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雅筑
Syu, Ya-Jhu
論文名稱: 體感式互動遊戲介入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運動成效
The Effects on Using Somatosensory Interactive Video Games for Stud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杜正治
Duh, Jeng-Jy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0
中文關鍵詞: 體感式互動遊戲柔軟度靜態平衡動態平衡
英文關鍵詞: somatosensory interactive video games, flexibility, static balance ability, dynamic balance abilit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56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0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體感式互動遊戲促進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之運動成效,研究採用單一受試之撤回設計,研究對象為三名國中之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評量內容主要為柔軟度測驗、靜態平衡能力測驗、動態平衡能力測驗,其結果以視覺分析與C統計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顯示:

    一、體感式互動遊戲結合體育教學,對增進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的「柔軟度」表現具有介入成效及倒返現象。

    二、體感式互動遊戲結合體育教學,對增進國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的「靜態平衡能力」表現具有介入成效及倒返現象。

    三、體感式互動遊戲結合體育教學,對增進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動態平衡能力」表現具有介入成效及倒返現象。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enhancing on using somatosensory interactive video games for stud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which applied Withdrawal Design by the Single-subject Research Design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are three stud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gathered by flexibility tests,static balance ability tests,dynamic balance ability test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visual inspections and C statistics.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the following:
    1.The students’performance of flexibility with somatosensory interactive video games has immediate and re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flexibility test.
    2.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of static balance with somatosensory interactive video games has immediate and re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static balance ability test.
    3.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of dynamic balance with somatosensory interactive video games has immediate and re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dynamic balance ability tes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特教班體育教學 9 第二節 特教班學生柔軟度與平衡能力 19 第三節 體感式互動遊戲之意義與實施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0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5 第一節 柔軟度之表現分析 56 第二節 靜態平衡能力之表現分析 68 第三節 動態平衡能力之表現分析 80 第四節 綜合討論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97 參考文獻 100 附錄 107 附錄一 體感式互動遊戲教學之家長同意書 107 附錄二 教案設計範例 108 附錄三 教學日誌 110

    一、中文部分
    王介伶(2012):kinect電玩遊戲介入對坐式生活型態高中職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休閒管理學系,臺南。
    王順正(2001):靜態平衡能力的測量。運動生理通訊,96期。取自運動
    生理學網站 http://www.epsport.idv.tw/
    何芳宜(2010):遊戲主機(Wii)用於動作遲緩兒童之平衡訓練的效益。(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雲林。
    何華國(1998):啟智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佘宛諭(2011):體感式運動電玩對國小肥胖學童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臺南。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心理。
    吳昇光、黃啟煌、蔡佳良(2005):不同定義之慣用腳靜態平衡力、對地反作用力及速度之探討。大專體育學勘, 7(2),227-240。
    李建宗譯(2012):Lindsay K.Canales與Rebecca K.Lytle(2011)原著:重度障礙青少年之體能活動指引(Physical Activities for Young People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臺北:禾楓書局。
    李翠玲、曾煜程、黎俊彥(2007):特殊學生之平衡能力跨領域評估與訓練。特教通訊,38,37-41。
    李翠玲、曾煜程、黎俊彥 (2010):知動教學於啟智班平衡問題學生之應用。身心障礙研究,8,55-69。
    林旻逸、洪偉欽、成和正(2010):體感式電玩對人體健康與運動教育之探討。大專體育,110,61-67。
    林香里(2010):7歲扁平足兒童的動態平衡與功能性表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學系,臺中。
    林素華(2004):身體活動訓練課程對智能障礙學齡兒童之健康體適能及相關表現成效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臺北。
    林莊富(2011):直排輪訓練對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嘉義。
    林琦淵(2001):不同視覺環境之身體活動訓練對智能障礙者平衡動作表
    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
    金采蓁(2012) :kinect遊戲機對發展協調青少年體適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學系,臺北。
    卓俊辰(1992):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卓俊辰(2012):運動處方。臺中:華格那企業。
    尚憶薇、陳素勤、蔡育佑譯(2001):Sherrill,Claudine(2000)原著:適應體育(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Recreation and Sport Crossdisciplinary) 。臺北:麥格羅.希爾。
    胡庭甄(2012):樂趣化體育教學方案對增進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
    能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花蓮。  
    洪暐譯(2012):V.H Heyward(2011)原著:體適能評估與運動處方第六版(V.H Heyward著:Advanced fitness assessment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6th ed)。台北:禾楓。
    翁于婷(2010):適應舞蹈課程對於輕度智能障礙肥胖學生健康體適能之
    影響-以台北市立文山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學系,臺北。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心理。
    徐景興、蔡錦雀、彭雪英、傅麗蘭譯(2013):Barbara Bushman(2011)
    原著:體適能與健康指南(Complete Guide to Fitness &Health)。臺北:禾楓。
    陳上迪、姜義村 (2012):數位體感遊戲對促進高齡族群之健康效益。中華體育季刊,26(1),39-48。
    陳佩欣(2010):知覺動作訓練對ADHD男童平衡控制能力之影響。(未出
    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桃園。
    陳怡君(2011):十二週跳繩運動介入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臺中。
    陳牧如(2003):柔軟度。運動生理通訊,148期。取自運動生理學網站
    http://epsport.idv.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148
    陳勇安(2009):直排輪運動對智能障礙兒童平衡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
    陳莉婷(2007):兒童靜態站立平衡臨床測試與實驗室測量結果之相關性。(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臺南。
    陳靜妙(2014):MAP適性運動方案對中度智能障礙國中健康體適能之影
    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學系,臺北。
    陳麗如(2007):身心障礙學生教材教法。臺北:心理。
    張佑瑄、劉雅甄(2015)。體感遊戲Wii和Kinect在技術特性與使用效果
    之比較。中華體育季刊,29(3),237-246。
    張哲千(2008)。遊戲機Wii的運動體驗。大專體育,98,88-93。
    張惠如(1993):創造性舞蹈和肌肉知覺活動對國中智障生平衡能力之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16,471-485。
    教育部(1999):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特殊教育課程大綱試行運作實施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教育部臺教學(四)字第1020125519B號公告。
    教育部(2013):教育部體育署補助學校設置樂活運動站實施要點。教育
    部臺教體署學(二)字第1020016150B號公告。
    教育部(2013):認知功能嚴重缺損學生應用手冊之國中階段。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署(2007):樂活運動站。取自
    http://www.lohas-sport.org.tw/plan.html
    教育部體育署(2013):體育課好好玩。取自 
    http://www.sportsfun-sa.com/?ctNode=1328&idPath=
    教育部體育署(2013):重大政策-SH150方案。取自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10817&ctNode=691&mp=11
    教育部體育署(2014):體適能精進計畫。取自
    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12460&ctNode=1347&mp=11
    莊美鈴、林曼蕙 (1998):智能障礙類。載於程瑞福、溫良財、廖貴地、闕月清主編:適應體育導論(頁101-141)。臺北:師大體研中心。
    莊韻潔(2014):體感式電玩遊戲對增進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成效研究-以kinect for Xbox 360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中。
    傅維理(2012):運用Wii課程教學對於提升學習障礙健康體適能表現及運動認知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學 
    系,臺中。
    黃月桂、束有明、吳承螢、姜義村、莊麗君、高麗娟譯(2007):(Yoke與 Gladwin(2006)原著:個人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Aerobics and Fitn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臺北:易利。
    黃知卿(2013):運動遊戲課程對智能障礙兒童平衡能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桃園。
    黃金源(2008):自閉症兒童的認知變異及教育對策。載於黃金源主編:
    自閉症兒童的治療與教育(頁67-79)。臺北:心理。
    黃婉茹(2013):肌力及伸展運動對於失智老人身體柔軟度的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系,臺南。
    微軟(2015):Xbox one 臺灣官方網站。取自
    http://www.xbox.com/zh-TW/xbox-one/home
    廖秀鈺(2011):應用kinect for Xbox360 訓練高齡者平衡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雲林。
    維基百科(2015):PlayStation3。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PlayStation_3
    維基百科(2015):Wii。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i
    維基百科(2015):Xbox。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Xbox
    臺灣任天堂(2015):Wii。取自http://www.nintendo.tw/
    趙文崇(1996):由自閉症談幼兒時期發展障礙。載於特殊教育論文集(頁11-14)。臺中:台中教育大學。
    鄭詠蔚(2010):快走訓練對國小高中年級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
    與注意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
    務學系,高雄。
    滕德政(2004):適應體育教學。臺北:師大書苑。
    蔡文鐘(2003):增進老年人平衡功能-預防跌倒。台灣老年醫學會會訊,51,19-21。
    蔡銘坤(2005):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之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北。
    闕月清(2002):適應體育教學與課程。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闕月清、游添燈(1998):適應體育的理論與基礎適應體育導論。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蘇品嘉(2013):Wii Fit平衡遊戲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臺中。

    二、英文部分

    Burton, A. W., & Davis, W. E.(1992). Assessing balance in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 9 ,14-46.

    Corbin, C. B. (1991). Concepts of physical fitness. Kerper Boulevard.Dubuqe,IA:Wm.C. Brown Publishers.

    Dunn, J. M (1997).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Adapted, individualzed,developmental,(7th ed).(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ED 397600)

    Flynn, S., Palma, P., & Bender, A.(2007). Feasibilityof using the sony playstation 2 gamping platformfor an individual poststroke: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Neurologic Physcial Therapy,31,180-189.

    Gillespie, M. (2003).Cardiovascular fitnes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or without mental retardation.Education & Training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38(2),296-301.

    Hermans,S.(1995).A step circuit program.Strategies,8(4),16-20.

    Liemohn,W.,&Sharpe,G.(1995).Muscular strength & endurance,flexibity,& low-back function.In Howley,E.T.,&Franks,B.D.(Eds.).Health fitness
    instrutor's h&book.(2nd ed.),179-196.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 Books.

    Luna-Oliva, L., Ortiz-Gutiérrez, R. M., Cano-de la Cuerda, R., Piédrola, R. M., Alguacil-Diego, I. M., Sánchez-Camarero, C., & Martínez, C. M. C.
    (2013). Kinect Xbox 360 as a therapeutic modality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 a school environment: a preliminary study. NeuroRehabilitation, 33(4), 513-521.

    Mauro, A., Lavagnini, B. A., de Oliveira, P. B., Presumido, B. L. M., & Naomi, S. A. (2015, February)Physical therapy intervention through
    virtual rea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balance disability: a case study.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s,IARIA.

    Merriman, W . J., Barnett, B. E,. & Jarry, E.S.(1996).Improving fitness of dually diagnosed adult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83.999-1004.

    Modell, S.J.,& Valdez, L. A.(2002).Beyond oweling:Transition planning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es.「Electronic versions」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34(6),46-52.

    Rikli,R.E,Jones,C.J.(2001).Senior Fitness Test Manual.Champaign,IL:Human Kineics.

    Rivas-Costa, C., Anido-Rifón, L., Fernández-Iglesias, M. J., Gómez-Carballa, M. A., Valladares-Rodríguez, S., & Soto-Barreiros, R. (2014). An Accessible Platform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30(6), 480-494.

    Safrit,M.J.(1995).Complete guide to youth fitness testing.Champaign,IL:Human Kineics.

    Schurr, E.L.(1980).Movement experiences for children.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

    Smallwood, S. R.,Morris, M. M.,Fallows, S. J., & Buckley,J.P.(2012).Physiologic responses and energy expenditure of Kinect active video game play in schoolchildren.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166(11),1005-1009.

    Tsimaras, V . K., & Fotiadou, E. G.(2004). Effect of Training on The Muscle Strength and Dynamic Balance Ability of Adults with Syndrome.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aserch,18(2),343-34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