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莊曉勤
Chuang, Hsiao-Chin
論文名稱: 飯店消費者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健康飲食餐廳需求之研究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of Consumers’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and Their Demands for Healthy Eating Hotel Restaurants
指導教授: 孫瑜華
Sun, Yu-Hu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飯店餐廳自覺健康狀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健康飲食
英文關鍵詞: Hotel Restaurants,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Healthy Eating.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57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2下載:5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不同飯店消費者其自覺健康狀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健康飲食餐廳需求的狀況,與飯店消費者自覺健康狀況是否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是否會影響對健康飲食餐廳需求。本研究採用之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透過問卷發放進行研究。研究工具為自覺健康狀況量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與健康飲食餐廳需求量表。以居住在北北基地區,近半年有飯店餐廳用餐經驗的民眾為研究對象。分析方法使用SPSS 22.0 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多元迴歸分析 (Multiple Regression)。研究結果發現,飯店消費者不同年齡、職業與平均每月去飯店用餐次數,在自覺健康狀況量表有顯著性差異;飯店消費者不同年齡、職業、家庭每月平均收入、飲食型態平均、平均每周外食用餐的次數與平均每月去飯店用餐的次數,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有顯著性差異;不同教育程度、飲食型態與平均每月去飯店用餐次數,在健康飲食量表有顯著性差異。另外,飯店消費者自覺健康狀況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現正相關;飯店消費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健康飲食餐廳需求呈現正相關。因此,研究建議訴求健康飲食的餐廳業者適性化的發展健康飲食,除可提升整體星級旅館的形象外,也讓我國餐飲業邁向健康飲食新紀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consumers’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and their demands for healthy eating restaurants from different hotels, and to see if hotel customers’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influence their demands for healthy eating restaurants. A survey including a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Profile, a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and a scale of demands for healthy eating restaurants is conducted to collecting the data.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those who reside in Taipei, New Taipei and Keelung area and patronized in hotel restaurants last six months. SPSS 22.0 is the software used to conduct the data analyses of this study,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hotel consumers’ ages, vocations, and average dine-out frequency per week on the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Profil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hotel consumers’ ages, vocations, average household income per month, eating styles, average dine-out frequency per week and average hotel-dining frequency per month on the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hotel consumers’ education levels, eating styles and average hotel-dining frequency per month on the healthy eating scale. In addition, there’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otel consumers’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between hotel consumers’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their demands for healthy eating restaurants. Thus,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restaurant business should promote healthy eating to meet consumers’ needs since by doing so not only enhances the integral image of the star-rated hotel but also enhances our restaurant industry into a healthy eating new era.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 誌 v 目 次 vi 表 次 ix 圖 次 x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自覺健康狀況探討 7 一、自覺健康狀況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的定義 7 二、自覺健康狀況量表 9 三、自覺健康狀況之相關研究 10 第二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14 一、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定義 15 二、Pender 健康促進模式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 15 三、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健康飲食餐廳需求探討 24 一、健康飲食的定義 24 二、健康飲食行為影響因素 25 三、對健康飲食餐廳需求的影響因素 26 四、健康飲食需求餐廳之相關研究 27 第叁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1 第三節 抽樣設計 32 第四節 問卷設計 35 第五節 資料分析 41 第肆章 研究結果 43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43 第二節 信度與效度分析 47 一、信度分析 47 二、效度分析 51 第三節 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 56 一、消費者的自覺健康狀況與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相關性分析 56 二、消費者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其對健康飲食餐廳需求的相關性分析 56 第四節 研究假設與驗證 60 一、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飯店消費者其自覺健康狀況的差異分析 60 二、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消費者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差異分析 64 三、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消費者,其對健康飲食需求的差異分析 78 四、飯店消費者自覺健康狀況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 89 五、飯店消費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健康飲食需求的影響 90 第五節 研究假設檢定結果 92 第伍章 研究討論與建議 94 第一節 結論與討論 94 一、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飯店消費者其自覺健康狀況的差異 94 二、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消費者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差異 95 三、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消費者其對健康飲食需求的差異 96 四、飯店消費者的自覺健康狀況對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 97 五、飯店消費者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其健康飲食需求的影響。 9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0 一、提供給飯店業者的建議 100 二、後續研究建議 100 三、研究限制 101 引用文獻 102 問卷 112

    仇方娟 (2007)。南區五專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雄中學報,10,281-302。
    毛秀子 (2012)。熟年世代對蛋糕商品之消費動機與需求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王素真、陳住銘、洪耀釧 (2013)。社區高齡人口健康促進與健康需求評估之研究。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10(3),322-333。
    王普善 (2010)。基層醫療病患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生活技能、靈性健康與自覺疲勞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某診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江崇偉 (2008)。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5)。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取自: 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5479&CtUnit=566&BaseDSD=7&mp=1
    交通部觀光局 (2015)。星級旅館評鑑計畫。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224
    吳正雄 (2012)。樂活生活認知影響健康飲食消費行為及品牌權益之研究。永續發展與管理策略,4(1),19-36。
    吳老德 (2010)。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新北市:新文京。
    吳孟駿、徐永億 (2014)。熟年世代國小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5),295-310。
    吳明吉 (2007)。國小教師健身運動參與行為及心理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吳明蒼 (2014)。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編製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1(4),68-85。
    吳昇忠 (2008)。臺東縣警察人員自覺健康狀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工作壓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吳英枝 (2008)。台東縣鹿野鄉不同族群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一鑫、錢俐安 (2013)。健康促進產業創新-以健康無毒飲食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 36(11),59-67。
    李秀珍、李素幸、宋瑩珠 (2009)。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台南縣四所國中生為例。學校衛生,54,107-122。
    李曉青、趙慧芳、陳彥亭 (2013)。健康概念宣稱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影響。亞太經濟管理評論,16(2),1-26。
    李仁佐、許智鈞 (2011)。彰化縣公務人員自覺健康狀況之調查研究。運動與健康研究,1(1),51-68。
    沈盈貝、鍾育明、林清同 (2014)。探討影響綠色餐廳消費意圖在不同世代的差異:以食品相關生活型態及綠色餐廳屬性知覺觀點。餐旅暨觀光,11(2),81-108。
    沈姍姍、林雅萍、翁梓珮、呂佳芳 (2012) 。大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健康自覺、休閒需求之研究。嘉南學報,38,659 -670。
    周佳蓉、陳國勝 (2010) 。民眾對食品添加物的認知、知覺風險及風險減輕策略研究。休閒保健期刊,(3),115-126。
    林玉華 (2006)。懷孕婦女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其相關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林佳臻、杜明燦、陳俊傑、陳宣志、顏啟華、李孟智 (2013)。臺灣地區老人自覺健康狀況相關因子之探討。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8(2),75 – 89。
    林采蓉、林麗滿 (2011)。提升護理人員健康促進行為政策-以飲食與運動行為為例。長庚護理,22(2),191-198。
    林品辰 (2012)。門診代謝症候群患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思嫻、陳政友 (2006)。宜蘭縣高中(職)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6,33-53。
    林美聲、黃松元 (2006)。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以宜蘭縣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衢良、林淑芬 (2005)。大學生運動習慣、自覺健康狀況與幸福感之調查研究:以聯合大學學生為例。大專體育學術專刊,406-415。
    林進文 (2008)。原住民中年婦女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語梵 (2008)。宜蘭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思慈、張家銘、連婉如、黃芳銘 (2011)。大學男女新生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測量恆等性之研究。測驗學刊,58(3),453-478。
    邱皓政 (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SPSS (PASW) 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 : 五南。
    邱聯榮 (2009)。蔬食餐廳消費者消費動機、滿意度對忠誠度之研究。建國科大學報,29(1),89-108。
    侯堂盛、張家銘 (2015 )。不同運動項群運動員的訓練工作熱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運動知識學報,12,234 -246。
    姜定宇、盧邦祥、陳至芸 (譯) (2004)。消費心理學。臺北市:桂冠。﹙Foxall, Goldsmith & Brown, 1996)。
    姚開屏 (2000)。簡介與評論常用的一般性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量表兼談未來研究的建議。測驗年刊,47(2),111-138。
    洪耀釧、王素真 (2012)。計程車司機健康信念與健康行為關係之探討。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9(1),57-69。
    胡益進 (2009)。國立師範大學新生健康概念、自覺健康狀態、健康生活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1),1-29。
    范絢媛 (2009)。自覺健康狀況、運動態度與運動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國立臺東大學行政人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范碧珍 (2000)。430 億的飲料新趨勢。突破雜誌,178,55-56。
    孫瑜華、李青芳、劉美侖 (2005)。消費者對有機餐廳的態度與需求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11(1),23 - 38。
    徐南麗、鍾明惠、阮湘琪、劉絮湄、劉文偉 (2013)。護理人員健康促進行為之評估。健康與建築雜誌,1(1),37-46。
    徐慈嬴 (2012)。健康餐飲態度、飲食涉入、與健康飲食行為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高雄市。
    高文揚、劉啟帆、盧廷峻、趙宸紳 (2014)。高爾夫運動愛好者自覺健康、參與經驗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關係之探討。運動與遊憩研究,9(2), 1-18。
    高秋英 (1998)。餐飲管理。臺北:桂魯。
    涂宜鈞、林宇旋、洪百勳、吳秀英 (2006)。臺灣地區國人對慢性疾病預防認知及預防報保健服務利用情形初探-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178)。
    張弘諺 (2013)。柔道選手賽前減重、自覺健康狀況與運動表現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張君如、李敏惠、蔡桂城 (2008)。休閒參與對銀髮族社會支持、自覺健康狀況、生活效能之影響—以台中市長青學苑老人為例。長榮運動休閒學刊,(2),152-161。
    畢恆達 (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臺北市 : 學富文化事業。
    陳佑淵 (2014)。高齡者參與休閒活動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旅遊與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7-36。
    陳宏梧、陳宏儒 (2009)。花蓮縣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225 – 226。
    陳宏斌、蔡秀金 (2012)。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大學生的健康飲食行為意圖-以國立澎湖科技大學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7(3),78-103。
    陳昭伶、陳政友、羅惠丹 (2009)。基隆地區高中職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探討。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1,129-154。
    陳美芬 (2010)。女子監獄員工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及自覺健康狀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陳貞夙、張淑美 (2009)。台灣地區大專院校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175 -197。
    陳靜宜 ( 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麗玉、王宗進、盛世慧 (2013)。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7(2),19-36。
    曾旭民、盧瑞芬、蔡益堅 (2003)。2002 國人生活品質評量(Ⅱ):SF-36臺灣版的常模與效度檢測。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2(6),512-518。
    湯豐誠、蘇文羚、黃淑玲 (2015)。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執行情形及其相關因子探討。人因工程學刊,17(1),27-38。
    項琦 (2011)。世界四大膳食結構之典範--地中海飲食。食品與健康,11,14-15。
    馮兆康、林川雄、吳珈旻、張炳華 (2014) 。女性護理人員健康狀況、保健食品認知與消費行為分析。運動休閒餐旅研究,9(3),84-100。
    黃偉智 (2008)。臺東縣退休公教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功能性體適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黃國儀、張家銘 (2007)。屏東縣社區居民健康促進之研究-以飲食及運動處方介入。體育學報,40(2),1-12。
    黃雅文、姜逸群 (2005)。健康促進與健康行為。國民教育,45(5),18-24。
    黃毓華、邱啟潤 (199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信度效度之評估。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12(9),529-537。
    黃靖淑、宋文杰 (2008)。消費者飲食行為與健康主題餐廳需求之關係研究。立德學報,5(2),6-16。
    黃禎貞 (2008)。服務行銷-爲健康大計畫龍點睛。學校衛生,(53),73-91。
    黃顗倫、吳國龍、侯正裕、黃錦川(2013)。食品標籤資訊與消費行為之關係-以某科技大學為例。危機管理學刊,10(2),109-120。
    楊文廣、吳桂桂、李素箱、林志偉、傅若怡 (2011)。大學教職員工健康檢查、生活型態、休閒運動參與及自覺健康狀況相關性探討—以某科技大學為例。朝陽商管評論,10(2), 1-18。
    楊昭景、王瑤芬、馮莉雅、謝旭初 (2007)。國際觀光飯店餐飲從業人員對綠色生產力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13(2),165-192。
    楊秋月 (2007)。多重角色婦女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楊鵑華,陳中蓮 (2006)。健康飲食業者對健康飲食的知覺品質研究。餐旅暨家政學刊3(3),391-410。
    經濟部統計 (2014)。國內生產毛額(名目金額)之構成比-按行業分。取自http://dmz9.moea.gov.tw/GMWeb/common/CommonQuery.aspx
    經濟部統計處 (2015)。餐飲業營業額及年增率。取自http://dmz9.moea.gov.tw/GMWeb/common/CommonQuery.aspx
    董和銳 (2005)。臺灣老年人口自評健康與功能障礙情形之轉變。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72 – 87。
    廖昱眾 (2009)。台東縣消防人員工作壓力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榮泰生 (2000)。現代行銷學。臺北 : 五南。
    榮泰生 (2014)。圖解研究方法。臺北 : 五南。
    趙雅慧、彭國平 (2013)。大學生健康體適能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典型相關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2(1),85-97。
    劉光啟 (2014)。台北市國中教師自覺健康狀況對運動參與及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劉宏裕、葉怡矜、楊宗文、洪毓美、石明宗 (譯) ( 2007)。運動研究方法。臺北市:華都。
    劉修祥、蕭舜尹、李明聰 (2008)。消費者前往無菸餐廳消費意願與願付價格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明新學報,34(2),289-302。
    劉淑華、陳政友 (2012)。台北市高職夜間部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學校衛生,60,1 – 30。
    蔡正育 (2014)。樂齡族群休閒態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健康行為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1(4),53-67。
    衛生福利部 (2014)。10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取自http://www.mohw.gov.tw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4)。食品藥物管理署年報。取自http://www.fda.gov.tw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5)。健康九九網站:健康飲食。取自http://health99.hpa.gov.tw
    鄭美英 (2011)。以行動研究探討大學生日常生活健康飲食及其行動策略 (未出版碩士論文)。成功大學,臺南市。
    鄭富璟、鄭富元、范惟翔 (2013)。運用反應層級模式探討台灣上市餐飲業顧客行為意圖驅動因子之研究-兼論品牌形象干擾效果。運動休閒餐旅研究,8(4),49-76。
    鍾淑珠、陳政友 (2012)。北區某技術學院進修部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鍾惠君、陳月枝、章淑娟、林金定、許文林、謝宗成 (2014)。休閒調適策略對於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因素探討。志為護理,13(2),58-69。
    顏志龍 (2011)。傻瓜也會寫論文 社會科學學位論文寫作指南。臺北市 : 五南。
    魏琦芳、黃毅志 (2009)。臺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健康行為和身體健康與其他職業之比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87-118。
    羅淑美 (2008)。六堆地區銀髮族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顧秀林 (2013)。大眾食品安全與基因工程技術。中國飲食文化,9(2),97-113。
    A.I. Odebiyi. (1989). Food Taboos 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 the Views of Traditional Healers in Ile-Lfe. Socience and Medicine, 28, 985-986.
    B. Wansink., K. Ittersum., & J.E. Painter. (2004). How Diet and Health Labels Influence Taste and Satiatio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69(9). 340-346.
    C.L. Palank. (1991).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ve behavior: 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6(4), 815-832.
    Giacosa, Attilio., Barale, Roberto., Bavaresco, Luigi., Gatenby, Piers., Gerbi, Vincenzo., Janssens, Jaak., …& Rondanelli, Mariangela. (2013). Cancer prevention in Europe: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s a protective choice.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2(1),90–95.doi: 10.1097/CEJ.0b013e328354d2d7
    H.J. Kim., J. Park., M.J. Kim., K. Ryu. (2013). Does perceived restaurant food healthiness matter? Its influence on value,satisfaction and revisit intentions in restaurant operations in South Kor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33, 397–405. doi:10.1016/j.ijhm.2012.10.010
    J.A. Roberts., & R.D. Straughan. (1999). Environmental segmentation alternatives: A look at green consumer behavior in the new millennium.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6(6), 558-575.
    J.A. Reaburn., M. Krondl., & D. Lau. (1979). Social Determinants in Food Selection. Journal of America Diet Association.74, 637-641.
    J.A. Roberts. (1996). Green consumers in the 1990s: Profile and implications for advertising. Journal of Business. 36(3), 217-231.
    J.E. Ware., & C.D. Sherbourne. (1992).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 Medical Care, 30(6), 473-483.
    J.M. Mossey., & E. Shopiro. (1982). Self-rated health: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mong the elderly.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72(8), 800-808.
    L.S. Dianne., E.C. Marie., P. Kathleen. (1989). Health perceptions and lifestyles of the elderly. 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 12, 93-100.
    L. Fang-Hsin., & W. Hsiu-Hung (2005). Preliminary Study of a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mong Southeast Asian Women in Taiwa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1(3), 114-120. doi:10.1016/S1607-551X(09)70287-6
    M.E. Duffy. (1993).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n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25(1), 23-28.
    N.J. Pende., S.N. Walker., K.R. Sechrist., & M. Frank-Stromborg. (1990). Predicting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the workplace. Nursing Research, 39(6), 326-332.
    N.J. Pender. (1987).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2nd ed.). Norwalk, CT: Appleton-Lange.
    N.J. Pender. (1996).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3rd Eds.). Stamford, CT: Appleton & Lange.
    R.B. Schafer., & P.M. Keith. (1981). Influences of Food Desions across the Family Life Cycle. Journal of America Diet Association, 78, 144-148.
    S. Auty. (1992). Consumer choice and segmentation in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2(3), 324-339.
    S. Barbas. (2003). I’ll take chop suey: restaurants as agents of culinary and cultural chang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36(4), 669-686.
    S. Henson., S. Majowicz., O. Masakure., P. Sockett., A. Jones., R. Hart.,… & L. Knowles. (2006). Consumer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of restaurants: the role of inspection notices and other information cues. Journal of Food Safety, 26(4),275-301.
    S.N. Walker., K. Volkan., K.R. Sechrist., & N.J. Pender. (1988). Health promo- ting lifestyle of older adults:Comparisons with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correlates and patterns.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11(1), 76-90.
    S.N. Walker., K.R. Sechrist., & N.J. Pender. (1987).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Research, 36(2), 76-81.
    Y.F. Wang., S.P. Chenb., Y.C. Lee., & C.T.S. Tsai. (2013). Developing green management standards for restaurants: An applica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34, Pages 263–273. doi:10.1016/j.ijhm.2013.04.00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