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明潔 |
---|---|
論文名稱: |
空間特質及其物件物理特性之生態視覺理論認知分析研究 A Study on Affordance Cognition Analysis of Spatial Character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Objects |
指導教授: | 楊紹裘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8 |
中文關鍵詞: | 生態視覺理論 、物件物理特性 、空間特質 、認知分析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0 下載:5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生態心理學家J.J.Gibson 以生態學的角度,來探索自然界中生物的認知行為(cognition and action)與其棲息環境之間的對應關係。他認為當環境中物件存在某些物理特性的組合,這些組合就會自然而然的成為一種特質,而此特質即能讓某些生物藉由特定的行為來達成其欲完成的目的。
本研究即依J.J.Gibson所提出的生態視覺理論(Affordance),研究空間特質及空間中物件本身所具備的物理特性與使用者所產生的生態視覺性(Affordance)之對應關係。首先,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使用者,對空間中水龍頭物件開啟位置、使用方式及使用方式的判斷因素之認知相關情形。再者探討使用者對於空間中把手物件之物理特性的認知差異情形,及其對於空間背景改變但物件物理特性不變時的認知關聯情形。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使用者對於空間中水龍頭物件「開啟位置」的認知分析皆有其相關特性。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使用者對於空間中水龍頭物件「使用方式」的認知分析皆有其相關特性。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使用者,對於空間中水龍頭物件之使用方式的「判斷因素」皆有其相關特性。
四、歸納出不同背景變項之使用者,對於空間中把手物件之物理特性的認知程度及其對於空間背景改變但物件不變時的認知分析。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於學術上及未來設計領域之參考及後續研究等建議。
一、中文文獻
1.李芷靚(民92)。基督教會建築型態之使用者空間認知—以台中柳原基督長老教會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林靜怡(民92)。中學生空間認知能力之研究以認知圖路網結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3.莊士瑩(民87)。形成地方特色的空間紋理探討-以台中市都市景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陳立豪(民92)。物件物理特質所提供之Affordance 感知差異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5.張昌明(民75)。從空間認知觀點探討場所體驗的空間印象-以中壢市書香門第餐廳空間氣氛的印象研究為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6.王勤田(民84)。生態文化 Ecological culture。台北:揚智。
7.林俊男、游蕙瑜、陳俊嘉(民90)。從生物、心理符號角度解讀Affordance 理論意義。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8.鍾聖校(民79)。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
9.易芳(民93)。生態心理學。台北:揚智。
10.彭聃齡、章必隱(民89)。認知心理學。台北:東華。
11.蕭秀玲、莊慧秋、黃漢耀譯(民80)。環境心理學。台北:心理。
12.洪宏裕(民81)。認知科學:心智探索。科學月刊。第23期,頁90-95。
13.張春興(民77)。知之歷程與教之歷程: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上的運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學報。第21期。頁17-38。
14.游曉貞(民90)。正規化承擔特質描述語法於產品設計之初探。銘傳大學2001年設計學院學術研討會。台北:銘傳大學。
15.歐陽鍾玲(民88)。國小鄉土地理教學:孩童鄉土空間意識的形成與範圍的認定。第三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
16.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91,第四季)。台灣地區住宅購屋需求動向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試編號第三期。
17.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93,第四季)。台灣住宅需求動向季報。第二卷第四期。
18.Manuel C. Molles(民91)。生態學 : 原理與應用(王立志等譯)。台北:麥格羅希爾。
19.Norman, D. A.(民89)。設計心理學(卓耀宗譯)。台北:遠流。
20.Rita Carter(民91)。大腦的祕密檔案(洪蘭譯)。台北:遠流。
21.Robert L. Solso(民87)。認知心理學(吳玲玲譯)。台北:華泰。
22.Paul A. Bell等(民92)。環境心理學(聶筱秋、胡中凡譯)。台北:桂冠。
二、西文文獻
1.Anii, A.(199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ffordance Perception for "Clearable" Height of Crossbar in High Jump and Properties of the Body, Japanese Society of Sport Psychology.Vol.24, No,1.
2.Atkinson, R. C.,﹠Shiffrin, R. M.(1968)Human memory:A proposed system and its control processes.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Vol.2,pp.89-195.New York:Academic Press.
3.Atkinson, R. C.,﹠Shiffrin, R. M.(1971)The control of short-term memory. Scientific American, 225,82-90.
4.Ellis, R., Tucker, M. (2000). Micro-affordance: The potentiation of components of action by seen object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Nov 2000, Vol. 91,Part 4, pp. 451-471.
5.Gibson, J.J. (1976). The Theory of Affordance and the Design of the Environ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on Perception in Architecture, 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s, Toronto.
6.Gibson, J.J. (1979).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7.Johnson, M. (1987).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8.McGrenere,J., Ho, W. (2000). Affordance: Clarifying and Evolving a Concept: Proceedings of Graphics Interface 2000,Montreal,May 2000.
9.Montello, D. R., Lovelace, K. L., Golledge, R. G., Self, C. M.(1999).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Sex-Related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Geographic andEnvironmental. Spatial Abilities, 89 (3) : pp. 515-534
10.Naz,K., Feyzan.E.(2001) Satisfaction in a Dormitory Building:The Effects of Floor Heighton Perception of Room size and Crowd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pp.35-53.
11.Neisser, U (1976). Cognition and reality. San Francisco:Freeman.
12.Norman, D. A. (1990).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s.
13.Raubal, M. (1997). Structuring Wayfinding Tasks with Image Schemata, Master's Thesis, Department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Maine, Orono, ME, U.S.A.
三、網站參考資料
1.Jiajie Zhang(2000,March 24)。Categorization of Affordances。University of Texas at Houston, Department of Health Informatics. Retrieved May 15,2005, from the World Web:http://acad88.sahs.uth.tmc.edu/courses/
hi6301/affordance.html
2.林俊男、游蕙瑜、陳俊嘉、江建明、蘇志豪、陳淑芬、楊朝順、朱信泰(90年5月31日)。從生物、心理、符號角度解讀 Affordance 理論意義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研究所 。民94年5月15日,取自:http://chao.the-yangs.idv.tw/research/paper/PDF/b4.pdf#search=
'affor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