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梁筱梅 |
---|---|
論文名稱: |
博物館推動社會藝術教育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 Research museum impetus society art education~take state-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as example~ |
指導教授: |
黃光男
Huang, Kuang-N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8 |
中文關鍵詞: | 博物館 、博物館學 、藝術教育 、社會藝術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museum, museology, art education, society art educ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8 下載:5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博物館推動社會藝術教育之功能性與影響力,以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博館)為例,探討其推動社會藝術教育之現況、所面臨的困境,以及解決途徑。首先研析相關文獻,據以形成研究架構,並採質
性研究方法,以自編的訪談大綱作為研究工具。訪談對象採立意抽樣,結果自史博館抽取相關業務人及博物館學專家學者數人進行訪談。另外,也選擇具有推動社會藝術教育實例的「他」館,探討其實施現況與史博館做比較,一方面證明「藝術」確實是史博館推動社會教育中的重要元素,另方面期望能藉以提供史博館在推動社會藝術教育現況上的參考意見,因此訪談他館相關業務人員,並將其訪談資料納入本研究中。最後經過對史博館推動社會藝術教育的研究發現與S.W.O.T的分析,獲得以下的結論:(1)擁有豐富藝術品物件及歷史賦予的優越性等優勢(Strengths);(2)受限於館內場地狹小,展覽物件無法完整呈現、典藏空間不足,以及2008年實施「館務基金」的營運方式,募款壓力增大的劣勢(Weaknesses);(3)持續爭取發展「大南海計畫」,共同打造台北都會成為創意的文化休閒、藝術欣賞、觀光休憩的國際都市以及結合異業團體共同開發、經營「華燈博物館」是其可開創的機會(Opportunities);(4)在博物館降級的聲浪中,史博館名列其中,國際地位面臨考驗以及同業異業的競爭是其威脅(Threats)。
基於上述結果分析,本研究對史博館推動社會藝術教育提出下述建議
:(1)保存在地歷史文化的產業,開發創意,突顯特色;(2)繼續爭取「大
南海計畫」的實行是徹底解決場地狹小的根本途徑;(3)強化展覽及活動的
深度與廣度,關注各項產出的長期性與持續性的影響效果,以發展特色功能;
(4)及早做好對「行政法人化」的認知與準備,加強內部企業管理訓練。
Chinese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function of the museum impetus society art edu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hereafter refers to as Shi Pokuan) take the stat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as the example,discusses difficult position which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ts impetus society art education, faces, as well as key to the situation.First grinds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forms the research overhead construction, and picks the nature research technique, to from interview the program achievement which arranges studies the tool. interview the object picks decides sampling, the result extracts the correlation service person and the museology experts several people from Shi Pokuan carries on interview. Moreover, also chooses has the impetus society art education example "he" the hall, discusses its implemen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Shi Pokuan does compares, at the same time proved "art" truly is Shi Pokuan impels in the social education the important element, another aspect expects can so as to provide Shi Pokuan in impetus society art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dvisory opinion, therefore interview he the hall related service personnel, and brings into line with its interview material in this research. Finally passes through to Shi Pokuan impels the social art education the research discovery and the S.W.O.T analysis below, obtains the conclusion: (1) has superiority and so on superiority which the rich artware thing and the history entrusts with Strengths; (2) is restricted in the hall infield narrow and small, the display thing is unable the integrity to present, the book reservation space is insufficient, as well as in 2008 implements "the hall service fund" transport business way, raises funds the inferiority which the pressure increases Weaknesses; (3) continues to strive for the development "the South China Sea to plan", makes Taibei to be able together to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which the creativity the cultural leisure, the artistic appreciation, goes sightseeing rests as well as to unify the differ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to develop the opportunity together which, the management "the decorated lantern museum" is its may found Opportunities; (4) in the voice which degrades in the museum among, Shi Pokuan i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ing faced with the test as well as the same business different industry competition is its threat Threats.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 analysis, this research impels the social art education to Shi Pokuan to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proposal that, (1) preserves in the place history cultur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creativity, suddenly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 (2)continues strives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to plan" the implementation is the thorough settlement location narrow and small basic way; (3)strengthens the depth and the breadth which displays and moves, pays attention to long-term characteristic which each item delivers and long-enduring influence effect, develops th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4) early prepares for to "the administrative legal person" the cognition and, strengthens internal business management training.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嵩山(1991)。過去的未來。台北:稻鄉出版社。
王嵩山(2005)。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台北:稻鄉出版社。
王修功(2005)。從一系列深具文化藝術的大型展覽看史博館對台灣社會的
不同貢獻。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五十週年紀念文集。
台灣藝術教育館(2005)。「我國社會藝術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及問卷
分析」研究期末報告。
台灣藝術教育網(2007)。藝論紛紛-何謂藝術的範疇。96年6月8日。取
自網站:
http://ed.arte.gov.tw/NewConsulting/ConsultAns.aspx
行政院(1983)。我國社會教育館的現況與改進途徑。台北:文建會。
行政院(2001)。文化博物誌。台北:文建會。
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客家文化會館(2007)。96年6月20日。
取自網站:http://www.hakka.taipei.gov.tw
台中市民俗公園(2004)。台灣民俗文物館。96年6月20日。
取自網站:http://www.folkpark.org.tw/program/main.htm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0)。藝術教育法(第四章-社會藝術教育)。96
年6月9日。取自網站:
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
沈文台(1997)。文物珍萃。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台北:南天書局。
李建興(1990)。社會教育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李建興(1990)。中國社會教育發展史。台北:三民書局。
李欽賢(1999)。小市民逛博物館。台北:時報文化。
林勝義(1993)。社會教育多元論。台北:五南書局。
林潔盈等合譯(2002)。博物館經驗。台北:五觀藝術事業。
林潔盈譯(2003)。博物館教育人員手冊。台北:五觀藝術事業。
林政弘(2005)。台灣地區博物館經營管理策略。台北:國立編譯館。
吳鴻慶(2003)。超博物館。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奇摩知識(2005)。什麼是博物館?96年6月15日。
取自網站: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
奇美博物館(2006)。96年9月24日。
取自網站:http://www.chimeimuseum.com/index.aspx
施明發(2000)。如何規畫博物館教育活動。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美國博物館協會(2001)。零障礙博物館。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
司。
秦裕傑(1992)。博物館絮語。台北:漢光出版。
高玉珍(2000)。「迎接新世紀的文物典藏與管理」。博物館營運與實務-
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桂雅文譯(2003)。新博物館管理-創辦和管理博物館的新視野
(Timothy Ambrose原著:Managing New Museums-A Guide to
Good Practice)。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徐 純譯(2005)。改善博物館的品質與標準之指南與博物館的認定:博物
館的品質保證。台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郭禎祥(1992)。世界主要國家社會美術欣賞教育之比較研究。
台灣省:台灣省加強社會美術欣賞教育學術研討會。
梅士杰(2003)。國家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虛擬博物館營運管理之初探
(簡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資訊小組。
教育部(1988)。社會大眾藝文興趣取向之研究。
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教育部(1997)。社會教育機構概況。
教育部(2002)。終身學習法。96年9月1日
取自網站:http://www.jdjh.kl.edu.tw/~jd7002/no003.htm
教育部(2007)。社教機構。96年6月6日取自網站:
http://www.edu.tw/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4)。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96年6月20日
取自網站:http://ed.arte.gov.tw/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05)。發展重點與方向:博物館學作為一個知識領域
(博物館研究所)。96年7月22日。取自網站:
http://www2.tnua.edu.tw/tnua/modules/alumni/index.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7)。國立教育資料館網站。96年6月18日
取自網站:http://3d.nioerar.edu.tw/2d/art/outline/
outline_0301.asp
國立歷史博物館(1988)。「形色璀璨的中國陶藝-唐三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0)。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規劃-委託
專案研究計畫報告。台北:台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2)。國立歷史博物館沿革與發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博物館專業人員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台灣與法國的對話」。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博物館•社區與文化多樣性」-2005年博物館
館長論壇。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五十週年紀念文集」。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6)。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7)。「歷史文物月刊-四月號」。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7)。為民服務白皮書。96年12月8日
取自網站:
http://www.nmh.gov.tw/nmh_web/nmh/nmh_005_04.cfm
黃光男(1991) 。美術館行政。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1994)。美術館廣角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1997)。博物館行銷策略。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譯(1999)。NEW VISION FOR MUSEUMS。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
黃光男(2003)。博物館能量。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2007)。博物館企業。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黃明月等研究(2000)。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規劃。國立台灣
歷史博物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報告。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富順(2000)。成人教育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黃美賢(2003)。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研究-以社會文化取向為
觀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永川(2005)。呈現文化的多元價值-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歷
史博物館建館五十週年紀念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松浪(2005)。知識經濟時代下之新思維-社會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
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
陳 媛(1995)。博物館三論。台北:國家出版社。
陳木子(1998)。台灣藝術教育發展史。台北:環宇。
陳國寧(1997)。台灣地區中小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研究。行政院文建會。
陳雪雲(1999)。學習型社區:全球化與終身學習的新視野。社會教育學
刊,28期,24、41頁。
陳姵言(2006)。學校經營社會教育工作站困境及其解決途徑研究-
以國立新竹社教館所屬社教站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羚芝譯(2006)。觸發創意的博物館:善用博物館激發創意思考。
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陳郁秀發行(2007)。「台灣十大公立博物館」專題。新活水雙月刊。
12:21-24。
項潔、陳雪華編(2003)。數位博物館大觀園。台北:遠流出版。
張譽騰(1994)。走在博物館的時空裏。台北:稻香出版社。
張譽騰(2000)。如何解讀博物館。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張譽騰等譯(2006)。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張婉真(2004)。藉與法國經驗之比較探討台灣博物館專業人員進用與養成
制度之關係。博物館專業人員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與法國的對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漢寶德(2003)。藝術教育救國論。聯合報:E7版/聯合報副刊。2003年6
月3日。
廖敦如(2003)。社區取向的藝術教育—博物館與學校合作之統整課程設
計。美育雙月刊,135,82~88。
趙偉伶(2005)。哈瑪星社區文化發展之研究-生態博物館學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葉謹睿(2005)。數位藝術概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維基百科(2007)。博物館。96年6月17日
取自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
蔡靜芬(2000)。國立歷史博物館電腦化之現況與未來。博物館之營運與
實務-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劉婉珍(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南天書局。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賴素鈴(1999)。博物館在地遊。台北:朱雀文化。
賴慧芸譯(2005)。藝術有什麼用?(譯自:Véronique Antoine-
Andersen〝L'art pour comprendre le monde.〞)。台北:先覺
出版。
薛平海(2004)。台灣地區培訓與晉用博物館專業人員之回顧與展望。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聯合報(2008)。博物館漲門票一波接一波。C3/聯合報副刊。1月13日。
蕭翔鴻譯(2002)。台灣地區公立博物館展覽人員專業訓練前致影響因素與
需求之探討。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翔鴻譯(2006)。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David Dean
原著:Museum Exhibition -Theory and Practice.)。台北:藝
術家出版社。
外文部分:
Alexander, E.P.(1979). Museums in Motion. Nashville
American:Association for State and local History.
Gartenhaus,A.R.(1997). MINDS IN MOTION:Using museums to
expand creative thinkung. Davis,CA:Caddo Gap Press.
Cameron,D.(1971). Problems in Language of Museum
Interpretation. Actes de La neuvéime conference nérale
de íICOM,Grenoble.
Dean,D.(1996). Museum Exhibi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Heritage: Care-Preservation-Management.
Guba, E.G.(1990). The alternatiye paradigm dialog. In
Cuba E.G.(Ed.),The Paradigm Dialog.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Burcaw,G.E.(2002).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MeDa.
Talboys, G.K.(1996). Using Museume as an Educational
Resource. British Council.
Talboys, G.K.(2003). Museum Educator's Handbook. British
Council.
Hans Manneby,Hartmut Prasch,R.H.(eds).(2002).
Guidelines to Improve Museum Quality Standards.
Hooper-Greenhill,E.(1994). Museum and their Visitor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edge.
Hudson,K.(1991). The Cambridge guide to the museums of
Europ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raetz,Linda.(1984). Meaning-making and art. Houston Art
Scene, 5(2)3.
Mariner,D.A.(1972). Professionalizing the museum worker.
Museum News,50:8.
Mclean,K.(1993). Planning for People in Museum
Exhibitions.Washington:ASTC.
Ambrose,T.(1992). Managing New Museums-A Guide to Good
Practice. SCOTTISH MUSEUM COUNCIL.
Petal,V.(1989). The New Museology. London:Reaktion books.
Weil,S.E.(1990). In Pursuit of a Profession. The Status
of Museum Work in America, Rethinking the Museum and
other Meditations.
Washington and London: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