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胡瑋佳
Wei-Chia Hu
論文名稱: 中國視頻網站之政治經濟分析
A Political-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Video Websites in China
指導教授: 王維菁
Wang, Wei-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威權主義視頻網站交換價值
英文關鍵詞: Authoritarianism, The Video Websites, Exchange valu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06下載:6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從中國威權主義下,支配自鄧小平之後幾代領導人所遵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與獲得統治合法性為基本行動邏輯切入,重點式考察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作為威權政體,如何主導中國政治經濟及網路傳媒發展。隨後進入中國視頻網站領域,探討中共如何藉由相關法規條例牽動傳媒市場,並嚴格執行宣傳紀律的種種審查與監控手法,以理解中共制定攸關視頻網站管制措施之來龍去脈與前因後果,最後探究在此政經結構中發展成形的視頻網站如何回應中國政府管制,甚至尋求突破政治與經濟限制等因素,進而實踐影視商品之交換價值,期望透過本研究分析,彰顯中國視頻網站發展中的問題,以期追求公平、合理民主的網路使用環境。
    研究發現視頻網站在中共政治權威統治下,為避免遭受中國政府施以如強制關站與刑事責任等嚴厲管制措施,盡可能在各方面服從中國政府的政治需求,而刻意壓制網民發言權力與其自主發展的空間。其次,在國家力量崛起和功利主義生存邏輯凸顯局勢下,視頻網站最終走向自覺為國家服務的一種定音,視頻網站重度依賴合併及廣告與行銷手法已實踐交換價值,導致網站缺乏多元性,商品傾向同質化,致使多樣性受到傷害,嚴重危害自由媒體理念。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brief development history of how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authoritarian regime gover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nternet in China from 1978, and then in the video websites’ field, explore how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ffect the market of the video websites by regulations. Finally, this research explores how the video websites react to these regulations. Further, through exploring the problems of the video websites in China, this research seek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nternet use of the video websites’ environment.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at for the one thing, the websites confront server control by government, such as being shut down by th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prevent these restrains, the video websites do their best to follow the rules which the government enact, such as all of websites have to delete all the videos which include anti-government, anti-social, sexual, and so on. For the other thing, almost video websites gain profit from advertisement and merger to add exchange value. This way causes these websites lack diversity. Consequently, between political and economy power, the video website have little autonomy to produce the critical and profound content in China.

    第壹章、 緒論:新媒體與國家力量相互交織----------------------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04 第三節、 研究方法----------------------------------------05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08 第貳章、 故事之前—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11 第一節、 改革開放至六四天安門時期(1978-1989)--------------12 第二節、 鄧小平南巡演講後市場開放與經濟發展時期(1990-2000) -----19 第三節、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2001-至今)----24 第參章、 本事-黨國黑手介入與管制---------------------------29 第一節、 中國視頻網站之差別管制待遇-------------------------32 第二節、 國家言論管制與法律的緊縮---------------------------44 第三節、 小結-------------------------------------------57 第肆章、 鷙動¬-囹梏資本的進場到順從------------------------58 第一節、 中美合資的互利依存-------------------------------58 第二節、 山寨到正版的商業歷程------------------------------63 第三節、 藉自製內容行包裝行銷------------------------------70 第四節、 視頻網站的寡占與集中------------------------------78 第五節、 小結-------------------------------------------80 第伍章、 結論:無法逃逸的框架與未來-------------------------81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延伸探討-------------------------------81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88 參考文獻--------------------------------------------------89 附錄一

    中文部分

    BBC中文網(2008年03月21日)。〈中國禁止黃金時段播境外影視劇〉,《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02/120213_china_foreign_tv.shtml
    BBC中文網(2008年03月21日)。〈中國公佈視頻分享網站「黑名單」〉,《BBC中文網》。取自: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300000/newsid_
    7308300/7308333.stm
    /7308333.stm
    BBC中文網(2011年04月19日)。〈中美出版物貿易糾紛進入新程式〉,《BBC中文網》。取自: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world/2011/04/110419_china_
    us_copyright.shtml
    BBC中文網(2011年10月27日)。〈中國否認實施電視「限娛令」〉,《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1/10/111027_china_tv_show.shtml
    BBC中文網(2013年1月5日)。〈劉雲山稱宣傳工作要樹立政治意識〉,《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isunaffairs.com/?p=17474#sthash.F0sP4Pzk.dpuf
    丁學良(2011)。《中國模式 : 贊成與反對》。香港 : 牛津大學出版社。
    子西、莊春暉(2004)。〈土豆網上市遭橫刀麻煩一籮筐〉,《瞭望》。取自: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SCZG201051024.htm
    于倩若(2009 年 8 月 21 日)。〈時代華納節目 YouTube 大放送〉,《經濟日報》,取自: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12080
    中國視聽網絡基地(2012)。《2012中國網絡視聽產業報告》。上海 :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9b)。〈2005 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大事記〉。上網日期: 2011 年 11 月 17 日,取自:http://www.cnnic.cn/hlwfzyj/hlwdsj/201206/t20120612_27420.htm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2a)。〈第 29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上網日期:2012 年 6 月 30 日,取自: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201/P020120709345264469680.pdf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2b)。〈2011 年中國網民網路視頻應用研究報告〉。上網日期:2012 年 6 月 30 日,取自: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205/P020120709345259404875.pdf
    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2011)。〈第 27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網站》(2011 年 1 月 18 日公佈),上網日期:2011 年 2 月 16 日。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1/t20110120_20302.html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2006)。〈第十七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上網日期:2011 年 11 月 29 日,取自: 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0906/P020110215463747841420.pdf.
    中國新聞網(2012年07月09日)。〈中國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中國新聞網》。取自:http://news.qq.com/a/20120709/001366.htm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2007年1月10日)。〈中國網際網路播客視頻分享網站營收規模及增長率〉,《新華網》。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0/content_5588186.htm
    互聯網週刊(2010年1月22日)。〈視頻網站硝煙彌漫〉,《互聯網週刊》。取自:http://tw.mag.chinayes.com/Content/20101224/BD77F926945A4299BF5AA67BAE33CD64.shtml
    仇少明(2008年1月29日)。〈視頻網站面臨大洗牌---解讀《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公司法律服務網》。取自: http://www.fairylaw.com/lawyers/xqsb/200801/2816.html
    木風(2007年6月4日)。〈視頻分享網站前景會否成泡沫?〉,《美國之音大紀元》。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7/6/4/n1732353.htm
    毛勇、黃本一(2009)。〈建立面向媒介融合的互聯網管理體系—我國視頻網站的管理及效果研究〉,《新聞界》,2:42-44。
    毛潤之(1967)。《毛潤之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冰睿(2008)。〈版權官司日趨尖銳視頻網站奧運年遭遇分水嶺〉,《IT 時代周刊》,12:22-23。
    王伶玲(2012年02月17日)。〈2012視頻網站“抱團”走進“淘汰賽”〉,《法制晚報》。取自:http://tech.qq.com/a/20120217/000447.htm
    王軍偉(2011年10月28日)。〈樂視土豆戰略合作網絡視頻行業聯合縱橫愈演愈烈〉,《財訊.COM》。取自: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028/KDZV9O8OKBIOA.shtml
    王倩(2009年2月9日)。〈視頻網站再遭版權商追討遮罩海外IP純屬掩耳盜鈴〉,《IT時代週刊》。取自:http://old.ittime.com.cn/Content.asp?id=6473
    王婧(2009年3月25日)。〈孩子氣的優酷何時能成熟〉,《IT時代週刊》。取自:http://www.ittime.com.cn/content.asp?id=6707
    王婧(2009年3月26日)。〈孩子氣的優酷何時能成熟〉,《IT時代週刊》。取自:http://big5.jrj.com.cn/gate/big5/finance.jrj.com.cn/2009/03/2614413946547.shtml
    王紹光、胡鞍鋼(1999),《中國大陸的社會、政治、經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王雅慧(2002),《中共管制網際網路之研究---以政治向度探討》,臺北: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傳傳(2010)。〈中國視頻分享網站的媒介生態研究〉。西南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中國知識資源總庫」http://cnki50.csis.com.tw/kns50/
    王遷(2008)。《視頻分享網站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法商研究》。2008年第4期。
    王耀煒(2011)。《中國大陸媒體管制與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維菁(2012)。〈著作權與台灣影視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著作權法、影視產業與市場控制史〉,《新聞學研究》,111: 129-197。
    王毓莉(2012)。〈馴服v.s. 抗拒:中國政治權力控制下的新聞專業抗爭策略〉,《新聞學研究》,110:43-83。
    王毓莉(2009)。〈中國大陸《南方周末》跨地區新聞輿論監督報導之研究〉,《新聞學研究》,100:137-187。
    王毓莉(2008)。〈中國新聞輿論監督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角度的分析〉,《中華傳播學刊》,13,6:143-180。
    王毓莉(2007)。〈網路論壇與國家機器的碰撞:從三個新聞事件看大陸網路論壇對公共性的實踐〉,《新聞學研究》,92:37-95。
    王毓莉(1996)。〈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大眾傳播事業之研究〉,《東亞季刊》,27,3:73-95。
    包蹇、胡瑜(2008年05月07日)。〈土豆網線上播放《瘋狂的石頭》被判侵權〉,《人民網》。取自:http://ent.sina.com.cn/c/2008-05-07/09492015995.shtml
    本報記者(2011年10月26日)。〈頒布限娛令實為鞏固央視?〉,《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1/6675493.shtml#ixzz29Z6raQCx
    白麥克(2011年11月29日)。〈中國下令禁止電視劇插播廣告〉,《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1/11/111129_china_tv_ads.shtml
    田野(2010年03月19日)。〈網路視頻市場版權之爭波瀾迭起〉,《中國貿易報》。取自:http://it.sohu.com/20100319/n270954594.shtml
    田野(2010年3月10日)。〈網路視頻市場版權混戰難消〉,《新華網綜合》,取自: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3/10/content_13136922_1.htm
    申玲玲、雍璐萍(2008年11月06日)。〈構建互動多贏生產線--視頻分享網站發展新思路〉,《今傳媒》。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52789/137596/8293284.html
    匡文波(2009)。《網絡媒體的經營管理》。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向北(2012年01月09日)。〈網絡自製內容營銷升溫〉,《廣告主市場觀察》。取自:http://tech.hexun.com/2012-01-09/137090961.html
    安卡(2009年12月16日)。〈搜狐勝訴優酷盜版優酷被判賠償搜狐經濟損失〉,《TechWeb》。取自:http://media.163.com/09/1216/16/5QLUS5L200763N4M.html
    光明日報(2011年8月12日)。〈網路視頻會取代電視嗎?版權分銷模式基本形成〉,《光明日報》。取自:http://big5.chinanews.com:89/cul/2011/08-12/3252394.shtml
    朱姝(2010)。〈限播令加劇衛視內鬥視頻網站或安享漁翁之利〉,《IT 時代周刊》,10:49-50。
    朱嘉明(2013)。《中國改革的歧路》。臺北:聯經。
    向奕蓓(2013)。《中國視頻網站與台灣電視業之研究》。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濤(2010年11月16日)。〈優酷IPO之融資:五年獲1.6億美元投資〉,《i美股》。取自:http://news.imeigu.com/a/1289883147307.html
    艾瑞市場諮詢(2008年1月21日)。〈未來三年中國視頻分享市場將呈三大趨勢〉,《人民網》。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40628/6800156.html
    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2006)。〈2006 年中國網絡視頻簡版報告〉。取自: http://report.iresearch.cn/582.html
    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2011)。〈2010-2011 年中國線上視頻年度監測報告簡版〉。中國:艾瑞諮詢。取自http://big5.askci.com/reports/2011/06/16174740127850.shtml
    艾瑞諮詢(2009)。《2008-2009中國在線視頻年度監測報告》。中國:艾瑞諮詢。取自:http://www.docin.com/p-272544809.html
    艾瑞諮詢(2010)。《2009-2010中國在線視頻年度監測報告》。中國:艾瑞諮詢。取自:http://www.docin.com/p-78223063.html
    艾瑞諮詢(2011)。《2010-2011中國在線視頻年度監測報告》。中國:艾瑞諮詢。取自:http://www.yinlepian.com/doc-10125108.html
    多維新聞(2011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佈〉,《多維新聞》。取自:
    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1-10-25/58250308.html
    多維新聞(2011年9月6日)。〈中國天線視頻六名高管因盜播遭刑事追責〉,《多維新聞》。取自: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1-09-06/58090542.html
    何清漣(2011年12月23日)。〈點評中國:北京的孤獨〉,《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focus_on_china/2011/12/111212_cr_orphanintheworld.shtml
    何清漣(2007)。《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何清漣(2005)。〈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中國人權研究報告(第四部份)〉,《當代中國研究》,89:51-74。
    何蕙安(2009年9月17日)。〈網站收費長路漫漫〉,《經濟日報》。取自: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212975
    吳介民(2013)。《第三種中國想像》。臺北:左岸文化。
    吳乃德(2013)。《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二自由的挫敗》。臺北:衛城出版。
    吳承明(1987)。《中國資本主義與國內市場》。臺北:谷風出版社。
    吳俊燕(2012年05月29日)。〈視頻網站的侵權現象及其應對—從全國首例視頻網站刑事案件談起〉,《人民網》。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4110/238969/18015371.html
    吳勇毅(2011年1月10日)。〈視頻業不以上市論英雄〉,《視界》。取自:http://www.docin.com/p-150594992.html
    吳勇毅(2011年7月22日)。〈土豆網:版權訴訟纏身苦撐春天的到來〉,《通信資訊報》。取自:http://info.broadcast.hc360.com/2011/07/220931429239-2.shtml
    吳曉鵬、樊殿華(2010年12月10日)。〈優酷當當雙雙登陸紐交所中國概念股大熱美國市場〉,《21世紀經濟報道》。取自:http://tech.hexun.com.tw/2010-12-10/126120920.html
    呂斌(2009年4月)。〈視頻網站再試版權合作〉,《法人》。取自:http://big5.jrj.com.cn/gate/big5/finance.jrj.com.cn/2009/04/0315164028014.shtml
    宋紅梅(2007)。《中國區域媒體發展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周翼虎(2009)。〈抗爭與入籠:中國新聞業的市場化悖論〉,《新聞學研究》,100:101-136
    周翼虎(2011)。《中國超級傳媒工廠的形成:中國新聞傳媒業30年》。北京:秀威資訊。
    李英明(2003)。《閱讀中國—政策、權力與意識形態的辯證》。台北:生智。
    李英明(1996)。《中共研究方法論》。台北:揚智。
    李小俠(2011)。〈視頻分享網站的版權困境及出路〉,《人民論壇》,11: 74-75。
    李君(2012年03月28日)。〈優酷土豆雙劍合璧行業寡頭獨步江湖〉,《信息早報》。取自: http://usstock.jrj.com.cn/2012/03/28004012593275.shtml
    李林(2008年10月20日)。〈失去風投庇護的視頻網站怎麼活〉,《IT時代週刊》。取自:http://financenews.sina.com/sinacn/304-000-106-109/2008-11-12/0213947748.html.
    李雪峰(2012年03月02日)。〈「平臺+ 內容+ 終端+ 應用」樂視網業績逆市上漲〉,《新京報》。取自:http://it.people.com.cn/BIG5/17272595.html
    李森永(2006)。《中國大陸網路政治管控產業化模式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曉東(2000)。《信息化與經濟發展》。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李蕭然(2010年10月25日)。〈視頻網站假繁榮真虧損 優酷土豆上市堪憂〉,《IT 時代週刊》,上網日期:2011年10月30日,取自:http://it.people.com.cn/BIG5/42894/196085/13043511.html
    李蕭然(2010年3月25日)。〈優酷連吃官司:都是盜版惹的禍〉,《IT時代週刊》。取自:http://www.ittime.com.cn/content.asp?id=8192
    李靜(2010)。〈國內視頻分享網站的內容營銷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廣播電視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上網日期:2011 年 1 月 28 日,取自「中國知識資源總庫」http://cnki50.csis.com.tw/kns50/
    李璐(2011年11月7日)。〈網路視頻流量激增運營商何去何從〉,《通信技術》。取自:http://www.cww.net.cn/tech/html/2011/11/7/20111171442441864.htm
    李瀛寰(2010年12月2日)。〈視頻網站競跑上市:弔詭的遊戲〉,《時代週報》。取自:http://time-weekly.com/story/2010-12-02/648.html
    李艷(2011年10月26日)。〈艾瑞:在線視頻行業持續高速增長〉,《財訊.COM》。取自: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026/KDZUV5QX2D8PY.shtml?c=indusy
    杜舟(2011)。〈國內視頻網站格局不明成本高企行業洗牌在即〉,《IT 時代周刊》, 11:42-43。
    杜舟(2011年6月5日)。〈國內視頻網站格局不明〉,《IT時代週刊》。取自:http://www.ittime.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3&id=666
    杜舟、馬鳴(2012)。〈仇家結親優酷土豆閃婚〉,《IT 時代周刊》,7:36-42。
    沈憶往(2013年1月10日)。〈一個老南周人眼中的南周十年〉,《陽光時務週刊》,38:37-40。
    汪向東等(2003)。《中國: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新經濟》。北京:三聯書店。
    汪宏倫(2010)。〈網際網路能否促進(中國)民主化?〉,《臺灣民主季刊》,7(1):169-173。
    辛古龍(2011)。〈誰在綁架視頻網站〉,《新經濟》,2:72-73。
    肖明超(2011年7月)。〈網絡視頻的力量角逐與未來機會〉,《互動行銷》。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122162/237029/16664164.html
    周文林、趙軍(2012年2月23日)。〈視頻網站自製劇開始進入優勝劣汰階段〉,《新華網》。取自: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2/23/c_122741657.html-
    周秩年(2006)。《台灣網路服務費率之政治經濟分析》。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婷(2008年10月13日)。〈資本寒冬侵襲中國視頻網站行銷春天或不遠〉,《中國證券報》。取自: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10/13/content_10185627.htm
    周鋒(2011)。〈世界都在看,優酷開啟視頻新世界〉,《中國廣告》。取自http://www.jour.nccu.edu.tw/mcr/
    宗合(2011年12月20日)。〈視頻網版權戰土豆優酷互指侵權索賠上億〉,《深圳特區報》。取自: http://big5.ce.cn/gate/big5/12365.ce.cn/zlpd/jsxx/201112/20/t20111220_489832.shtml
    易慧慈(2012)。〈始祖柴智屏不玩了台灣偶像劇泡沫化〉,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7/today-show2.htm
    易觀(2010年12月29日)。〈易觀:2011年中國網路視頻發展三大趨勢〉,《網易科技訊》。取自:http://www.takungpao.com/tech/web/2010-12-29/395384.html
    易觀國際(2011)。《中國網路視頻市場年度綜合報告》。中國:易觀國際。取自:http://www.docin.com/p-226752987.html
    東鳥(2009)。《網絡戰爭:互聯網改變世界簡史》。北京:九州出版社。
    長平(2012年2月27日)。〈改革就是革命〉,《陽光時務週刊》。取自:
    http://www.canyu.org/n42560c10.aspx
    林麗雲(2006)。〈威權主義下台灣電是資本的形成〉,《中華傳播學刊》,9:71-103。
    林宏達(2010年4月5日)。〈誰擠走Google?中國式創新,打敗世界級對手〉,《商業週刊》。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zys670129/article?mid=363&next=317&l=f&fid=37
    林茂仁(2011年8月24日)。〈抓網路盜版兩岸腦力激盪〉,《經濟日報》。取自: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545620.shtml
    林宸誼(2011 年 10 月 3 日)。〈網路偶像劇燒台灣團隊當紅〉,《經濟日報》,A11版。
    林宸誼(2011年10月3日)。〈陸視頻網站自製影片拉大廠贊助〉,《經濟日報》。取自: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627674.shtml#ixzz1cBAw40EE
    林宸誼(2011年10月3日)。〈網路偶像劇燒台灣團隊當紅〉,《經濟日報》。取自: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627677.shtml
    林豐蕾(2007年10月25日)。〈優酷古永鏘:視頻網站很費錢投入最少要1億〉,《搜狐IT消息》。取自:http://it.sohu.com/20071025/n252854413.shtml
    林豐蕾(2007年11月21日)。〈優酷網獲2500萬美元投資主要支付運營成本〉,《搜狐IT消息》。取自:http://it.sohu.com/20071121/n253379695.shtml
    邱碧玲(2010 年 8 月 )。〈Hulu 成立兩年賺贏老大哥 YouTube 讓好萊塢片商免費供片挺它!〉,《商業周刊》,1188:50-52。
    金朝力(2012)。〈愛奇藝重新定義視頻網站〉。取自 http://www.bbtnews.com.cn/news/2012-04/25000000251239.shtml
    侯雅燕(2011年10月20日)。〈樂視牽手土豆網買新戲版權〉,《經濟日報》。取自: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663145.shtml
    侯雲龍(2012)。〈樂視網財報數據再遭投資者質疑〉。取自: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2-05/09/content_44185.ht m?div=-1
    信海光(2011年05月27日)。〈視頻網站——模仿者的煩惱〉,《金融時報》。取自: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8805?page=1
    姜瑩(2012年06月15日)。〈視頻網站借自製劇「造血」一味求大或造盈利泡沫〉,《中國新聞網》。取自:http://finance.chinanews.com/it/2012/06-15/3965530.shtml
    耶丹(2008年05月05日)。〈《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對網絡視頻市場的影響〉,《今傳媒》。取自: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52789/121937/7198581.html
    洪敬富(2013)。〈科技時代下中國宣傳體系之嬗變與調適:以「甕安事件」中的網路評論員為例〉,《中國大陸研究》,56:2:1-24。
    胡泳(2010)。〈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管制〉,《新聞學研究》,103:261-287。
    胡悅(2008)。〈中國視頻網站現狀與瓶頸分析〉,《新聞愛好者(上半月)》,9:23。
    胡鞍鋼(1995),《挑戰中國》。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胡鞍鋼(2001),《知識與發展:21世紀新追趕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胡祥寶(2010年11月15日)。〈視頻亂象調查:版權分銷商被指「釣魚欺詐」〉,《騰訊科技》。取自:http://tech.qq.com/a/20101115/000146.htm
    胡濤(2011)。〈土豆網與東京電視臺簽署動畫片代理協定〉。取自http://it.sohu.com/20111128/n327190230.shtml
    孫佳音(2011年11月9日)。〈各衛視積極應對視頻網站摩拳擦掌〉,《文化中國─中國網》。取自: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cul.china.com.cn/zt/2011-11/09/content_4610721.htm
    孫佳音(2012年2月26日)。〈新民晚報:誰來監管越來越多的網站自製劇〉,《新民晚報》。取自:http://tech.qq.com/a/20120226/000074.htm
    孫瑜(2012年2月22日)。〈英才:多金寡頭的視界大戰〉,《傳媒頻道》。取自:http://tech.qq.com/a/20120222/000290.htm
    殷海光(1990)。《中國共產黨之觀察》。台北:桂冠。
    殷海光(2011)。《殷海光全集八 政治與社會(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殷海光(2011)。《殷海光全集八 政治與社會(中)》。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殷海光(2011)。《殷海光全集八 政治與社會(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徐力(2010年2月5日)。〈優酷、土豆宣佈徹底刪除盜版視頻告別「免費午餐」〉,《現代快報》。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40606/10934496.html
    徐晏(2011年10月27日)。〈視頻廣告價值被廣告主認可巨頭劍指視頻業三大趨勢〉,《北京青年報》。取自:http://a.iresearch.cn/30/20111027/154227.shtml
    徐京宏(2013年5月13日)。〈「中國夢」與劉雲山的宣傳攻勢〉,《陽光時務週刊》。取自:http://x-strait.blogspot.tw/2013/05/20130514.html
    徐展雄(2010年11月12日)。〈視頻網站蜂擁自製〉,《新京報》。取自:
    http://net.chinabyte.com/412/11649412.shtml
    徐劍(2006)。〈網路版權集體管理新技術環境下的媒體營收之道〉,《當代媒體生態問題探討論文選》。香港:珠海學院。
    徐燕燕范正祥(2013年09月05日)。〈網絡自制劇:低成本新「金礦」賺錢的鳳毛麟角〉,《第一財經日報》。取自:http://it.people.com.cn/BIG5/n/2013/0905/c1009-22812006.html
    徐潔雲(2011年7月13日)。〈土豆網一月內新增46起版權訴訟〉,《第一財經日報》。取自: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3/2MMDcyXzM1MDI2Mw.html
    徐瑾(2012年04月13日)。〈分析:試驗區提速中國金融改革〉,《金融時報》。取自: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4078
    徐濤(2010年11月22)。〈土豆的離婚危機〉,《第一財經週刊》。取自: http://business.sohu.com/20101122/n277820560.shtml
    徐斯儉(2010)。〈黨國還是共和國〉,《政治科學論叢》,45:37-68。
    袁易(1995)。〈中共威權政體轉型的政制動力〉,《中國大陸研究》,38:5-17。
    烏家培(2002)。《信息社會與網絡經濟》。長春:長春出版社。
    秦勇(2009)。〈淺析我國網路視頻節目的發展〉,《當代電視》,1。取自: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DDDS200901025.htm
    秦茜(2010年1月11日)。〈酷6網曲線上市李善友“賤賣”行為難改行業格局〉,《IT時代週刊》,上網日期:2011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ittime.com.cn/content.asp?id=7902。
    秦茜(2010年3月11日)。〈土豆優酷神秘聯盟聯播模式或損版權方利益〉,《IT時代週刊》。取自:http://tech.sina.com.cn/i/2010-03-11/19473931895.shtml
    軒召強(2012年03月8日)。〈視頻網站自製劇“反哺”電視臺〉,《騰訊科技》。取自:http://tech.qq.com/a/20120308/000436.html
    郝曉鳴、李展(2001)。〈傳播科技對中國大陸傳媒體制的挑戰〉,《新聞學研究》,69:95-112。
    馬振民(2011年7月)。〈盤點中國互聯網企業十年「上市路」〉,《上海資訊化》。取自: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SHXX201107011.htm
    馬遠超(2012年7月25日)。〈追究視頻網站刑事責任問題研究〉,《知識產權律師網》。取自:http://www.east-lawyer.com/List.asp?ID=519
    馬繼華(2012年9月2日)。〈視頻網站自製劇不能繼續野蠻生長〉,《鳳凰博報》。取自:http://majihua.blog.ifeng.com
    崔西(2011)。〈財報披露土豆現金流吃緊若不上市難熬兩個季度〉。上網日期: 2011 年 11 月 2 日,取自: http://www.techweb.com.cn/internet/2011-08-10/1078878.shtml
    崔西(2012年10月17日)。〈張朝陽:客戶端視頻盜版依然倡狂〉,《鉅亨網新聞中心》。取自: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1017/KFNC9FKLDOO62.shtml?c=us_stock
    崔雷(2011年12月16日)。〈優酷反擊土豆索賠過億網絡視聯播模式名存實亡〉,《人民網》。取自:http://nd.fjsen.com/2011-12/16/content_7295231.htm
    巢立明(2011)。〈當前視頻網站的版權之憂與監管之困〉,《編輯學刊》,2:44-48。
    張小華、童妮燕(2011)。〈視頻網站版權之痛〉,《才智》,8:226-227。
    張丹(2007年3月16日)。〈優酷原創上央視古永鏘:暫只考慮做大市場〉,《CNET科技資訊網》。取自:http://it.sohu.com/20070316/n248782189.shtml
    張志堅(2010年6月9日)。〈主流化:中國網路視頻的發展趨向〉,《數位時代網站》,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50421/193409/11826823.html
    張倩(2010年12月02日)。〈優酷網經營模式探析〉,《青年記者》。取自:http://qnjz.dzwww.com/xmt/201012/t20101202_6014018.htm
    張彬(2011年10月13日)。〈涉嫌侵權視頻網站首被追刑責〉,《法制晚報》。取自:http://www.fawan.com/Article/fz/kt/2011/10/13/134105132910.html
    張振興(2001)。《中共網際網路管制現況分析》。臺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時健(2005)。《台灣節目製作業商品化歷程分析:一個批判政治經濟學的考察》。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書樂(2011)。〈掉進葫蘆裡的視頻網站如何突圍?〉,《軟件工程師》,6:28-30。
    張書樂(2011年6月2日)。〈人人網們上市的知識產權瓶頸〉,《法人》。取自:http://big5.ifeng.com/gate/big5/tech.ifeng.com/magazine/detail_2011_06/02/6783624_0.shtml
    張意軒、蔡華偉、張芳曼(2012年2月6日)。〈優酷與土豆對簿公堂,聚集版權糾紛及不正當競爭〉,《人民日報》。取自:http://58.68.145.22:8080/deta1l?record=12&channelid=101&searchword
    張路(2003年9月15日)。〈誰在利用盜版賺錢〉,《網絡視界》。取自: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ZK200332003.htm
    張濤甫(2006)。〈網路媒體對中國傳媒生態的影響〉,《媒介生態變遷衝擊下的創新、挑戰與社會參與》。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傳播學院。
    敖祥菲(2012年04月18日)。〈網站開打生死大片視頻驚醒盜夢空間〉,《重慶商報》。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q.xinhuanet.com/2012-04/18/c_111798054.htm
    曹晉、趙月枝編(2007)。《傳播政治經濟學英文讀本》。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
    梁正清(2003),〈中國大陸網路傳播的發展與政治控制〉,《資訊社會研究》,第四期,頁211-252。
    理明(2011年11月1日)。〈大家談中國:「限娛令」需防摁下葫蘆浮起瓢〉,《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omments_on_china/2011/10/111028_coc_china_tv_show2.shtml
    章忠信(2006年6月30日)。〈中國大陸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開始實施〉,《著作權筆記》。取自: 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4&act=read&id=164
    許志嘉(2002),〈中共國際宣傳策略:網際網路的挑戰與運用〉,《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傳播管理研討會論文》。
    許志嘉(2003),〈中國大陸新聞事業〉,收入行政院新聞局編,《中國大陸大眾傳播事業及其管理概況》,頁45-79。
    許麗萍(2011)。〈網路視頻業衝刺上市,集體浮躁?〉,《軟件工程師》。取自:http://www.cqvip.com/qk/96481a/201101/36362539.html
    郭全中(2012年03月20日)。〈三網融合背景下的媒體趨勢分析〉,《人民網》。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00/120097/120099/17441106.html
    郭承天(2000),〈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收入何思因、吳玉山主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臺北市:中國政治學會,頁171-198。
    郭婧(2010)。〈中國視頻網站現況探析〉。上海交通大學廣告電視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上網日期:2011 年 1 月 28 日,取自「中國知識資源總庫」http://cnki50.csis.com.tw/kns50/
    馮建三(2008)。〈取而代之?中國傳媒的未來〉,《梅鐸的中國大冒險》,台北:財信出版。
    馮建三(1998)。〈政治經濟傳播:世紀末的中國、台灣與香港媒體〉,《新聞學研究》,57:1-3。
    陳晶晶(2012年7月26日)。〈江蘇衛視:增速不及上年 但半年同比上漲〉,《綜藝報》。取自:http://www.zongyiweekly.com/new/info.asp?id=709
    陳永東(2012年3月9日)。〈中國網路自製劇的機遇與風險〉,《數碼影像時代》。取自: http://cydsohu.i.sohu.com/blog/view/206733563.htm
    陳怡均(2009 年 8 月 21 日)。〈與 CNN、Cartoon Network 牽手合作 YouTube 拉媒體搏廣告〉,《工商時報》,A5 版。
    陳建豪(2010年6月)。〈管他山寨環伺可望逐步收復智財江山〉,《遠見雜誌》。取自: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6240.html
    陳炳宏(2004)。〈媒介產業經濟分析:理論發展與研究現況〉,收於翁秀琪(編)《台灣傳播學的想像》,pp. 593-628,台北:巨流。
    陳炳宏(2001)。《傳播產業研究》。臺北:五南出版公司。
    陳英凱(2001),《網際網路對中國大陸政治發展的影響---以法輪功現象為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軼珺(2007年07月03日)。〈《瘋狂的石頭》告土豆網侵權索賠15萬〉,《上海青年報》。取自:http://tech.sina.com.cn/i/2007-07-03/11221595501.shtml
    陳澄和(2010 年 10 月 18 日)。〈中國網路也要大國崛起〉,《聯合晚報》,A6 版。
    陳曉婉(2012年9月11日)。〈網絡自製劇節目形態及發展走向〉,《新聞愛好者》。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2012/0911/c348953-18978936.html
    陳懷林(1997),〈經濟利益驅動下的中國傳媒制度變革-以報業為例〉,何舟、陳懷林編著,《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
    陳懷林(2000)。〈試析中國媒體制度的漸進改革-以報業為例〉,《新聞學研究》,62:97-118。
    陳懷林(2003),〈試析中國媒體制度的漸進改革〉,《新聞學研究》,62:85-98。
    陳懷林、陳韜文(1999),《中國媒體新論》,香港:大平洋。
    陳懷林、陳韜文(1999),〈鳥籠裡的中國新聞自由〉,何舟,陳懷林編著,《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頁50-63。
    陳曦(2009)。〈視頻分享網站困局與突圍〉。華東師範大學廣播電視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上網日期:2011 年 1 月 28 日,取自「中國知識資源總庫」http://cnki50.csis.com.tw/kns50/
    傅蕾(2005)。〈我國視頻分享網站現況與前景分析-以土豆網為例〉。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上網日期:2011 年 1 月 28 日,取自「中國知識資源總庫」http://cnki50.csis.com.tw/kns50/
    晁曉峰(2010)。〈淺析世界杯報導中的台網聯動〉,《今傳媒》,10:130-131。
    曾去執(2012年1月20日)。〈外電:中共網路視頻新規定帶來新挑戰〉,《大紀元》。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0/n1984319.htm
    曾懿晴(2010 年 12 月 15 日)。〈歐美影集線上看不到了〉,《聯合報》,A1 版。
    曾懿晴(2010年12月15日)。〈樹大招風?網友沒在怕轉進小型網站〉,《聯合報》。取自: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288572
    曾懿晴(2010年12月15日)。〈大陸官方禁播歐美影集線上看不到了〉,《聯合報》,A1。
    曾懿晴(2010年12月15日)。〈大陸影音網站台灣收視新寵大陸官方禁播兩岸網友反彈〉,《聯合報》。取自: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72084
    曾懿晴(2010年12月15日)。〈仿美網模式大陸走向營利〉,《聯合報》。取自: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288571
    湯小應(200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台北:彩舍國際通路。
    湯明忠(2005)。《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後的調適與轉型:村民自治的視角》。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甯春竹、張意軒(2011)。〈中國網路刮起自製劇熱〉,《文化中國》。取自: http://cul.china.com.cn/2011-06/22/content_4283974.htm
    寇健文(2001)。〈中共對網路資訊傳播的政治控制〉,《問題與研究》,140(2):33-54。
    童兵(2011)。〈政經改革和數字科技雙重推力下大陸傳媒的創新〉,《當代媒體生態問題探討論文選》。香港:珠海學院。
    程靜(2011年10月19日)。〈中共推文改?外界:摧毁中華文化之禍首
    ,《大紀元》。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gb/11/10/19/n3405168.htm#ixzz2oNlTg61Z
    賀駿(2012年2月8日)。〈限廣令限娛令擠出效應顯現視頻網站比拼「自製力」〉,《證券日報》。取自:http://zqrb.ccstock.cn/html/2012-02/08/content_280975.html
    項武君(2010年3月8日)。〈視頻行業版權大戰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北京商報》。取自:http://opinion.cb.com.cn/12714523/20100308/106670.html
    黃沙、饒宇鋒(2007)。〈資本捲起網路視頻第二次浪潮〉。取自:http://tech.sina.com.cn/i/2007-11-30/00181882996.shtml
    黃得北(2007)。〈中國大陸資本主義發展與資本家之研究〉,《東亞研究》,38(2):1-43。
    黃梅(2008年3月12日)。〈優酷網與Myspace結親〉,《每日經濟新聞》。取自:http://tech.sina.com.cn/i/2008-03-12/08222072040.shtml
    楊力州(2012)。〈微電影的大驚奇〉,《中國時報》。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2043000039.html
    楊兆中(2012年1月8日)。〈《陸媒新視界》視頻網站有義務嚴打盜版〉,《旺報》。取自: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802169.html
    楊明品、馬晶(2011)。〈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基本歷程〉,龐井君主編,《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楊春雨(2012年3月26日)。〈論限廣令限娛令下省級衛視生存策略〉,《廣告大觀》。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122162/241182/17491136.html
    楊家誠(2001),〈網際網路對中共統治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27(10):85-92。
    楊起鳳(2010年5月21日)。〈網劇無國界蘇麗媚受聘任土豆網首席顧問〉,《聯合報》,C2 版。
    楊起鳳(2011 年 9 月 22 日)。〈2011 台北電視節開跑陳怡蓉郭品超待遇差很大〉,《聯合報》,C2 版。
    楊琳瑜(2010)。〈視頻網站版權保護的現實之困與解決之道〉,《電子知識產權》,10:85-88。
    楊開煌(1991),〈大陸政體下的媒體角色變遷-解釋典範之探討〉,《東亞季刊》,23(2):20-38。
    楊陽(2012年3月19日)。〈優酷土豆合併網路視頻市場洗牌或將提速〉,《鳳凰網》。取自: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tech.china.com/news/net/156/20120319/17100591.html
    楊揚(2013年3月1日)。〈版權糾紛頻發我國網絡視頻產業發展路在何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取自: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5214847/n15218234
    /15250980.html
    楊繼繩(2013年09月23日)。〈「中國道路」能走多遠〉,《FT中文網》。取自: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2598
    葉文東(2011年3月9日)。〈土豆網:視頻娛樂營銷的風向標〉,《和訊科技》。取自: http://tech.hexun.com.tw/2011-03-09/127822594.html
    董年初、范潔、劉岩(2011)。〈網絡廣播影視〉,龐井君主編,《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董年初、熊艷紅(2009年4月15日)。〈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商業視頻網站〉,《人民網》。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5733/152001/9137430.html
    董昆(2010年11月30日)。〈視頻網站為上市急刪盜版美劇〉,《北京商報》。取自:
    http://net.chinabyte.com/307/11680807.shtml
    董儀展(2007)。〈Taiwan,你該怎麼辦?〉,《商業週刊》,158:64-67。
    詹淑櫻、葉華容(2008年10月16日)。〈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與因應〉,《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取自: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www/Epaper/wtoepaper/article136.htm
    資策會(2011年10月)。〈線上影視服務崛起挑戰傳統付費頻道內容〉,《資策會》。取自:C:\Users\user\Desktop\8_800.gif
    賈敬華(2010年12月)。〈上市之後的路在哪裡〉,《創意傳播》。取自:http://www.cqvip.com/qk/81811a/201012/37348486.html
    鄒奕萍(2011年10月12日)。〈網絡視頻版權費年漲百倍傳統盈利模式陷入困境〉,《通信資訊報》。取自:http://news.xinhuanet.com/it/2011-10/12/c_122149170.htm
    廖珪如(2012)。〈先離婚後上市〉,《中國時報》。取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91600245.html
    蒙克(2010年 3月 20日)。〈分析:互聯網自由和中國特色〉,《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3/100318_analysis_web_china.shtml
    裴青苗(2009)。〈從優酷網看視頻分享網站的品牌形象建設〉。華中科技大學廣告與公關研究所碩士論文。上網日期:2011 年 1 月 28 日,取自「中國知識資源總庫」http://cnki50.csis.com.tw/kns50/
    褚姵君(2011 年 12 月 14 日)。〈視頻網站竄紅之後...自製節目找錢填虧本的洞〉,《聯合報》,A13 版。
    趙正(2008年06月30日)。〈網路視頻分水嶺顯現:違規網站難獲牌照〉,《中國經營報》。取自:http://big5.ce.cn/gate/big5/www.ce.cn/cysc/tech/07hlw/guonei/200806/30/t20080630_16004885.shtml
    趙月枝(2011)。《傳播與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分析》。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趙慧斌、雷紫東(2009)。〈2008 年中國網路視頻發展情況〉,《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 2009》,頁 246-255。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趙壘(2009年12月4日)。〈網路視頻聯盟反盜版訴訟優酷敗訴〉,《中華工商時報》。取自:http://www.cbt.com.cn/a/chanjingxinwen/fazhijingji/2009/1204/3283.html
    趙麗(2011年10月10日)。〈網絡視頻收費模式能否成為主流〉,《中華工商時報》。取自:http://tech.hexun.com.tw/2011-10-10/134030728.html
    鳳凰衛視(2012年03月28日)。〈高版權逼視頻網站齊推自製劇觀衆稱:自娛自樂〉,《鳳凰衛視》。取自: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chnstar/phoenixtv/20120328/11053268729.html
    劉千鬱(2011年3月2日)。〈中國盜版美年損上千億〉,《自由電子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r/2/today-e2.htm
    劉弘(2011)。〈樂視製造:走專業化和精細化之路〉,《廣告主:市場觀察》,11: 126。
    劉佳(2010年8月9日)。〈視頻網站上市賽跑〉,《新浪科技》。取自:http://tech.sina.com.cn/i/2010-08-09/16304524255.shtml
    劉昌德(2000)。〈資訊革命-是誰搞的鬼?〉,《當代》,153: 38-49。
    劉洪飛(2011)。〈上市不是理想的全部〉,《商界評論》。取自:http://www.cqvip.com/qk/88391x/201111/39723881.html
    劉倩(2010)。〈視頻網站電視劇版權之爭探析〉,《新聞界》,5:95-97。
    劉哲(2012)。〈試論風險投資的運作及發展〉,《財經視點》。取自: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YWX201201082.htm
    劉夏(2012年11月3日)。〈樂視網訴優酷侵權索賠8.3萬元〉,《新京報》。取自:http://www.bjnews.com.cn/finance/2012/11/03/231376.html
    劉孫恆(2011年10月28日)。〈大家談中國:「限娛令」僵化節目形式不足取〉,《BBC中文網》。取自: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omments_on_china/2011/10/111028_coc_china_tv_show.shtml
    劉媚琪(2011年10月10日)。〈視頻網站網劇新天地:從解決版權到影響廣告〉,《鳳凰網科技》。取自:http://big5.ifeng.com/gate/big5/tech.ifeng.com/trends/detail_2011_10/10/9731861_1.shtml
    劉煥彥(2011年1月28日)。〈北京打盜版香港影視股歡呼〉,《經濟日報》。取自:http://c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1/01/28/20110128000012.html
    數位時代(2008年3月1日)。〈網路影音分享的四大天王〉,《數位時代》。取自: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0/id/9387
    數位時代(2008年7月1日)。〈影音分享網站「剩者為王」!〉,《數位時代網站》,取自: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0/id/9159
    歐陽宇佳(2012年3月12日)。〈優酷土豆聯姻佔據八成份額或壟斷視頻業〉,《中新網》。取自:http://nd.fjsen.com/2011-12/16/content_7295231.htm
    歐陽新宜(1998)。〈中共網際網路的發展及其管制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8期,頁41-57。
    潘兆民(1996)。《中共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台北:結構群文化公司出版。
    潘沁(2011)。〈優酷出品創新視頻營銷價值〉,《廣告主:市場觀察》,11:127。
    潘忠黨、朱立、陳韜文(1997),當前傳播研究的課題與挑戰,1997。收入於陳韜文、朱立、潘忠黨編,《大眾傳播與市場經濟》,香港:鑪峰學會,頁1-16。
    蔡丹(2011)。〈視頻網上市之爭與盈利模式轉型〉,《貴州社會科學》,260(8):
    蔡秀芬(2011)。《中國另類傳播的考察與分析(1978-2011)》。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尚偉、張玥(2008年10月22日)。〈金融風暴對傳媒產業的影響及對策初探〉,《上海青年報》。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00/54430/54431/8212958.html
    蔡盟(2010年3月11日)。〈網路視頻免費大餐還能吃多久〉,《中國文化報》。取自:http://big51.chinataiwan.org/wh/tbtj/201103/t20110311_1780947.htm
    蔡慕嘉、馬婷(2012年01月07日)。〈網站自製劇雄起〉,《和訊科技》。取自: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1/07/c_111392085.htm?prolongation=1
    蔣亞平(2002),〈中國網路媒體現狀分析與展望〉,《中國記者》,5:18-23。
    蔣夢惟(2012年3月30日)。〈視頻網站內容尺度過寬挑戰監管底線〉,《北京商報》。取自:http://it.people.com.cn/BIG5/17542428.html
    諸葛漪(2012年2月10日)。〈限廣令輻射力向視頻網站蔓延促網絡視頻廣告大漲〉,《解放日報》。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2/10/c_122683089.htm
    鄧方希(2010年2月10日)。〈中國視頻網站昔日燒錢坑今日聚寶盆〉,《萬寶週刊》。取自:http://estock.marbo.com.tw/report/Report.asp?ID=102039
    鄧方希(2012年1月18日)。〈中國限廣、限娛限到誰?〉,《萬寶週刊》。取自: http://myblog.marbo.com.tw/Theresa/Post/93136
    鄧方希(2012年3月16日)。〈優酷+土豆合併我們又相信愛情了!〉,《萬寶週刊》。取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4199&f_ART_ID=377978
    鄭萬青、高桂林(2004年10月)。〈論行動中的版權法-對我國盜版現象的法社會學分析〉,《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取自:http://www.dfholiday.com/article/html/30242.html
    餘紹逖(1996),〈大陸網際網路與跨國資訊流通〉,《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10期,頁81-91。
    蕭全政(1994)。《政治與經濟的整合: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臺北:桂冠。
    賴少芬、陳冀(2004年12月6日)。〈反盜版聯盟遭遇尷尬〉,《瞭望新聞週刊》。取自:http://www.jinyueya.com/magazine/977942.htm
    遲精蕊(2012年1月19日)。〈酷 6 牽手 Youtube 為 UGC 搭海外展示舞臺〉,《鉅亨網》。取自: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119/KFHZSCXTIQHNI.shtml?c=headline _sitehead
    錢理群(2013)。《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台北:聯經。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經濟研究院(IIE)(2013)。《重估中國崛起:世界不能不知的中國強權》。台北:聯經。
    聶振華(2012)。《視頻分享網站著作權侵權問題成案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謝璦竹(2011年8月23日)。〈新浪吃下土豆網4%股權〉,《工商時報》。取自:http://www.shi-feng.com.tw/lis2.asp?news_id=9393
    韓仲鵬(2010)。〈從媒介融合審視視頻網站與電視業的紛爭〉,《新聞實踐》,9:57-59。
    韓培爾(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Q&A》。台匇:風雲論壇。
    瞿宛文(2002)。〈自由開放有利於經濟發展?─如何看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讀書》,276:36-44。
    魏江(2011)。〈2011:視頻網站—無細分不生存〉,《中國傳媒科技》,1:64-67。
    魏澤民(2000),〈山雨欲來風滿網: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析論〉,《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2期,頁44-60。
    魏澤民(2003),中國大陸網路社會圖像:發展與侷限,《遠景基金會季刊》,4卷4期,155-186。
    羅艷(2011年9月8日)。〈互聯網視頻行業的競爭現狀與發展趨勢〉,《人民網》。取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70684/230110/15621930.html
    饒媛媛(2011年9月30日)。〈視頻網站下一“戰”:得內容者得天下〉,《金融投資報》。取自:http://tech.hexun.com.tw/2011-09-30/133872195.html
    騰訊網(2009年08月28日)。〈盜版為娼,視頻分享牌坊難立〉,《騰訊網》。取自:http://news.qq.com/a/20090828/001804.html

    英文部分
    Acemoglu,D.&Robinson,J. A.(2012).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Crown Publisher, New York. (吳國卿、鄧伯宸
    譯,2013。《為什麼國家為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臺北:衛城出版。)
    Albarran, A. B. (1996). Media Economics: Understanding Markets, Industries and Concepts. Ames (I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Bagdikian, B. H. (1997). The Media Monopoly (5th Ed.). Boston (MA): Beacon Press Books.
    Babe, E. R.(1995) Communic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s :essays in
    information, public policy, and political economy. Westview Press.
    Barboza, D. & Rusli, E. (2011, May 4). Chinese Site Lists in U.S., and Its Shares Soar 29%. BBC. Retrieved from: http://dealbook.nytimes.com/2011/05/04/renren-raises-730-million/
    Barboza, D. (2010, July 19). Booming demand for TV on the Internet in China. BBC. Retrieved from:
    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502EFDE1F3FF93AA
    25754C0A9669D8B63&ref=david_barboza
    BBC(2012, Augest 31).Social media in China: What you need to know. BBC. Retrieved from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china-19399773
    BBC (2012, July 11). China's video sites told to pre-screen and censor content. BBC. Retrieved from http://www.bbc.co.uk/news/technology-18798060
    BBC (2010, December 8). China Internet stocks launch on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BBC. Retrieved from http://www.bbc.co.uk/news/business-11954546
    Bettig, R. V. (1992).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copyright.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9(2), 131-155.
    Bettig, R. V. (1996). Copyrighting Cultur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Bettig R. V.& Hall,J. L.(2012). Big Media Big Money: Cultural Text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Maryland
    (鄭百雅譯,2013。《大媒體的金權遊戲:為什麼有錢人都想要搞媒體?》。臺北:漫遊者文化。)
    Brady, A.-M.(2007). Marketing dictatorship: Propaganda and thought work in contemporary China.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Maryland.
    Castells, M. (1998). 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Vol.III: End of Millennium. Malden MA.(夏鑄九、黃慧琦譯,2001。《千禧年之終結》。臺北:唐山。)
    Coonan C. (2012, July 10). China issues guidelines for vid sites: Content providers should 'closely examine' videos. BBC. Retrieved from
    http://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sns-201207101153reedbusivarietynvr 1118056390-20120710,0,4800840.story
    Cowan L.(2011, August 15)。〈土豆網美國IPO在即市場氛圍欠穩〉,《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取自:http://cn.wsj.com/big5/20110815/bus123850.asp?source=NewSearch
    Dealbook (2009, December 21). Youku.com Lines Up $30 Million. BBC. Retrieved from http://dealbook.nytimes.com/2009/12/21/youku-uploads-40-million/
    Esarey, A. & Qiang, X.(2011). Digital communication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 298-319.
    Fuchs, C. (2011). Foundations of Critical Media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New York: Routledge.
    Fuchs, C.(2008). Internet and Society: Social Theor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New York: Routledge.
    Gandy, O. H. (Summer 1992). The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A Critical Challeng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5(2), pp.23-42.
    Garnham, N. (1979) ‘Contribution to a political economy of mass-communication’,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1:123-46.
    Garnham, N. (1990). Capitalism and Communication: Global Culture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London (GB): SAGE Publications Ltd.
    Garnham, N. (2000) The media as cultural industries, in Emancipation, the Media and Modernity: Arguments About the Media and Social The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raham, P. (2006), Issues in Political Economy. In A. B. Albarran, S. M. Chan-Olmsted, & M. O. Wirth(eds).
    Golding, P. & Murdock, G..(1991) 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economy,
    In J. Curran & M. Gurevitch (Eds.), Mass media and Society (Second Edition),11-30. London (GB): Edward Arnold. (莊麗莉譯,1995。《當代》, 114:32-51)。
    Hendriks, P. (1995). Communication policy and industrial dynamics in mediamarkets: Towar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media industry organization.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8(2), 61-76.
    Jenkins, H.(2006).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Jhally, Sut (1987/馮建三譯1992),《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第三章。
    Kaplan T. (2010, December 13). Chinese I.P.O. Frenzy Raises Talk of a Bubble. BBC. Retrieved from http://dealbook.nytimes.com/2010/12/13/chinese-i-p-o-frenzy-raises-talk-of-a-bubble/
    Laurence J.B. (2001).China’s Century:The Awakening of The Next Economic Powerhouse.(劉世平譯,2002。《中國的世紀─全球景氣與和平的最後倚仗》,台北:商周。)
    Lessig, Lawrence.(2004). Free culture: how big media uses technology and the law to lock down culture and control creativity.New York, NY: Penguin Press.(劉靜怡譯(2008)。《誰綁架了文化創意?如何找回我們的「自由文化」》。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Marx, K.(2008/1847) 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 Cosimo Inc., New York.
    McChesney W. (1999), Rich Media, Poor Democracy-Communication Politics in Dubious Tim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CH2.
    McDonald S. (2008, February 5). China eases new online video-sharing restrictions. BBC. Retrieved from:
    http://www.nytimes.com/2008/02/05/technology/05iht-chinet.1.9751404.html
    McGregor, R.(2010). 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Communist Rulers.
    Baker & Taylor Books: New York. (樂為良譯,2011。《中國共產黨不可說的祕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Meehan, E., Mosco, V. & Wasko, J. (1993) Rethinking Political Economy: Change and Continuit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43(4):105-116
    Miller, T., Govil, N., Mcmurria, J., & Maxwell, R. (2001). Gobal Hollywood. Edwards & Fuglewicz and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馮建三譯,2003。《全球好萊塢》。臺北:巨流。)
    Mosco, V. (1996) The Political Economy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London: Sage. (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臺北:五南)。
    Mosco, V. (1999) New York.com: a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Informational” city.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2(2): 117-132.
    Mosco, V. & Reddick, A. (1997). Political Economy, Communication, and Policy. In Bailie & Winseck (eds.).
    Mosco, V.(2004).Capitalism’s Chernobyl? From Ground Zero to Cyberspace. In A .Calabrese. & C. Sparks(Eds)Toward a political economy of culture. Rowman & Littlefeld.
    Murdock, G. (1982). Large corporations and the control of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ies. In Culture, Society and Media.
    Murdock, G (1982/程宗明譯1994) 〈大型公司與傳播工業的控制〉,陳光興、方孝謙(編)《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頁 163-210,台北:遠流。
    Murdock, G. (1994). The New Mogul Empires: Media Concentration and Control in the Age of Convergence. Media Development, 4: 3-6.
    Murdock, G. (2000) ‘Reconstructing the ruined tower: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s and questions of class’, in Curran, J. and M. Gurevitch (eds), Mass Media and Society, 4th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pp.7-26.
    Murdock, G. & Golding, P.(1999). Common Market: Corporate ambitions and
    communication trends in the UK and Europe.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12(2): 117-132.
    Murdock(2004) Building the digital commons: Public broadcasting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In http://www.kulturteknikker.hivolda.no/filer/505.pdf
    Murdock, G & Golding, P. (2004)Dismantling the Digital Divide:Rethinking the Dynamics of Participation and Exclusion. In A. Calabrese & C. Sparks(Eds) Toward a political economy of culture. Rowman & Littlefeld.
    Nathan, A. J. & Scobell, A. (2012).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何大明譯,2013。《尋求安全感的中國: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的對外關係》。臺北:左岸文化。)
    Nigel I. (2010) China in Cyberspace, Survival: Global Politics and Strategy,
    52:4, 55-66.
    Norris, V. (199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s: An Exploration of Fundamental Concepts. In Circulation: Working Papers.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 Park (P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icard, R, G.(1989)Media Economics: Concepts and Issues.(馮建三譯,1994。《媒介經濟學》。臺北:遠流。)
    Schiller, D.(1999).Digital capitalism :networking the global market system. Cambridge :MIT Press.
    Smythe, D. (1981). Against the Machine: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the Electronic Mob. Spiegel and Grau, New York.
    Smythe, D. (1977). Communication: Blindsopt of western Marxism.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theory, 1(3), 1-27.
    Sparks, C. (1986). The Media and the State. In Curran, Ecclestone, Oakley, and Richardson (eds.).
    Vogel F.(2012).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Harvard Univ Press, Boston. (馮克利譯,2012。《鄧小平改變中國》。臺北:天下。)
    Taylor S. (2008, January 9). Video-sharing Web sites in China may face shakeout. BBC. Retrieved from
    http://www.nytimes.com/2008/01/09/technology/09iht-video.
    1.9097945.html?_r=0
    Wasko, J. (1989). Whats So New About the New Technologies in Hollywood?An Example of the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s. In Dervine et al. (eds.).
    Westad,O. A(2012).Restless Empire: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 Basic Books, New York.(文安立譯,2013。《躁動的帝國:從乾隆到鄧小平的中國與世界》。臺北:八旗文化。)
    Zhao, Y.(2010). For a critical study of communication and Chin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 544-551.
    Zhao, Y. & Schiller, D.(2001). Dances with Wolves?China’s intergration into digital capitalism.The Journal of Policy, Regulation and Strategy for Tele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and Media 3(2),137-15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