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曹麗珍
Tsao Li Chen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之研究
指導教授: 柯正峰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0
中文關鍵詞: 學生家長會社區文化社區文化工作臺北市國民小學工作態度工作成效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4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的態度、成效與不同背景變項間的關係,態度與成效間關係,及在推動工作時所遭遇的問題。首先探討相關文獻,以作為研究架構及研究目的依據。本研究目的有五:
    一、暸解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對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現況。
    二、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對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成效情形。
    三、分析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對推動社區文化工作的態度與工作成效之相關情形。
    四、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對推工作成效的預測力。
    五、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以供教育主管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及家長會,作為日後制定政策與執行時之參考。
    本研究工具係採自編量表,問卷調查對象以臺北市139所公立國民小學的校長與學生家長會為母群體,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有效樣本數為588人。最後依據主要研究發現,作成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持積極而正向態度。
    二、「認同社區文化資源功能因素」是影響工作態度最大因素。
    三、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整體而言成效良好。
    四、推動社區文化工作上認知大於行動。
    五、學生家長會是具有潛力的社區文化推手。
    六、學生家長會對社區文化內涵普遍瞭解不多。
    七、「參與社區文化工作態度因素」是促進學生家長重視文化工作的關鍵。
    八、推動社區文化工作問題上整體而言並無明顯困難問題。
    九、推動社區文化工作較大的阻力來自學校與政府的不支持。
    十、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會受性別、年齡、擔任職務、該校校長是否支持等因素影響。
    十一、推動社區文化工作上,兩性態度均積極而正向,其中男性成員比女性積極。十二、家長年齡影響推動社區文化工作的態度,其中以五十一歲以上最積極。 十三、有擔任家長會職務者及具校長身分者對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積極。
    十四、越區就讀學生人數少的學校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較積極。
    十五、學校規模在十二班以下學校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較積極。
    十六、學校所在區域,並不影響推動社區文化工作的態度。
    十七、性別、年齡、擔任職務、是否為校長、校長年資、家長年資、教育程度、所在區域、越區就讀人數多寡、學校規模大小等因素,不影響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成效。
    十八、社區文化工作以辦理藝文活動較多,其次依序為:自然文化景觀的探討、民俗史蹟導覽、歷史文物保存。
    十九、「參與社區文化活動」、「認同社區文化資源功能」、及「瞭解社區文化工作內涵與重要性」等三個因素,對推動社區文化工作具有整體成效的預測力,其中以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因素是整體工作成效的主要預測變項。
    二十、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與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成效呈正相關。

    依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壹、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校長必須引導學校同仁有主動支援學生家長會辦理活動的心態。
    二、落實社區文化活動融入學校總體課程以利推動發展。
    三、提供學生家長會舞台,建立複式分工組織,以利推動社區文化工作。
    四、將學校建置成社區文化資源中心,以利文化資源流通。
    五、善用產業行銷的手法來活化社區文化、行銷學校特色
    貳、對政府文化機構的建議:
    一、明確規範社區文化之權責,有效支援社區文化活動。
    二、應加強社區文化的行銷與服務,以吸引民眾參加。
    三、建立學習型組織,與社區、學校合作共同推動文化工作。
    參、對學生家長會的建議:
    一、將推動社區文化工作列入學生家長會常年計畫辦理。
    二、學生家長會需設置專責組織與人員,辦理社區文化工作。
    三、招募志工家長,協助社區文化工作推行。
    四、訂定鼓勵措施,以激發教師與家長參與合作的興趣。
    五、爭取資源辦理多元活動,鼓勵親師生參加以提升社區文化知能。
    肆、對社區的建議
    一、分析社區優劣勢,找出可以行銷的社區文化特色。
    二、多提供參與活動機會,以增進區民了解與認同社區文化。
    三、社區應設置文化組織與人員,專責社區文化推廣活動。
    四、招募社區文化志工隊,協助推展社區文化的工作。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efforts made by parents’ association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to promote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1) the attitude, effectiveness of parents’ associations and different variant items, 2) attitudes of parents’ association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efforts, and 3)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whe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The first step taken is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 which helps establish the framework and set the goals of this study. The goals of this study include:
    1. understanding the attitudes of parents’associations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2. study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ents’ associations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3. analyzing the co-relation between their attitude and effectiveness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4. studying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attitude regarding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by parents’ association, and study their general predictability of the effectiveness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5. bring forth viabl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erving as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authorities, school administrations and parents’ associations when formulating policies or implementing existing policies.

    The questionnaire for this study is formulated by the writer of this thesis. The matrix of the respondents, principals and members of parents’ associations a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139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There are 588 valid samples.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made below are based of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atistical study:

    1. Parents’ association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play an active and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2.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fun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al resources” is a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attitude of parents’ associations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3. Parents’ associations are generally effective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4.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parents’ associations “know” more than they “act”.
    5. Parents’ associations are potential propeller of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6. Parents’ associations in general lack tru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7. “Attitude toward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is a key factor that urges par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cultural affairs.
    8. In general, parents’ associations have no special problems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9.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parents’ associations in general feel the lack of support from schools and government.
    10.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parents’ associations may be influenced by sex, age, position held, and whether the respondent is principal.
    11.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both sexes play an active and positive role, but the male members are in general more active.
    12. “Age” is a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attitude toward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13. Those who are board members of parents’ associations and those who are heads of schools plays active and positive roles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14. Elementary schools with relatively few students from other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are more active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15. Schools with capacity below 12 classes are more active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16. The location of schools does not influence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17. Sex, age, position held, principal-or-not, principal’s seniority, parents’ seniority, education, location of schools, number of students from other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size of schools do not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18.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parents’ associations more often organize activities related to arts and humanities, others (in order of frequency) are related to exploring natural-cultural landscape, guided tours of ethnical-historical sites, and preserving historical-cultural relics.
    19.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cultural activitie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fun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al resources,” and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are thre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general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Of the three factors, the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cultural activities” is the major variant item in predicting the effectiveness.
    20. “Attitudes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1. Suggestions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s
    a. The school principals should guide administrative and teaching staffs to develop a suppor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the parents’ associations.
    b. Put into practice the merging of community cultural activities with school curriculums.
    c. Offer spaces (literally and metaphorically) for parents’ associations to establish a complex system of division of labor for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d. Establish the school as a center of community cultural resources to facilitate the flow of cultural resources.
    e. Apply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to enliven the culture of a community and to “se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chool.

    2. 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 cultural institutions
    a. Clearly define th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concerning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a community, and effectively support community cultural activities.
    b. Enhance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and servicing i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to attract people to participate.
    c. Establish learning-oriented organizations, which cooperate with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to promote cultural activities.

    3. Suggestions for parents’ associations
    a. List projects about community culture in the yearly schedule of parents’ association.
    b. Parents’ associations should establish special division and appoint special staffs to deal with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c. Recruit parents as volunteer workers, who help to promote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d. Implement policies to encourage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e. Get hold of available resources to organize a variety and diversity of activities; encourage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and ability in community culture.

    4. Suggestion for communities
    a. Analyze the advantageous and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s of a community to locate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a community for marketing.
    b. Offer more opportunities for participation, so that community members may further understand and identify with community culture.
    c. Special divis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staff appointed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d. Recruit volunteer members within the community to help promote community cultural affairs.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之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四節 名詞界定……………………………………………………………..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區文化意義與推動之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學生家長會功能任務之相關研究 ……………………………….32 第三節 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現況………………………………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2 第一節 研究架構……………………………………………………………52 第二節 研究對象……………………………………………………………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59 第四節 實施程序……………………………………………………………8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8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88 第一節 推動社區文化工作的現況分析………………………………… 88 第二節 背景變項在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與工作成效的分析……… 100 第三節 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與工作成效的相關分析……………… 114 第四節 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與工作成效的影響分析………………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0 第一節 結論……………………………………………………………… 120 第二節 建議……………………………………………………………… 129 參考書目………………………………………………………………………136 附 錄 一、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量表(預試)… 141 二、臺北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量表(正式)… 145 三、訪問大綱…………………………………………………………… 150 表 次 表2-1社區的意涵摘要表…………………………………………………… 12 表2-2文化的意涵摘要表…………………………………………………… 13 表2-3社區文化的內涵摘要表……………………………………………… 14 表2-4社區主義的意義……………………………………………………… 16 表2-5博雅教育內涵摘要表………………………………………………… 17 表2-6文化政策簡表………………………………………………………… 19 表2-7社區文化的內涵與重要性相關研究摘要表………………………… 22 表2-8社區資源認同相關研究摘要表……………………………………… 23 表2-9社區文化活動的參與相關研究摘要表……………………………… 24 表2-10社區文化工作的倡導相關研究摘要表………………………………25 表2-11重視社區文化工作相關研究摘要表…………………………………26 表2-12發揮社區文化功能相關研究摘要表……………………………… 26 表2-13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政府的支持論點相關研究摘要表………………27 表2-14推動社區文化工作家長會認同論點相關研究摘要表………………27 表2-15推動社區文化工作社區支援相關研究摘要表………………………28 表2-16推動社區文化問題學校支持相關研究摘要表………………………28 表2-17學校與社區關係摘要表………………………………………………29 表2-18學校推動社區文化工作相關研究摘要表……………………………31 表2-19臺北市大安區龍安國小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一覽表……45 表2-20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 問題相關研究摘要表…………… 49 表3-1預試問卷抽樣學校及人數一覽表………………………………………55 表3-2正式問卷學校抽樣比例表…………………………………………… 56 表3-3正式問卷學校抽樣校數表…………………………………………… 56 表3-4正式問卷母群分布及抽取校數一覽表……………………………… 57 表3-5預試問卷有效問卷一覽表………………………………………………60 表3-6量表內容鑑定審查之專家名單一覽表…………………………………61 表3-7基本資料問卷內容專家意見一覽表……………………………………62 表3-8態度量表內容專家意見一覽表…………………………………………63 表3-9態度預試量表與問卷題目之分配表………………………………… 63 表3-10態度量表項目分析結果表… …………………………………………64 表3-11態度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65 表3-12態度量表信度考驗摘要表…………………………………………… 65 表3-13態度量表各層面題目分配表………………………………………… 66 表3-14態度預試量表與正式量表之題號對照表……………………………66 表3-15態度量表正式問卷題目一覽表………………………………………67 表3-16成效量表內容專家意見一覽表………………………………………..69 表3-17成效預試量表與問卷題目之分配表…………………………………69 表3-18成效預試量表題目一覽表…………………………………………....70 表3-19成效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71 表3-20成效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72 表3-21成效量表信度考驗摘要表………………………………………….. 72 表3-22成效量表各層面題目分配表…………………………………… …. 73 表3-23成效預試量表與正式量表之題號對照表……………………………73 表3-24成效量表正式問卷題目一覽表………………………………………74 表3-25問題量表內容專家意見一覽表…………………………………..……76 表3-26問題預試問卷與問卷之分配表……………………………………. 76 表3-27問題預試量表題目一覽表……………………………………………77 表3-28問題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78 表3-29問題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79 表3-30問題量表信度考驗摘要表…………………………………………… 80 表3-31問題量表各層面題目分配表…………………………………………81 表3-32問題預試量表與正式量表之題號對照表……………………………81 表3-33問題量表正式題目一覽表……………………………………….… 81 表3-34正式問卷回收學校一覽表………………………………………… 82 表3-35實際抽樣情形及有效問卷統計表…………………………………… 84 表3-36有效樣本基本資料統計一覽表……………………………………… 85 表4-1工作態度結果摘要表……………………………………………… 88 表4-2工作態度t- test結果摘要表 ………………………………………… 89 表4-3工作成效結果摘要表………………………………………………… 92 表4-4工作成效t-test結果摘要表………………………………………… 92 表4-5工作問題結果摘要表………………………………………………… 96 表4-6工作問題t-test結果摘要表 ………………………………………… 96 表4-7 不同人員背景變項對態度量表的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結果………… 101 表4--8 性別在工作態度上四個分量表分數上的平均數與單變項變異數 分析……………………………………………………………………102 表4-9 年齡在工作態度上四個分量表分數上的平均數與單變項變異數分 析………………………………………………………………………102 表4-10不同職務在工作態度上四個分量表分數上的平均數與單變項 變異數分析………………………………………………………103 表4-11是否為校長在工作態度上四個分量表分數上的平均數與單變項變 異數分析……………………………………………………………… 104 表4-12不同環境背景變項對態度量表的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結果… 106 表4-13 是否越區就讀在工作態度上四個分量表分數上的平均數與單變項 變異數分析…………………………………………………………… 106 表4-14不同規模的學校在工作態度上四個分量表分數上的平均數與單變 項變異數分析………………………………………………………… 108 表4-15 不同人員背景變項在工作成效量表的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結果……110 表4-16 不同環境背景變項在工作成效量表的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結果……111 表4-17臺北市國小近五年學校與學生家長會辦理社區文化活動一覽表…111 表4-18工作態度與工作成效典型相關分析結果……………………………115 表4-19工作態度與工作成效典型相關之因素結構…………………………115 表4-20 推動社區文化工作態度原因與成效原因典型相關之加權值……… 115 表4-21社區文化工作態度對整體工作成效之逐步迴歸摘要表……………118 圖 次 圖1-1研究步驟圖………………………………………………………………7 圖2-1柑園的新社會網絡與互動模式……………………………………… 41 圖2-2 龍安國小學生家長會推動社區文化工作網絡圖…………………… 42 圖3-1研究架構圖…………………………………………………………… 53 圖4-1工作態度與工作成效典型相關路徑分析圖………………………… 117

    參考資料
    一、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小實例。臺北市:教育部。
    內政部(1967)。社區發展工作綱領。臺北市:編者印行。
    內政部(1993)。古蹟保存獎勵要點,古蹟業務法規彙編。臺北市:編者印行。
    戈曙宇(1994)田園教學實驗與發展。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論壇。http://www.nioerar.edu.tw/
    王完(2002)。國民小學義工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調查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王威傑(1997)。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秋絨(1997)。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登安 (2003)。國小鄉土教學資源的調查與課程融入之途徑一以鹿谷鄉田底地區之人文環境資源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王麗雲(1993)。卓越的校長迷思與方向。社教雙月刊,114,7-14。
    古宜靈(1995)。全國文化生活圈文化(硬體)展演設施發展綱要計畫「期中報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伍鴻麟(2002)。桃園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親師互動情形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銘書(2003)。學校社區化的策略規劃---一個國小校長的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鳴益(2001)。公私合夥在社區主義形成過程中的角色研究—以臺北永康與宜蘭白米社區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文化資產保存法。臺北:編者印行。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0)。社區總體營造行動手冊。臺北市:編者印行。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臺北市:編者印行。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文化白皮書。臺北:編者印行。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文化創意產業國際高峰會。臺北:文化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新故鄉營造計畫。http://www.cca.gov.tw
    余安邦、林民程等(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臺北市:遠流。
    吳宗立(1999)。學校教育的教學與輔導策略。高雄市:高雄復文。
    吳秋田(2001)。社區居民之意識與產業文化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吳秋珍(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班級親師協會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珮雯(2003)。高雄市居民社區意識、社區參與及對社區發展協會滿意度之關係研究。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清山(1994)。有興趣,大家一起來---談美國家長會組織。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3,3-5。
    吳清山(2001)。教育發展研究,臺北市:元照。
    吳涵宜(2003)。社區環境改造中民眾參與程度之探討 —以「溫州公園」與「福林社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麗琴(2001)。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社區化可行性認同度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桂英(2003)。社區發展與文化重建--虎尾西安社區白鶴文化節與褒忠大部社區大部花鼓節的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呂嘉泓(2000)。社區營造在永續發展中之角色--以嘉義縣山美社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明昌(1997)。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建興(1984)。運用社會資源協助社區發展可行途徑之研究。臺北市: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李建興、楊國賜(1988)。社會大眾藝文興趣取向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教研會。
    李遠哲(2002)。讓社區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場所,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顈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臺北市:遠流 。
    李錫南(2002)。學校社區化與社區發展以金門縣國民中小學教育優先區規劃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鍾元(1993)。建立文化機構義工制度之研究。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沈長在(1999)。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理念在成人學習上的蘊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房思平(1999)。美國公立小學推動父母參與教育之現況。美國教育新知選輯, 2,15-16。
    林妍君(2002)。社區參與在臺北市社區環境改造應用之研究─以東榮社區與萬和社區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等著(1999)。學校與社區關係。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林振春(1993)。社會工作。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6)。社區時代中家長會的角色與任務。社教雙月刊,73,P.40-41。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臺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9)。臺灣社區發展教育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3)。社區生活服務產業之營造,社區學習文化。臺北:師大書苑。
    林清山(1988)。多變項分析統計法。臺北:東華。
    林清江 (1995)。籌設社區性成人及繼續教育學院可行模式之研究。社教雙月刊,69, 16-23。
    林清江(1983)。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臺北市 : 五南。
    林暉月(2001)。居民的社區意識與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及方式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瑞欽(1994)。從認知的觀點,社區意識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1-21。
    柯正峰(1998)。我國邁向學習社會政策制定之研究—政策問題形成、政策規劃及政策合法化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柑園文教基金會(2004)。推動社區教育的搖籃手。http://www.tykjh.edu.tw/team/principal/paper01
    郁元(1999)。社區總體營造規劃與執行之差異探討--以集集鎮經驗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徐惠鈴(1999)。古蹟保存結合社區特性發展之研究--以鹿港日茂行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徐薇(1999)。臺北縣國民小學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張文榮(2002)。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家長會運作績效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永欽等(2004)。臺北市東湖地區國民小學越區就讀暨額滿學校解決策略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張明侃(1998)。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會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會參與校務運作之分析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經昆(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顈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臺北市:遠流。
    張經昆,(2002)。學校社區化之理論與實務---以臺北縣社區有教室方案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21世紀的教育願景。臺北市:編者印行。
    教育部(1998)。邁向終身學習白皮書。臺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協會。
    郭明科 (1997)。 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理論與實際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水冰(2003)。三重市國民中學推動社區藝文活動之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良傑(2003)。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三個社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其南,申學庸(2000)。文化建設與國家發展。臺北: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 。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臺灣手工業,55,4-9。
    陳根深(2002)。國民小學行政組織結構調整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以教訓輔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淑貞(1999)。文化義工生涯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靜蘭(1996)。社區居民文化活動參與及需求之研究--都市社區與鄉村社區的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素芳(1996)。社區民眾參與環境營造作法之探討-以[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築空間計 畫]為對象。中華工學院/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雪娥(2001)。國小家長參與圖書館志工的圖書資訊素養需求評估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楊千儀(2003)。國民中小學在社區總體營造中所扮演角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楊宗憲(2002)。臺北市國民小學家長會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國賜(1984)。終身學習的理念。社教雙月刊,創刊號,31-37。
    楊淑君(1994)。臺北地區國中補校學生補校教育價值觀極其相關態度與行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傑生(2003)。文化產業化及〝區級政府〞治理-士林區國際文化節個案。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秋薇(1997)。臺北市國中義工家長參與的現況與發展之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臺北市士林區福林國小家長會(2003),家長會工作資料, http://www.flps.tp.edu.tw
    臺北市大安區龍安國小家長會(2002)。意象龍安,街步尋寶。臺北市:編者印行。
    臺北市大安區龍安國小家長會(2003)。史蹟導覽。臺北市:編者印行。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5)。文史就在巷子裡。http://www.culture.gov.tw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983)。臺北市七十二年度社區發展成效評估調查報告。臺北市:編者印行。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2)。臺北市中小學校學生家長會會務運作參考手冊。臺北市:編者印行。
    臺北市國小家長聯合會(2002)。臺北市國小家長聯合會會務資料。臺北市:編者印行。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1995)。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手冊,未出版。
    趙啟蒼(1999)。嘉義地區中小學推動學校讀書會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歐用生(1983)。課程發展模式探討。高雄:復文。
    歐亞美(2003)。學校運用社區古蹟資源態度之研究—以臺北縣淡水區國民中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文輝, 李紹嶸(1993)。社會學概要。臺北市:五南。
    蔡承家(2003)。社區大學整合社區終身學習資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祈賢(1997)。跨世紀的省思與建言。臺北市:五南。
    蔡麗華(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熙彥(1985)。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市:復文。
    鄭熙彥(1994)。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市:高雄復文。
    鄧運林(2001)。成人教育哲學導論。高雄市:麗文。
    薛水福(2000)。教育基本法對家長參與的影響及其因應之道。教育資料與研究,32,29-30 。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鍾肇騰(2002)。我國推展社區文化、藝術教育現況初探,社會教育的突破與創新。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臺北市:師大書苑。

    二、英文部分:
    Ayse,o.,& Pera,w.(1997).Space,culture and power:New identities in Globalizing citieNewcastle University Press.
    Bhabha,H.(1994).The location of culture New York:Routledge.
    Bitgood, S. (1993).What do we know about school field trips.What research says about learning in science museums. 2, 12-16. Washington D.C.
    Calderwood, P. (2000). Learning community: Finding common ground in difference. New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Dryfoos,J.G.(1996).Full-service schools:Educational Leadership,April,18-23.
    Zukin,S.(1995).The Culture of Cities.London:Blackwel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