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文麗
Tan, Wen-Li
論文名稱: 當代新馬華文女性書寫與女性形象
A Study of Female Writing and Figures of Malaysia and Singapore Chinese Women writers
指導教授: 簡瑛瑛
Chien, Ying-Y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應用華語文學系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馬華文學新華文學女性書寫小說女性形象
英文關鍵詞: Mahua Literature, Xinhua Literature, Feminine literature, Novels, Female Figure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28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5下載:5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她們的小説和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作爲研究對象,分析探討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類型並進行分類,從中探析小說文本世界中所呈現出的女性意識、文化視野與社會觀。

    馬華文學和新華文學的發展脈絡源自於1919年的五四運動,在將近一世紀裡,華人在新馬辛勤筆耕,尤其對本土的文化發展、身份認同、國族議題特別關心。特別是在馬華文壇中,男作家可謂文壇的主力,不管是人數或作品數量基本上都遠遠超過女性作家與作品,女作家始終處於邊緣的地位。處在書寫邊緣的女作家雖多順應大環境的寫作主題進行創作,但卻也仍有投身於比較不為主流所關注的女性議題進行小說的創作。至於新華文學女作家是在二十世紀七、八〇年代崛起的。從整體的新華文學來看,新華女作家不論是參與人數或作品數量與男作家旗鼓相當,甚至在某些方面還佔了一定的優勢。然而這時期的新華女作家也較少有意識地對女性相關議題進行書寫。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雖是一衣帶水的兩個國家,然而由於歷史與發展的因素使兩地的女性文學同中存異,兩地華人女作家的女性小說的是華人文學中值得進一步進行研究的一環。

    女性作家帶著女性視角書寫的文學作品往往帶著女性特質,對女性自身的內省與批判更為尖銳而貼近女性本身。因此本論文擬以四位新馬華女作家,即新華文學的尤今和張曦娜以及馬華文學的商晚筠和賀淑芳,以及她們的小說作為研究對象。首先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文本的解讀分析,論述並概括出作為新馬華文文學女性作家代表的她們,在多元文化民族國家的文化語境中塑造了怎樣的女性形象,接著從女性文學批評、女性主義理論及文化批評等角度對她們小說中所呈現出的女性意識、文化視野與社會觀進行初步的爬梳與探討。旨在從不同的角度對新馬兩地的女性書寫進行深一層的理論研究,希望將之引至一個新的視域。

    In this study, Malaysia and Singapore Chinese female writers and the female figures in their novel are the main research targets. In order to figure out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cultural viewpoint, and social perspective that appeared in those texts, this study analyzed and sorts out the female figures in the novels. Both Mahua Literature and Xinhua Literature began to emerge along with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1919. Malaysia and Singapore Chinese writers had been striving to their writing career for almost a century, especially working on the theme of localization, self-identifi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The male writer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hua Literature, nevertheless, the female writers had marginalized due to the majority of male writers with higher number of authors and the quantity of literary output. Apart from the mainstream theme, Mahua female writers were also concentrate about the issue of female that always being overlook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rise of female writers of Xinhua Literature in 1980s wa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Mahua Literature. The female writers in Singapore even exceeded the male writers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Due to the divers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feminine Literature of Mahua and Xinhua were not exactly different. Therefore, both Mahua Literature and Xinhua Literature are an important part among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The writing perspectives of female writers is different from male writers as well. Most of time, female writers are able to illustrate accurately from female perspectives, moreover, they present feminist ideas beyond all doubt. There were four Chinese female writers who devoted to Mahua Literature and Xinhua Literature were chosen to be the research target, consisted of You Jin, Zhang Xi Na from Singapore, Shang Wan Yun, He Shu Fang from Malaysia. Overall,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analysis of female figures that appeared in the novels of four main female writers throug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contributed the findings to testify the new discovery as well.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6 第三節 問題意識與章節安排 23 第二章 新馬華文文學與女性書寫 27 第一節 馬華小說與女性書寫之歷史概況與發展背景 27 第二節 新華小說與女性書寫之歷史概況與發展背景 34 第三節 女作家與小說—尤今、張曦娜與商晚筠、賀淑芳 44 第三章 新馬女性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61 第一節 父權社會中順從者 63 第二節 對社會標準進行批判與解構的女性形象 79 第三節 邊緣者眼中的女性他者形象 97 第四章 女作家文本世界中的女性意識、文化視野與社會觀 109 第一節 女性文學與文化批評 110 第二節 新馬女作家文本世界中的女性意識 ·113 第三節 新馬女作家文本世界中的文化視野與社會觀 123 第五章 總結 132 第一節 研究貢獻 132 第二節 未來發展 135 參考文獻 138 表次 III 圖次 III

    中文文獻

    一、作家作品

    尤今,《尤今自選集(小説)》(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商晚筠,《七色花水》(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商晚筠,《痴女阿蓮》(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
    商晚筠,《跳蚤》(柔佛:南方學院馬華文學館),2003年。
    張曦娜,《鏡花》(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張曦娜,《變調》(新加坡:草根書室),1989年,頁96。
    賀淑芳,《迷宮毯子》(台北: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
    賀淑芳,《鏡面如湖》(台北: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
    鐘文靈主編,《婦女作品專輯》(新加坡:教育出版社),1977年。

    二、專書

    方修著,許福吉編,《方修選集(上冊)》(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2009年。
    方修編,陳映真等著,《新馬文學史叢談》(新加坡:春藝圖書貿易公司),1999年。
    王潤華,《從新華文學到世界華文文學》(新加坡: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文教委員會出版組), 1994年。
    王潤華、蔡志禮、許通元、李金生、曾繁靖主編,《新加坡華文文學五十年》(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2015年。
    任一鳴,《女性文學與美學》(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
    朱崇科,《本土性的糾葛 邊緣放逐。「南洋」虛構。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年。
    江洺輝,《馬華文學的新解讀:馬華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雪蘭莪: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1999年。
    西蒙·波娃,陶鐵柱譯,《第二性》,(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02年。
    张翠萍,《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
    李銀河,《女性主義》(台北:五南出版社),2004年。
    李選樓主編,《新華文學50年論文集》(新加坡:新加坡文藝協會),2015年。
    李錦宗主編,《馬華文學大系史料》(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周寧,《新華文學論稿》(新加坡:新加坡文藝協會),2003年。
    周蕾 ,《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林明昌 / 周煌華主編,《視野的互涉—世界華文文學論文集》(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
    林語堂,《女性人生》,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思想編委會編著,《女性主義與自由主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3年。
    胡月寶,《新華女性小説研究》(新加坡:新華文化事業(新)有限公司),2006年。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
    張錦忠 / 黃錦樹主編,《別再提起:馬華當代小說選(1997-2003)》(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張錦忠,《南洋論述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
    張錦忠,《關於馬華文學》(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2009年。
    莊鐘慶主編,《東南亞華文新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許文榮 /孫彥莊主編,《馬華文學文本解讀(上冊)》(吉隆坡: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協會、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出版),2012年。
    陳順馨、戴錦華選編,《婦女、民族與女性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黃孟文,《新華文學·世華文學評論與史料選輯》(吉隆坡:大將出版社),2008年。
    黃孟文,《新華文學評論集》(新加坡:雲南園雅舍),1996年。
    黃孟文、徐迺翔,《新加坡華文文學史初稿》(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八方文化企業公司聯合出版),2002年。
    楊松年 / 王慷鼎合編《東南亞華人文學與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1995年。
    楊啓平,《當代大陸與馬華文學小說論》(臺北:新創文學),2012年。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熊賢關主編,《性別與疆界》(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2006年。
    歐清池,《新華當代文學史論稿》(新加坡:新加坡斯雅舍),2010年。
    潘亞暾,《世界華文女作家素描》(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
    潘碧華,《馬華文學的現代闡釋》(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2009年。
    駱明主編,《新加坡華文作家傳略》(新加坡:新加坡文藝協會、新加坡作家協會、錫山文藝中心聯合出版),2005年。
    謝克,《新華文壇十五年》(新加坡:新加坡文藝協會),1991年。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
    簡瑛瑛,廖炳惠主編,《跨國華人書寫文化藝術再現:施叔青研究論文集》(台北:師大出版中心),2015。
    簡瑛瑛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頁。
    羅福騰主編,《新馬華文文學研究新觀察》(新加坡:新躍大學中華學術中心),2012年。
    羅賓·科恩,《全球社會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龐希雲主編,《東南亞文學簡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蘇菲,《戰後二十年新馬華文小說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三、學術論文、期刊雜誌

    王修捷,〈七色花水:從身體書寫到女性悲歌〉,許文榮 /孫彥莊主編,《馬華文學文本解讀(上冊)》(吉隆坡: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協會、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出版),2012年,頁250-256。
    王瑞香,〈基進女性主義—女性解放的根本契機〉,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頁107-137。
    永樂多斯,〈寫作,我力求完美〉,商晚筠《跳蚤》(柔佛:南方學院馬華文學館),2003年,附錄頁1。
    吳少強,〈社會轉型期報紙副刊的文化視野〉,《新聞前哨》2010年,第1期,頁22-24。
    李孟緯,〈變調的華麗—看張曦娜《變調》所描寫新加坡早期之現實社會現象〉,駱明主編,《新華文學評論集(二)》(新加坡:新加坡文藝協會),頁368-377。
    李敬敏,〈尤今:海外華文文學的奇葩〉,《當代文壇》2002年,第3期,頁35-37。
    李瑞騰,〈商晚筠未結集作品的略述〉,江洺輝主編,《馬華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文集:馬華文學的心解讀》(吉隆坡: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1999年,頁48-54。
    李瑞騰,〈商晚筠的來信〉,吉隆坡:《蕉風》第509期,2015年,頁75-79。
    李瑞騰,〈筠之晚矣,綠轉黃—遙祭大馬小說家商晚筠〉,《文訊月刊》1995年,第118期1995年。
    李麗英,〈變調中的堅守—看張曦娜《變調》中都市女性堅守自我尊嚴的精神面貌研究〉,李選樓主編,《新華文學50年論文集》(新加坡:新加坡文藝協會),2015年,頁63-68。
    周寧,〈試論新加坡華文文學的文化語境〉,《文藝理論與批評》1997年,第6期,頁124-129。
    周寧,〈僑民文學、馬華文學、新華文學—試論新加坡華文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見《文藝理論與批評》2001年,第1期,頁113-120。
    周維介,〈燈火飄搖十六年—概論新華文學〉,《中外文學》1983年,11卷9期,頁148-163。
    林丹婭〈跨文化言說—女性身份與形象〉,熊賢關主編,《性別與疆界》(新加坡:八方文化創 作室),2006年,頁169-187。
    林德順,〈身靈歸處:賀淑芳小說〈別再提起〉與多元族群倫理探討〉,《哲學與文化》2015年,第四十二卷第四期,頁123-135。
    封艷梅,〈淺談尤今小說的美學價值〉,《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頁132-134。
    胡月寶,〈都市變遷中的新華女性思考—20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新華女性小説之社會觀〉, 《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范若蘭,〈新加坡婦女權利與國家父權制關係試析〉, 《東南亞研究》2016年,第1期,頁4-10。
    范蕊華,〈女性主義vs多元文化?—反思兩者間的「緊張關係」〉思想編委會編著,《女性主義與自由主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3年,頁197-205。
    馬倫,《馬華當代文學選小說集序》,《文學》半年刊第8期,1981年,頁11-20。
    張小虹,〈女同志理論—性/別與性慾取向〉,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頁217-235。
    張抗抗、劉慧英,〈關於「女性文學」的對話〉,《文藝評論》1990年,第五期,頁69-71。
    張亞萍,〈近年馬華女性文學的幾個特徵〉,《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二期,頁41-45。
    張麗萍,〈性別自覺:商晚筠的女同志話語建構〉,《中外文學》2009年,第38卷第3期,頁205-233。
    梁錦才,〈文化批評·文化研究·文學研究〉,《前沿》2008年,第1期,頁201-204。
    許元通,《為跳蚤患處瘙癢—解開商晚筠跳蚤意象與死亡密碼》,《南方學院學報》2007年,第三期,頁107-119。
    許正平,〈「在台馬華文學」多元主體與離散空間的確立—以賀淑芳〈別再提起〉為例〉,林明昌 / 周煌華主編,《視野的互涉—世界華文文學論文集》(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頁。
    許維賢訪問/整理,〈從然然到賀淑芳:講文藝很戇居—第二十五屆台北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得主〉,《焦風》第491期,頁123。
    陳佳穗,《從新馬歷史論述兩地華文作品中的主體意識之轉變》,《南亞學報》2008年,第二十八期,頁385-400。
    陸品妃,〈認識女性主義〉,思想編委會編著,《女性主義與自由主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3年,頁235-250。
    喬以鋼,〈跨文化視野與女性文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第750 期。
    彭程,〈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關鍵詞的闡釋邊界辨析—以黎紫書短篇小說創作為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2卷第三期,頁70-75。
    賀仲明,〈文化批評:方法還是目的?〉,《揚子江評論》2007年,第2期,頁15-19。
    賀淑芳/許維賢,〈從然然道賀淑芳:講文藝很戆居—第二十五屆台北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得主〉,《蕉風》2004年,第491期,頁18-23。
    黃卓越,〈從文化研究到文學研究—若干問題的再澄清〉,《求是學刊》2004年,第6期,頁109-111。
    黃熔,〈特殊地緣景緻下的女性衷曲—商晚筠小說的創作主題研究〉,《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0年,第1期,頁23-27。
    楊瑩〈「誕生」於傳統和現代的裂縫處—比較兩個文學語境中的女作者群像〉,熊賢關主編,《性別與疆界》(新加坡:八方文化創 作室),2006年,頁189-206。
    楊錦郁,《趨向成熟的坦道走-訪大馬作家商晚筠》,《幼師文藝》1988年12月, 第420期。
    趙穎 / 張瑩,〈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加坡華文文學研究的趨勢與問題〉,《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1年,第3期,頁21-26。
    蕭嫣嫣,〈我書故我在——論西蘇的陰性書寫〉,《中外文學》1996年,24卷第11期,頁56-68。
    謝永新,〈直面人生與詩意表達—論尤今小說的審美價值〉,《欽州學院學報》2009年,第24卷第1期,頁75-76。
    羅賓.沃霍爾著〈形式與情感/行爲:性別對敘述以及敘述對性別的影響〉,王麗亞譯,《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頁27-31。
    嚴紅梅,〈熱切真摯的人性呼喚—論尤今中短篇小說〉,《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1年,頁70-71。

    英文文獻

    Aline Wong, Women in Modern Singapore, Sinapore,1988.
    Chandra Talpade Mohanty, “Under Western Eyes: Feminist Scholarship and Colonial Discourses”, boundary 2, Vol 12, No. 3, On Humanism and the University I: The Discourse of Humanism, 1984, pg333-358.
    Cheng Siok Hwa, Singapore Women: Legal Statu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Emploment Patterns, Asia Survey, Vol. XVII, No 4, 1977.
    Chris Barker, Cultural Studies-Theory and Practice, England: Sage Pubns, 2004. Chris Barker著/羅世宏主譯,《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出版社),2010年。
    Cixous, Helene And Catherine Clement, The Newly Born Women, Trans, Betsy Wing, Minneapolis: U of Minnesota P, 1986.
    Henry Abelove, M.A.Barale, David M. Halperin, The Lesbian and Gay Studies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Jennifer Mather Saul, Feminism Issues & Arguments,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Judith Butler, Gender Trouble, New York: Routledge,1990.
    Moi,Toril,Sexual/ Textual Politics: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New York : Methuen,1985.托裡莫以著,陳潔詩譯,《性別 /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
    Patricia Ticineto Cloug, Feminist Thought: Desire, Power and Academic Discours, Oxford, UK ; Cambridge, Mass. : Blackwell, 1994.國立編譯館主譯,夏傳位譯,《女性主義思想—欲望、權利及學術論述》(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8年。
    Rey Chow,Third World Women And The Politics Of Feminis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 ,pg81-100.
    Simone de Beauvoir, The Second Sex,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H.M Parshley , Great Britain, Jonathan Cape Lth, 1953.

    網路資源

    〈華文文學五人談〉 http://www.rocidea.com/roc-18088.aspx
    〈黎紫書,馬華作家的筆下早已不是雨林、動物和馬共〉,《時代週報》196期,2012年8月30日 http://time-weekly.com/story/2012-08-30/126441.html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一份課堂的導讀與整理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5/15-5.htm
    《沙漠的悲歡歲月》 http://www.youjin.com.sg/?p=4681
    《聯合晚報》2015年3月24日 http://www.wanbao.com.sg/multimedia/gallery/story20150324-50977
    尤今簡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78491.htm
    台灣WORLD http://www.twword.com/wiki/%E5%B0%A4%E4%BB%8A
    台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ndltd.ncl.edu.tw/
    石鳴,〈男作家眼中的新加坡華文女作家—新華文學的女性寫作〉,新加坡作家協會網頁 http://www.singaporewriters.org.sg/shiming.pdf
    有人部落 http://www.got1mag.com/blogs/got1mag.php/2012/02/02/migongtanzi
    馬華文學數位典藏系統 http://da.lib.ntnu.edu.tw/mahua/ug-401.jsp
    馬華文學館網站 http://mahua.southern.edu.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88
    張永修,〈《南洋商報副刊》對馬華文學的推動〉 http://freesor.blogspot.tw/2015_11_01_archive.html
    張抗抗,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A0% E6%8A%97%E6%8A%97
    現代主義文學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164381
    陳樹義,〈女性文學女性意識研究綜述〉,《太原日報雙塔副刊》
    http://www.literature.org.cn /Article.aspx?ID=2898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網站 http://www.hss.ntu.edu.sg/Programmes/Chinese/GraduateStudents/Pages/students/HSF.aspx
    劉藝婉,〈自己的女性文學自己寫〉 http://www.pfirereview.com/20150113/
    蕭裕泉,〈商晚筠作品的女性主義〉 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Singapore/xiao /xiao-02.htm
    聯合早報網站 http://www.zaobao.com.sg/culture/books/story20130920-25512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