷
五劃
白川靜《甲骨文的世界—古殷王朝的締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9
月初版
白川靜《金文的世界—殷周社會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8月初版
申小龍《漢語與中國文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田倩君〈許氏說文部首字詮釋∣釋一〉,《中國文字》第29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7年9月
田倩君〈說人〉,《中國文字》第2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0年1月
田倩君〈釋上〉,《中國文字》第38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9年12月
田倩君〈釋以〉,《中國文字》第21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5年9月
田倩君〈釋示〉,《中國文字》第50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62年12月
田倩君〈國字的演變〉,《中國文字》第2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0年1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編《古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10月北京第6次印刷
六劃
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台北:學生書局,民國61年8月初版
朱鳳瀚《古代中國青銅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朱德熙〈釋〉,《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2月第1版
朱岐祥《甲骨學論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2刷
朱岐祥《甲骨文研究—中國古文字與文化論稿》,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7年8月初版
朱岐祥《甲骨四堂論文選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9年8月初版
朱岐祥〈論甲骨文的部首—中國最早的一批象形字〉,《靜宜人文學報》,第16期
江淑惠《郭沫若之金石文字學研究》,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民國81年5月初版
向夏《說文解字敘講疏》,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8月2刷
向夏《說文解字部首講疏》,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2年9月初版
羊達之《說文形聲字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7月初版
牟作武《中國古文字的起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七劃
何金松《漢字形義考源》,武漢:武漢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何仲英《中國文字大綱》,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91年3月初版
何琳儀《戰國文字字典》(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1版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4月第1版
何琳儀《古幣叢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5年8月初版
宋永培《『說文』漢字體系研究法》,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宋鎮豪《百年甲骨學論著目》,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宋秉儒〈常用字探源〉,《內蒙古教育學院報》,1995年3月第1期
吳浩坤、潘悠《中國甲骨學史》,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9月
汪仁壽、王鼎《說文大字典》,台北:學海出版社,1982年7月初版
李孝定《金文詁林讀後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1年12月2版
李孝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6月初版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全8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80年3月
李孝定《漢字史話》,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66年6月初版
李學勤〈論博山刀〉,《中國錢幣》1986年第3期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2年4月初版
李學勤審訂《商周古文字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主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十三經注疏》(全21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國英《說文類釋》,台北:全球印刷公司,民國64年7月出版
李圃《甲骨文文字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李佳信《『說文』小篆字根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7月
李富琪《郭店楚簡文字構形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李珍華、周長楫《漢字古今音表》,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第1版
李善洪〈簡論周代金文省體字〉,《吉林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6期,1997年11月
李運富〈從楚文字的構形系統 看戰國文字在漢字發展史上的地位〉,《徐州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沈建華、曹錦炎《新編甲骨文字形總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沈之瑜《甲骨文講疏》,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沈寶春《王筠之金文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9年6月
余培林《詩經正詁》(上、下冊),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2年10月初版
余永梁〈殷虛文字續考〉,《國學論叢》1卷4號,清華學校研究院
邱敏文《郭沫若甲骨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八劃
明義士《伯根氏舊藏甲骨文考釋》,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周法高主編《金文詁林》(全三冊),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年10月
周國光《古漢語常用字多用字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林尹《文字學概說》,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9月第26次印行
林尹《中國聲韻學通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9年10月改版3刷
林尹《訓詁學概說》,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10月第18次印行
林素清〈探討包山楚簡在文字學上的幾個課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
刊》,第66本,第4分,民國84年12月
林澐〈說戚、我〉,《古文字研究》第17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6月第1版
林澐〈王士同源及相關問題〉,《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金祥恆《續甲骨文編》,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2年9月初版
金祥恆〈釋〉,《中國文字》第8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1年6月
金祥恆〈釋車〉,《中國文字》第4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0年6月
金祥恆〈釋 〉,《中國文字》第30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7年12月
金祥恆〈釋帠—為〉,《中國文字》第27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7年3月
金祥恆〈釋又 〉,《中國文字》第7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1年3月
金祥恆〈甲骨文出日入月說〉,《中國文字》 第26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民國56年12月
季旭昇《說文新證》(上冊),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91年10月初版
季旭昇《說文新證》(下冊),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93年11月初版
季旭昇《甲骨文字根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92年12月初版
季旭昇《詩經古義新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3月初版
孟世凱《中國文字發展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5年12月
松丸道雄《甲骨文字字釋綜覽》,東京:東京大學 東洋文化研究所,1993年3月26日出版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甲骨文字》,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68年
九劃
胡厚宣《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上1,2編、下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胡厚宣《甲骨文學商史論叢初集》(上下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胡自逢《周金文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2年6月初版
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8月第1版
姚孝遂、肖丁《殷墟甲骨刻辭類纂》(上、中、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1月第1版
姚孝遂〈吉林大學所藏甲骨選釋〉,《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63年4期,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委員會,1964年5月20日出版
姚淦銘、朱瑞芬〈論王國維的金文文書學〉,《史料公布與研究》,1996年4月
姜亮夫《古文字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次印刷
洪鈞陶《隸字編》(上下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逄振鎬〈從圖像文字到甲骨文〉,《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南基琬《唐蘭的文字學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民國88年1月
十劃
孫海波《甲骨文編》(校正甲骨文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10月再版
孫海波〈卜辭文字小記〉,《考古社刊》第3期,北京:燕京大學考古學社
屈萬里〈甲骨文「人人」「比」二字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3本,民國60年1月再版
容庚《秦漢金文錄》,香港:匯通書店,1973年12月初版
容庚《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7月第1版,1998年11月北京第6
次印刷
容庚《金文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容庚、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
唐蘭《殷虛文字記》,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75年8月
唐蘭《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唐蘭〈釋真〉,《唐蘭先生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
唐健垣〈釋自〉,《中國文字》第32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8年6月
唐桂馨〈說文識小錄〉,《古學叢刊》第4期,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6年7月
唐冶澤《甲骨文字趣釋》,重慶:重慶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高明《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高亨《古文通假會典》,濟南:濟魯書社出版,1989年7月第1版
高田忠周《說文古籀篇》,台北:臺灣大通書局,民國71年9月初版
高永安、康全中〈“做”“作”兩個字的關係〉,《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高鴻縉《中國字例》,台北:三民書局,1960年9月初版
高鴻縉《散盤集釋》,台北 : 國立師範大學出版組,民國46年
高島謙一《殷虛文字丙編通檢》,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74
年12月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年10月第5次印刷
徐中舒《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1版
徐中舒《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4月再版
徐中舒、伍仕謙〈中山三器釋文及宮室圖說明〉,《中國史研究》1979年第4期
徐兆仁〈釋 〉,《古文字研究》第17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6月第1版
徐復、宋文民《說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徐秀榮《侯馬盟書》,台北:里仁書局,民國69年10月
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台北:鼎文出版社,民64年10月初版
馬敘倫《中國文字之原流與研究方法之新傾向》,龍門書店印行,1969年10月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全四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馬如森《殷墟甲骨文引論》,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月
陳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5月初版
陳煒湛《甲骨文簡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次印刷
陳煒湛、唐鈺明《古文字學綱要》,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陳煒湛〈甲骨文同義詞研究〉,《甲骨文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陳煒湛〈甲骨文異字同形例〉,《古文字研究》第6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1月第1版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台北:台灣大通書局民國,60年5月初版
陳夢家《尚書通論》,台灣:仰哲出版社,民國76年11月
陳夢家〈釋〉,《考古社社刊》第5期,考古學社,1936年12月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第1版
陳夢家〈禺邗王壺考釋〉,《金文論文選》(第1輯),香港:諸大書局,1968年7月出版
陳獨秀《小學識字教本》,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95年5月第1版
陳勝長〈釋內外上下〉,《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3年10月第1版
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陳敏、侯志義、陳全方《西周甲文注》,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陳雙新〈釋「樂」〉,《河北大學學報》,2000年2月第25卷1期
陳年福〈釋“以”〉,《古漢字研究》,2002年第4期
陳紹慈《甲金籀文四體文字的變化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陳柱〈守玄閣字說‧釋天〉,《華國》第1卷第九期,文海出版社有現公司印行,民國13年5月
陳邦福《殷契瑣言》,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陳奇祿《中國的古文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國73年6月出版
陳世輝、湯余惠《古文字學概要》,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上、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編《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1、2、3、4、5、6、7、8、9、10卷,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第1版
郭新和《董作賓與甲骨學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袁國華〈包山楚簡文字考釋〉,《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3年10月第1版
連劭名〈金文所見周武王時代的禮樂活動〉,《文物春秋》,1998年第1期
莊淑慧〈曾侯乙墓出土竹簡考〉,《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40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民國85年3月
十一劃
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8年5月初版
商承祚《殷契佚存》,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商承祚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9月
許師錟輝《文字學簡編》,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9年10月初版3刷
許師錟輝《說文重文形體考》,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63年3月出版
許進雄《簡明中國文字學》,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89年7月初版
許進雄〈談與金有關的字〉,《殷都學刊》第2期,1992年4月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修訂版第2次印刷
許威漢《漢語文字學概要》,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7月第1版
張玉金《甲骨文語法學》,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張玉金、夏中華《漢字學概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張玉金〈甲骨金文中「其」字意義的研究〉,《殷都學刊》,2000年8月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張守中《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張守中、張小滄、郝建文《郭店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5月
張其昀《「說文學」源流考略》,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4月初版
張示《20世紀『說文』學流別考論》,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0月第1版
張哲〈舞無淺說〉,《中國文字》第3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0年4月
張哲〈釋來麥釐〉,《中國文字》第7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1年3月
張光裕〈玉刀珌銘補釋〉,《中國文字》第52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63年6月
張秉權〈甲骨文中所見的「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6本第3本,民國64年6月出版
張玉春〈說外〉,《東北師大學報》(科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5期,東北師大學報編輯部
張舜微《說文解字約注》,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3年7月初版
張與仁〈巳已文字與彝器畫紋考釋〉,《中國文字》第19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5年3月
章炳麟〈小學答問〉,《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37冊),中華漢語工書書庫編輯委員會,安徽教育出版社
章季濤《怎樣學習說文解字》,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0年10月
姬秀珠〈『盤』字考辨〉,《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9卷第2期
教育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編
《中國文字研究》(第3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所《第4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十二劃
董作賓《殷曆譜》(4冊),中國:中央研究院,1945年
董琨《漢字發展史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10月初版
湯餘惠《戰國銘文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1993年9月第1版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上、中、下冊),湖南:岳麓書社出版,1997年7月第1版
黃錫全《汗簡注釋》,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黃錫全《古文字論叢》,台北:藝文印書館,1988年10月初版
黃侃《說文箋識四種》,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4年9月初版
黃侃《國學文集》,新竹:花神出版社,民國91年8月初版
黃侃《國學講義錄》,新竹:花神出版社,民國91年8月初版
黃展岳《先秦兩漢考古與文化》,台北:允晨文化1999年8月初版
黃然偉〈故書「十」「七」二字互訛探源〉,《中國文字》第27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7年3月
黃德寬、陳秉新《漢語文字學史》,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曾忠華《常用字探源(一)、(二)》,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民國81年5月初版
曾憲通〈「作」字探源─兼談耒字的流變〉,《古文字研究》第19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第1版
傅根清導讀、唐蘭撰《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葉其峰《古璽印與古璽印鑑定》,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葉玉森〈說契〉,《學衡》第31期,民國30年7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5月第1版
十三劃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第1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民國90年2月再版4刷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7月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台北:臺灣大通書局,1971年初版
楊樹達《積微小學述林》,台北:臺灣大通書局,民國60年5月初版
楊樹達《文字形義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
陽琳《小爾雅今注》,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詹鄞鑫〈釋辛及與辛有關的幾個字〉,《中國語文》1983年第5期
十四劃
臧克和、王平《說文解字新訂》,北京:中華書居,2002年9月第1版
鄭慧生《甲骨卜辭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1998年4月第1版
鄭慧生《中國文字的發展》,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月第1版
趙誠《甲骨文與商代文化》,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趙誠〈甲骨文行為動詞探索(一)〉,《古文字研究》第17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6月第1版
趙天池《優美的中國文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5年6月初版二刷
將世德《中國文字淺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10月初版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5月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全13卷),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全8冊),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
十五劃
魯實先〈殷栔新詮〉,《魯實先先生全集》(第1、2冊),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初版
魯實先〈說文正補、轉注釋義〉,《魯實先先生全集》(第3冊),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12月初版
魯實先〈假借溯源〉,《魯實先先生全集》(第4冊),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12月初版
魯實先《文字析義》,台北:魯實先全集編輯委員會,1993年6月30日出版
〈魯實先先生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中國文字學會
劉至誠《說文相關部首探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9月初版
劉桓《殷契存稿》,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劉曉東〈甲骨文金文中的來、朿辨〉,《北方文物》,2000年第1期
劉釗〈璽印文字釋叢〉(一),《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2期,陝西省考古研究所主辦
蔡信發《說文答問》,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2年6月初版
蔡信發《說文商兌》,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8年9月初版
蔡信發《說文部首類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6年8月初版
蔡信發《六書釋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民國90年10月初版
鄭慧生〈釋家〉,《河南大學學報》第4期,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7月出版
鄭蕙美《漢簡文字的書法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館,民國73年12月初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紀念容庚先生百年誕暨、中國古文文字學學術研討會合編《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東:廣東人民出版,1998年4月第1版
十六劃以上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0年3月4版
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羅振玉《殷虛文字類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68年10月
羅福頤《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
戴家祥《金文大字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錢存訓《書於竹帛》,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顧音海《甲骨文發現與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蘇寶榮《說文解字今注》,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蘇培成《現代漢字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嚴一萍〈釋大〉,《中國文字》第5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0年9月
嚴一萍〈釋得〉,《中國文字》第1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49年10月
嚴一萍〈釋立〉,《中國文字》第4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0年6月
嚴一萍〈釋天〉,《中國文字》 第5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0年9月
嚴一萍〈釋道〉,《中國文字》 第7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民國51年3月
嚴志斌主編《金文編校補》,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鍾如雄《說文解字論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魏建功〈釋午〉,《輔仁學誌》第2卷第1期,輔仁大學輔仁學誌編輯會印行,1930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