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蕙娟 Hui Chuan Huang |
---|---|
論文名稱: |
運動賽會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2年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為例 A Study on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y of the Sport Event--A Case of 2002 China Motor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Cup |
指導教授: | 施致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6 |
中文關鍵詞: | 運動賽會 、公關 、公關策略 、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 |
英文關鍵詞: | sport event, PR, PR strategy, China Motor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Cup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8 下載:1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傳播科技日新月異,通訊管道多元化,人們獲取資訊的速度與日俱增,如何令訊息有效且適當的傳遞給大眾,便成為體育從業人員必須正視的問題。尤以目前非營利體育運動組織之財源在經濟不景氣下已明顯不足,唯有透過公關才得以達成符合經濟效益與廣泛曝光的效果,公關已成為非營利體育團體生存與發展之要件。中華汽車盃至今已累積十一屆的舉辦經驗,在公關運用上已有一套成熟的策略模式,相當具有代表性。有鑑於此,本研究擬透過「2002年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之公關策略研究,探討運動賽會如何規劃與應用公關策略,希冀提供未來運動賽會公關規劃之實用資訊。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本盃賽公關規劃執行人員、現場觀眾、相關文件與媒體報導為研究對象,採用深度訪談法、問卷調查法以及文件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與評估本盃賽之公關策略規劃、執行與效益,主要發現如下:
一、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公關策略部分:
(一)公關目的與對象分析
公關目的包括教育宣導、推廣組織理念、打響知名度、建立組織形象及與其他社會資源建立關係,多以對外公關為主,參照本盃賽之公關規劃者對公關對象的重視程度,並依Nolte(1979)公關對象區分原則,本盃賽目標對象可分為:首要對象、次要對象與特殊對象三類。首要對象以社會大眾為主;次要對象為媒體;特殊對象包括政府部門、服務對象與經銷商。
(二)公關運作與策略
公關步驟仍不脫Cutlip與Center(1985)所提之四大步驟:(一)界定公關問題、(二)擬定計劃並決定策略、(三)付諸行動展開溝通、(四)評估計劃成效,形成一個連續、動態循環過程。執行策略依據策略形式分類分析,採用媒體整合搭配與加強型的策略。
(三)公關訊息策略
本盃賽之訊息傳播管道包括媒體、學校與訓練單位、活動、人際傳播與掛名企業本身;訊息類型包括文字訊息、視覺訊息與口語訊息三大類;媒體策略工具則需透過與記者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了解各媒體運作方式與需求才得以達到預期之公關效益。訊息設計主要採以下四種方法:知名人士代言、標語圖像、創造新聞價值、與媒體合作。
二、公關理論檢驗:
由系統論觀點分析,本盃賽深受環境系絡之影響,公關策略亦隨著時空之轉變調整修正,因此,符合公共關係在整合系統理論者的觀點,將公關歸類於「適應子系統」的部分;參酌Gruing和Hunt(1984)所提出公關四模式觀點,本盃賽公關運作模式偏向於公共報導與雙向不對等兩種模式。
三、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公關執行效益:
(一)媒體廣告效益分析結果顯示,惟有透過有效公關策略之執行與規劃,才得以有效提昇公關效益。
(二)現場觀眾公關認知效益分析結果顯示,本盃賽之公關策略實仍有檢討與改進之空間,茲分述於下:
1.分析現場觀眾人口結構分析結果顯示有其集中偏向。
2.現場觀眾認為,人際傳播較大眾傳播有效。大眾傳播管道中,又以電視與報紙為最有效。
3.現場觀眾對於公關之知曉與理解程度偏向非正面評價。
4.現場觀眾對於公關運作認知與本盃賽之公關策略分析結果對照有差異存在,主要原因在於,本盃賽之規劃雖未直接針對目標對象進行研究與調查,然卻根基於過去經驗與環境變遷,隨時調整公關策略,以呼應民眾需求。
(三)大多數現場觀眾認為宣傳效益為尚可與不佳。而在各影響變項中,以月收入、平時關心新聞程度與過去參與經驗與公關整體評價達顯著差異(p<.05),可見該些變項與公關整體評價確有其關聯存在。
綜合上述結果可知,本盃賽之成功經驗值得其他運動賽會建構公關策略之參考,但在執行面上,建議未來運動賽會仍必須了解目標群眾特性,兼顧民眾需求與效益評估,才得以充分發揮公關策略執行之效益。
關鍵字:運動賽會、公關、公關策略、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
A Study on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y of the Sport Event--
A Case of 2002 China Motor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Cup
Abstract
Due to the changes in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 great diversity of channels and the amazing speed people gaining information today, how to deliver informations efficiently and appropriatel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port business. Since non-profit sport organizations cannot rely on the Government, the major financial resource, public relations (PR) is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both economic and advertising needs nowadays. Also, PR has become the key element for non-profit sport organizations to survive and to develop. Inspecting the lacking of thesis studie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 and sport environmen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imed at establishing the framework of PR and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 on the 2002 China Motor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Cup, then providing realistic contributions.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In aspect of the PR strategies of the 2002 China Motor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Cup:
(1) the PR goals and target group analysis
The goals were educating and promoting the idea of the organization, enhancing awareness, establishing the image of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social resources. Based on PR staff’s emphasis level on subjects, and on Nolte’s (1979) principle, there were three kinds of subjects: primary targets, secondary targets and special targets. In this case, the primary PR target was the public, the secondary target was the media, and the special targets were the government, consumers, and sponsors.
(2) the PR steps
PR planning was based on Cutlip & Center’s (1985) PR steps: define PR problems, plan & program, act & communicate, and evaluate the program. The executive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PR implement, was the use of integrating media and enhancing tactics.
(3) the PR message strategy
There was a diversity of media to deliver messages in this event, such as mass media, schools and training units, activities, communication, and sponsors. The types of the messages were verbal, visual, and oral messag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 strategies, it must rely on establishing the interaction with reporters and understanding the media works and its needs. There were four methods to design the messages:(i)endorsement of celebrities,(ii)CIS application, (iii)news value creation, and(iv)cooperation with mass media.
2.Analyzed by the systematic theory, this sport event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The PR strategies were also changed by time and space. According to Gruing & Hunt’s (1984) point of view, the patterns of the PR implement of this event were Public Information and Two-Way Asymmetric.
3.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 strategies of the 2002 China Motor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Cup:
(1)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PR strategies effectively were the only way to enhance PR effectiveness.
(2)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re was something needed to be improved:
a. The demographic structure of the audience was centralized.
b.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as the mos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hannel. TV and newspaper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mass media channels.
c. Most audiences had negative opinions and comprehension about the PR strategy.
d. The main reason that caus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udience’s knowledge of PR and PR strategy implemented in this event was that although there was no specific objects studied or surveyed for planning the event, it did adjust the PR strategy based on the past exper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d to meet the audience needs.
(3)Most on-site audience thought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agation was acceptable and not good enough.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5) in different income per month, ordinarily concerns about news, past participant experiences, and integrated PR evaluation, which mean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variances and integrated PR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PR strategy of the 2002 China Motor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Cup was quite successful. In the future, however, if the PR staffs of the non-profit sport organizations can find out the needs and characters of the audience before implementing their PR strategy, the PR strateg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Key word:sport event、public relations(PR)、PR strategy、2002 China Motor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Cup
一、中文文獻
卜正民(民79):新聞記者與企業公關人員認知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仇慶芳(民73):企業公共關係—台電公司的研究實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孔誠志、臧國仁(民77):公關手冊。台北:商周文化。
方世榮譯(民86):行銷學原理。台北:東華書局。
王文蘭(民89):跨世紀競技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圓滿落幕。中華汽車月刊,第二百一十七期,頁48-50。
王正慧(民81):跨國企業公關功能研究-與環境特性及全球公關策略之關聯性。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王洪鈞(民80):公眾關係。台北:華視出版社。
王家俊(民87):媒體組織公共關係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王詩慧(民90):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運作之研究--以醫療類基金會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王鳳璋、方宏進(民79):公共關係實務。台北:書泉出版社。
石明泰(民87):非營利兒童福利組織財務取得策略之分析。台北: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成天明(民87):「政府公共關係」之探析。立法院院聞,第二十六卷第十一期,頁71-84。
吳宜蓁(民87):企業議題管理初探—以公共事務部門為觀點的個案研究。廣告學研究,第十期,頁91-120。
吳宜蓁(民87):從大眾媒體角色看政府對公共安全之媒體策略。理論與策略,第十二卷第三期,頁130-144。
呂銀益、徐揚、許宏哲(民88):台灣橄欖球運動的傳承與發揚---談清忠杯橄欖球錦標賽之公共關係計劃。中華體育,第十三卷第三期,頁21-28。
李永烈(民84):教育行政機關公共關係現況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佳俐(民87)。市場區隔策略在台北市政府公關活動運用之策略(1994~1998)。台北: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周靈山、孫美蓮(民90):中國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之公關策略。大專體育,第五十四期,頁82-89。
周靈山、孫美蓮(民90):公共關係與體育團體。大專體育,第五十四期,頁82-89。
林千源、黃彥翔(民90):體育運動組織的公共關係之應用。大專體育,第五十五期,頁97-102。
林巧敏(民90):社教文化活動如何善用傳播媒體加強宣導。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第五卷第三期,頁22-27。
林柏佑(民83):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組織效能之相關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振中(民90):國民小學推廣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靜伶、吳宜蓁、黃懿慧(民85):公共關係。台北:空中大學。
邱金松編譯(民77):運動社會學。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邱皓政(民9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金靜玉(民90):博物館媒體策略探討—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鎖與鑰匙二千年」特展為例。科技博物,第五卷第一期,頁38-49。
施致平(民81):記者專業意理與新聞製作流程對體育新聞報導之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施致平(民82):傳播媒體與我國職棒運動互動關係之探討。中華體育學報,第十五輯,頁137-148。
施致平(民89):媒體與運動商業化互動關係之研究。體育學報,第二十八輯,頁87-100。
施致平(民91):第三十四屆世棒賽民眾參與之實證研究。台北:漢文書局。
施崑棠(民90):企業網絡與其公關策略之關聯性研究--以越南台商為例。彰化: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洪志昌(民89):中華汽車盃國際邀請賽之贊助行為。運動行銷專題討論課程報告內容,未出版。
洪嘉文(民86):公共關係在學校體育之應用。大專體育,第三十期,頁62-67。
紀華強(民86):實用公共關係法。台北:漢宇出版社。
胡幼偉、施致平等(民88):運動傳播與輿論反應現況與展望。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
范智明(民91):運動公關及個案研究。大專體育,第六十期,頁111-118。
孫秀蕙(民83):環保團體的公共關係策略之探討。廣告學研究,第三期,頁159-185。
孫秀蕙(民86):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書局。
孫美蓮(民90):大專院校體育活動公共關係模式研究。台北:國立體育學院。
徐木蘭、楊君琦、劉仲矩(民86):非營利組織公關策略之初探。社教雙月刊,第七十九期,頁44-48。
徐木蘭、楊君琦、劉仲矩(民87):非營利組織公關策略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第二百零四期,頁1-25。
袁自玉(民81):公共關係。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
崔寶瑛(民65):公共關係概論。台北:台北記者公會。
張在山(民67):公共關係學。台北:世界書局。
張在山(民83):公共關係學。台北:五南書局。
張妙瑛(民84):大型運動賽會經管理理念之分析—以亞特蘭大奧運籌備會為例。體育學報,第十九輯,頁1-12。
張宏源(民88):媒體規劃策略與實務。台北:亞太圖書。
張敦智(民86):醫院公共關係運作之研究—以中部醫院為例。台南: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毅民(民90):非營利組織運用議題管理協助公共關係之研究──以富邦文教基金會「媒體素養公民教育」為例。台北: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靜尤(民87):企業公關目的與公共關係活動的相關性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莊勝雄譯(民82):公共關係。台北:授學出版社。
許智惠(民91):報紙體育運動新聞議題設定效果研究—以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碩士論文計劃,未出版。
郭名堂(民79):高雄市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第一百四十七期,頁122-155。
郭崑謨(民83):從策略面與執行面探討企業公共關係與企業形象。台北銀行月刊,第二十五卷第一期,頁7-29。
陳竟明(民91):中華奧會與企業贊助互動之探索性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慧玲(民80):國民小學推廣學校公共關係之模式與策略。現代教育,第六卷第三十期,頁89-102。
陳蕙芬(民81):組織文化與組織公共關係行為相關性探討。台北:國立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陳鴻雁(民87):大眾傳播媒體在運動行銷扮演之角色。國民體育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一期,頁11-16。
陳韻如(民82):國民中學公共關係推展之理論與實務研究。教育資料文摘,十一月號,頁155-169。
湯濱、王彥、孫惠良譯(民80):有效公共關係。台北:五南書局。
馮義方(民88):企業對運動贊助行為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如萍(民82):產業類別企業文化與公關活動之關聯性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黃昆輝(民77):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欣惠(民90):瓊斯盃籃球賽與中華汽車體操賽運動贊助中企業形象之研究~以民國八十九年為例~。台北: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娟(民84):企業公共關係整體規劃模式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嘉斌(民82):非營利事業行銷—以天主教為例初探。高雄: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懿慧(民84):推動公關的搖籃。公關雜誌雙月刊,第一百七十四期,頁122-154。
楊如晶(民82):台北縣市國民中學公共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福珍(民85):國際體操邀請賽現場觀賞者之初探。台灣體育,第八十六期,頁31-36。
葉公鼎(民86):談公關在運動組織之應用。公關雜誌,第二十二期,頁4-8。
董毓權(民86):公關行銷策略。流通世界雜誌,第七十六期,頁28-32。
廖清海(民85):台灣職業棒球新聞報導內容之分析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臧國仁(民77):公關手冊:公關原理與本土經驗。台北:商周文化發行。
臧國仁、鍾蔚文(民86):框架概念與公共關係策略-有關運用媒介框架的探析。廣告學研究,第九期,頁99-130。
趙俊邁(民71):媒介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趙基宏(民82):企業公共關係運作模式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昌德(民85):台灣運動商品商業化過程中的大眾傳播角色。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劉昊洲(民87):談公共關係。人力發展月刊,第五十期,頁21-26。
劉奪維(民90):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行政決定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劉碧華(民82):公共關係在體育與運動團體組織中的功能。中華體育,第七卷第三期,頁23-27。
劉毅志譯(民84):MEDIA媒體計劃。台北:朝陽堂。
潘文文(民83):非營利組織公關策略之研究:我國宗教型社會福利組織之個案分析。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建國(民86):職業聯盟組織媒體公共關係之研究—以中華、台灣兩職棒聯盟為例。台北:世新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宜龍(民88):運動賽會贊助效益之實證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第十卷第一期,頁115-128。
蔡美瑛譯(民88):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台北:亞太圖書。
蔡進安(民90):企業公關人與記者的關係策略—以航空公司公關部門為例。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光慶(民87):運動傳播媒體之社會角色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二十七卷第一期,頁24-27。
鄭志富(民84):運動管理學授課講義。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未出版。
鄭志富(民86):談公關在運動組織之應用(2)。公關雜誌,第二十二期,頁9-13。
鄭貞銘(民65):大眾傳播原理。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鄭貴中(民87):大眾傳播媒介報導職棒訊息之社會功能。國民體育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一期,頁17-23。
盧淑姿(民88):我國職業運動聯盟公共關係運作之研究。台北: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嘉恵(民90):運動賽會贊助管理個案研究—以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
謝國榮(民88):地方政府公共關係之運作—以高雄縣婦幼青少年館推廣婦女福利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鍾志強(民87):大眾傳播媒體與體育運動。國民體育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一期,頁4-10。
鍾蔚文(民81):從媒介真實到主觀真實:看新聞,怎麼看?看到什麼。台北:正中書局。
韓國瑾(民87):公共關係策略在體育與運動組織中之應用。中華體育,第十一卷第四期,頁1-8。
韓國瑾(民88):大學院校體育室行政人員公共關係實施態度及現況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韓培爾(民87):社會研究法—量化與質化Q&A。台北;風雲論壇。
韓慈潁(民89):台北市政府推展市民公共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民77):信度與效度。楊國樞 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東華書局。
簡惠貞(民90):觀光型廟宇公關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保安宮節慶活動為例。屏東師院學報,第十四期,頁537-562。
闕淑茹(民88):我國大學院校公關負責人與媒介關係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文輝(民83):無冕王的神話世界。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英文文獻
Bargin, R. (1985). Evaluating Your School PR Investment.National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Arlington, V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64650)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11.: The Free Press.
Bernays, E. L. (1978). Kingsley Menorial Lectur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162 440 )
Bowers, J. W. (1970). Content analysis In P. Emment and W. Brook (Eds.), Method of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 Boston: Hougton Miffinco press.
Canfield, R. B., & Moore, H. F. (1973). Public Relations: Principles, cases and problems. Homewood Ill. Irwin.
Center, A. H., & Walsh, F. E. (1981). Public relations practices:Case Studies. (2nd ). Englewood Cliffs, N.T.: Prentice-Hall.
Cutlip, S. M., Center, A. H., & Broom, G. M.(1994). Effect Public Relation (7 nd).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
Frey, L. R., Botan, C. H., Friendman, P. G., & Kreps, G. L. (1991). Investigating 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Gruing, J. E., & Gruing, L. S. (1990). Models of Public Relations: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Paper present to the AEJMC convention Minneapolis.
Gruing, J. E., & Gruing, L. A. (1991). Concept Difference in Public Relation and Marketing: The Case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 Public Relation Review, 17(3), 257-278.
Gruing, J. E., & Hunt T. (1984).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ston Publishing Co.
Holsti, O. R. (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Jenkins, F. (1983). Public relation for marketing management. Macmillian Press Ltd.
Kast, F. E., & Resenzweig, J. E. (1979).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NT: Mcgrow-Hill.
Kast, F. E., & Resenzweig, J. E. (1985). Public relations:Principles, cases, and problems. Homewood, Illinois: Richard, D. I. Inc.
Kolt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8 nd). Englewood Cliff, NJ:Prentice Hall.
Kotler, P., & Mindak, C. J. (1978).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42, 14.
Krippendorff, K. (1980). Content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ology. Berverly Hills, CA. Sage, 21.
Louis M. R., & Pichard, A. P. (1997). Desining and conducying survey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 121.
Marston, J. E. (1979). Modern public relation. NY: Prentice-Hall, Inc.
Mullin, B. J., Hardy, S., & Sutton, W. A. (1993). Sport marketing. Champaign: Human Kinetics.
Nolte, W. L. (1974). Fundamentals of public relation. New York: Pergamen Press Inc.
Robinson, E. J. (1966).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Relation. Columbus Ohio: Chales E. Merrill Book, Inc.
Robinson, E. J. (1966).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Relations. Columbus. Ohio: Merrill Books Inc.
Scott , M. C., & Center, A. H., & Broom, G. (1985). 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 NJ: Prentice.
Shank, M. D. (1999). Sport marketing:A strategic perspective. NJ: Prentice-Hall , Inc.
Simon, R. (1980). Public rel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2 nd), Columbus, OH: Grid Publishing.
Wilcox, D. L., Adult, P. H., & Agree, W. K. (1998). Public relation, strategy and tactic.(5 nd) , NY: Longman.
Wilcox, D. L., Philip, H. A., & Warren, K. A. (1995). Public relation: strategy and tactic. USA: Ha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