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垣恬
Cheng, Yuan-Tien
論文名稱: 思考地圖運用於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
Thinking Maps into Teaching Descriptive Expository Writing to Upper 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 Taking The Sixth Grade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王錦慧
Wang, Jin-Hui
口試委員: 李清筠 游適宏 王錦慧
WANG, Jin-Hui
口試日期: 2022/01/11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4
中文關鍵詞: 思考地圖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行動研究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16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1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以六年級學童為例,探討運用思考地圖於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提昇高年級學童其描述型說明文寫作能力之有效策略,以及評估其提升高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成效。同時,提出運用思考地圖於描述型說明文寫作,可行性與發展性之討論,並檢視在本研究過程中,教學研究者有關描述型說明文教學知能的發展。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進行,以研究者任教之26位六年級學童為對象,自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為期三個月,進行運用思考地圖於描述型說明文寫作之教學與研究。經持續觀察、歸納與分析學童的描述型說明文寫作表現後,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思考地圖結合國小高年級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能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童說明特質之能力。茲分述有效教學策略如下:
    (一)運用圓圈圖於擴散思考、泡泡圖於分析主體特質,輔以文句判斷策略,可以協助學童釐清主體與特質關係。
    (二)提供有關句式與特徵詞作為資料庫,可以協助學童於寫作中提出說明主體之特質並開展特質細節。
    二、思考地圖結合國小高年級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能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描述特質之能力。茲分述有效教學策略如下:
    (一)分階段撰寫寫作計畫,並結合摘要策略,能提升學童在寫作中舉例,以說明特質之能力。
    (二)藉由同儕對話,能協助學童提升客觀描述之能力及拓展詞彙使用。
    三、以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學習成效,可知運用思考地圖於描述型說明文寫作,具可行性與發展性。
    四、教學研究者於本行動研究之研究歷程,對於思考地圖結合國小高年級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的應用價值、思考地圖策略的運用、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策略的運用,以及整合思考地圖與寫作教學策略的教學時機等教學知能,更明晰其內容與方法,並能將其反思運用於課堂中。
    本研究結果可供國小高年級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課綱顯示國小高年級說明文表現能力是國中學習說明文的基礎 1 二、說明文在實用上的重要性 4 三、我對說明文寫作在教學中的回顧與反思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閱讀理解之理論基礎及其在寫作教學上之意義 10 一、閱讀與閱讀理解 10 二、閱讀理解歷程模式 12 三、閱讀理解教學策略 14 四、讀寫整合的理論基礎 16 第二節 說明文之文章組織結構 16 一、說明文的內涵 16 二、說明文的組織結構 18 三、描述型說明文與描述性文本之比較 22 第三節 說明文寫作教學之相關研究 25 一、寫作歷程相關研究 25 二、說明文寫作教學相關研究 26 第四節 思考地圖之涵義 28 一、思考地圖的特質 28 二、思考地圖的形式與概念 29 第五節 思考地圖相關研究及教學功能 31 一、思考地圖作為思考工具,應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熟練 32 二、思考地圖應用於提取重要訊息內容,非單一思考步驟 32 三、思考地圖應用於讀寫教學之策略 33 四、前述研究均以「故事體」、「敘事寫作」為寫作內容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5 一、行動研究方法 35 二、行動研究步驟 36 第二節 研究背景 38 一、研究對象與場域 38 二、研究參與人員 39 第三節 研究設計 41 一、課程規劃 41 二、教學設計 48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3 一、資料蒐集 53 二、資料分析 53 第四章 我的教學研究行旅 55 第一節 教學行腳:說明舞蹈藝術的特質 55 ㄧ、教學前 55 二、教學過程與結果 59 三、教學省思 68 第二節 教學行腳:說明推理小說的特質 70 ㄧ、教學前 70 二、教學過程與結果 75 三、教學省思 91 第三節 教學行腳:說明幽默言語的特質 93 一、教學前 93 二、教學過程與結果 98 三、教學省思 110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112 第一節 提升六年級學童寫作能力:說明特質之成效 112 一、釐清主體與特質關係於說明特質之結果與討論 113 二、選用適當特徵詞於說明特質之結果與討論 117 第二節 提升六年級學童寫作能力:描述特質之成效 119 一、分段描述特質於描述特質之結果與討論 119 二、舉例說明於描述特質之結果與討論 119 三、藉由同儕對話,幫助學童描述特質之客觀描述及詞彙表現 121 第三節 運用思考地圖於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其可行性與發展性 122 一、運用思考地圖於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之可行性 122 二、運用思考地圖於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之發展性 125 第四節 教學研究者之反思與成長 131 一、教學研究者的成長 132 二、行動研究法的省思 133 參考文獻 135 附錄 142 附錄一 描述型說明文選文(依教學順序先後排列) 142 附錄二 〈舞動美麗人生〉說明舞蹈藝術的特質操作單 144 附錄三 〈名偵探福爾摩斯〉說明推理小說的特質操作單 147 附錄四 說明推理小說的特質閱讀記錄單之教師示範 151 附錄五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說明幽默言語的特質操作單 152 附錄六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說明幽默言語的特質操作單修訂 155 附錄七 三次描述型說明文寫作S8學童作品 158 附錄八 三次描述型說明文寫作S21學童作品 162

    一、專書
    E. D. Gagne, C. W. Yekovich, F. R. Yekovich著、岳修平譯:《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臺北:遠流,2003年)。
    Jean McNiff, Pamela Lomax, Jack Whitehead著、吳美枝、何禮恩譯:《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濤石文化,2002)。
    Ken Goodman著、洪月女譯:《談閱讀 on reading》(臺北:心理,1998年)。
    Michael Pressley著、曾世杰譯:《有效的讀寫教學:平衡取向教學》(臺北:心理,2010年)。
    Richard E.Mayer著、林清山譯:《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遠流,1997年)。
    仇小屏:《篇章結構類型論》(臺北:萬卷樓,2005年)。
    王潔、姬英濤:《舞蹈藝術鑒賞》(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
    伍曼麗、江映碧、林郁晶、鄭維怜、趙玉玲、陳隆蘭、陳華:《舞蹈欣賞》(臺北:五南,2010年)。
    汪以平:《舞蹈藝術通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吳月杰:《最受歡迎的幽默口才:每天一堂幽默課》(臺北:華冠文化,2015年)。
    林政華:《文章寫作與教學》(臺北:富春文化,1991年)。
    林群英:《藝術概論-藝術新理論》(臺北:全華圖書,2008年)。
    柯華葳:《教出閱讀力》(臺北:天下雜誌,2006年)。
    柯華葳:《培養super小讀者》(臺北:天下雜誌,2009年)。
    柯華葳(主編):《說明文選》(臺北:天下雜誌,2012年)。
    柯南.道爾著、佟舒欣等譯:《福爾摩斯探案全集》(臺北:好讀,2020年)。
    夏丏尊、葉聖陶:《文話七十二講》(香港:三聯,1900年)。
    夏丏尊:《文章作法》(香港:文達,1954年)。
    莫理士.盧布朗著、東方編輯部譯:《亞森.羅蘋全集(全套30冊)注音版》(臺北:台灣東方,1992年)。
    張復琮、曾祥芹:《文體閱讀法》(河南:大象出版社,1992年)。
    張新仁:《寫作教學研究:過程導向寫作教學的理論及應用: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
    陳鍾梁、張振華:《說明文寫作技巧》(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2年)。
    陳惠邦:《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1998年)。
    陳滿銘:《文章結構分析-以中學國文課文為例》(臺北:萬卷樓,1999年)。
    陳滿銘:《新式寫作教學導論》(臺北:萬卷樓,2007年)。
    陳肇宜:《華麗的寫作鋼管秀》(臺北:小兵,2006年)。
    許芳菊、鄭圓鈴:《有效閱讀》(臺北:親子天下,2013年)。
    崔文智:《名家教你寫說明文》(山西:山西人民,2018年)。
    楚桓:《幽默大師報到》(臺北:太雅,1991年)。
    褚盟:《謀殺的魅影 世界推理小說簡史》(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1)。
    謝美金:《閱讀與寫作》(高雄:麗文文化,2008年)。
    顏劍飛:《推理小說技巧散論》(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
    二、期刊
    林奇秀、吳秋燕:〈推理小說的閱讀樂趣與讀者的選擇行為〉,《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53卷3期 (2016年11月,頁361–388)。
    邱發忠、陳學志、卓淑玲:〈幽默創造訓練之課程設計暨實徵效果評估〉,《教育心理學報》第34卷2期(2003年4月,頁179-198)。
    胡永崇:〈閱讀理解的教學評量方式〉,《屏師特殊教育》第16期(2008年6月,頁1)。
    陳密桃:〈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談閱讀理解〉,《教育文粹》第21期(1992年,頁10-19)。
    陳海泓:〈說明文體的閱讀理解教學〉,《教師天地》第172期(2011年,頁28-36)。
    陳木金、許瑋珊:〈從PISA閱讀評量的國際比較探討閱讀素養教育的方向〉,《教師天地》第181期(2012年12月,頁4-15)。
    陳滿銘:〈語文能力與讀寫互動關係〉,《中等教育》第3期(2013年9月,頁17-24)。
    陳靖文、黃秀霜:〈大學說明文讀寫整合教學方案成效評估〉,《課程與教學》21卷1期(2018年1月,頁159-190)。
    許育健:〈素養導向語文評量設計之原則:以說明事理文本為例〉《中國語文》第744期(2019年,頁40-43)。
    蔡茗香:〈國內讀寫整合教學研究之文獻回顧與展望〉,《語文教育學報》第5期(2019年12月,頁59–93)。
    羅吉希:〈6+1 寫作指標對素養導向寫作評量的啟示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6期(2020年9月,頁76-81)。
    三、研究
    王燕婷:《國小中高年級國語文教科書說明文之探究》(臺北: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7年)。
    田本娜:《小學閱讀教學的基本原理》(臺東: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
    田仲閔:《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兒童在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理解學習成效之探討—文章結構分析策略之應用》(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向天屏:《國小五年級兒童自我調整寫作歷程的教與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2006年)。
    朱美玲:《思考地圖的圖示策略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故事寫作之影響》(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年)。
    宋咏欣:《國民中學國語文寫作評量規準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吳振豪、邱瓊霈、古欣怡、李麗霞:《一課多教:閱讀理解策略結合思考地圖於說明文教學,以提升五年級學生讀寫能力之行動研究—以熊與鮭魚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修辭學與國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
    吳振豪:《結合思考地圖於組織說明文內容以評估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年)。
    官美媛:《國小學生摘取文章大意策略之教學研究-以五年級說明文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林姿君:《同儕互動中閱讀策略使用歷程之探討──以國小四年級國語科小組討論為例》(臺北: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林郁展:《概念構圖在國小「過程導向」寫作教學的應用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教學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芳均:《文章結構與摘要教學對高一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林俞君:《圖象詩導入二年級敘事寫作教學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2014年)。
    洪金英:《文章結構的提示與主題知識對說明文寫作表現的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洪雅玲:《說明文之文體結構及圖解教學對南台灣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之效益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施錚懿:《國小六年級寫作學習障礙與普通學生在故事與說明文寫作成果之比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施杏枝:《思考地圖融入國小低年級提早寫作教學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2年)。
    柯華葳、戴浩一、曾玉村、曾淑賢、劉子鍵、辜玉旻、周育如:《公民語文素養指標架構研究》(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0年)。
    柯華葳、張郁雯、詹益綾、邱嘉惠:《PIRLS.2016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國家報告》(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17年)。
    馬行誼:《國小學童說明文寫作現象分析-班級小組討論教學法之個案研究》(臺中: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唐泠玉:《觀察教學融入描述式說明文寫作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0年)。
    凌秀英:《運用概念構圖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說明文體理解能力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徐菁彣:《說明文體結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2011年)。
    張雅惠:《寫作的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說明文寫作表現》(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玉成:《思考啟發性閱讀指導技巧》(臺北:教育部全國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會手冊,2001年)。
    張菀玲:《寫作認知策略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不同文體的寫作教學成效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陳明資:《應用圖像思考策略於少年小說閱讀教學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陳佳宜:《以結構知識分析建立讀寫教學模式之研究--以國小高年級事理類說明文為核心》(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9年)。
    陳添球、廖慧卿:《台灣三種版本國小三年級語文教科書課文篇章結構的批判與重建》(香港:香港小學教育國際研討會,2009年)。
    陳端品:《說明文文章結構分析結合摘要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文章結構分析能力和摘要能力影響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陳佳秀:《合作學習融入國小高年級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之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7年)。
    黃筱雯:《國語文教科書第三學習階段與第四學習階段文體分布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
    黃詩涵:《國中國文專家教師之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
    黃冠淳:《國小中年級說明文讀寫整合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程嬇玲:《思考地圖運用於生活故事寫作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9)。
    彭子芸:《思考地圖融入國小二年級故事體課文教學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班中文組碩士論文,2012年)。
    楊裕貿:《議論文讀寫整合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與寫作成效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
    楊奇峰:《摘要策略在高中議論文的教學實踐──以〈師說〉與〈廉恥〉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樊雪梅:《頂層結構教學方案與問題討論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閱讀理解與文章回憶之影響》(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
    蔡銘津:《文章結構分析策略教學對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成效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1995年)。
    歐惠娟:《「PLAN」策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習障礙學生說明文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劉明松:《結構性過程取向寫作教學對國小作文低成就學生寫作學習效果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劉珮芬:《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說明文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賴香吟:《國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設計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蘇雲惠:《國小一年級學童口語轉換書面語寫作教學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饒聖宏:《思考地圖融入閱讀理解與寫作之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例》(高雄: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四、西文
    Armbruster B.B.(1986). Schema Theory and the Design of Content-Area Textbook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1(4),253-267.
    Apsari Murbiyani(2015). The Use of Thinking Maps to Improve the Writing Skill of Grade VIII Students at SMPN 2 Srandakan in the Academic Year of 2014/2015. Yogyakarta State University, Indonesia.
    Cook, L. K. & Mayer, R. E.(1988). Teaching Readers About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Tex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4),448-456.
    Gordon, Christine J.(1990). Modeling an Expository Text Structure Strategy in Think Alouds. Reading Horizons 3(一)2,149-167.
    Hyerle, D.(1993). Thinking maps as tools for multiple modes of understanding . Retrieved February 13, 2015, from Thinking Foundation Web Site: http://www.thinkingfoundation.org/research/research_types.html.
    Hyerle, D.(1995). Thinking Maps: Tools for Learning Manual. Innovative Learning Group.
    Hyerle, D.(2000). Field guide to using visual tools.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yerle, D., Alper, L., & Wolfe, P.(2011). Students’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 School-based research, results, and models for achievement using visual tools.Thousand Oaks, CA: Corwin.
    Jane Buckner, Ed. S.(2004). Empowering Students From Thinking to Writing. In David Hyerle(Ed.), Students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75-86.
    Julia V. Roehling, Michael Hebert, J. Ron Nelson, Janet J. Bohaty(2017). Text tructur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Expository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Reading Teacher Vol. 71 No. 1,71-82.
    Katharine Mabie Hickie(2006). An Examination of Student Performance after Two Years of Thinking Maps Implementation in Three Tennessee Schools. Retrieved February 13, 2015, from Thinking Foundation Web Site:http://www.thinkingfoundation.org/research/research_types.html.
    Laura A. Weis(2011). The Effect of Thinking Maps on Students’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Retrieved February 13, 2015, from Thinking Foundation Web Site: http://www.thinkingfoundation.org/research/research_types.html.
    Meyer, B. J. F., Brandt, D. H. & Bluth, G. J.(1980). Use of top level structure in text: Key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ninth grade studeut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6,72-103.
    Meyer, B. J. F. & Freedle, O. R.(1984). Effects of discourse type on recall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1(1),121-143.
    Meyer, B. J. F. (1985). Prose analysis: Purposes, procedures, and problems. In B.K. Britten & J.B. Black (Eds.), Understanding expositor y text: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handbook for analyzing explanatory text,11-64,269-304.
    Meyer, B. J. F. &; Ray, M. N.(2011). Structure strategy interventions: Increasing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expository text.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2011, 4(1),127.
    Tompkins, G. E.(2012). Teaching Writing: Balancing Process and Product(6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五、網路資料
    林語堂:〈論幽默感〉,《論語》第33、35期(1934年1月)。109年12月20日下載於:https://www.linyutang.org.tw/big5/lin-writings2.asp?idno=20
    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研發團隊(2012)。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109年9月20日下載於:http://pair.nknu.edu.tw/pair_system/Search_index.aspx?PN=Reader。
    國教院自製影片:寫作的方法論(四)。110年1月5日下載於:https://stv.naer.edu.tw/watch/325560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現代舞技巧、舞蹈基本元素。110年2月12日下載於:http://1www.dance.tut.edu.tw/files/11-1076-1017-1.php?Lang=zh-tw。
    宋坤傳藝「鼓响大地-蛻變」。110年2月28日下載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lmzbP-PPg8&ab_channel=%E5%AE%8B%E5%9D%A4%E5%82%B3%E8%97%9D。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