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素貞
論文名稱: 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
指導教授: 鄧毓浩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6
中文關鍵詞: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分段能力指標公民基本內容一綱多本基本學力測驗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3下載:5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民國九十四年八月教育部公布的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之「公民基本內容」。為了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採用文獻分析法,探討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
    其次,本研究採焦點團體訪談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對「教育學者專家」、「社會領域輔導團」兩個焦點團體的訪談及兩個「出版業界」的半結構式個別訪談,以進行資料的蒐集,訪談之後所得到的大量資料,依質的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整理歸類以取得對本研究主題相互印證的結果。最後,研究者對臺北市社會領域輔導團團員及臺北市國中各校社會領域召集人施以意見調查問卷,從中所得寶貴的資訊,亦為本研究之佐證。
    本研究經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公民基本內容符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精神,但仍須重新檢視與修正公民基本內容主文,使其內涵更具知識建構的邏輯性、教材配置的合理性及課程的銜接性。
    二、公民基本內容、能力指標與課程綱要之關係密切,三者互為一體,凡學校課程計劃、教師自編教材或實施教學以及出版業界編輯教科書,均須依據三者為之。
    三、分段能力指標宜解讀清楚,並修正公民基本內容之主文,使兩者可以相對應,以完整公民知識學習之架構,同時規範基本學力測驗之範圍。
    四、公民基本內容確有減低一綱「多本」差異性的功能,但對於能力指標之補充說明的定位不明確與因未扣合能力指標,使得作為編製教材之依據的功能不彰。
    五、從事公民基本內容的編訂者及修訂者,均須具足教育專業素養,並依據分段能力指標為之,且說明立論之基礎,俾益認同與共識之獲得。
    六、公民基本內容教科書之編撰,其教材內容應符合社會學習領域學科知識概念之連結性與學科知識內涵前後銜接之邏輯性,並符合國中學生身心智能的發展。
    研究者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為教育行政機關作政策規劃、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教師教學及出版業界編輯公民教科書之參考。最後,研究者並從內容分析對象及研究方法提供後續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分段能力指標、公民基本內容、一綱多本、基本學力測驗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內涵 ………………………14 第二節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之制訂 …………………………………36 第三節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說明>部分之探討 …………………58 第四節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主文部分之探討 …………………6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流程 ………………………………………………………………84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6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公民基本內容主文之內涵資料分析 …………………………………96 第二節 公民基本內容扣合能力指標之資料分析……………………………133 第三節 公民基本內容之功能與定位資料分析………………………………1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79 第二節 建議……………………………………………………………………186 後記 ……………………………………………………………………………19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91 二、西文部分 …………………………………………………………………196 附 錄 附錄一 臺北市九十四學年度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 社會領域輔導小組調查問卷…………………………………………198 附錄二 公民基本內容草案-25縣市的意見彙整與回應………………………205 附錄三 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 意見調查問卷……………………………………………………………213 附錄四 精簡小組第一次會議修正七至九年級公民基本內容草案之主文……217 附錄五 研究說明書………………………………………………………………228 附錄六 研究同意書………………………………………………………………230 附錄七 訪談指引及相關提問的問題……………………………………………231 附錄八 教育學者專家焦點團體訪談稿…………………………………………233 附錄九 社會領域輔導團焦點團體訪談稿………………………………………262 附錄十 A出版業界訪談稿………………………………………………………296 附錄十一 B出版業界訪談稿……………………………………………………315 表 次 表2-1-1 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對照表 v…………………………26 表2-1-2 臺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國中部)公民科教師對社會學 習領域課程綱要之看法…………………………..............34 表 2-2-1 公民基本內容草案經精簡小組第一次會議修正後之內容概念表 … ................................................48 表 2-2-2 公民基本內容精簡前、後內容細目統計 …………………………49 表 2-2-3 公民基本內容各年級內容細目演變 ………………………………52 表 2-2-4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之制訂過程 …………………………55 表 2-2-5 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相關配套措施 ………………55 表 2-4-1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主文 …………………………70 表 2-4-2 公民基本內容草案與教育部公告之公民基本內容的內容對照表 … ................................................72 表 2-4-3 八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主文 …………………………74 表2-4-4 八年級公民基本內容草案與公告之公民基本內容的內容對照表 …76 表 2-4-5 九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主文 …………………………78 表2-4-6九年級公民基本內容草案與公告之公民基本內容的內容對照表 …80 表 3-2-1 教育學者專家焦點團體訪談記錄資料表 …………………………89 表 3-2-2 社會領域輔導團焦點團體訪談記錄資料表 ………………………89 表 3-2-3 A出版業界半結構式個別訪談記錄資料表 ………………………90 表 3-2-4 B出版業界半結構式個別訪談記錄資料表…………………………90 表 3-2-5 訪談資料整理代號對照表 …………………………………………91 表 4-1-1「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單選題第九題次數分配情形…………………………………131 表 4-1-2「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單選題第十題次數分配情形 ………………………………132 表 4-2-1「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單選題第四題次數分配情形 ………………………………142 表 4-2-2「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單選題第五題次數分配情形 ………………………………142 表 4-2-3「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單選題第六題次數分配情形 ………………………………148 表 4-2-4「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單選題第八題次數分配情形 ………………………………149 表 4-2-5「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單選題第七題次數分配情形 ………………………………155 表 4-3-1「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複選題第一題次數分配情形 ………………………………163 表 4-3-2「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單選題第十三題次數分配情形 ……………………………169 表 4-3-3「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單選題第十二題次數分配情形 ……………………………170 表 4-3-4「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複選題第四題次數分配情形…………………………………172 表 4-3-5「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複選題第二題次數分配情形…………………………………175 表 4-3-6「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意見調查問 卷」複選題第三題次數分配情形…………………………………177 圖 次 圖3-1-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8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文科、王智弘(譯)(1999)。S.Vaughn,J.S.Schumm,&J.Sinagub
    著。焦點團體訪談:教育與心理學適用(Focus Group Interviews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臺北市:五南。
    方德隆等(譯)(2001)。Susan M. Drake 著。統整課程的設計:證實能
    增進學生學習的方法(Creat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Proven
    ways to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高雄市:麗文文化。
    朱浤源(主編)(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市:正中。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
    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江美慧(2003)。國中生的公民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國三學生為對
    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市。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Strauss, A. & Corbin J.著。質性研
    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嘉義市:濤石文化。
    李坤崇(2004)。能力指標轉化的理念。載於林生傳等(著),國民中小學九
    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一)(頁142-169)。臺北市:教育部。
    李錫津(2002)。教師-真正決定課程的人。教師天地,121,4-7。
    李進成(2003)。社會學習領域的核心課程設計與應用。載於侯松茂、梁忠
    銘、夏黎明、詹卓穎(合編),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之理論與實踐(頁
    237)。高雄市:高雄復文。
    李奉儒等(譯)(2001)。Robert C. Bogdan & Sari Knopp Biklen
    著。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嘉義
    市:濤石文化。
    李坤崇、劉文夫、黃順忠(2001)。國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之歷
    程、實例分析。載於南一書局(主編),國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
    畫之歷程、實例分析(頁5-144)。臺南市:南一書局。
    卓播英(1980)。現代公民教育的發展趨向。臺北市:正中。
    林火旺(2002)。自由主義與我國的公民道德教育。載於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
    (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頁3)。臺北市: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林清江等(1980)。我國中小學公民教育內涵及實施成效之研究。臺北市:行
    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佩璇等(譯)(2000)。James A. Beane 著。課程統整(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臺北市:學富文化。
    周德禎(1998)。教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二)-質性研究。載於陳奎憙(主
    編),現代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淑卿(1998)。中小學鄉土教學的問題與展望。論文發表於國民教育政策與
    行政學術研討會,板橋市,臺北縣。
    周繼祥(2000,12月)。兩岸國(初)中公民教育現況之比較研究。載於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舉辦之「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頁88),臺北市。
    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高雄市:麗文文化。
    胡應銘(1998)。課程統整初探。教師天地,93,41-44。
    高博詮(2000)。全球化與教育發展。載於高強華(主編),前瞻二十一世紀新教育(頁16-17)。臺北市:南宏。
    高新建(2000)。發展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的統整課程。載於中華民國
    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頁91-117)。臺北市:揚智
    文化。
    高新建(2002)。能力指標轉化模式(一):能力指標之分析及其教學轉化。
    載於黃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頁55-61)。
    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強華(主編)(2000)。前瞻二十一世紀新教育。臺北市:南宏。
    許智偉(1985)。公民教育的意義、重要、範圍。載於史振鼎(主編),公民
    教育之問題與對策(上冊)(頁1-24)。臺北市:臺灣省教育會。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8)。公民與道德教育之趨勢。臺
    北市: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教育部國教司(1999)。攜手共創國教課程新貌。教師天地,101,13-14。
    教育部(2000)。基本能力實踐策略。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2006)。教育部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
    會研習講義。臺中縣:教育部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國立編譯館(1998)。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第六冊。臺北市:臺灣書店。
    國立編譯館(2002)。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第1冊。臺北市:友景。
    教育改革速從廢止「一綱多本」下手(2005,11月1日)。聯合報,A2版。
    陳光輝(1998)。德國公民教育大師-凱欣斯泰納先生。載於公民與道德教育
    之趨勢(頁144)。臺北市: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陳光輝、詹棟樑(1998)。各國公民教育。臺北市:水牛。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臺北市:學富文化。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從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出
    發。臺北市:心理。
    陳延興(2005,11月2日)。一綱不多本,多本不多元。聯合報,A15版。
    張鳳燕(1997)。國小教師的專業道德推理與訓導觀念之關係。屏東師院學
    報,10,3。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意義與目標。載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
    理論與實施(頁3-5)。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秀雄(2002)。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訓
    育學報,11,39-52。
    張秀雄(主編)(1996)。各國公民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秀雄(主編)(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秀雄(主編)(2003)。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挑戰。臺北市:師大書
    苑。
    張世忠(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單文經(1996)。國中階段課程與教材的問題分析。載於陳伯璋、林山太(主
    編),學前至高中階段課程與教材的主要問題。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
    審議委員會。
    單文經(1998)。視聽教育在公民教育中的運用。載於公民與道德教育之趨勢
    (頁90)。臺北市: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曾濟群(1998)。公民科教育的規劃及其實施方法。載於公民與道德教育之趨
    勢(頁57-61)。臺北市: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臺北市:心理。
    黃炳煌(主編)(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市:師大
    書苑。
    黃炳煌(2004)。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內涵及其示例。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黃玉(2000,12月)。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之一。載於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舉辦之「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頁373),臺北市。
    黃素貞(2004)。臺北市九年一貫課程國中階段社會領域運作實務。載於課程
    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頁671)。臺北市:師大。
    項靖、陳儒晰、陳玉箴、李美馨(譯)(2002)。L. F. Locke, W. W.
    Spirduso and S. J. Silverman 著。論文計劃與研究方法
    (Proposals that Work, 4th ed.)。臺北縣:韋伯文化。
    雷國鼎(1990)。教育學。臺北市:五南。
    詹志禹(2002)。主題軸。載於黃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頁26)。臺北市:師大書苑。
    廖春文(主編)(2001)。九年一貫統整課程:理念與設計實例。臺北市:五
    南。
    蔡秋東(1994)。公民教育教學之研究。臺北市:水牛。
    蔡清田(2006,12月14日)。一綱多本,教育自由化。自由時報,A15版。
    鄭富森(1999)。目前教學評量之省思與改進之道。教師天地,99,18-24。
    鄭燕祥(2000)。新世紀教育改革:多元智能與全球化、本地化及個別化。載
    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願景(頁11)。臺北市:臺灣書
    店。
    潘慧玲(編著)(2004)。教育論文格式。臺北市:雙葉書廊。
    鄧毓浩(2006)。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評析。公民訓育學
    報,18,1-18。
    歐用生(1997)。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主編)(1997)。新世紀的教育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4)。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反省與前瞻。載於高新建(主編),課
    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臺北市:師大。
    歐用生(1994)。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
    土教育。臺北市:漢文。
    歐用生、楊慧文(1998)。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課程改革-臺灣小學課程改革的
    前瞻。論文發表於中央教科所、東北師大、香港教育學院、香港中文大學
    聯合舉辦之「面向二十一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國際研討會,廣東珠
    海。
    盧增緒(1998)。公民教育的新趨向。載於公民與道德教育之趨勢(頁5)。臺北市: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簡成熙(2003)。臺灣跨世紀公民教育的回顧與前瞻。載於張秀雄(主編),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挑戰(頁347)。臺北市:師大書苑。
    蘇永明(2000)。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高雄市:高雄復文。
    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主編)(2002)。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資質與師資培
    育。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二、西文部分:
    Battistoni, R. M. (1997). Service-learning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Essential practice for K-12 programs. In R. C.
    Wade (Ed.)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a guide to
    including service in the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pp.131-141). Albany, N. Y.: SUNY.
    Beane, J. A. (1998).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 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ellack, Arno A.,& Kliebard, Herbert M. (1971). Curriculum
    for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In Lee C. Deighton
    (Ed.), The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pp. 585-590). N.
    Y.: Macmillan.
    Brady, L. (1992).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 Y.: Prentice
    Hall.
    Drake, S. M. (1993). Plan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The
    call to adventure. Alexandria, VA.:ASCD.
    Glatthorn, A.&Foshay, A. (1991).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Lewy, A.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Oxford: Pergamon Press.
    Hook, Sidney (1984). The humanities of civic learning. In
    Alan H. Jones (Ed.) Civic Learning for Teachers.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Standford
    University, Standford, California.
    Jacobs, H. H. (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jon. Alexandria, VA.:ASCD.
    Lewy, A. (1991).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Oxford: Pergamon Press.
    Torney, J. V.; Oppenheim, A. N. & Farnen, R. F. (1975).
    Civic Education in Ten Countries. N. Y.: John Wile&
    Sons.
    Young, M. F. D. (1971). 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urricular as Socially Organized Knowledge. In M. F. D.
    Young (Ed.), Knowledge and Control (pp. 19-46). London:
    Collier-Macmillan.
    Smith, B. Othanel, Stanley, William O.,& Shores, J. H.
    (1950). Fundamental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 Y.:
    Harcourt, Brace,&World.
    Tchudi, S. (1991). Travels across the curriculum: Models
    for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Richmond Hill, Ont.:
    Scholastic.
    Wolfinger, D. M. & Stockhard, J. W. (1997). Elementary
    methods: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N.Y.: Longma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