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惠君
Chen, Hui-Chun
論文名稱: 高中選修體育特色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
Developing Senior High School Elective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Featured Curriculum: A Case Study
指導教授: 闕月清
Keh, Nyit-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7
中文關鍵詞: 學校本位課程學校特色劍道擊劍射箭
英文關鍵詞: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school characteristics, kendo, fencing, arche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7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高中選修體育特色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
    2015年6月
    研 究 生:陳惠君
    指導教授:闕月清

    摘要
    隨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發展,依據其綱要的目標,發展五大核心能力,各科課程與教材內容、授課時間比例與教學評量等,皆可由學校、教師依據學校特色、學生特性等彈性實施。學校特色發展過程是透過學校行政人員、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規劃出適合學校環境、學校成員、學校運作等,更有效發揮學校特色課程的功能。本研究為探討個案學校選修體育特色課程之發展,經過文件蒐集、歸納整理相關文獻資料與訪談行政人員、教師與學生,分析討論後所得結果如下:一、發展歷程:由教育部「優質化」方案開始規劃,選擇體育班發展重點項目「劍道、擊劍、射箭」作為選修體育特色課程;二、阻礙因素與具體解決策略:阻礙因素為「場地設備」不足,體育館的使用時間與空間有限,個人使用器材昂貴,無法提供給學生作為平常練習。「課程規劃」則是面臨升學壓力與非升學考科的問題。具體解決策略為「場地設備」由授課教師自行調整可使用場地,等待分校後規劃體育選修課程專屬教室。「課程規劃」體育特色課程規畫調整為高一選修劍道、擊劍,高二選修擊劍、射箭;三、實施成效:落實選修機制,提供多元化的選修課程,瞭解學校的文化與特色發展,提高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建立學校品牌以及有效實施學校行銷。依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個案學校改善選修體育特色課程及其他高中發展選修體育特色課程時作為參考。

    Developing Senior High School Elective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Featured Curriculum: A Case Study

    June, 2015
    Chen, Hui Chun
    Advisor: Keh Nyit Chin, Ph.D.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12-year basic education, the goals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allow both schools and teachers to implement flexible five core capabilities, the content of curricula and class materials, the proportion of teaching time and learning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school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School characteristics is the process which school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rticipate together and figure out the appropriate school environment, members, and operation to fulfill the function of school-based featured curriculum more effectivel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electives courses of the case school, The methods of collecting documents, analyzing and summeriz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ing with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used. After the analysis of all data,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beginning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quality program and choosing the key projects, “kendo, fencing, archery,” became the featured curriculum for athletic classes. 2. Barriers and specific solution strategies: The main barrier was the lack of facility which limited the use of time and space in stadium. Owing to the high price, the personal use equipment was not available for students as usual practice. The other obarrier, curriculum planning, faced the problems of academic pressure and non-entrance examination subjects. The specific solution strategy of the lacking facility was to adjust the usable site by the instructors themselves and wait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lassroom for phyic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s in the branch campus. As for the specific solution strategy of curriculum planning, physical featured curriculum is adjusted to provide elective kendo and fencing courses for the 10th graders and electives fencing and archery courses for the 11th graders. 3.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To fully implement elective mechanisms, to provide a wide range of elective course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to improve students’ school identificaiton, to establish the school brand, and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school marketing. With the results of this case study, it provided suggestion for the case school to improve its physical elective featured curriculum and also be the reference for other senior high schools to develop physical education featured curriculum.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ⅱ 謝誌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課程理論的意義與功能 8 第二節 學校本位課程 11 第三節 學校特色課程 16 第四節 體育選修課程相關研究 1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2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2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1 第一節 個案學校體育選修特色課程之發展歷程 31 第二節 高中選修體育特色課程阻礙因素與解決策略 41 第三節 選修體育特色課程之成效 50 第四節 研究者反思 5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8 第一節 結論 58 第二節 建議 60 參考文獻 61 附錄 65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65 附錄二 行政人員訪談大綱 66 附錄三 授課教師訪談大綱 67 附錄四 學生訪談大綱 68 附錄五 個案學校選課說明 69 附錄六 行政人員訪談逐字稿 71 附錄七 授課教師訪談逐字稿 86 附錄八 學生訪談逐字稿 98

    參考文獻
    方德隆(2001)。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王文科(2004)。課程與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王澤惠(2005)。體育課必修與選修學生在運動自我設限行為之差異。臺大體育
    學報,7,127-148.
    余佳儒(2007)。學校特色發展之微觀政治分析-以一所國小之足球運動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仁宇(2002)。新世紀須健康活潑富群性之青少年,學校體育,12(2),2-3。
    吳明清(1997)。發展學校特色理念與作法。北縣教育,18,21-26。
    吳炳銅(2003)。學校本位特色課程發展實務,14-5。臺北縣:北縣自強國小。
    吳清山、高家斌(2007)。臺灣中等教育改革分析:1994─2007年。教育資料集
    刊,34,1-24。
    吳清基(2003)。精緻優質教育。臺北市議會第九屆第一次大會臺北市政府教育
    工作報告。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
    呂奎延(2005)。臺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價值觀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佩璇(2004)。學校課程實踐與行動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進山(2006)。特色學校的教育建構與應用-以平溪國小為例。北縣教育,57,
    28-31。
    姚慧子(2006)。綜合高中體育課程實施現況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致平、羅晨溦、李俞麟、謝靜瑜(2012)。世代分析:教育部體適能政策推展
    績效之追蹤評估。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7(3),59-89頁。
    胡文琪(2010)。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因素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桃園市永豐高級中學(2011)。100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桃園市:作者。
    高新建(1999)。外國推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緣由。教師天地,103,13。
    高新建(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臺北市
    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國立宜蘭高中 ( 2009 )。高級中學學校課程計畫。宜蘭市: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 ( 2012 )。特色招生之特色課程規劃。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張思敏(1995)。大學體育選修課學生猶如顧客。大專體育,18,3-4。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部 ( 201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站。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手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
    策略,5。
    教育部(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核定本。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 ( 2015 )。102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許天路(2005)。排球選課意願與上課滿意度之研究。南亞體育學報,25,228-238。
    陳司衛(2003)。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選修體育課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幸仁、余佳儒 ( 2011 )。一所國小學校特色課程發展之微觀政治分析。教育資料與研
    究,103,143-172。
    陳金春(2001)。九年一貫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以吳興國小健康與體育為例。(未出版碩
    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湯子葳 ( 2014 )。一個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經驗課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黃信忠(2004)。綜合高中學生對選修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臺北:漢文。
    葉憲清(1986)。大專興趣分組體育課教學行政與研究。高雄市:復文。
    詹彩琴(2004)。促進中小學國際文化體育交流內容簡介,學校體育,14(4),
    4-9。
    廖健順(2008)。綜合高中學生體育選修阻礙因素、選修動機及選修學習滿意度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兆達、周宏室(2009)。高中學生體育課程之目的面向。大專體育學刊,11(4),
    29-40.
    潘義祥(2004)。新頒高中體育科課程綱要發展之探討。收錄於中華民國高中體
    育總會九十三學年度高中體育組長會議手冊, 55-91 。
    潘義祥(2006)。高中學校本位體育課程發展之探討。學校體育雙月刊,16(1),
    44-53。
    鄭淵全 (2003)。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臺北市:五南。
    顏智淵、黃崑明﹙2009﹚。夜二專學生選修課體育遠距教學之動機、運動態度認
    知及自我效能之研究。成大體育學刊。41,39-53。
    魏士欽、吳國銑 (2008)。學校體育創新經營之理念與策略。大專體育,96,70-77。


    英文文獻
    Beauchamp, G. A. (1975). Curriculum theory (3rd ed.). Illinois: The Kagg Press.

    Eggleston, J. (1980).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ritain: A collection of case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Day, C., Hannay, L., & McCutcheon, G. (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w York: Falmer.

    Fullan, M. (2007).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Hameyer, U. (1991). Curriculum theory. In A. Lewy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19-28). Oxford: Pergamon Press

    Macdonald, J. B. (1971). Curriculum theor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4(5), 196-200.

    Sabar, N. (1994).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t school level. In J. Husen, & T. N. Postlethwait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 (2nd ed.).
    Oxford, UK: Pergamon.

    Yin, R. K. (200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 Sage.

    Jewett, A. E., Bain, L. L., & Ennis, C. D. (1995). 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2nd ed.). Dubuque, Iowa: WCB Brown & Benchmark.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