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佩貞 Huang-Pei-Chen |
---|---|
論文名稱: |
人權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為範疇 The Study of Human Right Education Implement into Grade 1-9 Curriculum –Base on Junior High School Social Learning Areas. |
指導教授: |
林安邦
Lin, An-P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0 |
中文關鍵詞: | 人權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 、個案研究 |
英文關鍵詞: | human right education, grade 1-9 curriculum, case stud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7 下載:3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透過教師教學歷程的描述,了解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從實際教學歷程中,所詮釋呈現出來的人權教育教學面貌以及所遭遇的困難與挑戰,並進一步分析國中學生在人權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對於人權認知、態度及行為的轉變,探究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成長。期望研究結果有助於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了解教師現況,以提升人權教育實施之成效。
為了達到上述的研究目的,研究者採取質性個案研究方式,但參與的個案教師比較特殊,乃是研究者自己,因此在性質上,係為「觀察者」即「參與者」之個案研究,透過教室的參與觀察,以研究者為研究個案,進行「完全參與」的觀察;在經過相關文獻的蒐集、整理與分析後,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內容及人權議題之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設計單元教學計畫,實際運用於教學情境,並採用「文獻分析」、「觀察」、「訪談」以及「三角檢核」等方法蒐集分析資料,藉由教學活動後的學生回饋,提供研究者省思與修正的機會,進而評估整個研究執行的成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本研究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為研究設計與實施,第四章為課程發展與教學歷程,第五章為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第六章為結論、建議與研究者的省思。本研究有下列幾項主要發現:
一 國中人權教育最適合從基礎紮根,在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一年級課程中進行融入。
二 課程規劃宜以學生為中心,顧及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並從實踐中體驗人權的意義,將課程導向省思與實踐。
三 人權教育課程設計在國中階段適合以融入式的方式推廣實踐,將人權教育課程,融入現有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教材中。
四 在學校的教學歷程當中,實施人權教育所遭遇到的困難主要有研究者個人、教師同儕、學生、學校行政與時間等問題。
五 人權教育實施困境必須藉助於教師、學校、教育主管機關三方面攜手合作,才能解決。
六 人權教育教學實施後對學生的影響有班級常規的改善、尊重包容與關懷別人以及師生關係的改善等。
七 學生對人權教育課程大多有正向的回饋,表示非常喜歡這類課程,尤其是活動式課程,也願意將課堂所學的觀念落實在實際生活中。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學校行政單位、教育主管機關、將來從事人權教育教學的教師以及後續相關研究提出具體的參考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alize the fact and also difficulty and challenge of human right education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social learning areas through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It also advance analyses how thos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human right and also the conversion of attitude and behaviors during human right learning process, meanwhile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of students and teacher during learning process. The result of study was expected to help the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 and raise the effect of human right learning.
In order to tackle the above purposes of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used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However, the researcher is the teacher in this case, in other words that investigator is participant. Through the class activity, base on researcher’s case then precede the investigation of “fully participate”. After collected, arranged, and analyzed those reference documents, base on the content of Grade1-9 curriculum, teaching goal of human right subject, cognitive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to design the teaching units and implement into the real teaching scenario. Meanwhile, use “ citations analysis”, “ Investigation”, “ Interview” and “the means of triangulation”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ose data. Those activities’ feedback concluded that action research is beneficial to the resear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six chapters in this research report.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research design and realiz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course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journal.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result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last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and self-examination of researcher.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1. It is the best time to implement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right from 1 grad of 1-9 grade curriculum.
2. The course was designed to take students as core, and care student’s demand, valu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Student can realize the meaning of human right through practice. Then research can turn the class into self-examination and reality.
3. The course design is using infusing teaching to implement human right into current materials of social learning.
4. During the teaching journal, to implement the human right education will encounter some difficulties. Such as researcher, colleague of teacher, students, administration of school, and time.
5.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y of Human right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teachers, school and a superintendent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 need to cooperation.
6. The effects of Human right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are : Improve the order in the class, respect and care others, and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7. Most of students have positive feedback of Human right education, and also enjoy this class especially in activity. They will like to put what they learn from the class into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 brings up suggestions specifically for schoo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Human right education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中文部分
王雲五編(1989):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第五版)。台北:商務。
王秀津(2001)。小學階段實施人權教育經驗分享。載於洪久賢、湯梅英主編,兩性與人權教育(頁205-218)。台北:師大書苑。
王秀津等編輯(2003)。人權教育:推廣與深耕。台北:教育部。
王淑英、蔡明殿譯(2002),Claude, Richard Pierre著。全民人權教育。台北:巨流。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增訂七版)。台北:五南。
王文科編譯(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雅雪(2003)。環境教育融入一年級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協會(主編)(2001)。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揚智。
方德隆(2001)。行動研究的行動研究:研究歷程的反思。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協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頁137-172)。台北:揚智。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桂冠。
行政院研考會(2002)。人權立國與人權保障的基礎建設—2002年國家人權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
余伯泉、蕭阿勤譯(1998),Graham Pike &David Selby著。人權教育活動手冊。台北市:遠流。
但昭偉(1999)。阻礙個人權利受到保障的四個因素—以國民學校為例。教育研究雙月刊,65,14-24。
但昭偉(1998)。人權保障與人權教育—小學階段人權教育之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86-2413-H-133-006-F11)。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李柏佳(2003)。析論國民小學人權教育的理念與實務。訓育研究,40(1),38-45。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章瑋(2000)。兒童人權教育的迷思。教育研究月刊,78,38-43。
李鴻禧(1982)。人權理念的回顧與前瞻。刊於中國人權學編印,人權論文選輯,63-80。台北:中國人權協會。
李鴻禧(1995):憲法與人權(第八版)。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
沈六(1983)。道德認知發展階段及其教學法。臺北:水牛。
沈六(1980)。道德認知發展與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宗立(2001),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611,46-53。
吳美芝、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美靜(2002)。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美嬌(2002)。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班群教師協同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碧瑟,(1998)。人權教育工作與成果報告-中學組,論文發表於人權教育與成果展覽國際研討會。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林安邦(2004,1月)。魔界四部曲-修齊治平。收錄於人權教育資訊網電子報,2。2004年7月30日,取自 http://www.hre.edu.tw/report/epaper/no02/index.htm#t2_1
林佳範(2001)。論人權理念與教改理念的一致性—從法治教育的言教與身教說起。載於洪久賢、湯梅英主編,兩性與人權教育(頁129-150)。台北:師大書苑。
林佳範(2002)。從「權利主體」到「學習主體」---淺論人權教育的落實。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雜誌,27-29。
林師如(2003)。人權教育研究:教師素養與學生管理取向。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宜瀅(2003)。國中道德氣氛與學生道德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碧雲(2001)。轉化課程的試煉--兩性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素卿(2001)。學校行動研究在九年一貫課程統整與實施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協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頁49-74)。台北:揚智。
柏楊主編(1998)。名家談人權教育。遠流。
姜鵬珠(2002)。生命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興梅(2002)。人權教育天龍八式。台灣教育,611,54-59。
洪久賢、湯梅英主編(2001)。兩性與人權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高翠霞(1999)。教學名詞釋義:九年一貫;主題式教學。國教新知,46(1),86-87。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徐筱菁(2001)。人權教育在小學中的實現。國民教育,42(1),41-46。
夏林清(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作研究。台北:遠流。
洪如玉(2000)。社會正義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一個知識論角度的反省。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4),89-107。
孫哲(1995)。新人權論。台北:五南。
柴松林(2001)。人權基礎、人權譜系與人權發展。40(1),21-28。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六大議題。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唐秋霜(2004)。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能力指標核心內涵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原文(編著)(2002)。教育兒童認識人權 : 人權教學手冊。台北:中國人權協會。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舉辦之「邁向新紀元(一)九年一貫課程發展」研討論文集。臺北市。
陳俊宏(2000)。人權與民主 (I):共生或互斥?東吳政治學報,11,107-142。
陳玉佩(1999)。國民中學人權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秀容(1997)。 近代人權觀念的轉變:一個社會生態觀點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2),101-132。
陳錦蓮(2003)。新課程中人權教育議題在學校落實之途徑。師資培育機構人權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專刊(頁53-60),台北市。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素秋(2005,5月)。對於學生生活經驗的尊重。收錄於人權教育資訊網電子報,18。2005年6月15日,取自 http://www.hre.edu.tw/report/epaper/no18/topic1_4.htm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台北:高等教育。
黃默(1997)。人權探討。紐約:中國人權出版。
黃默(1999)。聯合國人權教育的十年與臺灣人權教育現況及展望。月旦法學雜誌,44,67-76。
黃默(2002)。台灣人權教育的倡導、現況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1(2),69-84。
黃越綏(1998)。從生活中的人權教育著手。載於柏楊(主編),名家談人權教育(頁159-160)。遠流。
黃明珠(2001)。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國峰(2003)。教師權威與台灣人權教育實施之探究。師資培育機構人權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專刊(頁175-188),台北市。
黃瑞琴(2002)。質的教育研究方法(第七版)。台北:心理。
馮朝霖(2001)。認同、差異與團結-人權教育與教育人權的辯證。學生輔導,73,94-103。
曾明惠(2002)。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學歷程分析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中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單文經、汪履維編譯(1988)。道德發展與教學。臺北:五南。
傅木龍(2001)。啟航與前瞻:人權教育之契機與發展。學生輔導,73,6-19。
梁榮恩、劉傑輝(1997)。政治教育在香港:理論與實務。 香港:玲瓏。
張佛泉(1993):自由與人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初版。
張則周編著(2002)。打造公民社會必須從教育做起:從做自己及國家的主人爭取教育權談起。臺南市:翰林。
楊國賜(2001)。強化人權教育培育一流國民。台灣教育,611,2-7。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湯梅英(1999)。人權保障與人權教育--小學階段人權教育之研究(II)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87-2413-H-133-002-F11)。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
湯梅英(2001)。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載於洪久賢、湯梅英(主編),兩性與人權教育(179-204)。
湯梅英(2002)。融入或消失?--談九年一貫課程中人權議題的課程與教學。師友,420,17-21。
溫明麗等譯(2003)。行動研究教育學。台北:洪葉文化。
賈如梅(1998)。人權教育與教材發展工作坊:國中組教師心得分享。教育研究,65期,83-86。
廖飛筆(1999a)。教師在人權教育中的角色。教育研究,65,49-54。
廖飛筆(1999b)。國中在職教師與未來教師人權教育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飛筆、湯梅英譯(1999),Jefferson R. Plantilla著。學校人權教育:亞洲概況。教育研究,65,55-61。
廖凌欣(2001)。環境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鄧毓浩(2002)。公民教育與情意教學。菁莪,14(2),26-31。
鄧毓浩(2003)。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素養)(II)。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91-2511-S-003-049)。台北: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歐用生(1990)。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潘毓斌(2003)。高雄縣市國小教師人權教育態度與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賴念華(2001)。災後心理重建歷程之合作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宗珍(2000):人性尊嚴。載於許志雄等合著:現代憲法論(頁45-54)。台北:元照。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慧琦(2004)。國小三年級人權教育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葉榮(2001)。健康與體育分段能力指標之內涵與轉化—以第三主題軸—運動技能為例。國民教育,42(2),37-42。
蔣興儀、簡瑞蓉譯(2002),Reardon, Betty A.著。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高等教育出版。
劉阿榮(2001)。近代人權觀念的發展與新興人權概述。台灣教育,611,8-16。
劉乃綺(2003)。九年一貫課程所面臨之實際問題。教師之友,44(4),66-69。
簡瑞容(2001)。人權的覺醒即是美的誕生—淺談青少年人權。學生輔導雙月刊,73,22-29。
簡成熙(2003)。人權教育漫談:兼論師資培育機構的人權教育重點。師資培育機構人權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專刊:237-246。教育部。
簡成熙(2001)。教育、輔導與人權:從幾部通俗的電影談起。學生輔導雙月刊,73,52-61。
簡茂發(1999)。多元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4-7。
薛玉蓮(2001)。人權教育融入國小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西文部分
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 (1993). 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 London: Routledge.
Andreopoulos, George J.& Claude Richard Pierre(Eds.)(1997)Human Rights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 lvania Press.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Keynes,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Gay, G.(2000).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Jadallah,E.(2000).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The Social Studies,91(5),221-225.
Kohlberg, L. & Turiel, E. (1971). Moral Development and Moral Education. In G. Lesser (Ed.),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402-424.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Kolhberg, L. (1976). Moral Stages and Moralization: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pproach. In T. Lickona,(Ed.)Moral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Theory, Research and Social Issue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Lister, I.(1984).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Human Rights. 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9DECS/EGT(84)27.) ED261924
Lister, I. (1991). The Challenge of Human Rights for Education, in Starkey, H. (Ed.), The Challeng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 London:Cassell.
Martorella,M.(2001).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 (Chapter 14,pp.401-433).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Pardo, W. E., Adams, B. S. & Schniedewind, N.(1988).A Systemwide Program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8), 48-50.
Reardon, Betty A.(1995).Educating for Human Dignity:Learning About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