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慧玲
Lin, Hui-Ling
論文名稱: 跨售訓練、工作滿足、工作績效相關之研究-以P證券商為例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ross-Selling Train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P Securities Group
指導教授: 黃能堂
Huang, Neng-T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跨業銷售跨售訓練工作滿足工作績效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27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金融產業從光復後至今已發展逾一甲子,隨著全球化的趨勢,自由及完全競爭的經濟體系,迫使金融產業不斷的改革及開放。台灣從2001起及因應國際化的潮流,開始了金融機構的整併。整併後的金融產業,首當其衝的即使從業人員工作內容的改變,從以往的專業分工演變成全方位式的金融服務。在法令的逐步開放下,證券商可從事的商品銷售服務亦愈來愈多元,讓證券商除了原本的有價證券經紀外,亦可跨業銷售更多的金融商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P證券商跨售訓練、工作滿足及工作績效彼此之間的影響;透過跨售訓練的實施能否對工作績效及工作滿足產生正向的影響。參與跨售訓練業務人員全省共503位,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法,調查跨售訓練與工作滿足員工的感知程度,問卷共發放400份,回收378份,回收率為94.5%,經剔除無效問卷的有效問卷為321份,有效率為84.9%。並以SPSS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將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相關性分析以及迴歸分析等分析結果作整理並且分析解釋,並以訓練前後一年的跨售業績比對來佐證。
    研究結果發現:跨售訓練對工作績效具有正向關係;跨售訓練對工作滿足有正向關係;工作滿足對工作績效具有正向關係。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錄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跨售訓練 9 第二節 金融機構跨業銷售 15 第三節 跨業銷售 17 第四節 工作滿足 21 第五節 工作績效 29 第六節 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變數之操作型定義 38 第三節 研究假設 40 第四節 研究方法 41 第五節 研究步驟 42 第六節 研究對象 45 第七節 研究工具 48 第八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5 第一節 個人背景變項描述性統計分析 55 第二節 問卷信度分析 57 第三節 各研究變項描述性分析 58 第四節 跨售訓練前後績效比較分析 66 第五節 各研究變項之相關分析 72 第六節 各研究變項之迴歸分析 73 第七節 假設檢驗結果彙整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79 參考文獻 83 一、中文參考文獻 83 二、英文參考文獻 88 附 錄 93 附錄一:問卷初稿 95 附錄二:問卷效度專家審查名單 98 附錄三:專家效度審查彙整 99 附錄四:預試問卷 103 附錄五:正式問卷 106

    一、中文參考文獻
    王淑如(2006)。金融控股公司交叉銷售成效分析-以F金控公司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白宇璿(2009)。分駐(派出)所組織氣候及教育訓練對女警工作滿足感影響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央警察大學。
    江美惠(2012)。工作投入與工作滿足對工作績效的影響-以A券商中部地區業務員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朱薏方(2012)。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人際網絡關係與教育訓練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央警察大學。
    朱癸霖(2013)。教育訓練滿意度、工作績效、工作特性與個人-工作適配間關係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聲吼(2000)。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
    李逸如(2005)。醫師對輪調訓練知覺、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之研究一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萬益、林清河(2000)。企業研究方法初版,華泰書局。
    吳瑞甯(2012)。基層公路監理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工作滿意為中介變數。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依芳(2009)。主管領導型態、員工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金融業為例。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秉恩(1984)。管理才能發展方案與實施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月卿(2004)。教育訓練與員工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美髮業某公司設計師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周行一(2004)。我國金融機構法展困境研討,證券暨期貨發展基金會專論。
    林彥妘(2009)。員工教育訓練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國際觀光旅館為例。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雅慧(2004)。個人特徵、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關係之探討─以H 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桃園縣。
    孫子翔(2010)。員工授權賦能、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感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電力公司高雄區營業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政大學報,35,13-45。
    許士軍(2005)。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許瓊芳(2004)。員工教育訓練成效、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立德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思綺(2004)。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瑞村(1980)。企業訓練之課程發展模式。企業與訓練,8(5),67-72。
    張秋琳(2012)。連鎖服務業員工教育訓練類型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大陸某眼鏡集團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波鋒(1988)。職業訓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郭育信(2003)。台灣金融控股公司交叉銷售訓練模式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銘薰、王瀅婷(2006)。訓練投入、訓練實施程序、訓練成效評估模式之探討。人力資源管理學報,6(1),75-99。
    陳勝源(2005)。證券業務員對跨售業務之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薪酬滿足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宛如(2013)。航空公司運務人員雇用型態對心理賦能、工作滿足及情緒耗竭影響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裕彬(2010)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產物保險業從業人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依萍(2011)。教育訓練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工作壓力的關係--領導風格與昇遷公平的干擾效果。國立屏東技術學院經管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姿妤(1997)。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行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莊財福(2010)。發電廠員工學習態度、教育訓練成效,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某民營電廠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黃英忠(1993),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楊怡庭(2014),金融控股公司求助義務之研究-以金融控股公司法第56條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必文(2012)。教育訓練、知識慣性、績效表現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金門縣消防局為例。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素華 (1978), 國小校長領導方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師工作滿足的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未出版
    榮泰生譯(2008)。G. Jones & J. George 著。當代管理學。台北:麥格羅希爾台灣分公司。
    蔡樹培(2000)。領導者語言型態對內部溝通之影響-以員工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為核心,廣告學研究,14集:131~153。
    鄭晉昌(2006)。人力資源e化管理。台北:前程文化。
    劉雯清(2007)。工作投入影響因素分析。商場現代化,112,313-314。
    劉丹,江璇(2009)。企業知識型員工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研究。商場現代化,564,34。
    賴玉莉(2012)。壽險公司教育訓練對員工績效的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謝憶榕(2004)。金控架構下與非金控架構下之綜合證券商效率分析。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文亮(2000)。志工教育訓練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貴陽(2012)。地方公務人員線上學習動機、訓練成效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鍾佩璇(2010)。職能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教育訓練為調節變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鍾碧姮(2003)。資料探勘應用於銀行信用卡持卡者帳戶區隔與零售業酒品交叉銷售之探勘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嚴復生(2009)。教育訓練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高速公路局中區工程處為例。國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二、英文參考文獻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Bernstein, D. A., & Nash, P. W. (2008). Essentials of psychology (4th ed.).
    Byars, L. L., & Rue, L. W. (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4th ed. BurrRidge: IRWIN
    Berson, A., S. Smith, and K. Thearling. (2001). Building Data Mining Application for CRM,New York, McGraw-Hill Inc..
    Byars, L. & Rue, L. (200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8th ed.) Columbus, OH: McGraw Hill Education
    Borman, W.C.& Motowidlo,S .J .(1993).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Personnel
    Selection inOrganizations, 71-98.
    Campbell, J. P. (1990).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 M. D. Dunnette & L. M. Hough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Vol. 1, pp. 687-732).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Cambell, J. P., Dunnette, M. D., Lawier, E. E., & Weick, K. E. (1970). managerial behavior,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Cuieford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Davis, K & Newstrom, J. W. (1989). Human behavior at wor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 Hill.
    French, C., & Seward, F. (1983). Impetus for action: a cultural analysis of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socie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21-434.
    G0ldstein, I. L. (1986).“Training in Organization: Needsassessment,
    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Monterey,CA:Brook/Cole”
    Herzberg, F.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Holy Wiley & Sons, Inc.
    Hergenhann, B.R. (1984).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Personality(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Jaworski, Bernard J. & Ajay, Kohli (1991). “Supervisory feedback:
    alternative types and their impact on salespeople’s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 190-201.
    Kamakura, W.A., M. Wedel, F.D. Rosa, , J.A. Mazzon, (2003) Cross Selling throughDatabase Marketing:A Mixed Data Factor Analyzer for Data Augmentation andPredi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 20(1), .45-65.
    Kirkpatrick, D. L., & Kirkpatrick, J. D. (2009) Evaluating traning programs:The four levels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Kalleberg, A. L. (1977). Work values and job rewards : 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1), 124-143.
    Kane, V. E. (1976). Process Capability Indices,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 18, 41-52.
    Kelly, Gerald (1958). Medical Problems. St. Louis : The Catholic
    Hospital Association.
    Katz, D.& Kzhn, R. L. (1978). The Social Ph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2nd. Ed), New York ,Wiley.
    Lodahl, T. M. and Kej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49(1),pp.24-33.
    Locke, E. A. (1976).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M. D. 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297-1349. Chicago, IL: Rand McNally.
    Landy, F. J. (1978). An opponent process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5), 533-547.
    Landy, F. J. (1985). Psychometric of work behavior. Homewood, IL: Dorsey Press.
    Murphy, K. R. (1989). Dimensions of job performance. In Dillon R, Pellingrino J (Eds.) . Testing: Applied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218-247. New York: Praeger.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3), 370-396.
    Motowidlo, S. J., & Scotter, J. R. V. (1994). Evidence that Task Performance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Contextu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 475-480.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Nadler,L. (1979). Development human resorce. Houston, TX: Gulff Publishing Co. Schermerhorn, J.R. (1999).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38-142.
    Nadler, L. (1984).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 perspective of business andindustry. Columbus, OH: The ERIC Clearinghouse on Adult,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orter L. W. & Lawler, E. E. (1968). What job attitudes tell about motivation? Harvard BusinessReview, 46(1), 118-126.
    Robbins, S. P. (1982). Personnel,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obbins, S.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6th). N.J: Prentice Hall.
    Ramirez, A. A. (1994) : Formal training, ,temporary contracts ,productivity and wage ,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6(2), 151-170.
    Spector, P. (1997). Job Satisfaction: Application, Assessmen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California: Sage.
    Schermerhorn, J. R., Hunt, J.M. & Osborn, R.N. (2000).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6th ed.).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Vroom.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Weiss, D. J., Dawis, R. V., England, G. W. and Lofquist, L. H.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apolis: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