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啟峰
論文名稱: 《莊子》之修養論研究
指導教授: 傅武光
Fu, Wu-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8
中文關鍵詞: 至人神人聖人真人心齋坐忘形就心和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76下載:20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人們對於這個世界究竟應該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對於萬物都會面臨到的死亡又該如何面對?對於世俗間非常吸引人們的名、利、富、貴又應以何種心態面對?這些都是自古以來的人們迫切想要了解的問題。各個思想家自然都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其中筆者最認同的仍是《莊子》的看法,如果真能達到像莊子那樣的逍遙無為,自然能以最輕鬆自在的態度來面對這個世間。而想要了解《莊子》的修養論,便要先弄清楚《莊子》書中所提的觀念,例如至人、神人、聖人、真人的境界為何?更要清楚无己、无功、无名、無為又有什麼義涵?以及心齋、坐忘、形就心和該如何實踐!本論文便針對《莊子》中的修養論加以探討,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緒論:敘述了修養論的定義,並說明了對於莊子文獻的處理態度,其中不僅僅侷限於內篇,更參考了外、雜篇的思想,主要的動機便是希望能藉由研究,使更多的人對於《莊子》的思想有所了解,或許能從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第二章《莊子》的人生論:要想瞭解莊子為何為提出修養的終極境界及修養工夫,就必須先清楚其對人生的看法。正因為莊子不願意世人因為受到限制而無法通達大道,才希望以著書立說的方式來導引人們能夠進入逍遙的終極境界。
    第三章《莊子》修養論的終極境界及修養原則:唯有了解至人、神人、聖人、真人的境界為何,方能使自己的觀念加以轉化,並促使自己在修養的道路上堅定不移,並遵循正確的路途上前進,最終達到此終極境界。想要達成此一終極境界,就先要了解修養的原則,因此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聖人无名、真人無為的義涵就極為重要。
    第四章:《莊子》的修養工夫:了解了修養的終極境界與通往終極境界的途徑,仍需要對修養工夫有清楚的認知,唯有確實的實踐心齋、坐忘、形就心和等修養工夫,方能使自己達到逍遙無為的境界。
    第五章:結論:《莊子》雖成書於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但對於現代的我們而言,意義仍是非常重大的,若能以莊子的思想、智慧做為借鏡,則不但能少走冤枉路,更可以淨化心靈,通往逍遙無為的大道。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修養論的定義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預期成果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對《莊子》文獻的處理態度 5 壹、破除內、外、雜篇觀念 5 貳、破除文字執著 6 第二章 《莊子》的人生論 8 第一節 道與人生的關係 10 第二節 生命的失落與回歸 12 第三章 《莊子》修養論的終極境界及修養原則 16 第一節 至人无己 18 第二節 神人无功 28 第三節 聖人无名 34 第四節 真人無為 41 第四章 《莊子》的修養工夫 55 第一節 心齋 55 壹、以无厚入有閒 59 貳、用心若鏡 60 參、虛己以遊世 62 肆、無為而無不為 63 伍、如不繫之舟 64 第二節 坐忘 65 壹、无己 68 貳、葆光 74 參、寓諸无竟 76 肆、聖人無情 78 伍、兩忘而化其道 86 陸、忘適之適 90 柒、忘言 91 捌、攖寧 92 第三節 形就心和 97 壹、與時俱化 102 貳、和光同塵 105 參、人與天一 107 第五章 結論 111

    參考書目
    壹、專書
    一、《莊子》相關文獻:(依作者年代先後及專著、通論順序排列)
    晉.郭象註。《莊子》。台北:藝文印書館。民89(2000)年12月初版五刷。
    宋.林希逸。《莊子口義》。台北:弘道文化公司。民60(1971)年9月初版。
    明.陸西星。《莊子南華真經副墨》。台北:自由出版社。民82(1993)年6月。
    明.憨山。《莊子內篇憨山註》。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85(1996)年4月初版四刷。
    明.焦竑。《莊子翼》。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83(1994)年10月一版二刷。
    明.王夫之。《莊子解.莊子通》。台北:里仁書局。民73(1984)年9月。
    清.宣穎。《莊子南華經解》。台北:廣文書局。民90(2001)年6月再版。
    清.林雲銘。《增註莊子因》。台北:廣文書局。民85(1996)年8月再版。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國82(1993)年3月初版二刷。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民90(2001)年11月二版一刷。
    清.陳壽昌。《南華真經正義》。台北:新天地書局。民61(1972)年11月初版
    阮毓崧。《莊子集註》。台北:廣文書局。民69(1980)年7月再版。
    錢穆。《莊子纂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82(1993)年一月重印四版。
    牟宗三講述;陶國璋整構。《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民88(1999)年4月一版。
    胡遠濬。《莊子詮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69(1980)年12月臺二版。
    王叔岷。《莊子校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61(1972)年3月重刊。
    王叔岷。《莊學管闚》。台北:藝文印書館。民67(1978)年3月。
    王叔岷。《郭象莊子註校記》。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82(1993)年3月景印一版。
    王叔岷。《莊子校詮》。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88(1999)年6月景印三版。
    李勉。《莊子總論及分篇評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9(1990)年8月修訂一版。
    陳德和。《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2(1993)年10月初版。
    譚宇權。《莊子哲學評論》。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7(1998)年6月一刷。
    陳鼓應。《莊子哲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88(1999)年6月二次修訂版五刷。
    邱棨鐊。《莊子哲學體系論》。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8(1999)年7月一刷。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9(2000)年5月初版二刷。
    吳怡。《逍遙的莊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90(2001)年2月初版四刷。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92(2003)年6月初版二刷。
    吳怡。《新譯莊子內篇解義》。台北:三民書局。民93(2004)年1月初版三刷。
    吳順令。《莊子道化的人生哲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94(2005)年11月初版。
    錢穆。《莊老通辨》。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80(1991)年12月初版。
    吳怡。《禪與老莊》。台北:三民書局。民92(2003)年4月重印二版一刷。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95(2006)年1月二版一刷。

    二、其他文獻:(按經史子集及其年代順序排列)
    宋.朱熹。《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78(1989)年八月初版。
    朱維煥。《周易經傳象義闡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5(1986)年十月第二次印刷。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民81(1992)年9月增訂七版。
    明.憨山。《老子道德經憨山註》。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85(1996)年4月初版四刷。
    余培林注譯。《新譯老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民79(1990)年11月九版。
    吳怡。《新譯老子解義》。台北:三民書局。民83(1994)年2月初版。
    唐君毅。《哲學概論》。台北:學生書局。民國94(2005)年10月全集校訂版二刷。
    沈清松。《現代哲學論衡》。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74(1985)年8月。
    吳怡。《生命的轉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85(1996)年十月初版。
    張紹勳。《研究方法》。台中:滄海書局。民國93(2004)年4月初版一刷
    吳怡。《生命的哲學》。台北:三民書局。民93(2004)年5月初版一刷。
    陸敬忠。《哲學詮釋學–歷史、義理與對話之「生化」辯證》。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93(2004)10月初版一刷。

    貳、單篇論文
    一、期刊論文:(按年代先後排列)
    鄔崑如。〈莊子的生死觀〉。《哲學與文化》21卷7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83(1994)年7月。
    王邦雄。〈從修養工夫論莊子「道」的性格〉。《鵝湖》21卷6期。台北:鵝湖月刊社。民國84(1995)年12月。
    傅師武光。〈莊子「遊」的哲學〉。《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七期。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民國85(1996)年3月。
    王邦雄。〈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論莊子「命」「義」的觀念〉。《哲學與文化》第23卷9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85(1996)年9月。
    葉海煙。〈《太一生水》與莊子的宇宙觀〉。《哲學與文化》26卷4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88(1999)年4月。
    莊耀郎。〈「庖丁解牛」──論《莊子》的養生觀〉。《國文天地》第16卷8期。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90(2001)年1月。
    吳建明。〈論莊子對「命」的思考及其「安命」之可能〉。《鵝湖月刊》第26卷11期。台北:鵝湖月刊社。民國90(2001)年5月。
    蔡偉鼎。〈語言的邊際--論「莊子」的「弔詭」〉。《哲學與文化》28卷10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0(2001)年10月。
    陳啟文。〈郭象「莊子注」之「自生」義試析〉。《哲學與文化》29卷2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1(2002)年2月。
    葉海煙。〈莊子「齊物論」的對話倫理〉。《哲學與文化》29卷8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1(2002)年8月。
    蕭仕平。〈莊子的三種生死觀的矛盾及其解決〉。《哲學與文化》29卷8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1(2002)8月。
    蔡宏。〈佛教「般若」與莊子「齊物」異同論〉。《哲學與文化》29卷11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1年(2002)11月。
    曾紫萍。〈從〈人間世〉看莊子的處世哲學〉。《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民國92(2003)年5月。
    聶雅婷。〈莊子的「觀照」思想研究〉。《哲學與文化》30卷10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2(2003)年10月。
    譚明冉。〈莊子、王夫之逍遙觀之異同〉。《哲學與文化》32卷10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4(2005)年10月。
    王小滕。〈《莊子.齊物論》「絕待」哲理之詮釋–以「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考察為主〉《東華人文學報》第八期。花蓮: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民國95(2006)1月。
    黃潔莉。〈莊子〈逍遙遊〉之藝術精神〉。《哲學與文化》33卷5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5(2006)年5月。
    葉海煙。〈道家的環境素養論與休閒美學觀--以莊子的觀點為例〉。《哲學與文化》33卷7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5(2006)年7月。
    赤塚忠。〈《莊子》中的《管子》心術系統學說〉。《哲學與文化》33卷7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5(2006)年7月。
    林文琪。〈《莊子》有關技術現象的人文主義關懷--通過技術操作的自我教養〉。《哲學與文化》33卷7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5(2006)年7月。
    杜保瑞。〈《莊子〈齊物論〉的命題解析與理論架構》。《哲學與文化》33卷7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5(2006)年7月。
    張永儁。〈莊子泛神論的自然觀對張橫渠氣論哲學的影響〉。《哲學與文化》33卷8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民國95(2006)年8月。
    傅師武光。〈莊子說「忘」〉《國文天地》22卷7期。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95(2006)年12月。
    傅師武光。〈怎樣讀〈逍遙遊〉〉《國文天地》23卷1期。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96(2007)年6月。

    二、學位論文:(按博碩士及年代先後排列)
    (一)博士論文
    陳政揚。《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民91(2002)年。
    (二)碩士論文
    呂基華。《《莊子》內七篇修養論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6(1997)年。
    邱惠聆。《《莊子》內篇與外雜篇修養論之比較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89(2000)年。
    許明珠。《莊子〈人間世〉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89(2000)年。
    黃憶佳。《由養生主看莊子的養生觀》。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民90(2001)年。
    林鈺清。《莊子淑世思想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2002)年。
    張妙兒。《莊子的逍遙境界觀》。台中: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民91(2002)年。
    施依吾。《莊子修養論工夫次第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2003)年。
    陳盈慧。《莊子聖人觀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2003)年。
    蕭世楓。《《莊子‧齊物論》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92(2003)年。
    鍾倍祺。《《莊子.養生主》思想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2003)年。
    紀毓玲。《莊子養生思想》。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班,碩士論文。民93(2004)年。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