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萱儒 Chen, Hsuan-Ju |
---|---|
論文名稱: |
童詩融入國小低年級音樂節奏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Children's Poetry into Music Rhythm Teaching for First and Second Graders |
指導教授: |
莊惠君
Chuang, Wuei-Chun |
口試委員: |
莊惠君
Chuang, Wuei-Chun 林小玉 Lin, Xiao-Yu 吳舜文 Wu, Shun-Wen |
口試日期: | 2022/12/20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Music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5 |
中文關鍵詞: | 節奏教學 、說白節奏 、行動研究 |
英文關鍵詞: | rhythm teaching, rhythmic chanting, action research |
研究方法: | 行動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03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王乃慶(2020)。達克羅士教學法運用於節奏教學之研究–以電低音吉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台北。
王振義(1983)。語言聲調和音樂曲調的關係—台灣閩南語歌謠的「詩樂諧合」 傳統研究。台灣風物,第33卷第4期,43-56。
王儷蓉(2011)。肢體律動於初級鋼琴學生節奏學習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尤秋雅(2009)。以打擊樂器加入直笛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台北。
方金雅、蘇姿云(2005)。童謠教學對幼兒聲韻覺識影響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19期,1-19。
祁欣(2009)。論音樂的節奏。長春師範學院報,第28卷第5期。
何育真(2009)。B. Reimer「美感教育」與D. J. Elliott「實踐哲學」立論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李坤珊(2001)。小小愛書人─0到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台北:信誼基金會。
李宛倫(2006)。多元感官教學方案對於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童歌唱學習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
李明芳(2009)。幼稚園混齡班級中的同儕鷹架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
李星瑩(2021)。跨越語言的一代-日本兒童文學對林鍾隆童詩觀的影響及《童謠傑作選集》翻譯。竹蜻蜓.兒少文學與文化,7期,107-154。
李嘉倫(2011)。運用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於節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音樂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吳明清(2008)。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林良(2000)。淺語的藝術。台北:國語日報社。
林玫君(2009)。童詩戲遊記-戲劇教學策略融入國小四年級童詩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
林思吟(2016)。淺談差異化教學。台灣教育評論月刊,5(3),118-123。
林家惠(2017)。提升偏鄉教育,落實教育機會均等之淺見。台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7,6(9),頁134-136。
林朝陽(1995)。當代著名音樂教學法之比較研究與應用。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林雅莉(2018)。奧福音樂教學法應用於鋼琴學習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台南。
林麗月(2003)。音樂基礎訓練的知與行。台北:文化大學。
竺家寧(2001)。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市:五南。
姚世澤(2000)。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柯毓雯(2020)。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融入國小三年級直笛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出版社。
洪蘭(譯)(2009)。大腦當家(原作者:J.Medina)。台北市:遠流。
唐秀玲(2009)。兒童觀與兒童詩。兒童文學學刊,20期,105-160。
徐頌仁(譯)(1969)。音樂美學(原作者:Hugo Riemann)。台北市:愛樂。
陳丁源(2018)。律動教學應用於國小低年級聽障兒童節奏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
陳志豪(2013)。運用數位遊戲輔助國中生音樂節奏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陳怡玲(2021)。奧福律動融入音樂欣賞課程提升幼兒音樂概念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市立大學,台北。
陳昀湞(2021)。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童節奏即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
陳建安(2003)。國小低年級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發展音樂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陳聖謨(2012)。偏鄉人口結構變化與小學教育發展關係:以雲林縣濱海鄉鎮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106,23-56。
陳曉雰(1999)。音樂教學法另一篇:戈登音樂學習理論。國教新知,49(2),23-30。
陳藝苑(2004)。語言的音樂奧秘與潛能發展。國教天地,157,52-57。
陳慧娟(2012)。直笛教學對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節奏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張乃文、曾婉婷、曾進興(2012)。「華語旋律語調治療法」語句旋律和節奏設計之初探。台灣聽力語言學會雜誌,第29期,1-21。
張乃文(2004)。兒童音樂治療:台灣臨床實作與經驗。台北︰心理。
張苑如(2015)。語言節奏應用於國中一年級唐詩背誦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張統星(2001)。音樂科技教材法。台北市:全音樂譜。
張蕙慧(1996)。從生理學觀點探討兒童音樂教育。新竹師院學報,9,339-361。
郭芳玲(2003)。探討奧福教學之哲理運用於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之方法。音樂藝術期刊,3,33-76。
郭美女(1998)。基礎的音樂教育-節奏教學。國教之聲,32(1)。
國立編譯館(2000)。普通樂理上冊。台北市:大陸。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臺捷。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中小學之生活領域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之藝術領域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曾瓊瑩(2015)。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對增進國小三年級學童音樂節奏感與音樂欣賞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
黃瑾(2006)。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中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黃慶萱(2002)。修辭學。台北:三民。
黃麗卿(1998)。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台北:心理。
黃寶園(2006)。心理教育與研究法。台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彭曉柔(2018)。肢體律動活動融入國小三年級節奏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雷憶萱(2017)。應用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在國小中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楊世華(1993)。奧福與高大宜教學法於音樂行為與創造行為比較之研究:二個小團體之觀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台北。
廖幸薇(2010)。運用遊戲化策略題詩國中學生直笛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廖姿惠(2008)。直笛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節奏教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趙惠玲(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台北市:師大書院。
劉沛晴(2014)。跨域連結的幼兒藝術學習:奧福教學再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台北。
潘恆儀(2011)。音樂教學協助國小學童多元智能表現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潘淑琦(2016)。偏鄉國民小學校長與教師教學思維翻轉之研究。學校行政,104期,頁184-210。
潘麗卿(2016)。運用說白節奏策略提升國中生音樂節奏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市:復文。
鄭方靖(2015)。當代五大音樂教學法(修訂版)。高雄市:復文。
蔡華華、張雅萍(2007)。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領導行為為干擾變數。中華管理學報,8卷4期,1-7。
蔡淑慧(2013)。數位模擬遊戲融入合作學習對國中生節奏學習成效與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
賴欣怡(2013)。音樂閱讀教學對於國小三年級學生的中文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
謝欣吟(2008)。國小五年級學生音樂即興表現之成效—運用戈登音樂語法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
謝鴻鳴(1990)。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國教世紀,190,33-42。
謝鴻鳴(2006)。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修訂版)。台北:鴻鳴-達克羅士。
戴立蒂(2020)。奧福音樂教學融入國小烏克麗麗社團節奏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
鍾廷華(2017)。音樂節奏遊戲的音符節拍視覺化對於青少年學生學習音樂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魏怡(1989)。散文鑑賞入門。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Arata, S. (2011). Rhyme, rhythm, and the materiality of poetry: response. Victorian Studies, 53(3), 518-526.
Bradly, L. & Bryant, P. E. (1983). Categorizing sounds and learning to read a casual connection. Nature, 301, 419-421.
Campbell, P. S. (1998). Songs in their heads: Music and its meaning in children's lives.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lwell, C. M. (1994).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music in the whole language kindergarten.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1, 238-247.
Corrigall & Tranor (2011). Associations between length of music training and reading skills in children. Music Perception 29(2):147-155.
Koelsch, S., Maess, B., Gunter, T. & Friederici, A. (2001). Musical syntax is processed in Broca's area: An MEG study. Nature Neuroscience, 4(5), 540-545.
Lathroum, L. M. (2011). The role of music perception in predicting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five and six-year-old children. University of Miami.
MENC Task Force for National Standards in the Arts. (1994). The school music program: a new vision: the K-12 national standards, preK standards, and what they mean to music educators. Reston, VA: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Moritz, C. E. (2007).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musical rhythm sub skills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and comparison of sub skills in two school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music instruction. Tufts University.
Ormazabal, A., Artetxe, M., Agirrezabal, M., Soroa, A., & Agirre, E. (2022). A meter and rhyme controllable language model for unsupervised poetry generation. arXiv:2205.12206.
Reimer, B. (2003). A philosophy of music: Advancing the vis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Sallat, S. (2015). Music perception influences language acquisition: melodic and rhythmic-melodic perception in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Behavioural Neurology, vol.2015, 1-10.
Tomlinson, C.A. (2001). How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 ability classrooms.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olf, P. D. (2000). Just what do children learn when they create an opera. Champions of Change: The Impact of the Arts Learning, 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