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麗賢
Li-Hsien Chien
論文名稱: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之研究
The Study of Conflict Management in High Schools in Taipei Area
指導教授: 張明輝
Chang, Ming-Hu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5
中文關鍵詞: 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
英文關鍵詞: High School, Conflict Manag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的一般情形及衝突管理的現況,探討影響衝突管理策略的一般因素及衝突管理的結果,並進一步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所形成的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作為學校衝突管理的參考。
    為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兼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與訪談等方法。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探討衝突管理的理論及相關研究;其次,依據文獻探討的結果,編製「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藉以了解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的現況;第三,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架構訪談大綱,進行學校校長、主任之訪談;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之校長與主任,共發出問卷250 份,問卷採SPSS for Windows 10.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訪談對象為服務於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的4位校長與6位主任,共10所學校,10位受訪者。
    綜合調查研究的發現與訪談結果,歸納以下結論:
    一、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成員衝突次數不多,發生衝突機會較多的成員是學校的行政人員與行政人員,且其衝突的原因以「角色或責任歸屬不清或權責不明確」及「不適宜的語言、態度或行為」最常見。
    二、人際衝突的原因一部分來自溝通不良與不適宜的語言、態度或行為,因此造成無效的溝通。學校成員若能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與情緒管理,適度學習傾聽與同理心,具備良好的口德,應可減少衝突。
    三、女性行政主管比男性主管更強調學校成員因為不適宜的語言、態度或行為而容易引起衝突。女性行政主管比男性主管更強調學校成員會因溝通技巧欠佳,造成誤會釀成衝突。
    四、行政主管處理學校成員間的衝突最常使用合作型的管理策略,最少使用競爭型策略。行政主管在處理自己與成員間的衝突時,可能交互運用五種策略,但最常使用合作型衝突管理策略。
    五、行政主管普遍認為「個人因素」、「衝突情境因素」及「衝突結果因素」等三項,對於運用衝突管理策略時皆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以「衝突結果因素」的影響最大,最主要以團體和諧為優先考量。
    六、行政主管認同衝突管理後,能對學校組織氣氛、決定品質與團體績效產生正面、積極的結果,使學校的溝通管道暢通,同仁更勇於表達意見;衝突使學校同仁的意見得到充分的重視;衝突促使學校提高作決定的品質;衝突使多方意見得以融入,達成的結論容易被接受,有助於達成教育目標。
    七、學校行政主管的衝突管理認知大部分來自實務經驗累積、閱讀及參加研習等管道。
    關鍵字: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

    A Study on Conflict Management in High Schools
    in Taipei Area
    Li-Hsien Chie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current conflict conditions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high school in Taipei area. Based on previous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of conflict management,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elements of influencing school conflict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rovid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conflict management in school administrative system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conflict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studies. The second par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formed.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are employ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validity of these findings. A questionnaire to 250 administrative staffs of high school and the semi-structure interviews to key informats(including four principals and six administrators)were conducted. The third part, 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 are provided.
    Seven points of conclusion can be derived from analyz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interviews.
    1. There are a relatively low number of conflicts among the staff in high schools in Taipei area. Most of these conflicts occur among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resulting from unclear ideas of their respective roles or responsibilities, and improper language, attitude, or behavior.
    2.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occur partly because of bad communica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language, and thus communication breakdowns result. A possible and feasible way to decrease such conflicts is for the school staff to acquire better skills in 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They should also learn to listen, empathize, and use decent language.
    3. More women than men on 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posts consider conflicts among school staff result from improper langua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nd unpolished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well.
    4.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s employ most often the coopera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while settling conflicts among school staff, and least often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They may use the five strategies interchangeably when settling conflicts between themselves and the school staff, but the cooperative strategy is most often used.
    5. Most school administrators consider the “personal factor,” the “factor of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he conflict occurs),” and the “result factor” influence their decisions in choosing suitable conflict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the three factors, the “result factor,” which has a lot to do with the final results brought about by the strategy utilized, is most influential since their priority in conflict management is to achieve harmony in the organization.
    6. The administrators agree that the atmosphere in the organization, the decision-making, and the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levels improve greatly after conflict management is conducted.There is better communication in the school, and the school staff are more willing to voice their opinions.Conflicts put the opinions of the school staff in the focus and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h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cision-making. Conflicts help bring in opinions from different parties to be considered, adapted, and adopted, and therefore the conclusions reached are more acceptable to all. This helps in achieving the school’s goals in education.
    7.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s’ knowledge of conflict management is acquired mostly through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reading, and attending seminars and workshops.
    Key words:high school,conflict management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之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衝突管理的意涵……………………………………………… 15 第二節 衝突管理的相關理論………………………………………… 36 第三節 學校衝突管理的相關研究…………………………………… 8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97 第一節 調查研究架構………………………………………………… 9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9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02 第四節 實施程序……………………………………………………… 104 第五節 資料處理……………………………………………………… 105 第四章 調查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107 第一節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的情形及其原因分析…………… 107 第二節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的現況…………………… 122 第三節 影響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策略的因素………… 125 第四節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結果分析………………… 131 第五章 訪談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137 第一節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的現況………………………… 137 第二節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的現況…………………… 14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5 第一節 結論…………………………………………………………… 145 第二節 建議…………………………………………………………… 148 參考文獻 ………………………………………………………………… 153 中文部分………………………………………………………………… 153 英文部分………………………………………………………………… 157 附 錄 ………………………………………………………………… 161 附錄一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調查問卷………………… 161 附錄二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訪談大綱………………… 168 附錄三 訪談記錄舉隅………………………………………………… 169 表 次 表2-1 Hersey的衝突行為類型……………………………………… 44 表2-2 衝突管理與衝突解決的差異比較…………………………… 51 表2-3 Thomas之衝突解決方式的權變途徑………………………… 70 表2-4 Kinder九種處理歧見的策略模式…………………………… 71 表2-5 學者對於衝突管理策略之看法……………………………… 73 表3-1 臺北縣市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數目一覽表…………………… 100 表3-2 臺北縣市公立高級中等學校班級數一覽表………………… 100 表3-3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情形一…………………………………… 100 表3-4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情形二…………………………………… 101 表3-5 接受研究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102 表3-6 專家效度檢核人員名冊……………………………………… 103 表4-1 行政主管知覺學校衝突的情形與來源……………………… 108 表4-2 學校行政主管知覺學校衝突來源與原因的次數百分比分配表……………………………………………………………… 111 表4-3 不同性別受訪人員學校衝突來源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15 表4-4 不同年齡行政主管學校衝突來源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16 表4-5 職務不同之學校衝突來源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16 表4-6 不同地區學校行政主管的學校衝突來源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17 表4-7 不同學校類別學校行政主管之學校衝突來源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17 表4-8 不同學校班數之學校衝突來源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17 表4-9 不同性別學校行政主管之學校衝突原因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20 表4-10 不同年齡行政主管學校衝突原因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20 表4-11 不同職務行政主管學校衝突原因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20 表4-12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之學校衝突原因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21 表4-13 不同學校類別之學校衝突原因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21 表4-14 不同學校班級數之學校衝突原因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21 表4-15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行政主管衝突管理的現況………… 123 表4-16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行政主管衝突管理策略的影響因素 126 表4-17 不同性別行政主管之衝突管理影響因素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28 表4-18 不同年齡行政主管之衝突管理影響因素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28 表4-19 不同職務行政主管之衝突管理影響因素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29 表4-20 不同學校所在地之衝突管理影響因素之平均數、標準差、 F值與事後比較……………………………………………… 129 表4-21 不同學校類別之衝突管理影響因素之平均數、標準差、 F值與事後比較……………………………………………… 129 表4-22 不同學校班級數之衝突管理影響因素之平均數、標準差、 F值與事後比較……………………………………………… 130 表4-23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行政主管衝突管理結果…………… 132 表4-24 不同性別行政主管衝突管理結果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34 表4-25 不同年齡行政主管衝突管理結果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34 表4-26 不同職務行政主管衝突管理結果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34 表4-27 不同學校所在地行政主管衝突管理結果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35 表4-28 不同學校類別行政主管衝突管理結果之平均數、標準差、 F值與事後比較……………………………………………… 135 表4-29 學校不同班級數行政主管衝突管理結果之平均數、標準差、F值與事後比較………………………………………… 135 圖 次 圖1-1 本研究架構圖………………………………………………12 圖2-1 Robbins的衝突歷程模式…………………………………41 圖2-2 Riggs的衝突管理策略選擇模式…………………………44 圖2-3 中國人實性人際衝突化解方式的結構分析……………79 圖3-1 調查研究架構圖……………………………………………97

    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如哲(1998)。教育行政學。臺北市:五南。
    王家通(1986)。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王振鴻(1988)。國中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同理心與教師衝突反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朝茂(1992)。學校衝突問題之探析。教育文粹,21,106-126。
    申章政(1999)。國小校長管理溝通類型、衝突管理風格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元祥(2001)。衝突管理策略分析。教育研究月刊,83,71-76。
    朱金池(1991)。組織衝突之研究。警專學報,4,113-126。
    江榮國(1991)。化組織衝突為種子。世界經理文摘,61,40-51。
    余伯泉(1995)。歡迎暴風雨帶來轉機。管理雜誌,237,124-125。
    呂坤(2002)。呻吟語(新排標點本)。臺北:頂淵文化。
    余朝權(1983)。組織理論—整合結構與行為。臺北市:聯經。
    李茂興(譯)(2001)。Stephen P.Robbins著。組織行為(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第六版)。臺北市:揚智。
    宋秉明(1991)。衝突經營的概念與展望。靜宜管理學報,2,191-202。
    李錫永(1987)。主管人員衝突解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瑞陽(1997)。國民小學校長管理能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
    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
    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01)。衝突管理。教育研究月刊,85,112。
    吳經熊(1984)中國人的心靈:中國哲學與文化要義。臺北市:聯經。
    汪明生、朱斌妤(1999)。衝突管理(三版)。臺北市:五南。
    周丁浦生(1984)。中國人的管理觀-衝突管理的傳統與創新。臺北市:桂冠。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Robert G.Owens著。教育組織行為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ducation)。臺北市:揚智。
    林松齡(1988)。衝突的辯論—馬克斯與韋伯社會變遷觀點的比較。文星,117,
    147-149。
    林振春(1993)。衝突管理理論及其在團體中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
    教育學刊,22,73-106。
    林新發(1999)。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和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語堂(1935)。吾國吾民。臺北市:遠景。
    林靜茹(1993)。國民中小學校長人際衝突管理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鎮坤、陳秋瑾(1992)。教育行政衝突理論之研究。臺北縣:雙溪國中。
    柯進雄(1994)。衝突理論與學校領導。臺北市:台聯。
    胡峻豪(1997)。國民小學校長之衝突管理策略及其成效。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木蘭(1983)。行為科學與管理。臺北市:三民。
    徐敏榮(2001)。從組織衝突談教師會與學校行政應有之觀念與作為。教育研究
    月刊,81,63-68。
    韋政通(1975)。中國的智慧。臺北市:牧童。
    韋政通(1987)。社會衝突與衝突解決。中國論壇,280,8-29。
    孫龍基(1983)。中國文化的深屬結構。香港:壹山。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張文雄(1982)。組織衝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市。
    張茂桂(1986)。社會階層化與階層衝突。中山社會科學譯粹季刊,2,55-58。
    張明輝(1991)。巴納德組織理論與教育行政。臺北市:五南。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市:學富。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金鑑(1985)。管理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0)。教育行政研究(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張德勝(1989)。儒家倫理的秩序情結—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釋。臺北市:巨流。
    張鐸嚴(1985)。國民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間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懿文(1995)。洗衝突各出奇招—主管的幾把刷子。管理雜誌,237,104-113。
    曹達文(1980)。共識、衝突與合作。憲政思潮,49,115-122。
    梁茂森(1993)。組織中衝突之探析。教育文粹,22,129-144,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出版。高雄市。
    黃光國(1988)。中國人的權力遊戲。臺北市:巨流。
    黃展驥(1983)。阿茂正傳-中庸與詭辯。香港:蝸牛叢書。
    黃麗莉(1996)。中國人的人際和諧與衝突-本土化的理論與研究。國立台灣大學
    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陳嘉皇(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秉章(1985)。社會學新論。臺北市:三民。
    彭康鎮(1981)。機關組織中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費孝通(1948)。皇權與紳權。臺北市。自行重印本。
    葉啟政(1987)。衝突不擔心,和諧的迷思才擔心。中國論壇,4,26-29。
    葉學志(主編)(1994)。教育概論。臺北市:正中
    葉菁華(1995)。有衝突才有活力—衝突管理面面觀。管理雜誌,237, 90-94。
    瞿立鶴(1990)。教育行政。臺北市:茂昌。
    潘正德(1995)。團體動力學。臺北市:心理。
    鄭德坤(1974)。中國的傳統文化-人本中庸。臺北市:地平線。
    楊國樞、曾仕強(主編)(1991)。中國人的管理觀(第三版)。臺北市:桂冠。
    蔡培村(主編)(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麗文。
    蔡進雄(2001)。學校行政領導。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樹培(1994)。人群關係與組織管理。臺北市:五南。
    劉玉琰(1986)。組織行為。臺北市:華泰。
    劉麗真譯,H.S.Kindler著(1993)。衝突管理-如何面對不同的聲音。臺北市:麥田。
    賴淑珍(1980)。衝突和衝突的管理。憲政思潮,49,139-152。
    韓經綸(1994)。組織行為學導論。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198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文景。
    謝耀龍(1995)。兩個鼓脹的氣球只會愈撞愈遠—消弭衝突的六個分解動作。
    管理雜誌,237,122-123,臺北市。
    龍冠海(1986)。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一冊社會學。臺北市:台灣商務。
    龔平邦(1984)。現代管理學。臺北市:三民。
    二、英文部分
    Adams,D.C.( 1989)﹒Perceptions of conflict,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and commitment in middle level schoo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shworth,M.A.( 1989)﹒A study of the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s of principals and superintendents in the public schools of Ohio.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Borisoff,D.G.,&Victor,D.A.(1998)﹒Conflict management.Boston,MA:Allyn and Bacon.
    Byers,K.A.(1987)﹒Relationships between principal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onflict ,conflict resolution behavior,leader 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Coser, R.A.(. 1 981)﹒Rechard on conflict handling behavior.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Cornell University.
    Claudia, L.D..(1992)﹒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ampell,R.D.(2001)﹒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conflict handling styl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Houston.
    Caldwell,W.E.&Byers,K.A.(1988)﹒Principals and teachers:Using cooperative strategies to manage conflict and improve school climate.New Orleans,LA: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Deutch, M.. ( 1969)﹒Conflict:Productive and Destructive .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1),8-29.
    Earnest,G. W.(1993)﹒Conflict managemen styles as reflections of junging personality type preferences of the cooperative extension North Central Region Directions.Ohio State University.
    Forsyth, D. R.(1990)﹒ Group dynamics.(2nd ed.),CA:Brooks Cole.
    Gorton, R.A.(1987)﹒Schoo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3rded.). Dubuque, IO:Wm.C.Brown.
    Griffin,M.J.(1987)﹒Levels of conflict,conflict resolution behavior,and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a study of principal/teacher perceptions within the high school of Pennsylvani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ajzus,T.J.(1990)﹒Conflict resolution styles attributed to principal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secondary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differing problems situation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anson, E. M. (1991).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nd ed.).Boston,MA: Allyn&Bacon.
    Hellriegel,D.,Slocum,J.W.,&Woodman,R.W.(1989).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ew York: West.
    Herbert,T.T.( 1976)﹒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York: Macmillan.
    Hoover,D.R.(1990)﹒Relationships among perceptions of principals, conflict management behaviors,levels of conflicts,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in high schoo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ohnson, D. W.(1978)﹒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Katz, D.&Kahn, R.L.(1978)﹒The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 New York: West.
    Koehler,J. W. ( 1978)﹒ Public communication. New York: West.
    Mayer,R.J.(1990)﹒Conflict management:The courage to conflict﹒New York:Battelle Press.
    Mcdaniel,A.K.(1992)﹒ A comparison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ith respect to level of conflict,conflict resoluction behavior,teacher commitment,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cfarland,D.E.(1974)﹒ 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practices(4th ed.)New York: Macmillan.
    Owens,R.G. (1987)﹒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ondy,L.R.(1967)﹒Organizational conflict: Concepts and model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2(2), 296-320.
    Pye, L. W.(1992)﹒The spirit of chinese politics:A psychocultural study of authority crisis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New York:Harper Collins.
    Robbins,S. P.(2001).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4thed.).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Rahim, M.A.( 1992)﹒Manage conflict in organization.(2nd ed.)New York:Praeger.
    Schultz,B. G.(1989).Communication in the small group: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Harper Collins..
    Sebring, R. H.( 1978)﹒Teacher-administrator conflict:New York:Harper Collins.
    Solomon,R.H. ( 1971). Maos revolution and the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teer,R.M. (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4th ed.).New York:Harper Collins.
    Stoner, J. A.,&Freeman,.R. E.( 1989)﹒ Management(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Thomas,K.W.(1976)﹒Conflic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In M.D. Dunnette(ed.) .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uzational psychology,(pp.912-913).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Weber, A.L.( 1992)﹒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
    Wexley, K. N&Yurk, G. A.(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al psychology.Ill:Richard D.Irwin .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