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洪芷如 |
---|---|
論文名稱: |
台灣地方文化館輔導機制之研究 The Studies of the Guidance of Local Cultural Museum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曾肅良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2 |
中文關鍵詞: | 地方文化館 、輔導機制 、社區營造 |
英文關鍵詞: | local cultural museum, guidance, community empowermen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4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02年「地方文化館計畫」的推動,使得各地開始重視地方文化的呈現,並期待其能帶動各地的觀光文化產業,促使在地經濟繁榮。經過了6年的推動,全國各地共成立了超過270所的地方文化館,成績相當的豐碩,但在這豐碩成果的背後,卻也背負著「蚊子館」的名聲。而地方文化館計畫也因「蚊子館」的議題而躍上文化版面。
事實上蚊子館的議題從地方文化館計畫提出前便已存在,而文化館的提出其目的之一即為了消滅所謂的蚊子館舍。更配合規劃「地方文化館輔導機制」,以期促使各地方文化館能永續經營。雖然文建會一再強調所指非其所補助之地方文化館,但經過新聞媒體的報導及批評,無論所指的館舍是否為所補助館舍,筆者認為「地方文化館輔導機制」實有檢討之必要。
本文將從台灣地方文化館計畫的發展脈絡出發,首先了解整體計畫的歷史發展及現階段成果;另也針對地方文化館輔導機制進行發展系統演變的比較。透過二者歷史重建及理論的重整與分析,以了解地方文化館計畫的整體規劃執行策略及問題。此外筆者也將以苗栗縣及高雄市地方文化館輔導團隊為案例進行實際案例訪談,透過實際訪談了解各地操作的思維及實際問題,透過理論與實際的相互應證,歸納出整體輔導機制的問題。最後筆者也將嘗試提出可改進之策略,以其能協助未來輔導機制的改善。
Owing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programme for local cultural museum in 2002, the local cultures have started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It was expected to bring the value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to flourish the local economy. Six years on, a significant promotion can be seen that there were more than 270 local museums to be established in Taiwan. However, under the fruit, there is a negative issue, as knew as the “gnat museum” (it means a museum to be set aside for a long while, so its visitors are only gnats). Because of the issue of gnat museum, the programme of local cultural museum protrudes on the cultural circles.
In fact, the issue of gnat museum had appeared before the programme of local cultural museum. Exactly, one of the aims of the programme is to wipe out the gnat museum. Moreover, the CCA enacted the guidance of local cultural museum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managements of local museums. Although the CCA claimed that are not local museums which accepted subsidies, the news criticized it is not true. Whether it is true or not, in my opinion, the guide has to be examined.
This dissertation would be start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museum in Taiwan. First of all, I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s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achievement of cultural local museums. Furthermore, I examined the guidance of local cultural museums and anaylse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above discussions, the programme and implement of the local cultural museum can be understood. Besides, I included two case studies, guide teams for local cultural museums in Miaoli county and Kaohsiung City to interview 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 reason of implements and to figure out the actual problems. Through proving the theory? to practical cases, I induced the problems of the guidance of local cultural museums. Finally, I put forward a recommendation to develop the guidance in the future.
一、中文文獻:
1.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著,徐純譯(2005),《經營公民權的參與:博物館的挑戰》。台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2. G. Ellis Burcaw著,張譽騰譯(2000),《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3. Judy Diamond著,徐純譯(2005),《評量實的指南:博物館與其他非正式教育環境之工具》。台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4.文化環境工作室(1999),《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理念與實務》。台北:文建會。
5.文建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文建會。
6.文建會(2002),《地方文化館計畫》,台北:文建會(未出版)。
7.文建會(2004),《93年度各縣市地方文化館推動小組暨縣市輔導團隊 基本資料彙編》。台北:文建會。(未出版)
8.文建會(2004),《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政策說明書》。台北:文建會。
9.文建會(2004),《地方文化館計畫工作手冊》。台北:文建會。
10.文建會(2004),《異想空間文化漫遊-地方文化館導覽 91年度》。台北:文建會。
11.文建會(2004),《地方活力再現-地方文化館導覽 92年度》。台北:文建會。
12.文建會(2004),《魅力地方風情-地方文化館導覽 93年度》。台北:文建會。
13.文建會(2005),《94年度各縣市地方文化館推動小組暨縣市輔導團隊 基本資料彙編》,台北:文建會。(未出版)
14.文建會(2005),《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政策說明書》。台北:文建會。
15.文建會(2006),《95年度各縣市地方文化館推動小組暨縣市輔導團隊 基本資料彙編》,台北:文建會。(未出版)
16.文建會(2007),《96年度各縣市地方文化館推動小組暨縣市輔導團隊 基本資料彙編》,台北:文建會(未出版)。
17.文建會(2007),《磐石計畫-縣市層級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2008-2012》。台北:文建會(未出版)。
18.文建會(2007),《磐石計畫-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2008-2012》台北:文建會(未出版)。
19.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06),《地方文化館實施與檢討研究計畫》,頁52。台北:文建會。文建會委託。(未出版)
20.中華民國環境改造協會(2002),《地方文化館計畫91年度期末報告》。台北:文建會。文建會委託。(未出版)
21.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2),《給你好看:台北縣博物館家族巡禮》。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22.米力文化空間有限公司(2005),《新竹縣文化局「地方文化館」專案輔導團期中報告》。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未出版)
23.李翠瑩(2006),《文化力新加值》。台北:大康出版社。
24.林政弘(2005),《台灣地區博物館經營管理策略》。台北:國立編譯館。
苗栗縣文化局(2004),《閱讀苗栗2005》。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25.徐純(2003),《文化載具:博物館的演進腳步》。台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26.秦裕傑(1996),《現代博物館》。台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
27.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4),《探尋高雄城市文化館》,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8.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6),《繆思最喜歡居住的城市-閱讀高雄城市文化館》,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9.揭陽(2006),《國族主義到文化公民 台灣文化政策初探2004-2005》。台北:文建會。
30.陳亮全(2003),社區營造實務的操作方式-參與式工作坊,《文建會網路學院case智庫 社區總體營造》。台北:文建會。
31.陳國寧(1997),《臺灣地區中小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硏究》。台北:文建會。
32.陳國寧(2000),《如何經營小型博物館》。台北:文建會。
33.張譽騰(2005),《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版2。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34.張譽騰(2003),《博物館大勢觀察》。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35.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2005),《93年地方文化館縣市行政輔導團成果報告》。台北:文建會。(未出版)
二、期刊與論文:
1.王玉豐(2003),地方意義的生產與建構-地方文化館的思考起點,《空間重塑簡訊》第七輯。台北: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頁14-17。
2.王啟祥(2002),博物館與社區互動模式初探,《博物館學季刊》,第16卷第1期。台中:博物館學季刊。頁27-33。
3.方瓊瑤(2006),《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1965-2005》。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
4.吳旭峰(2002),地方生活文化空間的永續經營,《空間重塑簡訊》,第五輯。台北: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頁6-11。
5.呂理政(2004),勇猛精進 再肇新機-蘭博家醫協會成立兩周年的反省與諍言,《地方文化館季刊》,第七期。台北:文建會。頁2-4。
6.呂理政(2002),博物館與社區互動-以宜蘭博物館家族為例,《博物館學季刊》,第16卷第1期。台中:博物館學季刊。頁35-45。
7.洪芷如整理(2004),新機制.新希望-地方文化館輔導機制,《地方文化館季刊》,第六期。台北:文建會。頁2。
8.洪芷如整理(2004),「想一個屬於咱的地方文化館」93年度地方文化館縣市人才培力工作坊,《地方文化館季刊》,第8期。台北:文建會。頁2-12。
9.徐純(2003),地方博物館的發展,《空間重塑簡訊》,第七輯。台北: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頁18-21。
10.張立伶(1997),《生態博物館與地方文化發展之研究--以蘭陽地方為例》,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未出版)。
11.陳佳利(2004),社區博物館運動:全球化的觀點,《博物館學季刊》,第18卷第4期。台中:博物館學季刊。頁43-57。
12.黃建龍(2005),《有力的所在:社區博物館典範的追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未出版)。
13.慕思勉(1998),《台灣的異質地方─90年代地方或社區博物館的觀察》,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發展所(未出版)。
14.賴維鈞(2003),關於民間文化能量凝聚的幾點觀察,《地方文化館季刊》,第三期。台北:文建會。頁2-3。
15.賴維鈞(2002),『地方文化館計畫』專案輔導團隊,《地方文化館季刊》,第一期。台北:文建會。頁3。
16.鍾國南(2002),公辦民營模式下博物館的社區互動,《博物館學季刊》,第16卷第1期。台中:博物館學季刊。頁53-61。
17.羅欣怡(2002),新時代地方博物館運動-從蘭陽博物館及宜蘭縣博物館家族談起,《博物館學季刊》,第16卷第1期。台中:博物館學季刊。頁47-52。
三、網站:
1. 文建會(2006年10月3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96年度補助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作業要點 》(http://www.cca.gov.tw/law/html/new/8-20061003a.html,2006年12月23日下載於文建會網站)
2. 內政部民政司 http://www.moi.gov.tw/
3. 台灣社區通網站 www.sixstar.cca.gov.tw
4. 地方文化館計畫網站 www.superspace.cca.gov.tw
5.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D0050077
6.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網站http://w5.kcg.gov.tw/khm/exhibition.asp#
7.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文物典藏查詢系統,http://archive.thm.gov.tw/nmth_pubweb/tsm/index.aspx
8.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
四、新聞報導:
1. 文建會(2005年12月17日),「社區‧美感‧新公民,公民美學行動列車啟動」新聞稿。(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news/culture_news_template.jsp?news_id=1135677112330)
2. 李玉玲(2006年06月08日), 200多個蚊子館 將評鑑分級,聯合報。
3. 朱芳瑤(2007年08月06日),部份公民會館 好像蚊子館,中國時報。
4. 侯雅燕(2007年03月06日),速食政策孵出滿地蚊子館,工商時報。
5. 胡宗鳳、楊德宜、林重鎣(2005年8月8日),台灣「蚊」物館 美麗擺著爛,聯合報。
6. 陳崑謀(2007年09月06日),文化台灣 舊酒裝新瓶 製造蚊子館,人間福報。
7. 陳英珊(2005年5月15日),『擺著爛』的重大公設一覽表,聯合報。
8. 張念慈(2006年12月14日),樹杞林文化館 竹東藝文推手,聯合報。
9. 唐在馨(2007年12月8日),世界領袖論壇 胡志強倫敦報佳音 中市獲選最佳文化與藝術城市,自由時報。
10. 楊迪文、吳淑君、鄭毅(2005年8月8日),六年50座原民館…展空氣,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