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儒容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民中學特色課程管理之個案研究
指導教授: 高新建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3
中文關鍵詞: 彈性學習節數特色課程課程管理個案研究
英文關鍵詞: Alternative Learning Periods, flexible curriculum, curriculum management, case stud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透過個案研究,瞭解臺北市國民中學特色課程管理的內涵、策略、遭遇的困難、以及學校面對困難的因應之道。研究者首先透過文獻瞭解課程管理的內涵、課程管理的策略模式、以及彈性學習節數規劃與設計的性質和原則,然後利用課程管理的內涵與策略形成本研究資料的分析架構,再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臺北市一所國民中學特色課程管理者為研究對象,採取訪談方式為主,文件分析為輔的研究方法,來蒐集相關的資料。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本研究的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經過綜合討論與分析結果,獲得以下的發現:
    一、個案學校利用彈性學習節數推展五項課程方案,以形塑學校的特色課程。
    二、個案學校在特色課程管理的內涵方面,以課程表的編製、特定主題的強調、主題式課程的實施方式、以及社團活動的師資安排最具特色。
    三、個案學校在特色課程管理的內涵上,較不重視自編教材的審定、教學方法的強調、以及學習評量的管理等項目。
    四、個案學校前後任校長分別使用傳統權威的領導、個人情感的支持及說服性的溝通等策略,以推動特色課程的實施。
    五、個案學校管理特色課程,較常使用的策略是說服性的溝通、教學資源的提供及經費的補助。
    六、個案學校在課程管理機制中,觀摩或競賽的辦理、獎勵或懲罰措施的訂定等兩種策略未曾使用。
    七、個案學校特色課程能否持續實施,所面臨的最大困難,為教師認知、行政人員更換頻率高及評量管理等問題。
    八、面對課程管理工作的困難,兩任校長皆以堅持的態度及說服性溝通的方法面對。
    根據研究分析討論與所歸納的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的建議,以供參考:
    一、對個案學校的建議,包括(一)學校應設計評量管理的制度,展現教學成果,作為爭取家長認同的依據。(二)學校應建立嚴謹的自我評鑑準則,作為每學年度檢討課程管理工作及其修正的依據。(三)學校應擬定獎勵制度,以激勵行政人員及教師的士氣。(四)學校可做局部組織再造的工作,設立教材研發組別,進行自編教材的評審。
    二、對臺北市國民中學的建議,包含(一)利用彈性學習節數,發展各校的特色應是可行的。(二)可以藉由觀摩或參訪個案學校的特色課程,分享課程管理的經驗。
    三、對教育主管機觀的建議,涵蓋(一)為了倡導學校重視特色課程的形塑,可以提供學校更多獎懲的權限,以獎勵各校課程管理有貢獻的人員。(二)對於課程管理工作績效優良的學校,建議教育行政機關可以提供特定項目的經費補助。(三)教育主管機關應加強導正教育人員及家長對升學率迷思的風氣。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分為(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可擴及學校規模大小、不同教育階段、或不同縣市課程管理情形的比較。(二)在研究方法方面,可使用或增加問卷調查、觀察等研究方式。(三)在研究內容方面,可擴大至學校整體課程的管理或不同類型課程管理之比較。

    Abstract
    Flexible curriculum is a particular issue in current grade 1-9 education.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flexible curriculum, the students have a better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the interests in local communities than before. However, flexible curriculum is replaced by fixed curriculum in most of junior high schools because raising the rate of entering senior high schools is the first priority for most of the schools.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understand how to manage flexible curriculum, how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ation, an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flexible curriculum.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are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study. By reviewing literature, the strategies, policy and modes of curriculum management wer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s, and designing of Alternative Learning Periods were also realized. By case study, a curriculum manager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was chosen.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not only by document analysis but mainly by interviews. Major results in this study are as the followings:
    (1) In accordance with grade 1-9 curriculum,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romotes different projects during Alternative Learning Periods which 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2) The plans of Alternative Curriculum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achieved by policy propagation, personal emotion support, and traditional authority leadership.
    (3) When this curriculum was implemente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had to make its efforts on the directions of policy, offer teaching resources, subside budget, and completely reform participation in the curriculum.
    (4) The junior high school which was chosen in this study is very special in the arrangement of courses, the emphasis on specific themes, the ways to apply theme-based curriculum,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ers in student clubs.
    (5) The problems that the selected junior high school faces are unstable personnel, teachers’ objection voices, and the methods of project evaluation. The fun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only be maintained or enhanced by the insistence and charisma of the Principal.
    (6) To promote teaching profession, teachers were encouraged to set up teaching files. Teaching file set-up could help to decrease the stress of time, and build professional images for the teachers.
    (7) Alternative Learning Curriculum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s guided by the organizations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curriculum administrative staf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elected in this study has no rewards or encouragement for teachers or administrative staff.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some conclusive suggestions can be made:
    1.For the case study school
    (A)Set up the rules of evaluation which may help to win parents’ recognition.
    (B)Set up the rules for self- evaluation which can be applied for an annual review.
    (C)Provide curriculum managers with rewards and encouragement.
    (D)By organizing, the teachers can be grouped to develop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o assess self-designed teaching materials.
    2.Fo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A)Make sure the core value of the school in order to develop school characteristics.
    (B)Arrange inter-school visits and demonstrations to promote teacher profession.
    3.For loc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A)Revise rules of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to encourage efficient curriculum managers.
    (B)Competitions must be held to stimulate teachers to work on curriculum design.
    (C)Provide a better budget to the schools which have great achievements on curriculum management.
    (D)Break the false ideas about rates of entering senior high schools.
    4.For further studies
    (A)This topic are still worthy to study further.
    (B)The study design may increase questionnaire and be proceeded prospectively.
    (C)The studies can be approach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curriculum designs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 between schools with different capacities, and between schools in different countie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課程管理的意義與內涵……………………………………………… 11 第二節 學校層級課程管理的模式與策略…………………………………… 21 第三節 彈性學習節數的規劃與設計………………………………………… 39 第四節 課程管理的相關研究………………………………………………… 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7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82 第三節 實施程序……………………………………………………………… 84 第四節 資料處理……………………………………………………………… 8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91 第一節 大仁國中課程規劃的管理工作及其策略…………………………… 91 第二節 大仁國中管理特色課程內容設計所運用的策略…………………… 102 第三節 大仁國中管理特色課程實施的策略………………………………… 116 第四節 大仁國中特色課程資源整合的管理機制……………………… 133 第五節 大仁國中特色課程的管理機制……………………………………… 140 第六節 大仁國中特色課程管理的困難及其因應之道……………… 14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結論 ………………………………………………………………… 157 第一節 建議 ………………………………………………………………… 16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65 西文部分……………………………………………………………………… 168 附 錄 附錄一 個案學校SWOT分析………………………………………… 171 附錄二 臺北市立大仁國民中學學校課程依據架構……………………… 173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 174 附錄四 訪談大綱……………………………………………………………… 175 附錄五 臺北市立大仁國民中學九十一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彈性學習節數實施原則……177 附錄六 臺北市立大仁國民中學實驗辦理擴大才藝社團活動實施計畫…… 180 附錄七 臺北市立大仁國民中學九十一學年度學生才藝社團活動實施計畫……… 184 附錄八 臺北市立大仁國中九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九年一貫課程彈性學習節數預定實施概況……186 附錄九 臺北市立大仁國民中學96學年度第一學期班級課程表…………… 187 附錄十 個案學校彈性課程成長史…………………………………………… 188 附錄十一 個案學校校外參觀活動配置圖…………………………………… 189 附錄十二 訪談轉譯稿整理與分析之舉隅………………………………… 190 表 次 表2-1學校層級課程管理的內涵…………………………………………18-19 表2-2本研究特色課程管理的內涵…………………………………………… 19 表2-3課程管理策略比較表………………………………………………32-34 表2-4 本研究學校課程管理策略表………………………………………… 35 表2-5各年級彈性學習節數佔學習總節數百分比…………………………… 39 表2-6彈性學習節數內容規劃方式一覽表…………………………………47-48 表2-7彈性學習節數設計的內容分類………………………………………… 49 表2-8國內課程管理的相關研究一覽表……………………………………56-58 表2-9課程管理相關研究表的內涵一覽表…………………………………… 59 表2-10國內彈性學習節數課程的相關研究一覽表…………………………67-69 表2-11彈性學習節數課程實施的困難一覽表………………………………70-71 表2-12彈性學習節數課程實施困難的因應之道……………………………75-76 表3-1學校課程管理的分析架構……………………………………………… 80 表3-2受訪人員編碼表………………………………………………………… 88 表3-3文件代碼表……………………………………………………………… 88 表4-1彈性學習節數活動項目及教學時數表………………………………… 95 表4-2特色課程規劃的管理機制……………………………………………… 101 表4-3特色課程內容設計的管理機制………………………………………… 115 表4-4特色課程實施的管理機制……………………………………………… 132 表4-5特色課程資源整合的管理機制…………………………………………139 表4-6大仁國中特色課程的管理機制……………………………………… 140 圖 次 圖1-1研究流程圖………………………………………………………… 8 圖2-1課程管理的三面向……………………………………………………… 15 圖2-2合作式學校管理循環模式……………………………………………… 21 圖2-3課程管理的組織結構…………………………………………………… 22 圖2-4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圖……………………………………………… 26 圖2-5學校層級課程管理的組織架構………………………………………… 27 圖3-1研究架構圖……………………………………………………………… 7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淑宜(2002)。水兒國小「彈性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如哲(1998)。教育行政學。臺北:五南。
    王淑宜(2002)。水兒國小「彈性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鳳喈(1945/1989)。中國教育史。臺北:正中。
    石明原(2000)。彈性做課程希望樂無窮。師友,402,15-17。
    吳清山、林天祐(2001b)。教育名詞-課程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38,48
    吳清基(1990)。我國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的理念與作法。輯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中小學課程比較研究,67-94。臺北:師大書苑。
    吳德業(2004)。談九年一貫課程中「彈性學習節數」的規劃。2006年11月15日,取自:http://hos.lyjh.tyc.ed.tw/~nine/ninedn.doc。
    李心信(2003)。基隆市政府課程管理之研究-以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珀玲(2007)。臺北市國民中學彈性學習節數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偉明(2003)。新世紀中學教學管理之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周淑卿(2002)。課程政策與教育革新。臺北:師大書苑。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臺北:智勝文化。
    林冠星(2001)。「台南市顯宮國小」學習節數與教學節數調整實例。2006年11月15日,取自:http://163.24.165.1/start/3%E5%AD%B8%E7%BF%92%E7%AF%80%E6%95%B8/%E5%8F%B0%E5%8D%97%E5%B8%82%E9%A1%AF%E5%AE%AE%E5%9C%8B%E5%B0%8F%E2%94%80%E5%B0%8F%E5%9E%8B%E5%AD%B8%E6%A0%A1.doc。
    林榮模(2003)。學校課程與教學的整合管理。研習資訊,20(5),5-11。
    邱昌泰(1995)。公共政策。臺北:巨流。
    高新建(2002)。彈性學習節數的規劃與應用。載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十﹚反省與前瞻—課程改革向前跑,(151-170)。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高新建(2000)。課程管理。臺北:師大書苑。
    高新建(2001a)。精心設計,創造多元:彈性學習節數的規劃與應用。課程與教學通訊,7,7- 11。
    高新建(2002b)。彈性學習節數的規畫與應用。2006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trd.org.tw/Cpast/9010/901026/4-1.doc。
    彭富源(2002)。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執行模式之建構-以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佳琳(2000)。從能力指標之夠與評量檢視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之內涵。國民教育40(4),54 - 61。
    張佳琳(2004)。課程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張宛瑜(2001)。在教室層級的彈性課程中發展數學活動之教學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芳全(1999)。教育政策。臺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 (2003a)。九年一貫課程概要內涵。2006年12月1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4/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g)。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許育健(2003)。國家層級課程管理之研究-以國民中小學課程暫行綱要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育健(2004)。學校層級課程管理之探討。中等教育,55(5),46-59。
    許朝信(2005)。學校層級課程管理成效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65-85。
    許雅雲(2003)。國民小學彈性學習節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許銘欽(2000)。永安國小的彈性課程規劃。教育研究月刊,80,51-53。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臺北:洪葉文化。
    陳靜宜(2002)。彈性學習節數的規畫應用~以吳興國小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反省與前瞻-課程改革向前跑,180-182。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單文經(1992)。課程與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彭富源(2002)。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執行模式之建構-以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立源(2004)。東部國民中學「彈性學習節數」實施現況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如玉(2002)。國小教師彈性課程設計之探究— 以一位教師在「彈性學習節數」的設計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如玉(2002)。國小教師彈性課程設計之探究-以一位教師在「彈性學習節數」的設計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淑苓(2002)。課程改革脈絡下的課程領導-以兩位國中教務行政人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嘉雄(2002)。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省思與實踐。臺北:心理。
    黃嘉雄(2003)。課程管理的意義、策略與思維。國民教育月刊,44(1),57-63。
    廖春文(2000)。淺談九年一貫課程-彈性課程的應用。師友,12,11-14。
    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與重建。臺北:高等教育。
    劉又嘉(2004)。澎湖縣國民小學彈性課程實施現況與問題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劉又嘉(2004)。澎湖縣國民小學彈性課程實施現況與問題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蔡清田(2004)。學校層次的課程管理。中等教育,55(5),32- 45。
    鄭文星(2002)。中區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實施「彈性學習時間」的問題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鄭茂春(2000)。彈性課程的建構觀與教育原則。師友,400,26-28。
    儲慧平(2004)。臺北市推動國小英語教學之課程管理研究。中等教育55卷5期,18-31。
    鍾啟泉(1991/1997)。現代課程論。臺北:五南。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理論建構與應用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貳、英文部份
    Brady, L.(1992). Curriculum Development(2nd). Brunswick , Australia: Prentice Hall.
    Braithwaite, R. J.(1994). The governance of curriculum in Australia, 1981-1991.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6(5), 541-552.
    Burton, N., Middlewood, D., & Blatchford, R. (2001). Models of curriculum organization.In D. Middlewood & N. Burton (eds)., Managing the curriculum. London: Paul Chapman.
    Cheng, Y. C. (1996).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 mechanism for development.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Fuhrman, S. H., & Malen, B.(1991). The politics of crriculum and testing.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Griffin, R. W. (1996). Management.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Gunden, Y. C. (1990). The rise of curriculum administration in Norway. In H. Haft & S. Hopnann(eds.), Case studies in curriculum administration history(31-45). London:The Falmer Press.
    Marsh, C. J. (1997).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ideology: 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2.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Preedy, M. (Ed.) (1989). Approach to Curriculum Management.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Stake, R. (1994). Case studies. In N.K. Denzie & Y. S. Lincoln(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236-247). California: Sage.
    Taylor, S. J. & Bogdan, R. (1984).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Tyree, A. K. (1993). The potential strength of state curriculum control systems: Four case studie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5(1), 34-50.
    White, R. C. (1997). Curriculum innovation: A celebration of classroom practice. Buckingham(England), PA : Open University Press.
    Wiles, J. & Bondi, J. (1993).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 guide to practice(4rd). New York: Merrill.
    Wiles, J. & Bondi, J. (1998).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 guide to practice. New Jersey:Prentice-Hall.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