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衣紋
Hsiao, YI-WEN
論文名稱: 家徽研究與設計運用創作
A Study of Family Emblems and Design Creation
指導教授: 梁桂嘉
Liang, Kuei-Chi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甲骨文紋章學日本家紋氏族家徽識別設計中國青銅器
英文關鍵詞: Clan crest, Oracle, Japanese Family Pattern, Chinese Bronzes, Western heraldry, Identity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1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遠古的徽記(emblem,mark,sign)在各民族部落中不約而同的出現,隨著族群興盛衰敗之後消失。這過程中也分化了地方與族群,形成了眾多不同名稱來表示,在本研究用「家徽」一詞來代表。家徽在英國與日本這兩大國家皆具有組織性與系統化,而家徽歷史在中華民族與台灣是確實存在卻十分罕見。本研究目的在導入家徽設計系統化的概念,針對個人與家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做有效的提升。利用企業識別系統(CIS)架構與設計流程架構模式參考發展至家徽設計運用,以活絡與協助個人對於家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各地家徽的歷史與脈絡,整理與分析得知上古殷商時代在青銅器上分別記載家徽的識別與傳承。西洋紋章學由中世紀十字軍東征,後廣為貴族所使用。在古日本盛行的家徽的源起於貴族牛車上,後來演變成軍事所用,最後都變成個人化的象徵。傳統文化與時代感權衡過後,家徽轉變以商標的姿態,家徽設計運用到日常生活賦予了視覺識別的意義。本研究後章主要探討家徽如何透過現代化企業識別系統化創作。本研究案例分析以林語堂故居三處家徽設計,以案例分析與訪談故居家徽設計的商業運用與未來設計的發展性。本研究最後以創作驗證來表現識別(Identity)經過視覺(Visual)結合形式(From)表現,嘗試創造出華人漢字姓氏代表家徽傳承和家徽設計運用創作經由本研究重點歸納以下:1. 設計表現以甲骨文、金文、象形字意象為主要元素。2. 呈現華人風格與文化內涵。3. 提高識別度。4. 規劃設計範疇:(1) 以地方性為主,國際性為輔,(2)顏色與圖形符號注意民俗禁忌。

    Since ancient times, emblems (including: marks, signs) have appeared spontaneously in various ethnic groups, clans and tribes. These emblems rise and fall depending on the fates of these various groups. The use of emblems also differentiates one local group from another, as each one creates its own reference to the mark. In this study, the term “family crest” will be used to represent this concept. Family crests are organized and systematic in the UK and Japan, but are very rare in the history of both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This study aims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family crest for the sake of effectively promoting personal and family solidarity and cohesion. The structure and design process of 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 (CIS) will be borrowed for developing family crests, so that an individual’s sense of identity with and belonging to a family will be activated and assisted.
    First of all, literature will be reviewed to discuss the history and context of family cre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review and analysis should also tell us how family crests engraved on the Chinese Bronzes from ancient Yin-Shang Dynasty were identified and passed on. Western medieval heraldry started with the “Knights of the Crusades” who wore emblems as personal badges. These badges were later adopted by their whole family. Japanese family patterns that prevailed in the Kamon period originated from the bricks and tiles of Chinese Chin and Han dynasties as well as from the cultures of Tang dynasty. As the balance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modernity was reached, family crests became even more popular as trademarks. The application of family crests to everyday modern life adds new meanings to visual identification. How to follow family crests through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will be discussed later in the chapter.
    This study will analyze three family crests belonging to the Lin Yutang House; crests that were personal designs by Lin Yutang himself.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people from this House about the commercial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designs of these family crests. Finall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this study will show how Identity may be represented by combining Visuality with Form. The application of surnames i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heritage of family crests connected to design will be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as follows:
    1. Images of oracle bones script, Jinwen and hieroglyphs are main designing element; 2. Chinese styles and cultures are contained; 3. Recognition is improved; 4. Scopes of design include a. local-focus to be supplemented by international, and b. taboo-conscious in the choice of colors and patterns.

    摘要 ………………………………………………………………………I ABSTRACT………………………………………………………………….II 誌謝 ……………………………………………………………………..IV 目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與目標 4 1.3. 名詞釋義:家徽 4 1.4.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8 1.5. 研究架構與流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2.1. 最原始的識別:圖案與文字 11 2.1.1.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的滾筒印章 11 2.1.2. 印章與中國文字 13 2.1.3. 書寫符號與字體 15 2.1.4. 手抄書與印刷術 15 2.2. 歐洲紋章 17 2.2.1. 紋章的起源 17 2.2.2. 紋章的歷史發展 20 2.2.3. 紋章的規範與紋章用色 22 2.2.4. 紋章與職業 24 2.2.5. 歐亞大陸家徽的對照 25 2.2.6. 歐洲當代家徽品牌化:路易威登(LV) 26 2.3. 日本家紋 28 2.3.1. 家紋的起源與發展 30 2.3.2. 庶民的家紋 33 2.3.3. 家紋與姓氏 35 2.3.4. 家紋的種類與用途 37 2.3.5. 家紋與中國的關係 40 2.3.6. 現代的日本家紋 41 2.3.7. 女紋 43 2.3.8. 與那國島的家判,盧恩文字 43 2.4. 中國青銅器與族徽 46 2.4.1. 商文明與青銅器 47 2.4.2. 青銅器的圖形符號與族徽 48 2.4.3. 西周青銅器 50 2.4.4. 「亞」字形族徽設計 52 2.5. 圖騰崇拜與姓氏 圖形文字與識別 53 2.5.1. 圖騰崇拜 54 2.5.2. 圖騰與姓氏 55 2.5.3. 圖像文字 57 2.5.4. 中國圖形文字做為識別的由來與發展 58 2.5.5. 秦磚漢瓦與文字識別 59 2.5.6. 女字旁文字 63 2.6. CIS企業識別系統與VI視覺識別理論 65 2.6.1. 最初的視覺識別 65 2.6.2. 新經濟型態下的企業識別 67 2.6.3. 企業品牌化的路徑 68 2.6.4. 符號學與核心價值 70 2.6.5. 識別訪查與重建 70 2.6.6. 商標和廣告設計 71 2.7. 歸納與製表 72 2.8. 小結 7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案例研究 80 3.1. 研究方法 80 3.1.1. 文獻資料分析法 80 3.1.2. 案例研究 81 3.1.3. 訪談法 82 3.1.4. 格式塔(Gestalt)心理學理論 83 3.2. 案例分析 84 3.2.1. 英國皇家紋章當代運用 85 3.2.2. 電影《武士的家計簿「加賀籓算用士」之幕末維新》家紋分析 91 3.2.3. 徐冰《英文方塊字書法與教室》 96 3.2.4. 其他類似案例綜合分析 99 3.3. 林語堂家徽設計案例與訪談 113 3.3.1. 林語堂身世介紹 114 3.3.2. 林語堂故居地理位置 114 3.3.3. 林語堂故居家徽 115 3.3.4. 林語堂故居門票設計 116 3.3.5. 林語堂故居家徽三處,皮革置物盒、明快打字機說明書、餐廳 椅背上 ……………………………………………………………………….117 3.3.6. 林語堂故居訪談 119 3.4. 家徽識別系統設計架構 123 第四章. 家徽識別系統與創作驗證 125 4.1. 歐亞各地家徽元素整理 125 4.2. 以研究者姓氏「蕭」創作家徽識別系統設計 126 4.2.1. 以研究者自身姓氏「蕭」家徽設計創作 127 4.2.2. 創作步驟 127 4.2.3. 現況分析 128 4.3. 「蕭」姓家徽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基本系統、運用系統 129 4.3.1. 蕭姓家徽設計簡易流程草圖 130 4.3.2. 測試創作表現形式 134 4.3.3. 蕭字家徽結合西洋紋章學風格 136 4.4. 創作驗證 139 4.4.1. 基本系統 139 4.4.2. 應用系統 144 4.4.3. 展場展示 1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5.1. 結論 149 5.1.1. 以個人為中心的家徽設計 150 5.1.2. 以家庭為主要的家徽設計 151 5.1.3. 家徽設計要點整理 151 5.2.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153 參考文獻 155

    中文書籍
    1. Cecilia Lindqvist‧林西莉著,李之義譯(2006)。漢字的故事。台北:貓頭鷹。
    2. E. H.貢布里希著,范景中、楊思梁、徐一維等譯(2003)。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長沙市:湖南科學技術。
    3. Gavin Ambrose & Paul Harris加文哈布羅斯,保羅‧哈里斯(2009)。平面設計圖解辭典,臺北市 : 龍溪國際圖書。
    4. Kanneth G. Johnson著,祝振華譯(1984)。語意學精華。台北市:黎明。
    5. Karan Brookfield著,謝儀霏譯(2006)。書寫的故事。台北市:貓頭鷹。
    6. Kurt Koffka庫爾特考夫卡(2000)。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台北市:昭明。
    7. Linda A. Hodgdon 著,陳質采、李碧姿譯(2006)。促進溝通的視覺策略:學校與家庭實務輔導指南。台北:心理。
    8. P.S.胡懷著,貓頭鷹出版社譯(1995)。新世紀世界史百科全書History of the world。台北:貓頭鷹。
    9. Sharan B. Merriam著,顏寧譯(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台北:五南。
    10. Stephen Slater著,王心潔譯(2009)。S.斯萊特紋章插圖百科:探討紋章的世界歷史及其當代應用的權威指南The Illustrated Book of Heraldry。汕頭:汕頭大學出版。
    11. 大野信長著,孫玉珍譯(2011)。戰國武將家紋軍旗事典。台北市:遠流。
    12. 山崎豐子著,秋振瑞譯(2008)。暖簾。台北:麥田出版。
    13. 午榮編、易金木譯著(明 / 2008)。魯班經-建築和木工營造經典指南。台北市:日月文化。
    14. 王桂沰(2005)。企業‧品牌。識別‧形象:符號思維與設計方法。台北市:全華。
    15. 加藤鐵雄著,林詠純譯(2013)。戰國家紋軍旗圖鑑。新北:楓樹林。
    16. 左民安、王盡忠著(2005),細說漢字部首。北京:九州
    17. 市川定春著,林耿生譯(2006)。世界武器甲冑圖鑑。台北:尖端。
    18. 任騁(2006)。民間圖騰禁忌。北京:中國。
    19. 伯特曼史蒂芬著,秋葉譯(2009)。探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北京: 商務。
    20. 李伯謙(2012)。大師導讀:中國青銅文化輝煌文明展盛世。台北:龍圖騰。
    21. 李乾朗(1986)。台灣建築史。台北市:雄獅。
    22. 李梵(2002)。文字的故事。台中:好讀出版。
    23. 李學勤編(2001)。周禮注疏-冬官考工記,(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趙伯雄整理。台北市:台灣古籍。
    24. 李澤奉、石瑄、鄭恩淮、劉如仲等編(1993)。古器物圖解。台北市:萬券樓。
    25. 李薦宏(1995)。形生活與設計FORM LIFE & DESIGN。台北市:亞太圖書。
    26. 季子弘(2006)。對符號圖騰的101個問題。台中市:好讀。
    27. 易家鉞、吕誠之著 (1996)。民國叢書 / 西洋家族制度研究 /中國宗族制度小史 /中國古代宗族移殖史論 /中國古代氏姓制度研究。劉節、袁業裕編。上海市 : 上海。
    28. 松田行正著,黃碧君譯(2007)。ZERRO零─世界記號大全。台北市:漫遊者文化。
    29. 林成滔(1998)。字裡乾坤。北京:中國。
    30. 林品章(1990)。商業設計,第二版。台北市:藝術家。
    31. 林品章(1992)。家紋─日本的重要文化之一,頁372-376。台北市:藝術家。
    32. 林品章(1995)。最新平面設計基礎,第二版。台北市:星狐。
    33. 林淑瑛編(1999)。輔仁服飾辭典 Fu-jen fashion dictionary。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所。台北:輔仁大學。
    34. 長澤伸也著,鄭雅云譯,楊玟著推薦序一、辜振豐著推薦序三(2004)。LV時尚王國。台北市:商周。
    35. 阿辻哲次著,高文漢譯(2005)。圖說漢字的歷史。濟南市 : 山東畫報。
    36. 段玉裁、楊家駱編(清、民69) 說文解字注。台北:世界。
    37. 美甘子著,黃碧君譯(2011)。出陣!解讀戰國武將和公主。台北市:商務。
    38. 茂吕美耶(2009)。字解日本:食、衣、住、遊。頁82-87。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9. 高豐(2006)。中國設計史。台北市:積木文化。
    40. 張弓長(1997)。中國古典紋樣名詞解說畫典。台北:長春樹。
    41. 張武恭(2007),電影鑑賞與創意。台北:新文京開發。
    42. 張渭蓮(2008)。商文明的形成。北京:文物出版社。
    43. 張聯芳編(1992)。中國人的姓名。北京市 : 中國社會科學。
    44. 梁慧琪著,項秋萍編(2005)。建築與藝術的對話Dialogues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Art/ Forerunner Team。台北市:天下遠見。
    45. 陳一平(2011)。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雙葉書廊。頁123。
    46. 陳恆(2003)。巴比倫的智慧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臺北市 : 新潮社。
    47. 陳星平(2005)。中國文字與篆刻藝術。台北市:藝林選刊。
    48. 陳懷恩(2008)。圖像學 : 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 Iconography and Iconology : the Meaning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Visual Arts。台北市:如果。
    49. 黃褀惠著,陳瓊花編(2009)。性別有藝思。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50. 黃墩岩編,張豐榮譯(1990)。東方文樣藝術。台北市:瑞昇文化。
    51. 楊汝安編(1990)。漢族姓氏的形成。台北:玉樹。
    52.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二版)。台北:商鼎文化。
    53. 葉國良(2011)。宋代金石學研究。台北:台灣書房。
    54. 鈴木亨著,丹羽基二編,黃碧君譯(2008)。日本家徽圖典。台北市: 商周家庭傳媒城邦。
    55. 趙伯雄,李學勤編(2001)。周禮注疏. 冬官考工記 / (漢)鄭玄注 ; (唐)賈公彥疏。臺北市 : 臺灣古籍。
    56. 鄧成連(1999)。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溝通與運作。台北市:亞太。
    57. 蕭高洪(2002)。方寸之間:中國篆刻藝術史。高雄:汶采。
    58. 錢定平(2004)。Logo的文化史。香港:中華書局。
    59. 羅竹風編(1997)。漢語大辭典 第二卷。台北:台灣東華(台灣版)。
    60. 藤枝晃著,李運博譯(2005)。漢字的文化史。北京:新星
    外文書籍
    1. Lasswell Harold (1948). Bryson, L., 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New York: Institute for Religious and Social Studies. p. 117
    2. 木屋進Shinshi Keikan (出版年不詳),家紋入門 Kamon Nyumo。東京都 : 日本文芸社。
    3. 伊藤幸作(1979)。日本の紋章,Vol.12。東京 : ダヴィッド社, 1974.08。
    4. 沼田賴輔(1968),日本紋章学。東京 : 人物往来社
    5. 阿辻哲次(1989)。图說漢字の歷史 。東京都 : 大修館。
    6. 高橋正人(1981)。図說シンボル.デザイン : 意味と歷史 。東京都 : ダヴイッド社
    7. 高橋正人(1986)。日本のしるし / 高橋正人著.写真撮影。東京都 : 岩崎美術社。

    中文期刊文獻

    1. 丸山梅子(2011)。淺談日本家族族徽─家紋,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山東青島。文藝生活:下旬刊。
    2. 李俠(2008)。淺談家徽與日本文化,安徽文學,2008年Vol.2,頁329-336
    3.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訪談模式與實施身。心障礙研究, Vol.3, No.2,頁133。
    4. 姚志豪(2002),商金文族氏徽號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姜春梅(2003)。話說日本的「家紋」。吉林化工學院;日語知識 , The Knowledge of Japanese, 編輯部郵箱 2003年 Vol.9,頁38。
    6. 凌宗魁(2012)紅磚與白石─臺灣近代建築「辰野式」風格之社會意義探訪,台灣建築史論壇-台灣建築百年學術之路出版論文集Vol.3,No.3。
    7. 陳綬祥(1998),中國平面設計三題 漢字設計,裝飾1998年Vol.1。

    外文期刊
    1. 須藤利一(1937)。與那國島の「バラサン」「カイダー字」及家判Bara-Zan (Knot-records) and Kaida-di (Pictographs) in Yonakuni, Ryukyu Islands。民族學研究 Vol.3,No.3,頁132-152。 1937-01-01 日本文化人類学会。
    2. Arthur Charles Fox-Davies(2012)。A Complete Guide to Heraldry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41617/41617-h/41617-h.htm上網時間:2014/03/16

    1. 劉瓊(2010),關於中國傳統服飾中的“十二章”紋樣研究http://big.hi138.com/wenhua/wunhuayanjiu/201011/267103.asp上網時間:2013/11/16
    2. Kuse Ayumi , Tsujiai Hidekazu (2013)。Kamon tool using In Design of JavaScript (InDesignのJavaScriptを利用した家紋ツールポスター生活支援・アート・可視化),映像表現・芸術科学フォーラム) 。ITE Technical Report 37(17),p 253-254, 2013/03/08。上網時間:2013/12/16。

    網路部分

    1. Hanatarenacsyasuda,家紋調査 松前郡松前町 法幢寺墓地、龍雲院墓地。關鍵字搜尋:生駒車http://hanatare-ruins.doorblog.jp/archives/51847170.html,(上網日期:2014/1/12)。
    2. Loyola,(2012)。【資料考察】紋章創作教學與介紹,http://revo-create.com/viewthread.php?tid=62858
    3. Neil Bromley (2012). Illuminated Initial ( Detail from the Rothwell Charter) http://www.calligraphyandheraldry.com/portfolio/untitled-14/ (上網日期:2014/3/14)
    4. udn城市,西風東漸與東風西漸 - 天下縱橫談 http://city.udn.com/3011/4763029#ixzz2QyQSLjcE網路城邦(上網日期:2013/4/20)。
    5. 小學堂,字形演變資料庫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上網日期:2013/8/12)。
    6. 小學堂-查詢古文字(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小篆)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
    7. 中西元男實驗人生http://designist.net/blog/(上網日期:2014/4/12)
    8.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旅遊服務中心CIS形象識別手冊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313(上網日期:2014/4/12)
    9. 王心怡: 商周圖形文字-族徽。文獻處理實驗室http://cdp.sinica.edu.tw/token/index.htm(上網日期2013/4/16)
    10. 古典新知/徽識http://www.gudianxue.org/index.php?title=%E5%BE%BD%E8%AD%98&variant=zh-hant(上網日期2013/4/17)。
    11. 查詢個人家紋http://www.ayataka.jp/fun/kamon/(上網日期:2013/9/12)。
    12. 飛盟廣告設計 印刷,2010。企業識別系統CIS概說(一)。http://famous1993.pixnet.net/blog/post/30989509-企業識別系統CIS概說(一)(上網日期:2013/10/11)。
    13.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院藏璽印展2007/1/20-7/8,分寸之間-印面的形式與內容。http://www.npm.gov.tw/exh95/seal/small_ch.html(上網日期:2013/8/12)。
    14. 張瑋真,輔仁大學織品服裝配件講師。深入GUCCI包的設計靈魂 前衛、異域的奢華搖滾。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old&s_dir=20080625&s_code=0829&s_cat=(上網日期:2013/5/24)
    15. 清朝官服圖案-中文百科在線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82614 (上網日期:2013/5/2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