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敏瑜
Min-Yu Hung
論文名稱: 擁擠視域─洪敏瑜創作實踐
The Crowded visual area –Creative Practice of Hung min-yu
指導教授: 林昌德
Lin, Chang-D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9
中文關鍵詞: 城市水墨
英文關鍵詞: city, ink pain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4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擁擠視域」為題,聚焦在以台北為基點的城市題材之水墨創作實踐上,試圖由筆者自身於城市中的生活經歷向現下外部環境產生連結,探究城市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城市性格與城市意象如何被形塑,再抽取水墨藝術創作領域內以城市題材做為表現主題的作品,進行題材演變、繪畫視角、藝術家態度的探究,以期比較個人藝術創作上的觀察視點後,能更明確清晰自身藝術創作之立場與觀點。
    研究架構上主要分為幾個部分:一是研究動機與目的的闡述,二為城市性格映像於人心的過程與結果,三由宮室畫、清明上河圖、山水畫城市題材、水墨都市等以城市相關事物為主要表現對象的繪畫作品探知此一脈絡的演變,四則回歸自身創作實踐的研究層面,最後對研究心得結論。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crowded visual area”, focusing on the practice of ink paint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city Taipei. Originated from my personal life and experience living in the city, trying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ty and the people . Observing how the character and image of the city are shaped. The artworks of ink painting concerning about cites were extracted for discussing, inclu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cited elements in paintings, the viewpoints in paintings, and the position of artists. By reflecting and comparing these issues in the paintings, my position and aspect of creative practice become more clearly and distinctly.
    In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five chapters are: 1.the expounding of the purpose and overview. 2.the result and the progression of the city image in mind by the city character. 3.the research of the evolution of ink painting with the theme of cites, including the royal palace pictures, “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Ch'ing-ming Festival”, the urban theme in the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the urban ink paintings and etc. 4.the presentation and the examination of my creative practice. 5.the summary and the opinion from this study.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 4 第二章 城市映像 ……………………………………………………………… 6 第一節 城市性格 ……………………………………………………………… 7 第二節 召喚漫遊者 …………………………………………………………… 9 第三節 滲透呈像 ………………………………………………………………12 第四節 碎段化 …………………………………………………………………14 第三章 城市繪畫展現 …………………………………………………………17 第一節 宮室畫 …………………………………………………………………17 第二節 《清明上河圖》 ………………………………………………………19 第三節 山水畫城市題材 ………………………………………………………24 第四節 水墨都市 ………………………………………………………………27 第四章 創作實踐研究 …………………………………………………………31 第一節 真實體驗 ………………………………………………………………31 第二節 有限度地擴張 …………………………………………………………39 第三節 形式轉換 ………………………………………………………………41 第五章 結論 ……………………………………………………………………50 參考書目 ………………………………………………………………………52 圖錄 ……………………………………………………………………………55

    一、中文書籍
    不著撰者,《宣和畫譜》卷八〈宮室〉楊家駱編(臺北市:世界,1967)。
    李開元,〈中麓畫品〉,收於《明人畫學論著 上》楊家駱編(臺北市:世界,1975)。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收於《畫史叢書》(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1963)。
    郭熙,〈林泉高致〉,收於《宋人畫學論著》楊家駱編(臺北市:世界,1962)。
    韓拙,〈山水純全集〉,收於《宋人畫學論著》楊家駱編(臺北市:世界,1962)。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硏究叢書‧繪畫卷‧風俗畫》(上海市:上海古籍,2007)。
    石計生,《閱讀魅影 : 尋找後班雅明精神》(臺北市:群學,2007)。.
    吳雪杉,《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京市: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
    阮義忠,《台北謡言:阮義忠攝影集》(臺北巿:陳永善,1988)。
    金衛東主編,《明清風俗畫》(香港: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08)。
    洪月卿,《城市歸零 : 電影中的台北呈現》(臺北市:田園城市,2002)。
    柯裕棻,《恍惚的慢板》(臺北市:大塊文化,2004)。
    馮民生,《中西傳統繪畫空間表現比較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7)。
    陳浩,《水墨都市繪畫研究》(北京市:榮寶齊,2007)。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臺北市:三民,2009)。
    張鴻雁,《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資本論──中外城市形象比較的社會學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2006)。
    黃賓虹、鄧實,《美術叢書》(臺北市:廣文,1963)。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臺北市:華正,1984)。
    雷紹鋒,《臆說<清明上河圖>》(濟南市: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葉維廉,《葉維廉文集‧第一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2002)。
    詹宏志,《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臺北市:麥田出版,1996)。
    潘天壽,《潘天壽談藝錄》潘公凱編(臺北市:中華文物學會,1997)。
    潘天壽,《潘天壽畫論》(臺北市:華正書局,1986)。

    二、翻譯書籍
    Christian Norberg-Schulz,《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1995) 施植明譯。
    David Harvey,《巴黎城記:現代性之都的誕生》(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0)黃煜譯。
    Italo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臺北市:時報文化,1993)王志弘譯。
    John Berger,《觀看的視界》,(臺北市:麥田出版)吳莉君譯。
    John Allen, Dorren Massey and Michael Pryke,《騷動的城市 移動/定著》(臺北市:群學,2009)王志弘譯。
    Joseph Gibaldi,《MLA論文寫作手册》(臺北市:書林出版,2010)王建文譯。
    Morris, Desmond,《人類動物園》,(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周邦憲譯。
    Rudolf Arnheim,《藝術與視知覺》,(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滕守堯、朱疆源譯。

    三、電子期刊
    上官燕,〈巴黎城裡的遊盪者〉,《藝術時代》11第3期。http://view.online.zcom.com/full/21354/22.htm?prev (檢索日期:100年12月18日)
    彭石,〈水墨都市繪畫研究綜述〉,《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6期。http://0-cnki50.csis.com.tw.opac.lib.ntnu.edu.tw/kns50/detail.aspx?QueryID=69&CurRec=1(檢索日期:100年12月15日)
    曾佳,〈敢問路在何方──現代都市水墨畫現代啟示錄〉,《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http://0-www.airitilibrary.com.opac.lib.ntnu.edu.tw/searchdetail.aspx?DocIDs=10087931-200909-26-3-58-61-a(檢索日期:100年12月15日)
    錢學森,〈重發錢學森於關於「城市山水畫」的一封信」,《美術》2004年10期。http://0-cnki50.csis.com.tw.opac.lib.ntnu.edu.tw/kns50/detail.aspx?QueryID=3&CurRec=10(檢索日期:100年12月15日)

    四、網路資料
    Anton Ehrenzweig,《藝術視聽覺分析─無意視知覺理論引論》蕭聿、凌君、蘄蜚譯(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http://www.docin.com/p-97723993.html(檢索日期:2011年12月24日)。
    賈方舟,〈當代水墨與都市文化〉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63058&do=blog&id=92225 (檢索日期:2011年12月24日)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讚〈忙碌的汴河〉http://big5.dpm.org.cn:82/gate/big5/www.dpm.org.cn/shtml/400/@/63263.html(檢閱日期:2011年11月22日)。
    維基百科,〈城市〉http://zh.wikipedia.org/wiki/城市(檢閱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