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人鳳
Yeh, Jen-Feng
論文名稱: 臺灣中醫藥「轉骨」概念與劑型之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Tńg-Kut” in Taiw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指導教授: 皮國立
Pi, Kuo-Li
張素玢
Chang, Su-Bing
口試委員: 皮國立
Pi, Kuo-Li
張素玢
Chang, Su-Bing
曾齡儀
Tseng, Lin-Yi
陳麒方
Chen, Chi-Fang
口試日期: 2023/07/21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2
中文關鍵詞: 轉骨轉大人青春期中醫藥(TCM)
英文關鍵詞: Tńg-Kut, Tńg-Tuā-Lâng, puber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研究方法: 主題分析歷史研究法文件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68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0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轉骨」是臺灣的特有經驗,一般指兒童成長到大人的這段過程,以最明顯的身高變化取其意為轉骨。這樣的特有文化,從無到有發展出其理論及方劑,劑型也隨時代有所改變。本研究即是梳理「轉骨」百年來的史料文獻,試圖歸納整理出一條臺灣轉骨發展史。轉骨於日治時期仍停留在概念性,資料既零散又隱密,並無完整的理論,加上社會環境貧脊,以簡單滋養物和民間草藥為轉骨的大宗。到戰後名詞的明確化、飲食的明確化、醫學的明確化等等多項因素才促使轉骨被形塑成明確的需求。回歸其本質仍然是中醫藥,倘若要求有療效的轉骨,中醫學的診斷與治療較實際是「食品」的保健食品來得專業有效,再搭配生活作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方能達成轉骨長高的目標。「轉骨方」劑型的發展對應臺灣戰後經濟、社會、醫學、生物科技等等的變化。經濟改善生活品質,使社會逐漸淡忘民間草藥的妙用,水藥雖速效但耗時煎煮,濃縮製劑的簡便性脫穎而出。中醫藥進一步科學化,取得社會大眾的信任,從而保證小兒轉骨的需求和供給。

    “Tńg-Kut” is a distinct experience in Taiwan which typically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a child maturing into an adult with the most obvious change in height taken to represent Tńg-Kut. This unique culture has developed its own theories and medicinal recipes from scratch with evolvement in delivery mechanisms over tim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history of Tńg-Kut’s development in Taiwan by navigating through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past centur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Tńg-Kut was still purely conceptual with scattered and implicit information and lacked integration in its theory. In the impoverished social environment, simple nourishment and folk herbal medicine were mostly adopted for the purpose tńg-kut at the time. Tńg-Kut was only shaped into a specific need after the war with improved clarity in its terminology, diet, and medicine. The essence of Tńg-Kut is still a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upposedly, if one wishes to gain therapeutic effects from Tńg-Ku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CM would be more professional and effective for children to achieve Tńg-Kut and grow in height combined with a healthy lifestyle, balanced diet, and regular exercise. The development of Tńg-Kut medicinal formulas adapted to the changes in economy, society, 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Taiwan after war. As the economy led to improvements in quality of life, society gradually discarded their folk medicine herbs which were served in water-base for quicker effects, but were time-consuming in preparation. Herein, the simplicity of concentrated medicinal preparations stands out. Further attempts to advance the science of TCM will gain the trust of society and ensure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Tńg-Kut for childre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史料應用 4 第四節 章節架構 5 第二章 日治時期的轉骨論述 6 第一節 臺灣語的收錄 7 第二節 飲食習慣與民間草藥 10 第三節 文獻中的「青春期」 15 第四節 小結 18 第三章 臺灣戰後的轉骨論述 19 第一節 辭典收錄與詞義變化 19 第二節 傳統食補與飲食結構變化 25 第三節 轉骨與青春期的醫學理論 29 第四節 轉骨保健食品化 34 第五節 小結 38 第四章 臺灣轉骨方劑型的發展 39 第一節 民間草藥 39 第二節 藥房水藥 42 第三節 科學中藥 47 第四節 小結 51 第五章 結論 52 參考文獻 53 附錄 61

    1932〈學界消息〉,《南方土俗》2:1,頁111。
    1941〈臺灣語入門 第三十一章〉,《語苑》34:6,頁5-10。
    小川尚義編1932《臺日大辭典》。臺灣總督府。
    王瑞成1941〈冷熱と食補〉,《民俗臺灣》1:5(東都書籍臺北支店),頁9。
    井上正明1938〈義務敎育年限延長の科學的根據〉,《內外調查資料 第十年第五輯》,(東京:調查資料協會),頁81-106。
    池田敏雄1944〈臺灣食習資料〉,《民俗臺灣》4:1(東都書籍臺北支店),頁2-17。
    池田敏雄1944《臺灣の家庭生活》(東都書籍臺北支店),頁130。
    安井慧之助、酒井潔1934《臺灣に於ける育兒相談》。臺北州:臺衞新報社出版部。
    有吉敬之1930〈私の思稚せる音樂教授(八)〉,《第一教育》9:6,頁101-105。
    杉房之助1904《日臺新辭典》。日本物產合資會社支店。
    佐倉孫三1903《臺風雜記》。東京:株式會社國光社。
    佐佐木舜一1919《林業試驗場特別報告 臺灣藥用植物調查報告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林業試驗場。
    佐佐木舜一1930〈藥用植物研究及皇漢醫學〉,《漢文皇漢醫界》20,頁8-9。
    吳新榮1943〈民間藥百種〉,《民俗臺灣》3:4,頁44-45。
    岸邊福雄1914〈小兒七八歲頃の突發的危險〉,《實業之臺灣》61,頁27。
    翁長林正1942〈臺灣の草藥〉,《民俗臺灣》2:8,頁26-29。
    臺灣慣習研究會1903〈產業界(一)〉,《臺灣慣習記事》3:11,頁73-74。
    臺灣慣習研究會1904〈日臺新辭典の發行〉,《臺灣慣習記事》4:9,頁72-73。
    《臺灣民報》
    《臺灣日日新報》
    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2018《兒童生長發育評估 身材矮小&性早熟 衛教手冊》
    王詩琅1979《艋舺歲時記》。高雄市:德馨室出版社。
    甘偉松《臺灣植物藥材誌》第一輯至第三輯。臺中市:中華民國中醫藥學會。
    朱介凡1989《中華諺語志》。臺北市:臺灣商務。
    江美玲 2017《臺灣民俗與文化》。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邱年永《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6)。臺北市:南天書局。
    邱家文1987《臺灣民間風俗與信仰》。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李岡榮2000《即將失傳的臺灣青草藥》,臺北市:元氣齋。
    吳永華1997《被遺忘的日籍臺灣植物學者》。臺中市:晨星。
    吳瀛濤1970《臺灣民俗》。新北市:進學書局。
    林宜信、郭昭麟編2006《常見藥用植物圖鑑》。臺北市:衛生署中醫藥會。
    林美容2017二版《白話圖說臺風雜記:臺日風俗一百年》。臺北市:五南。
    洪惟仁1986《臺灣禮俗語典》。臺北市:自立晚報社。
    胡鑫麟1994《實用臺語小字典》。臺北市:自立晚報出版。
    陳正之1997《臺灣歲時記:二十四節氣與常民文化》。臺中市:省新聞處。
    陳聰榮1977《中醫兒科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張憲昌 2007《臺灣藥用植物圖鑑》。臺中市:晨星。
    許晉彰2002《臺灣常民文化:鄉土節令與民俗活動》。臺南市:華淋出版社。
    許鴻源1972《臺灣地區出產中藥藥材圖鑑》。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富山県経営管理部統計調査課2020《富山県勢要覧》。令和2年版。
    黃世勳2017再版《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第二版》。臺中市:文興印刷。
    黃世勳2020《彩色藥用植物圖鑑及驗方》。臺中市:文興印刷。
    黃世勳2021《臺灣中草藥圖鑑及驗方》。臺中市:臺中市藥用植物研究會。
    楊青矗1992《臺華雙語辭典》。臺北市:敦理出版社。
    董忠司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臺北市:五南。
    鄭志敏輯錄2004《日治時期《臺灣民報》醫藥衛生史料輯錄》。臺北市: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廖世輝主編2015《臺灣中醫口述歷史(二)》。新北市:中華傳統醫學會、臺北市:臺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
    蔡培火1969《閩南語國語對照常用辭典》。臺北市:正中書局。
    劉六郎2002《實用民間草藥指南》。臺南市:世一文化。
    劉惠敏2014《營養聖戰40年》。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蕭淑貞等編2015四版《人類發展學概論》。臺北市:永大書局。
    蕭藤村編2012《臺灣話俗諺語典》。臺北市:五南。
    蘇子建編1999《鄉詩俚諺采風情.歲時篇》。新竹市:竹市文化出版。
    1976宋代《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六集》,第190-192冊,臺北市:臺灣商務。
    王繁棻2015〈碘營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北市醫學雜誌》12:2,頁14-21
    何廷俊2004〈轉骨與成長(上)〉,《中國中醫臨床醫學雜誌》10:1,頁82-87。
    何廷俊2004〈轉骨與成長(下)〉,《中國中醫臨床醫學雜誌》10:2,頁105-110。
    吳佳錩2000〈臺灣十大特殊藥草(一)〉,《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4,頁91-106
    吳佳錩2000〈臺灣十大特殊藥草(二)〉,《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5,頁95-111
    吳佳錩2000〈臺灣十大特殊藥草(三)〉,《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6,頁102-120
    吳佳錩2001〈臺灣十大特殊藥草(四)〉,《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7:1,頁97-120。
    林昭庚2004〈臺灣中醫發展沿革 臺灣中醫發展簡史〉,《臺灣中醫發展史》(臺北市: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頁199-207。
    姚明昇2010〈中醫對小兒成長發育的概念-談坊間「轉大人」方的省思〉,《中醫兒科醫學雜誌》12:1。
    洪惟仁1992〈日據時代臺語教育〉,《臺灣風物》42:3,頁73-74。
    范燕秋2012〈日治初期的臺灣博物學會─日本博物學家與臺灣自然史的建構〉,《師大臺灣史學報》5,頁3-39
    范燕秋2018〈美援、農復會與1950年代臺灣的飲食營養措施─以美援相關檔案為中心〉,《國史館館刊》55,頁83-126。
    郭文華2008〈美援下的衛生政策─1960年代臺灣家庭計畫的探討〉,收於李尚仁編,《帝國與現代醫學》(臺北市:聯經出版),頁39-82。
    許毓芬2003〈促進生長發育的藥膳〉,《鄉間小路》29:2,頁54-55。
    許毓芬2003〈「轉骨」的觀念與中醫助長藥膳〉,《鄉間小路》29:4,頁55-56。
    張如青2008〈中醫兒科鼻祖錢乙及其《小兒藥證直訣》〉,《中醫兒科醫學雜誌》10:1,頁6-18。
    陳冠佐等2020〈中草藥轉骨之近代研究進展〉,《中醫藥研究論叢》23:1,頁119-136。
    陳怡孜等2009〈由現代藥理與傳統功效看中藥紅麴〉,《藥學雜誌》101,頁132、133。
    陳美雲等2011〈小兒變蒸學說之文獻探討〉,《臺灣中醫醫學雜誌》10:2,頁39-48。
    陳玉箴2017〈依附與競爭:戰後初期美援下的臺灣乳業(1945-1965)〉,《中國飲食文化》13:1,頁35-73。
    曾品滄2015〈戰時生活體制與民眾飲食生活的發展(1947-1960s)〉,收於呂芳上編,《戰後初期的臺灣(1945-1960s)》(臺北市:國史館,2015),頁585-625。
    曾明淑1986〈臺灣地區近十年來營養狀況之改變〉,《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11:1/2,頁43-50
    黃伯超1999〈早期臺灣地區之膳食營養調查回顧〉,《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4:1,頁ii-iv。
    黃信麒等2019〈日治時期的臺灣藥用植物研究回顧—以蕨類門為例〉,《中醫藥雜誌》30:2,頁1-26。
    蔣竹山譯1999〈再現與感知─身體史研究的兩種取向〉,《新史學》10:4,頁129-144。
    劉士永2010〈醫學、商業與社會想像:日治臺灣的漢藥科學化與科學中藥〉,《科技醫療與社會》11,頁149-197。
    劉志偉2009〈國際農糧體制與臺灣的糧食依賴:戰後臺灣養豬業的歷史考察〉,《臺灣史研究》16:2,頁105-160。
    劉志偉2011〈國際農糧體制與國民飲食:戰後臺灣麵食的政治經濟學〉,《中國飲食文化》7:1,頁1-59。
    劉淑鈴等2011〈蚶殼草—臺灣藥用植物本草學考證〉,《中醫藥雜誌》22:3∕4,頁173-183
    劉士嶢2022〈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的診斷與治療〉,收於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編著,《生長發育專刊》(臺北市: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頁1-8。
    盧立卿等2022〈健康飲食指標評估臺灣北部地區青少年飲食品質與 生長發育之關係〉,《臺灣營養學會雜誌》46:1,頁1-14。
    蕭易先等2021〈市售小兒轉骨方之配伍實證分析〉,《中醫藥雜誌》32:1,頁40-57。
    蕭翌柱等2007〈臺灣金線連之產品開發及利用〉,《林業研究專訊》14:4,頁34-36。
    蘇三稜2005〈中草藥的轉骨方〉,《中醫兒科醫學雜誌》7:1,頁58-62。
    王文昕2017〈日治時期臺灣媒體中的營養知識─以蛋白質為中心〉(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安勤之2008〈四物湯的保健食品化:從物的生命史看中藥在臺灣的當代轉化(1990-2008)〉,(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江秀彥2006〈臺灣藥業發展中國家角色之分析〉,(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侯巧蕙2012〈臺灣日治時期漢人飲食文化之變遷:以在地書寫為探討核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碩士論文)
    陳元朋2005〈舉箸常如服藥─本草史與飲食視野下的「藥食如一」變遷史〉(臺北市:臺大歷史所博士論文)。
    陳美雲2004〈中醫小兒變蒸學說之醫史文獻探討〉(臺中市:中國醫藥大學碩士論文)。
    莊欣華2005〈日據時期臺灣節令之食俗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劉漢儀2020〈在意識形態與工具性之間:日本帝國的「臺灣語」宣傳與運用〉(臺北市:政大臺史所碩士論文)。
    蔡佳憓2007〈健康身體想像的論述形成與權力效果-解析保健食品的社會建構歷程〉,(嘉義縣: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聯合知識庫 全文報紙資料庫
    影片〈土窯雞車來了🐣🐔🦃〉,瀏覽日期:2022年8月28日,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ZkKhF8_K8。
    〈南投縣埔里鎮特用作物產銷班第1班〉,農業產銷班組織體系資料服務系統,瀏覽日期:2022年8月28日,網址:https://agrpmg.afa.gov.tw/agr-Sed/agrJsp/main.jsp?page=00。
    順天堂-品質宣言-製程研發,瀏覽日期:2022年9月11日,網址:https://w3.sunten.com.tw/quality-produce.php。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製藥工廠區-GMP藥廠名單,瀏覽日期:2022年9月7日,網址:https://dep.mohw.gov.tw/DOCMAP/cp-854-5659-108.html。
    順天本草,瀏覽日期:2022年9月7日,網址:http://www.suntenherb.com.tw/index.aspx。
    勝昌製藥,瀏覽日期:2022年9月7日,網址:https://www.herb.com.tw/scnw/#/home。
    港香蘭應用生技-關於公司-公司歷史,瀏覽日期:2022年9月7日,網址:https://www.biotanico.com.tw/profile.asp?le=tchinese&fid=24。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2年度上易字第939號刑事判決〉,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裁判書查詢,瀏覽日期:2022年9月20日,網址: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
    國立臺灣圖書館(2009),〈臺灣歲時記─館藏日治時期臺灣風俗與年中行事書展〉,瀏覽日期:2023年3月3日,網址:https://www.ntl.edu.tw/ct.asp?xItem=2487&ctNode=465。
    臺灣大百科全書(2009),〈《民俗臺灣》〉,瀏覽日期:2023年3月10日,網址: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164。
    魏紜鈴(2018),〈編閩南語辭典的人──姚榮松:用正確的字寫想說的話〉,瀏覽日期:2023年5月9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181109w001。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編輯凡例-用字原則〉,瀏覽日期:2023年5月31日,網址: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compile1_3_9_2.jsp。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編輯說明〉,瀏覽日期:2023年6月2日,網址: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
    植根法律網,〈國民中小學疑似身高生長遲滯學生轉介醫療實施計畫〉,瀏覽日期:2023年6月30日,網址:https://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170071008200-0890906。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1),〈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瀏覽日期:2023年7月6日,網址: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3998。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臺灣出生世代研究長期追蹤調查〉,瀏覽日期:2023年7月6日,網址: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1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