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冠吟 |
---|---|
論文名稱: |
原創音樂劇《回家的路》劇本創作暨詮釋報告 “The Way Home”-An Original Musical Theatre Script Writing and Interpreting Report |
指導教授: | 梁志民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表演藝術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7 |
中文關鍵詞: | 都市原住民 、原住民神話 、百步蛇傳說 、音樂劇劇本 |
英文關鍵詞: | Aboriginal People in the Urban Area, Indigenous Myths, Hundred-pace Snake Myth, the Screenplay of Musical Theatre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55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4 下載: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臺灣一九六零年代起,大量原住民青年離開原鄉來到都市生活而成為「都市原住民」,劇本《回家的路》背景便是發生在此時期,講述著三個分別來自不同部落的原住民少女在高雄紡織工廠裡工作,她們都有著對家鄉的思念、對愛情的期待,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在山下生活的期間,她們遇到了心儀的對象,卻有著跟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身分,在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擔下,到底是該選擇勇敢面對責任?還是選擇遺忘自己過去的文化,只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愛情?本劇本除了探討原住民文化在時代變遷下的式微,更利用原住民神話傳說中所傳遞的訊息,來探討現代人在追求夢想之餘,是否因為慾望高漲而強求不屬於自己的事、物,而失去了原本單純的自己。
《回家的路》全劇加上尾聲共有八場,預估演出時間為九十分鐘。此一創作以音樂劇劇本為創作模式,並以原住民神話傳說為劇情主要架構,呈現手法以表現當時的現實生活為主,而劇本中角色心理狀態則顯示出整個核心價值。此論文除劇本創作外,還運用理論分析作為創作依據以及角色的詮釋方法。
本論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討文獻,章節劃分如下,第一章「緒論」敘述創作與研究的動機、目的以及限制範圍。第二章「原住民百步蛇傳說之探討」,主要探討排灣族、魯凱族、布農族這三族間百步蛇傳說的關聯性,與對後世的影響。第二部分主要在敘述劇本創作的取材以及詮釋上的分析,第三章「創作方法」,針對於本劇所運用到的百步蛇傳說故事提出創作取材的部分,並結合了哪些原住民文化,再來說明創作的主題及劇本情節。第四章「表現技巧」將劇本中所創造的角色從性格、動作與衝突進行說明,最後針對本劇本的歌詞說明創作素材,並進行歌詞分析,使得詮釋角色上更為完整。
The 1960s in Taiwan, in order to make a decent living, a great number of aboriginal youths left their homelands and came to cities becoming so-called “aboriginal people in the urban area”. Based on the social context of the 1960s, the screenplay “The Way Home” tells a story of three aboriginal girls from different tribes working in a textile factory in Kaohsiung; they are pining for their homeland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love, as well as having a vision of the future. When living in the urban, they met their desirable men, who have different identities and cultures from them. Under the pressure of carrying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 three girls are facing the dilemma of choosing their heritage responsibility or forgetting their own cultures in order to acquire admiring love. The screenplay investigates the decline in aboriginal cultures over the change of times, making use of aboriginal myth messages to explore whether people have lost their innocence for recklessly insisting on something that does not belong to them when pursuing their dream.
The original musical theatre “The Way Home” consists of eight scenes including its coda and the estimated performance time for the show is about ninety minutes. This screenplay makes use of musical theatre as creation model and incorporates aboriginal myths and legends as main framework, presenting the real life of the time; and the characters’ mental status in the screenplay shows the core value of the work. In addition to the playwriting,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appli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basis of creation and character interpretation.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literature review which is divided into two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author’s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and limitations. The second chapter “The discussion of aboriginal Hundred-pace Snake Myth” mainly explores the association of Hundred-pace Snake Myths among Paiwan tribe, Rukai tribe and Bunun tribe; and the impact of the myths on next generations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laywriting’s original inspiration and interpreting analysis. In Chapter Three “The method of creation”, through the story of Hundred-pace Myths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source of original inspiration, combining those aboriginal cultures to state the theme and plot of the playwriting. Chapter Four “The skill of performance” explicates the personalities, actions and conflicts of those characters created by the playwriting; and at the end, the author also explains the creative materials of the song lyric of the screenplay. The analysis of the song lyric is also conducted so as to complete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aracters.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著作
巴蘇亞‧博伊哲努。《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臺北:臺元出版社‧臺原藝術文化
基金會,1996。
巴蘇亞‧博伊哲努。《被遺忘的聖域─原住民神話、歷史與文學的追溯》。臺北:
五南出版社,2007。
王文正。《電影文化意象》。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
尹建中。《臺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臺北:臺灣大學人類學
系,1994。
任先民。《屏東縣排灣族民族誌影像圖錄》。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12。
杜石鑾。《布農族:與月亮的約定》。臺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3。
李福清。《從神話到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臺中:晨星出版社,
1998。
李莎莉。《臺灣原住民衣飾文化》。臺北:南天書局,1998。
林道生。《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1》。花蓮縣:花蓮縣立文化中心,1996。
林道生。《臺灣原住民族口傳文學選集》。花蓮縣:花蓮縣立文化中心,1996。
林建成。《後山原住民之歌》。臺北:玉山社出版,1996。
亞磊絲‧泰吉華坦。《充滿藝術氣質的民族─魯凱族》。臺北:原住民文化產業發
展協會,2007。
胡志毅。《神話與儀式:戲劇的原型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胡台麗。《排灣文化的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
姚一葦。《戲劇原理》。臺北:書林出版,1992。
施翠峰。《臺灣原始藝術研究》。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5。
孫大川。《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臺北:聯合文
學,2000。
高行健,方梓勳。《論戲劇》。臺北:聯經出版社,2010。
陳奇祿。《臺灣排灣群諸族木雕標本圖錄》。臺北:南天出版社,1996。
陳美玲。《魯凱之歌》。屏東縣: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9。
陳振瑜。《學習愛分享─遇見排灣》。臺北:臺灣博物館,2011。
陳龍根 總編輯。《寶島臺灣》。香港:讀者文摘遠東有限公司,2000。
許功明。《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臺北:稻香出版社,1991。
許功明 柯惠譯 合著。《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臺北:稻香出版社,2004。
許美智。《排灣族的琉璃珠》。臺北:稻香出版社,2000。
許雅惠。《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文物圖錄》。臺北:順益博物館,1999。
張覺明。《實用劇本寫作─電影篇》。臺北:揚智文化,2013。
張光明。《落山風康輔手冊》。臺北:久洋出版社,1983。
詹竹莘。《表演技術與表演教程》。臺北:書林出版社,1999。
達西烏拉彎‧畢馬。《臺灣的原住民─魯凱族》。臺北:臺原出版社‧臺原藝術文
化基金會,2002。
達西烏拉彎‧畢馬。《臺灣的原住民─排灣族》。臺北:臺原出版社‧臺原藝術文
化基金會,2002。
達西烏拉彎‧畢馬。《臺灣布農族文化》。臺北,師大書苑,2002。
達西烏拉彎‧畢馬。《魯凱族神話與傳說》。臺中:晨星出版社,2003。
達西烏拉彎‧畢馬。《臺灣布農族的生命祭儀》。臺北:臺原出版社,1992。
達西烏拉彎‧畢馬、達給斯海方岸‧娃莉絲。《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臺北:臺
原出版社‧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1998。
劉清儀。《賽德克靜觀》。臺北:第五階專業沖印,2013。
熊鈍生 主編。《辭海中册》。臺灣:中華書局,1979。
熊哲宏。《心靈深處的王國─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臺北:城邦文化,2000。
潘立夫。《Kavulungan排灣族文明》。屏東縣:文化中心,1998。
霍斯陸曼‧伐伐。《中央山脈的守護者:布農族》。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
簡扶育。《祖靈昂首出列─臺灣原住民族群像》。臺北:幼獅出版社,2003。
顧仲彞。《編劇理論與技巧》。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
(二)翻譯專書
Clyde Kluckhohn. 〈神話與禮儀通論〉收錄於《神話即文學》。王宏志 譯。臺北:
東大出版,1990。
Joseph Campbell/Bill Moyers. 《神話》(The Power Of Myth)。朱侃如 譯。臺北:
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Joseph Campbell.《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朱侃如 譯。臺
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William Indick.《編劇心理學─在劇本中建構衝突》(Psychology for Screenwriters:
Building Conflict in Your Script)。井迎兆 譯。臺北:五南出版,2011。
小林保祥。《排灣傳說集》。謝荔 譯。臺北:南天出版社,1997。
佐山融吉、大西吉壽。《生蕃傳說集》。余萬居 譯。臺北:南天出版社,1996。
宮本延人。《台灣的原住民族》。魏桂邦 譯。臺中:晨星出版社,1993。
鈴木作太郎。《臺灣蕃人的口述傳說》。陳萬春 譯。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
(三)期刊
王光明。〈談談華文世界的女性主義寫作〉。《二十一世紀雙月刊》No. 37(十月號,
1996):77-84。
巴蘇亞‧博伊哲努。〈臺灣原住民故事與儀式牽連探討:以排灣族蛇郎君為例〉。
《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八期,(12月2010):47-66。
陳憲明、汪明輝。〈臺灣山地鄉的酒類消費與飲酒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No. 20(1993):100。
楊士範。〈從新飲酒文化的形構過程看臺灣原住民飲食文化品味的轉變現象─社
會歷史角度的分析〉。《山海文化雙月刊》No. 18(1998):90-98。
錢淑華。〈臺灣原住民傳說中的蛇郎故事〉。《中正領學報》31卷1期,(11月2002):
1-9。
(四)研討會論文
許世珍。〈排灣族信仰體系〉。《臺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研
究》。(內政部,1994),180-215。
(五)學術論文
王馨塋。〈排灣族與魯凱族圖騰故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譚國昌。〈家、階層與人的觀念:以東部排灣族台坂村為例的研究〉。國立臺灣大
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六)網路資訊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西白巴利〉。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7079. 2011;摘錄於21 April 2014。
王南方。〈閻妮沒有公開的照片〉。
http://wnf2001.blog.163.com/blog/static/9481679920100222270694. 2010;摘錄於21 April 2014。
高雄縣政府。〈高雄縣鄉土語言布農族語網路教材第五輯─文化饗宴,布農族神話
故事〉。http://www.bunun.ks.edu.tw/bunun5/index3.htm. 2004;摘錄於23 September 2013。
陳宗傑。〈壹凸新聞─南島族群婚禮排灣族少女〉。
http://news.e2.com.tw/utf-8/2011-11/3143416.htm. 2011;摘錄於21 April 2014。
張哲民 林素珍。〈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都市原住民〉。
http://citing.hohayan.net.tw/citing_content.asp?id=2466&keyword=%B3%A3%A5%AB%AD%EC%A6%ED%A5%C1. 2008;摘錄於21 October 2013。
國家之窗。〈原住民祭典─布農族〉。
http://www.senwanture.com/religion/religion-folk%20dgi-bu%20lon%20zu.htm. 2006;摘錄於21 April 2014。
搜狐娛樂。〈新西部電影─從西安出發 新片齊頭並進〉。
http://yule.sohu.com/20090121/n261870484.shtml. 2009;摘錄於21 April 2014。
福爾摩沙的原住民。〈魯凱族衣飾〉。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tonytran/Costume/c_rukai.htm. 2009;摘錄於21 April 2014。
畢恆達。〈創新、對話、融合心理研究─家的意義〉。
http://www.wunan.com.tw/p4-8.asp. 2001;摘錄於27 October 2013。
開拓文教基金會。〈部落e樂園─多納〉。
http://www.e-tribe.org.tw/kungdavane/DesktopDefault.aspx?tabId=103. 2004-2009;摘錄於23 September 2013。
黃雅鈴。〈臺灣大百科全書─布農族〉。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011&Keyword=%E5%B8%83%E8%BE%B2%E6%97%8F. 2009;摘錄於23 September 2013。
臺視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雨後驕陽〉。
http://www.ttv.com.tw/drama14/SunAfterTheRain/index.htm. 2014;摘錄於21 April 2014。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灣原住民民族誌標本─布農
族概論〉。http://digimuse.nmns.edu.tw/Default.aspx?Domin=a&tabid=94&Field=et&ContentType=Study&FieldName=&ObjectId=&Subject=&Language=CHI. 2009;摘錄於14 April 2014。
聯合追星網。〈艋舺〉。
http://stars.udn.com/star/StarsContent/Content24189/. 2010;摘錄於21 April 2014。
Alex漫步在森林的氣味裡。〈《生態飛羽》熊鷹(赫氏角鷹)Spizaetus nipalensis〉。
http://alexwhite-snake.blogspot.tw/2012/03/spizaetus-nipalensis.html. 2012;摘錄於21 April 2014。
(七)影音資料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製作。《百年排灣 風華再現─林廣財》。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
會文化園區管理局發行,2010。CD光碟。
二、外文部分
(一)專書著作
Alan Dundes.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Robert A. Segal. Myth: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U. S. A.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