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美純
論文名稱: 再現苑裡風華:以日治時期傳統詩為研究素材
指導教授: 林淑慧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5
中文關鍵詞: 苑裡道卡斯蓬山吟社苑裡八景
英文關鍵詞: Yuanli, the Taokas, the Pengshan Poetry Chanting Society, the Yuanli Eight Scenic Sit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18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苑裡鎮古稱「蓬山」,青山綠水,風景秀麗,是人文薈萃的好地方。透過《苑裡志》、《苑裡鎮志》等相關史料研究,將苑裡鎮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教等做多元面向的架構結合。由文字整理與真實呈現,深入了解苑裡的全貌,探究苑裡人文地理的變遷。
    從苗栗縣的詩社及文化統合來看苑裡詩社的發展,苑裡的愛竹山莊,大瓦厝、方鑑堂等是孕育蓬山文化的搖籃。陳豁軒、王清淵等人倡導的蓬山吟社,以發揚詩藝,維繫傳統道德為使命,使屬於蓬山的桐花,永不凋零。而外緣環境的氛圍,造就蓬山代表性詩人蔡振豐、陳瑚、陳貫、王清淵詩作的產生,展現文人不同的内心世界。苑裡八景中詩與圖的對話,使閱讀苑裡更具不同層次的美感。觀看八景的視角與脈絡,不但詮釋苑裡的美景,傳承歷史文化的意義,也掌握家國情懷和文學的創意。
    在時間延展的寬度上,在空間移動的廣度下,在文化視角的深度中,開墾家鄉苑裡這一畝良田,築夢在苑裡的家鄉。以文學的理論為基礎,用文化的角度來觀察與探究,拓展苑裡的視野與空間。苑裡有一種不同於一般城市的寧靜,有平埔族、閩南、客家族群融合的豐富文化資產,有傳統的鄉土風情,為家鄉苑裡留下璀燦的扉頁,重現蓬山的風華。

    Abstract
    Yuanli Township, once known as “Pengshan”, is blessed with a majestic landscape and marveled as a great hub of humanity excellence. By utilizing archival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Yuanli Chronicle”, “Yuanli Township Chronicle” and the like, the thesis attempts to build a diverse framework on Yuanli Township’s history, geography, politics, economics, culture, education and the like. With text sorting and a realistic manifestation, the thesis aims to delve into deciphering all facets of Yuanli by exploring the evolvement of its humanity and geography.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Yuanli’s Poetry Societies by gauging from Miaoli County’s Poetry Societies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Yuanli’s Aizhu Estate, Dawa Estate and Fangjian Hall are the hotbeds that nurtured the Pengshan culture. Those such as Chen, Yu-hsuan, Wang, Ching-yuan etc., have spearheaded the Pengshan Poetry Chanting Society, through which to excel the art of poetry, taking to the mission of bridging the traditional mortality and to preserve the Tong blossoms representative of Pengshan for posterity. The ambience of the peripheral environment has cultivated the emergence of poetry works by Pengshan’s representative poets of Tsai, Zhen-feng, Chen, Hu, Chen, Kuan, Wang, Ching-yaun etc., manifesting the varied inner sanctums of the literary set. The poetry in the Yuanli Eight Scenic Sites and the illustrated dialogue present the aesthetic of a different level when reading about Yuanli. To broach from the perspective and timeline of the Eight Scenic Sites, they more than highlight the scenic beauty of Yuanli in how they bridg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ic culture, and they also capture the hometown tie and the literal creativity.
    Through the width and propensity of time and space elapsed and the depth of a cultural viewpoint, the heritage continues with the fine land being cultivated in Yuanli, where those calling Yuanli home materialize their ambitious dreams. Building on the foundation of literal theory and exploring and observing from the cultural angl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expand Yuanli’s horizon and vision. Blessed with a unique tranquility unlike most of the urban settings, Yuanli has a wealth of cultural resources blending the ethnicity of the Pingpu, Fujianese and Hakkaese, and preserves the rustic, traditional folklore flare to document a brilliant history of the hometown of Yuanli and to reinvent Pengshan’s brilliancy.

    Keywords: Yuanli, the Taokas, the Pengshan Poetry Chanting Society, the Yuanli Eight Scenic Sites

    再現苑裡風華: 以日治時期傳統詩為研究素材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9 第四節 論文架構 23 第二章 苑裡人文地理的變遷 25 第一節 重現道卡斯 25 第二節 苑裡行政區域的沿革 42 第三節 苑裡的建築及紀念物 44 第四節 宗教禮俗 53 第三章 苑裡傳統詩的興起與發展 63 第一節 代表性詩社及文化統合 63 第二節 日治時期苗栗縣的詩社 76 第三節 苑裡蓬山吟社 84 第四章 苑裡詩人的創作特質 92 第一節 代表性的蓬山詩人 92 第二節 詩作來源及主題分類 107 第三節 代表性詩人作品表現手法及風格125 第五章 苑裡八景詩與圖像的文化意涵 130 第一節 圖與詩的對話 131 第二節 苑裡八景的圖像風格 147 第三節 苑裡八景的意涵建構 152 第六章 結 論 161 附錄一 苑裡八景對照圖 171 附錄二 林坤山先生訪談記錄 179 附錄三 苑裡慈和宮五朝圓醮行事科儀 181 附錄四 王清淵擊缽吟會手抄本 185 參考文獻 205

    參考文獻
    方志與史料
    六十七
    1961《番社采風圖考》,臺灣文獻叢刊第90種。
    方豪
    1983〈臺灣方志彙編序〉《苗栗縣志》,臺北市:成文出版社,臺一版。
    王振勳總纂
    2002《苑裡鎮志》上、下冊,苗栗縣:苑裡鎮公所。
    王幼華、莫渝
    2005《重修苗栗縣志 文學志 卷廿八》,苗栗市:苗縣府。
    2000《苗栗縣文學史》,苗栗市:苗縣文化。
    王松
    1959《臺陽詩話》,臺灣文獻叢刊第34種。
    王瑛曾
    2006《重修鳳山縣志》,臺北市:文建會。
    尹士俍
    2005《臺灣志略》,乾隆原刊本中卷,臺北市:文建會。
    沈茂蔭
    1984《苗栗縣志》,臺北市:成文。
    李國祁總纂
    1995《臺灣近代史-經濟篇》。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呂榮泉總編輯
    1981《苗栗縣地名探源》,苗栗縣:苗栗縣地名探源編輯委員會。
    呂敦禮撰
    2006《厚菴遺草》,臺北縣板橋市:龍文。
    林坤山、蕭富隆
    2004《苑裡地區古文書集(上、下冊)》,南投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周鍾瑄,詹雅能點校
    2005《諸羅縣志》,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郁永河
    1959《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
    高拱乾
    1960《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運棟總纂
    1999《苗栗縣鄉土史料》,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6《重修苗栗縣志 人物志 卷卅二》,苗栗市:苗縣府。
    陳第
    1959《東番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文獻叢刊第56種。
    陳培桂
    1993《淡水廳志》,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水木、潘英海
    1996《道卡斯族蓬山八社契約文書整理計劃(期末報告)》,苗栗市: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2002《道卡斯蓬山社群古文書輯》,苗栗市:文化局。
    莊龍
    2001《南村詩稿》,臺北縣板橋市:龍文。
    連雅堂
    1992《臺灣詩薈》上、下集,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66《臺灣詩薈雜文鈔》,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二四種,臺北市:臺灣銀行。
    曾笑雲編
    2006《東寧擊鉢吟前、後集》,臺北縣板橋市:龍文。
    傅錫祺
    1963《櫟社沿革志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叔璥
    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
    黃鼎松
    1991《苗栗縣開拓史話》,苗栗市: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1998《苗栗的開拓與史蹟》,臺北市:常民文化。
    2007《重修苗栗縣志 卷四 人文地理志》,苗栗市:苗栗縣政府。
    黃銀煌
    1983《台灣省苗栗縣誌卷四-文化建設誌》,苗栗市:民政局。
    黃新亞、鍾建英
    1983《苗栗縣志》,臺北市:成文出版社,臺一版。
    程士航、張軒哲
    2007《重修苗栗縣志 卷廿七 文化志》,苗栗市:苗栗縣政府。
    張谷誠
    1996《新竹叢誌》,新竹市:竹市文化。
    蔡振豐
    1959《苑裏志》,臺灣文獻叢刊第48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
    2011《苑裏志》,臺南市:臺灣史博館,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
    蔡汝修
    2006《臺海擊鉢吟集》,臺北縣板橋市:龍文。
    劉良璧
    1993《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寧顏、洪敏麟
    1983《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賴子清編
    2006《臺灣詩醇》,臺北縣板橋市:龍文。
    2006《臺灣詩海》,臺北縣板橋市:龍文。
    賴紹堯
    2001《悔之詩鈔》,臺北縣板橋市:龍文。
    苗栗縣文化局
    2005《苗栗縣文化資產手冊》,苗栗市:文化局。
    苗栗縣政府
    2006《重修苗栗縣志》。苗栗縣:苗栗縣政府。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9《苗栗縣鄉土史料》,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新竹市政府
    1997《新竹市志》卷七〈人物志〉,新竹市政府。
    安倍明義
    1987《台灣地名研究》,臺北市:武陵。
    片岡巖,陳金田譯
    1994《台灣風俗誌》(此書原刊於大正10年2月),臺北南天書局複印本。
    伊能嘉矩
    2001《台灣文化志》國史館台灣文獻,臺北市:台灣書局。

    學者專著
    王志宇
    2008《寺廟與村落: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臺北市:文津。
    2005《苑裡慈和宮誌》,苗栗縣苑裡鎮:苑裡慈和宮管理委員會。
    王幼華
    2001《冰心麗藻入夢來-日治時期苗栗縣的詩社》苗栗市:苗栗文化局。
    王振勳
    2002《日治時期苑裡的藺草與帽蓆生產》,苗栗市:苗栗文化局。
    王振勳等著
    2010《臺灣歷史與文化:福爾摩沙的住民.心性.生活與記憶》,北縣中和:華立圖書。
    王春風
    1998《蓬山風情:苑裡老照片專輯》,苗栗市:苗縣文化。
    1999《蓬山藺編展風情專輯》,苗栗市:苗栗文化局。
    2001《蓬山文史專輯 第一輯 苑裡篇》,苗栗市:苗栗文化局。
    2004《流金歲月話蓬山-通苑古文書老照片專輯》,苗栗縣:苗栗縣蓬山文教協會。
    王曉波
    1985《臺灣的殖民地傷痕》,臺北縣中和市:帕米爾書店。
    王詩琅
    1980《日本殖民體制下的臺灣》,臺北市:眾文圖書。
    王淑端
    2011《臺灣歷史與文化》,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王嘉弘
    2011《如此江山-乙未割台文學與文獻》,臺南市:臺灣文學館。
    王嵩山
    2008《台灣經濟、社會與文化的變遷》,臺北縣深坑:威仕曼文化。
    王國璠、邱勝安
    1977《三百年來臺灣作家與作品》,高雄市:臺灣時報。
    王國璠
    1958《台灣先賢著作提要》,臺北市:文獻會。
    王建生
    2003《古典詩選及評注》,臺北市:文津。
    2011《山水詩研究論稿》,新北市:Airiti Press。
    石再添
    1995《臺灣地理概論》,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司馬嘯青
    2005《台灣日本總督》,臺北市:玉山社。
    朱雙一
    2005《台灣文學思潮與淵源》,臺北市:海峽學術。
    江寶釵
    1999《臺灣古典詩面面觀》,臺北市:巨流。
    李阿成、陳運棟、彭富欽主編
    1981《苗栗縣地名探源》,苗栗市:苗栗縣地名探源編輯委員會編。
    1988 《苗栗縣寺廟文化之研究》,苗栗縣:苗栗縣政府文復會苗栗縣總會。
    李世偉
    1999《日據時期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市:文津。
    邱家文
    1988《臺灣農業的過去與現在》,臺北市:渤海堂文化公司。
    邱勝安
    1993《台灣史話》,臺北市:黎明。
    宋澤萊
    2011《臺灣文學三百年》,新北市中和區:INK印刻文學。
    余美玲
    2008《日治時期台灣遺民的多重視野》,臺北市:文津。
    季鐵男
    1992《建築學導論》,臺北市:桂冠。
    林淑慧
    2004《臺灣文化采風:黃叔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臺北市:萬卷樓出版社。
    2007《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臺北市:臺灣學生。
    2009《禮俗‧記憶啟蒙-臺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臺北市:臺灣
    學生。
    林文月
    1976《山水與古典》,臺北市:純文學。
    1994《青山青史:連雅堂傳》,臺北市:雨墨文化。
    林癡仙著;許俊雅校釋
    2006《無悶草堂詩餘校釋》,臺北市:編譯館。
    林衡道
    2001《台灣歷史民俗》,臺北市:黎明文化。
    林坤山
    2009《苑裡鎮地名與故事》,苗栗縣苑裡鎮:苑裡鎮公所。
    林美容
    2006《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臺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
    1993《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市:自立晚報。
    林以衡
    2009《日治時期臺灣漢文俠敘事的階段性發展及其文化意涵-以報刊作品為
    考察對象》,臺北市:編譯館。
    林瓊瓔、張慶宗、李澄清
    2011《雙吉宮誌.平埔族道卡斯族-雙寮社全記錄》,南投縣:雙吉宮管理委
    員會。
    周錦宏
    2002《日治時期苑裡的藺草與帽蓆生產》,苗栗市:苗栗文化局。
    武麗芳
    2010《日治時期塹城詩社淺探》,新竹縣: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吳文星
    2008《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市:五南。
    范振宗
    1996《采田福地-竹塹社文史專輯》,臺北市:萬卷樓。
    范銘如
    2008《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市:麥田。
    施懿琳
    2000《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市:春暉。
    2003《台灣文學百年顯影》,臺北市:玉山社。
    2004《傳統漢詩卷》,臺北市:玉山社。
    施懿琳、楊翠
    1997《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彰化市:彰縣文化。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
    1995《台中縣文學發展史》,豐原市:中縣文化。
    洪麗完
    2002《台灣中部平埔族群古文書研究與導讀 道卡斯族崩山八社與拍瀑
    拉族四社》〈上、中、下冊〉,臺中豐原市:中縣文化。
    洪英聖
    1995《情歸故鄉‧壹‧總篇:臺灣第名探索》,臺北市:時報文化。
    2002《畫說康熙臺灣輿圖》,臺北市:聯經。
    洪銘水
    1999《臺灣文學散論:傳統與現代》,臺北市:文津。
    郁永河原著;楊龢之校釋
    2004《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裨海紀遊》,臺北市:圓神。
    郁永河原著;許俊雅校釋
    2009《裨海紀遊校釋》,臺北市:編譯館。
    胡友鳴、馬欣來
    2001《台灣文化》,苗栗市:洪葉文化。
    柯慶明
    2000《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市:麥田:城邦。
    翁聖峰
    1996《清代台灣竹枝詞之研究》,臺北市:文津。
    2007《日治時期台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徐文達、劉榮春
    2010《苗栗老地名》,苗栗市:苗縣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徐肇誠
    2010《林占梅詩歌研究:以《潛園琴餘草》為範圍》,臺南縣永康市:漢家。
    徐復觀
    1966《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市:臺灣學生。
    殷善培
    2009《文學視域》,臺北市:臺灣學生。
    許俊雅
    2004《講座FORMOSA:台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萬卷樓。
    2007《瀛海探珠/走向臺灣古典文學》,臺北市:編譯館。
    1994《臺灣文學散論》,臺北市:文哲史。
    1997《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 一八九五~一九四五之古典詩歌》,臺
    北市:編譯館。
    梁明雄
    1996《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研究》,臺北市:文史哲。
    莫渝、王幼華著
    2000《苗栗縣文學史》,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陳明台
    1999《台中市文學史初編》,臺中市:中市文化。
    陳能敏
    1996《永續農業過去、現在、未來》,臺北市: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
    陳捷先
    1996《清代台灣方志研究》,臺北市:台灣學生。
    陳昭瑛
    1999《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市:臺灣書店。
    2000《臺灣儒學:起元、發展與轉化》,臺北市:正中書店。
    陳春城
    2004《台灣古典詩析賞》,高雄市:河畔。
    陳光瑩
    2009《台灣古典詩家洪棄生》,臺中市:晨星。
    陳國鈞
    2010《細說陳朝龍詩》,新竹市:竹市文化局。
    陳淑容
    2012《「曙光」初現-台灣新文學的萌芽時期(1920-1930)》,臺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
    陳銘
    2003《說詩:中國古典詩詞美學三味》,臺北市:未來書城。
    陳柔森
    1999《重塑台灣平埔族圖像:日本時代平埔族資料彙編》,臺北市:原民。
    陳坤宏
    1991《空間結構-理論與方法論》,臺北市:明文。
    莊萬壽
    2003《台灣文化論-主體性之建構》,臺北市:玉山社。
    梁啟超著,許俊雅編校
    2007《梁啟超遊臺作品校釋》,臺北市:編譯館。
    許鋼
    1997《詠史詩與中國泛歷史主義》,臺北市:水牛。
    游勝冠
    2012《殖民主義與文化抗爭:日據時期臺灣解殖文學》,臺北市:群學。
    畢恆達
    2001《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黃美娥
    2007《古典台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2004《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是域與文學想
    像》,臺北市:麥田:家庭傳媒城邦。
    黃鼎松
    1991《苗栗開拓史話》,苗栗市: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1998《苗栗的開拓與史蹟》,臺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
    1998《苗栗文昌祠專輯》,苗栗市:苗縣文化。
    黃慧貞
    2007《日治時期臺灣「上流階層」興趣之探討-以《臺灣人士鑑》為分
    析樣本》,臺北縣板橋市:稻香。
    黃美玲
    2000《連雅堂文學研究》,臺北市:文津。
    2012《明清時期臺灣遊記研究》,臺北市:文津。
    黃俊傑
    2000《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市:正中書店。
    黃頌顯
    2008《台灣文化協會的思想與運動》,臺北市:海峽學術。
    黃寬重、柳立言
    1996《中國社會史》,臺北縣蘆洲:空大。
    張致遠
    2007《苗栗縣客家風情》上、下冊,苗栗市:苗縣文化觀光局。
    張志遠
    2007《臺灣的古城》,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
    2003《臺灣歷史人物小傳 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張強
    2004《藺草帽蓆的世界》,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
    傅抱石
    1995《中國繪畫理論》,臺北市:里仁書局。
    程玉鳳
    2011《洪棄生的旅遊文學:《八州遊記》研究》,臺北市:文津。
    楊正寬
    2007《明清時期臺灣旅遊文學與文獻研究》,臺北市:編譯館。
    董芳苑
    1996《探討台灣民間信仰》,臺北市:常民文化。
    詹雅能
    2010《竹梅吟社與《竹梅吟社詩抄》》,新竹市:竹市文化局。
    詹素娟、張素玢
    2001《重修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北臺灣平埔族群史》,南投
    市:省文獻會。
    廖振富
    2006《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市:編譯館。
    2007《臺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痕:從晚清到二二八》,臺北市:編譯館。
    廖忠俊
    2008《臺灣鄉鎮舊名考釋》,臺北市:允晨文化。
    廖雪蘭
    1989《臺灣詩史》,臺北市:武陵。
    潘玉蘭
    2010《天籟吟社研究》,臺北市:萬卷樓。
    潘英
    1992《臺灣拓殖始及其族姓分布研究》,臺北市:自立晚報。
    鄭明
    1989《現代水墨畫家探索》,臺北市:雄獅。
    劉麗卿
    2002《清代台灣八景與八景詩》,臺北市:文津。
    劉還月
    1994《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 醮事卷》,臺北市:臺原。
    蔡相煇
    1989《台灣的王爺與媽祖》,臺北市:臺原。
    蔡汝修原輯,吳椿榮校注
    2012《臺海擊鉢吟集校注》,臺北市:文史哲。
    蔡英俊
    2006《中國古典詩的抒情特質》,臺北市:臺大。
    蔡瑜
    1999《中國抒情詩的世界》,臺北市:臺灣書店。
    蕭瓊瑞
    2007《懷鄉與認同-台灣方志八景圖研究》,臺北市:典藏。
    1999《島民.風俗.畫:十八世紀原住民生活圖像》,臺北市:東大。
    盧嘉興著;呂興昌編校
    2000《台灣古典文學作家論集》上、中、下冊,臺南市:南市藝術中心。
    謝宗榮
    2003《臺灣傳統宗教文化》,臺中市:晨星。
    謝崇耀
    2002《清代臺灣宦遊文學研究》,臺北市:蘭臺。
    戴寶村
    2011《台灣的海洋文化》,臺北市:玉山社。
    羅青
    1990《水墨之美》,臺北市:幼獅文化。
    顧敏耀、薛建蓉、許惠玟
    2012《一線斯文:台灣日治時期古典文學》,臺南市:臺灣文學館。
    蘇碩斌
    2010《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臺北市:群學。
    龔顯宗
    1998《臺灣文學研究》,臺北市:五南。
    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1996《采田福地-竹塹社文史專輯》,新竹縣: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臺灣總督府
    1916《臺灣仕紳列傳》,臺灣日日新報印行。
    宮本延人
    1992《臺灣的原住民》,臺中市:晨星。
    尾崎秀樹
    2004《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臺北市:人間。
    笠原政治、植野弘子編;汪平譯
    1997《台灣讀本》,臺北市:前衛。
    鷹取田一郎
    1916《臺灣列紳傳》,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2009《臺灣列紳傳》,桃園市:華夏書坊。
    Yi-Fu Tuan著.潘桂成譯
    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
    2003《文化地理學》,臺北市:巨流。
    Paul Cloke,Philip Crang,Mark Goodwin;王志弘等譯
    2006《人文地理概論》,臺北市:巨流。
    期刊論文
    王振勳
    2002〈日治時代苑通帽蓆產銷與社會變遷〉,義守大學《人文與社會學報》,1:439-52。
    2003〈有關大甲藺及其製品生產變動的歷史考察〉,《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
    (2):1-29。
    2003〈冰心麗藻結詩緣-日治時期苑裡霧峰兩地文人的交遊〉,《朝陽學報》
    8(1):71-88。
    2004〈櫟社詩人的社會意識與女性態度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1):1-36。
    王志宇
    2003〈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以清及日治時代苑裏地區的祠廟為例〉,《社
    會科教育學報》6:91-110。
    2006〈廟會活動與地方社會--以臺灣苑裡慈和宮為例〉,《逢甲人文社會學
    報》12:239-262。
    2009〈臺灣寺廟碑碣與村莊社會(1683-1945)〉,《開南大學通識研究集》15:01-24。
    2004〈臺灣民間信仰的祀神觀-以苑裡慈和宮的格局與神明配置為例〉,〈苑裡文史采錄〉,《苗栗文獻》30:7-16。
    王春風
    2009〈苑裡鎮山柑王厝-愛竹山莊〉,《苗栗文獻》,45:108-118。
    王幼華
    2001〈試論豁軒詞中的感時憂國精神〉,《苗栗文獻》,17:6-12。
    王桂沰、陳千貴
    2006〈大甲藺草編織產業調查與輔導策略建議之研究〉,《朝陽設計學報》7:47-64。
    古宜靈
    2005〈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的反省〉,《立德學報》3(1):118-130。
    李國綱
    2004 〈苑裡地區地名、大水和環境變遷之探討〉,《苗栗文獻》30:60-71。
    李欣如
    2005〈文物館-灣麗文物館磚情款款〉,《書香遠傳》31:34-37。
    李毓嵐
    2009〈日治時期臺灣傳統詩人的休閒娛樂-以櫟社詩人為例〉,《臺灣學
    研究》7:51-76。
    2009〈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女性觀〉,《臺灣史研究》第十六卷第一
    期:87-129。
    林志成
    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省思〉,《社教資料雜誌》241:8-11。
    林坤山
    2004〈從清代文獻及地契,探討蓬山社群的生活境域〉,《苗栗文獻》,〈苑裡文史采錄〉,《苗栗文獻》30:45-59。
    林開世
    2003〈風景的形成和文明的建立:十九世紀宜蘭的個案〉,《臺灣人類學刊》,1(2):1-38。
    2007《方志的呈現與再現-以《噶瑪蘭廳志》為例》,《新史學》18卷2 期:1-60。
    林以衡
    2010〈日本旅臺文人宮崎來城在臺漢文學創作與評論初探〉,《臺灣學研究》,9:97-122。
    周宗德
    2006〈苗栗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及其行銷策略之研究〉,《中華行政學報》3:7-25。
    涂金榮
    2007〈清領時期苗栗縣之傳統聚落〉,《苗栗文獻》42:33-48。
    徐翠真、徐煥昇
    2007〈苗栗平原的客家傳統石母信仰研究〉《苗栗文獻》40:55-64。
    許俊雅
    1994〈光復前台灣詩鐘史話〉,收入《台灣文學散論》,文史哲出
    版。
    陳龍廷
    2004〈帝國觀點下的文學想像:清代臺灣原住民的妖魔化書寫〉,《臺灣文獻》,55(4):211-245。
    2003〈相似性、差異性與再現的複製:清代書寫台灣原住民形象之論述〉,《博物館學季刊》,17(3):91-111。
    陳家詡
    2005〈台灣稻米文化館再造農業生機〉,《書香遠傳》4:33-35。
    陳煒舜
    2007〈淺論傳統方志與文學研究〉,《文學新鑰》6:115-134。
    黃麗明
    2007〈日治時期苗栗縣之歷史建築〉,《苗栗文獻》42:49-60。
    黃美娥
    1997〈日治時代台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台灣風物》47(3):43-88。
    1998〈北臺文學之冠-清代竹塹地區的文人及其文學活動〉,《台灣史研究》第五卷第一期:91-139。
    2004〈尋找歷史的軌跡:臺灣新、舊文學的承接與過渡(1895-1924)〉,
    《臺灣史研究》第十一卷第二期:145-183。
    黃秋香
    2001〈「栗社」概說〉,《國文天地》17(3):64-67。
    曾進豐
    2006〈許天奎《鐵峰詩話》述論〉,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師大學報21:19-32。
    廖雪蘭
    1992〈日據時期臺灣三大詩社〉,《古典文學》,第十二集,學生書局。
    廖振富
    2011〈〈傅錫祺日記〉的發現即研究價值 以文學與文化議題為討論範圍〉,
    《臺灣史研究》18(4):201-239。
    賴子清
    1959-1660〈台灣古代詩文社〉,《台北文物》8卷2期-9卷4期。
    1959〈古今臺灣詩文社(一)〉,《台灣文獻》10卷3期。
    鄭喜夫
    2000〈清代道卡斯族姓名初探稿〉,《臺灣文獻》51(4):59、60、103。
    鄭瑞圖
    2004〈苑裡藺草文化的興衰與轉型〉,《苗栗文獻》30:72-84。
    2004〈蓬山吟社擊鉢競詩選錄〉,《苗栗文獻》30:85-104。
    2004〈苑裡先賢王清淵其人其詩 〉,《苗栗文獻》30:105-124。
    潘英
    1992〈談臺灣平埔族的遷徙〉,《臺灣文獻》43(4):277、278、285-291、296-298。
    顏清梅
    2003〈日治初期臺灣鄉鎮志纂修之研究--以「苑裡志」為例〉,《臺灣文獻》54(1):225-248。
    Allen Pred著、許坤榮譯
    1988〈結構化歷程和地方-地方感和結構的形成過程〉,收入夏鑄九編
    《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

    相關學位論文
    王文顏
    1979《臺灣詩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筱萍
    2010《櫟社文人陳瑚及其文學創作探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
    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宗信
    2011《崩山八社租業的形成與終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吳毓琪
    1998《臺灣南社研究》,成大中研所碩論。
    吳梨華
    2004《從文獻資料解讀清代台灣平埔族的社會文化》,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世賢
    2002《清代苑裡地區的開發—以漢番聚落消長為中心》,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淑媛
    2003《臺灣近代產業的建立-日治時期臺灣工業與政策發展》,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高雪卿
    2005《台灣苗栗地區古典詩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薰文
    2009《日治時期櫟社四家詞析論-林癡仙、陳貫、陳懷澄、蔡惠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慧
    2005《陳貫《豁軒詩草》析論》,彰化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
    陳虹如
    2000《郁永河《裨海紀遊》研究》,國立臺灣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宗志
    2007《台灣傳統建築空間變化之研究-以苗栗縣苑裡鎮歷史建築蔡泉盛號為
    研究對象》,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侑欣
    2001《憂鬱的亞熱帶:郁永河《裨海紀遊》中的台灣圖像及其衍異》,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娥
    1998《清代臺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孟秋
    2007《戰後臺中市的產業發展(1947-2004)》,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耿豪
    2008《日治時期臺灣紳章條規的設置與施行之研究》,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端然
    2003《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隆志
    1990《族群關係與鄉村台灣-一個清代台灣平埔族群駛的重建和解》,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永彬
    1996《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素娟
    1986《清代台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廖振富
    1995《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師大國研所博士論文。
    蔡清波
    2005《台灣古典詩自然寫作研究-明鄭時期至清朝時期》,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班論文。
    劉麗珠
    2000《台灣詩史-洪棄生詩與史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鍾美芳
    1986《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東海史研所碩論。
    鍾文娟
    2003《清代苑裡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1683~189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謝嘉雯
    1995《臺灣婦女勞動參與的決定因素:戰前與戰後的比較》,國立臺灣大學
    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研討會論文
    王世慶、李季樺
    1995〈竹塹社七姓公繼祀公業采田福地〉,《平埔研究論文集》(中研院台史所),127-172。
    洪健榮
    2008〈知識/權力的空間—清代臺灣方志輿圖中的政治文化意識,空間新思維-歷史輿圖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319-340。 
    詹雅能
    2003〈櫻井勉與日治前期的新竹詩社〉,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及鄉土教學研究中心所舉辦之「人時間空間地方研究的理論與實務研討會」。
    楊永彬
    2000〈日本領臺初期日臺官紳詩文唱和〉,收入《台灣重層近代文化論文集》,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播種者文化出版社。

    報紙文章
    《臺灣日日新報》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民報》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旬報》
    《詩報》

    網路資料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s2g.action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苗栗地區古文書》:http://www.ith.sinica.edu.tw/
    ♧苗栗縣政府:http://www.miaoli.gov.tw/
    ♧臺灣地區古文書資訊網:http://od.ntl.gov.tw/tl/hdintro.asp
    ♧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PDFFiles/1233.pdf
    ♧苗栗歷史老照片 http://lib.mlc.gov.tw/webmlh/
    ♧苑裡鎮公所http://www.yuanli.gov.tw/scenery/history.aspx
    ♧苑裡鎮農會http://www.yuanli.org.tw/
    ♧臺灣歷史地理資源網《古地圖與舊地名》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oldmap/
    ♧臺灣中部平埔族古文書數位典藏:http/www.tchcc.gov.tw/pingpu/pn3-3htm
    ♧全臺詩知識庫http://xdcm.nmtl.gov.tw/twp/index.asphttp://140.133.9.112/twp/index.asp
    ♧臺灣古典文學研究室:http://140.116.14.95/
    ♧臺灣日日新報http://smdb.infolinker.com.tw/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http://turs.infolinker.com.tw/tw_hannews/admin/index.php?err=y
    ♧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作品集http://140.125.168.74/literaturetaiwan/WenYi/main.html
    ♧臺灣歷史文化地圖http://thcts.ascc.net/
    ♧臺灣記憶資料庫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about_tm.hpg
    ♧臺灣方志http://county.naer.edu.tw/books.php?page_id=8
    ♧流動的歷史軌跡與收藏的平埔記憶http://www.pinpu.digital.ntu.edu.tw/index.php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