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昭慶
Lee Chao-Ching
論文名稱: 著釘鞋與不著釘鞋百公尺途中跑之動學分析
The kinematical analysis in the midway running of 100 meter sprint with spike and running shoes
指導教授: 許樹淵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百公尺成績途中跑釘鞋動學
英文關鍵詞: 100m sprint performance, midway running, racing spikes, kinematic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31下載:7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著釘鞋與不著釘鞋百公尺跑成績表現上的影響,藉由運動學的參數進行分析比較。受試者為體育學系的學生,進行一百公尺跑的測驗,以數位攝影機在30公尺處及50公尺處進行矢狀面拍攝,取得相關之運動學參數資料,探討著釘鞋與否對百公尺跑成績表現的關係。其研究結果指出:
    (一)著釘鞋與不著釘鞋的百公尺跑成績,具有高度的相關
    (r=.935)。
    (二)利用不著釘鞋的百公尺成績預測其著釘鞋時的成績表現,得到
    一迴歸方程式:S(著釘鞋成績,單位:秒)=-0.225+0.986R
    (不著釘鞋成績,單位:秒)。
    (三)著釘鞋比不著釘鞋在百公尺途中跑有較快的速度,主要是著釘
    鞋時步幅較大、步頻較快。
    (四)步幅增大主要是釘鞋有較佳的抓地力向後推蹬的反作用力較
    大,使得推蹬離地時,膝、踝關節能作較完全的蹬伸。
    (五)步頻變快則是受到著地支撐與騰空時間的縮短,產生較快的速
    度。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out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100 meter sprint performance with spikes or without spikes by comparing relative kinematical parameter analysis. The participants wer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who accepted the test of 100 meter sprint performance. At the distance of 30M and 50M collected their 2D running data by the DV camera was used to get the related parameter of kinematics, and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100 meter sprint performance between racing spikes and running sho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re was highly close relation between wearing running
    shoes and racing spikes in the performances of 100 meter
    sprint.
    2. In the process of forecasting the achievement of the
    running of 100m sprint on racing spikes by the
    achievement of without spikes. The regression was: S
    (sec.)=-0.225+0.986R(sec.)
    3. The participants who wore racing spikes can ran faster
    i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midway running of 100m sprint
    because of the wider stride length and the faster stride
    frequency.
    4. The reason why the stride length will increase is that
    the spikes have better grabbing force, which can
    increase the backward put-off reacting force and make
    the knee and the ankle of the joint of the landing leg
    fully extended when pushed off the ground.
    5. The reason why the stride frequency becomes faster was
    that the duration from the landing phase to the take-off
    phase was shortened, and thus the runner can run at a
    higher speed.

    目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謝誌…………………………………………………………………Ⅲ 目次…………………………………………………………………Ⅳ 表次…………………………………………………………………Ⅶ 圖次…………………………………………………………………Ⅸ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問題背景………………………………………………… 1 第二節、研究問題………………………………………………… 4 第三節、研究目的………………………………………………… 5 第四節、研究範圍………………………………………………… 6 第五節、研究限制………………………………………………… 7 第六節、名詞操作性定義………………………………………… 8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9 第一節、百公尺途中跑的相關文獻……………………………… 9 第二節、跑鞋的相關文獻…………………………………………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21 第一節、研究對象………………………………………………… 21 第二節、實驗時間與地點………………………………………… 21 第三節、實驗儀器與設備………………………………………… 22 第四節、實驗場地布置…………………………………………… 23 第五節、實驗步驟………………………………………………… 24 第六節、資料處理與收集………………………………………… 26 第七節、統計分析………………………………………………… 2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29 第一節、受試者基本資料………………………………………… 29 第二節、受試者百公尺著釘鞋與不著釘鞋的測驗成績………… 30 第三節、著釘鞋與不著釘鞋百公尺跑的成績之關係…………… 32 第四節、著釘鞋與不著釘鞋的一百公尺跑的成績與30公尺 、50公尺處之瞬時步頻、步幅、和速度的關係……… 37 第五節、著釘鞋與不著釘鞋一百公尺跑30公尺、50公尺處 著地時間與騰空時間的比較…………………………… 45 第六節、著釘鞋與不著釘鞋30公尺及50公尺處蹬地距離、 飛程及著地距離的比較………………………………… 47 第七節、著釘鞋與不著釘鞋30公尺處的速度與支撐著地時 著地腿下肢關節角度的相關比較……………………… 50 第八節、著釘鞋與不著釘鞋50公尺處的速度與支撐著地時 著地腿下肢關節角度的相關比較……………………… 53 第九節、著釘鞋與不著釘鞋30公尺處的速度與推蹬離地時 著地腿下肢關節角度的相關…………………………… 56 第十節、著釘鞋與不著釘鞋50公尺處的速度與推蹬離地時 著地腿下肢關節角度的相關…………………………… 59 第五章 結論…………………………………………………………62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64 二、 西文部分………………………………………………………67 附錄一、受試者同意書…………………………………………… 69 附錄二、受試者基本資料調查表………………………………… 70 附錄三、實驗參與者之基本資料………………………………… 71

    一、中文部分
    石宏(1997):短跑步長、步頻及其派生指標的運用。中國學校體育,第3期。
    申偉華(2002):優秀運動員的步態變化對100m速度結構的影響。體育科學,第22卷第3期。
    李堅(2001):外源性生物力學手段對運動成績的影響。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55期。
    林桓正、相子元及施偉立(民88):如何調整運動鞋以提升田徑選手訓練效果。國立體育學院論叢,第9卷第2期。
    林寶成(民83):運動鞋結構功能之運動生物力學探討。中華體育,第31期。
    相子元(民87):淺談鞋類之生物力學。鞋技通訊,第81期。
    相子元(民89):運動鞋與地面之摩擦力測試器。鞋技通訊,第107期。
    馬湘君(2000):對百米全程中加速跑途中跑名稱距離與強度的探討。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第21卷第1期。
    徐國營(2000):短跑運動員途中跑支撐期擺動腿作用的運動相關分析。中國體育科技,第36卷第5期。
    許樹淵(民65):人體運動力學。台北市:協進圖書有限公司。
    許樹淵(民75):田徑運動力學(七版)。台北市:協進圖書有限公司。
    許樹淵(民75):運動技術指導原理。台北市:協進圖書有限公司。
    許樹淵(民85):百公尺反應時間分段時間相關之分析。體育學報,第21輯。
    崔偉和華玉云(2002):百米跑速度模型。山東輕工業學院學報,第16卷第1期。
    陶武訓(民91):優秀短距離選手百公尺跑之分段速度、步頻步幅之分析。桃園: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童文俊、林文乙(民83):摩擦力予運動關係之動力學探討。政大體育,第七期。
    程明霞(1998):對劉易斯百米步頻耦合作用的生物力學分析。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5卷第1期。
    彭雪涵(2000):現代新材料技術與體育運動水平的提高。福建體育科技,第19卷第5期。
    張強、錢振華(1997):運動器材與田徑記錄。天中學刊,第12卷第5期。
    張輝(2000):途中跑著地緩衝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
    張慶文、王保成和曹之剛(2000):優秀男子百米運動員途中跑支撐腿緩衝動作分析。上海體育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
    鄒克寧(1995):從劉易斯與鄭晨步頻步幅對比看中外運動員100m跑的技術差距。湖北體育科技,第55期。
    潘慧炬(2001):力學原理與跑鞋創新設計。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第24卷第1期。
    劉東(2002):高新技術與競技體育。新鄉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6卷第2期。
    劉景龍、李保新及陳小龍(2000):體院學生100公尺成績與步長步頻變化規律及特點分析。西安體育學院學報,第17卷第2期。
    駱建、江敏、劉駿和劉曉剛(1997):在論短跑途中跑著地緩衝技術。成都體育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
    譚明義、尹軍及李立群(2000):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步頻步幅的比較分析。中國體育科技,第36卷第12期。
    二、西文部分
    Coh,M., Jost, B., Skof, B., Tomazin, K., and Dolenec, A. (1998). Kinematic and kinrtic parameters of the sprint start and start acceleration model of top sprinters. Gymnica Olomouc, 28, 33-42.
    Coh,M., Jost, B., and Stuhec, S. (1998). Kinematic and 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sprinting stride of top female sprinters. Biology of sport Warsaw, 15(4), 237-243.
    Coh, M., Mihajlovic, S., and Praprotnic, U. (2001). Morphologic and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sprinters. Acta kinesiologiae uniersitatis tartuensis tartu, 6(Suppl), 100-103.
    Donati, A. (1995). The development of stride length and stride frequency in sprinting. Inter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
    Hay, J.G. (1993). The biomechanics of sports techniques. A paramou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New Jersey, 398-204.
    Mann, R. & Herman, J. (1985). Kinematics analysis of sprinting, Decathletes versus champion. Britain Journal sport medicine,15, 117-181.
    Stacoff,A., Kälin, X., and Stüssi, E. (1991). The effects of shoes on the torsion and rearfoot motion in runn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exercise, 23:(4), 282-290.
    Shen, W.H., and Ge, W. (2002). Relative and factor analysis on the biometchanical parameters of the sprinting stride. 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4(1), 90-9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