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秋蘭 |
---|---|
論文名稱: |
《左傳》成語研究 |
指導教授: |
沈秋雄
Shen, Chiu-Hsi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0 |
中文關鍵詞: | 左傳 、成語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0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左傳》一書歷千載而不衰,不管在經學、史學或文學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與價值。在經學上,《左傳》被奉為「十三經」之一,和《公羊傳》、《穀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是儒學的重要典籍。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而經學是儒學的根本。經學,可說是研究儒家經典的訓詁、考證、義理之學,它兩千多年延續發展的歷史,是在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承繼、革新、豐富和發展,創造和因襲、昌盛和衰頹,相互交替,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形態,各有其特點。而在史學上,《左傳》記載了自魯隱西元年(西元前722年)至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468年),共二百五十五年間諸侯盛衰興亡的歷史,記載了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面的重大活動,是一部極其珍貴的歷史典籍。而《左傳》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是遠甚於「解經」的作用的,它不但是一部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經典,更是一部詳載豐富歷史資料的史學巨著,同時它在敘事、寫人方面,更被後世奉為圭臬。《左傳》在人物描寫藝術方面,也相當受到重視,除了對春秋五霸的精湛描寫之外,《左傳》當中有許多出現次數不多的陪襯人物,《左傳》作者也用了相當的心力去呈現。由此可見,《左傳》一書蘊含豐富而多樣的內容,值得後學對其進行各方面之研究。因此,本研究動機之一,即認為《左傳》一書內涵豐富,除現今有關經學、史學、文學等範疇外,應有更多研究層面值得開發。
《左傳》一書中記載了春秋年間諸侯盛衰興亡的歷史,記載了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面的重大活動,其間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歷史故事。許多故事及其中的精彩言辭流傳演變為今天的成語,而被人們廣泛應用,流傳至今。李大農認為:「成語比一般語匯更能完整的表現出漢民族的文化內涵,這是由成語本身的特性決定的。首先,成語是人們長期沿用,有某種歷史源流的古老詞語,每一條成語從產生到定型,都要經過語言歷史的多次篩選與錘煉,存活下來的成語,就像語言中的活化石,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次,成語固定的結構形式與組成成分,使成語具有特定的語義內涵,其語法功能上相當於一個定型的詞組甚至短語,比普通的詞語包含的信息量更大。」 成語是一種習見的固定詞組,它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恰到好處地運用成語,能使語言生動形象,表達凝練含蓄,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絕大部分的成語,都是從古代書籍、言語中經過概括提煉形成的。成語中往往保留了一部分古語詞或古漢語語法結構成分。不了解這些便容易造成對成語語義的誤用。如有人將「一衣帶水」理解為「一件衣服上帶著水」,與原義大相徑庭。要避免這類誤解誤用,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探本溯源,即對作為成語語源的古代文獻的語言材料進行分析考查。只有正其本而清其源,才能準確地理解與運用成語。因此,本研究動機之二,即是欲將《左傳》作一完整地理解、分析,以期了解《左傳》成語的意涵。
就整體研究現況而言,與《左傳》相關的經學、史學、文學方面之研究,經過學者不斷努力,至今已有相當的成績。今後《左傳》的研究必須朝向新視野、新觀點來尋求突破。秉持此一理念,本文對《左傳》一書中所衍生的成語進行研究。《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瞻而完整的編年史,也是一部優秀的散文典範,為歷代文人所傳誦。在長期的歷史流傳中,逐漸形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左傳》成語家族。不過可惜的是,在古代經典的成語研究中,多集中在《詩經》、《尚書》、《論語》、《孟子》,有關《左傳》成語研究者較少。因此,本研究動機之三,擬對《左傳》成語的來源、組成方式、內部結構及修辭方法等方面做初步探析。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三:其一,對《左傳》的成書時代背景作一概括的了解,以便於了解《左傳》成語的來源;其二,了解《左傳》成語的整體內容與意涵;其三,分析《左傳》成語的組成方式、內部結構與修辭方法。本文擬就此三點,討論《左傳》成語的來源、組成方式、內部結構及修辭手法,以期對《左傳》一書所衍生的成語作一通盤了解。
本論文之題目既然定題為「《左傳》成語研究」,故研究範圍即以《左傳》一書中的成語為主。本論文的研究資料可略分為專著與論文二大類:專著部份為《左傳》相關之典籍資料,論文部份則博採各大學研究所博碩士專題論文,以及學者專家發表於報章雜誌上的單篇文章。本論文引用《左傳》的文字非常多,關於資料取材版本,以阮元校勘、藝文印書館出版之《十三經注疏—春秋左氏傳》為主,並輔以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竹添光鴻《左傳會箋》,三書互相配合。《十三經注疏》為今日經學研究上較完備的典籍,一方面因其年代較早,另方面因其有注有疏,便於理解。雖有若干舛誤,但仍為今日經學研究之依據。楊伯峻之《春秋左傳注》,運用出土考古資料對《左傳》進行解讀,有其相當成果,注解精要不繁瑣,具有參考性。竹添光鴻的《左傳會箋》,對於經文之箋注較為合理,且時有獨特見解,亦值得參考。
本論文既著眼於「《左傳》成語研究」,故研究方法擬從三方面進行:一則先對《左傳》一書的成書背景作一考察,因為研究一書所蘊含之思想,不能不對其時代背景有所敘述;二則對《左傳》予以圈點、判讀;三則從圈點與判讀中輯錄《左傳》中所出現、衍生的成語。本論文首先分析《左傳》中成語的來源;其次,分析《左傳》中成語的定義及組成方式;然後,分析《左傳》成語的內部結構、修辭方法。
因此,本論文的章節安排,除去「緒論」和「結論」外,共分五章:在第一章,主要在於揭示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其中亦回顧過往學者對於成語的研究成果,同時簡要提及本文的組成。在第二章,以「《左傳》成書與成語應用」為主題,概述《左傳》一書名義及其與《春秋經》的關係,《左傳》之作者問題和內容與撰寫態度,再述《左傳》之價值及成語應用。
而在第三章,則以「《左傳》成語來源與形成」為主題,分別從舊典、諺語、俚語、故事敘寫等各個角度切入,以期了解《左傳》成語之來源與形成。而在第四章,則以「《左傳》成語組成方式」為標題,分別探討《左傳》成語中引用、節縮、增字(詞)、減字(詞)、更易、調序、改意等組成方式。第五章,則以「《左傳》成語內部結構」為主題,根據它們的內部結構,劃分為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偏正結構、並列結構、意義結構、述賓結構等六類,各舉數例分述之。而在第六章,則以「《左傳》成語修辭手法」為主題,分別探討《左傳》成語中摹寫、譬喻、映襯、婉曲、誇飾等修辭手法。第七章總結了本研究的論點與發現,以期更能清楚《左傳》成語的來源與形成、組成方式、內部結構及修辭手法。
參考書目
一、 專著
(一)古籍
1.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6月。
2.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6月。
3.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3月。
4. 揚雄撰,(晉)李軌、柳宗元注,吳咸、吳祕、司馬光重添注:《揚子法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5.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春秋左氏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6月。
6. 范寧注,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注疏》,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據國立故宮博院藏本影印。
7. 劉知幾:《史通》,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據國立故宮博院藏本影印。
8. 王應麟撰,孫通海點校:《困學紀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9. 陳騤:《文則》:莊嚴出版社,1979年3月。
(二)近人著作
1. 史式:《漢語成語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大學,1979年6月。
2. 馬國凡:《成語》,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9月。
3. 胡裕樹:《現代漢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6月。
4. 張靜主編:《新編現代漢語》,1980年12月。
5. 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第2版。
6. 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
7. 周慶華:《中國符號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
8. 楊柏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3月。
9. 張高評:《左傳導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10月。
10. 張高評:《左傳文學價值》,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10月。
11. 張高評:《左傳文章義法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10月。
12. 劉熙載:《藝概》,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8月。
13. 沈謙:《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台北:益智書局,1990年6月。
14. 劉大杰:《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1年6月。
15.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6月。
16. 蔡宗陽:《陳騤文則新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
17. 管燮初:《左傳句法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
18.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9年8月。
19. 蔡宗陽:《多功能實用成語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5年4月。
20. 繆天華:《增編成語典》,台北:復興書局,1989年4月。
21. 倪寶元、姚鵬慈:《成語九章》,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0月。
22.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3月。
23. 張素卿:《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8年4月。
24. 蔡宗陽:《修辭學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4月。
25.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3月,增訂三版。
26. 陳正治:《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9月,二版。
二、 碩士論文
1. 沈秋雄師:《三國魏晉南北朝春秋左傳佚書考》,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1年。
2. 葉文信:《左傳君子曰考述》,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6月。
3. 黃瓊慧:《成語辭典的編纂理念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4. 賴玫怡:《修辭心理與美感之探析-以夸飾.譬喻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5. 溫光華:《劉勰《文心雕龍》文章藝術析論》,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6月。
6. 郭瓊瑜:《史記人物語言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6月。
三、 期刊論文
1. 毛學河:〈成語是古漢語特點的縮影〉,《漢語學習》總79期,1994年第1期,頁25-33。
2. 鄭濤:〈《孟子》的成語研究〉,《古漢語研究》1994年04期,頁76-81。
3. 李大農:〈成語與中國文化〉,《南開學報》1994年第6期,頁65-71。
4. 古敬恒:〈成語來源的多角透視〉,《綏化師專學報》1995年第1期,頁60-66。
5. 史震己、張峰屹:〈簡述《論語》成語的文化影響〉,《內蒙古師大學報》1995年02期,頁65-71。
6. 錢宗武:〈《尚書》成語簡析〉,《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5年04期,頁26-31。
7. 郭媛昕:〈《論語》成語淺探〉,《新疆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03期,頁68-71。
8. 何曉英〈《左傳》熟語簡論〉,《成都師專學報》1997年第4期,頁30-35+59。
9. 楊志忠:〈《左傳》中的晉國成語故事〉,《滄桑》1999年第2期,頁46-47。
10. 陳複源:〈成語、歇後語、慣用語的特點和區別〉,《中學教與學》第1期,1999年6月,頁6-11。
11. 黃品泉:〈談談《詩經》中的成語〉,《語文教學與研究》1999年06期,頁43-44。
12. 吳鐵魁:〈成語與熟語及典故的關係〉,《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年.1月,頁50-55。
13. 王述民:〈《論語》—成語之書〉,《寧夏社會科學》2000年03期,頁120-126。
14. 李錦慧:〈詩經成語古義今解分析〉,《明倫學報》第4期(2000年4月),頁1-6。
15. 王聿發:〈成語中的修辭格〉,《北京教育》2001年 5期,頁28-29。
16. 洪藝芳:〈「詩經」成語的發展變化〉,《中國文化月刊》第25期(2001年9月),頁19-41。
17. 牛振南:〈《孟子》在語言學方面的貢獻—《孟子》中的成語和名言警句〉,《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3期,頁41-42。
18. 韓曉光:〈源於《論語》的成語淺析〉,《景德鎮高專學報》2001年03期,頁18-26。
19. 劉青琬:〈《孟子》成語解讀〉,《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01期,頁77-80。
20. 馬宏基:〈成語的範圍問題〉,《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第18卷第4期,2002年8月,頁84-89。
21. 劉堡:〈《詩經》中的成語源遠流長〉,《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年04期,頁77-78。
22. 楊薇:〈論成語與典故之異同〉,《語文研究》2003第4期,頁40-45。
23. 李晶:〈重組與變異:《詩經》成語形義例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3年05期,頁243-245。
24. 蔡蓉芝:〈詩經中的成語詞〉,《景女學報》第4期(2004年1月),頁69-88。
25. 張治:〈“詩經成語”中的漢民族文化心理例釋〉,《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1期,頁84-87。
26. 李小燕、李曉靜:〈《左傳》成語初探〉,《九江師專學報》2004年第3期,頁64-67。
27. 馬杰、付海波、劉菲:〈論《左傳》的語言特色〉,《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第6卷第4期(2004年7月),頁412-415。
28. 周祖平、余學奎:〈《論語》對漢語成語的影響及意義〉,《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頁47-49。
29. 陳琳琳:〈析論理雅各對《孟子》中些許成語典故的翻譯〉,《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03期,頁65-67。
30. 饒瑋:〈《論語》與漢語成語〉,《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頁23-26。
31. 郭慶林:〈《孟子》成語淺議〉,《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頁121-123。
32. 林裕學:〈淺論成語的哲思性--以《論語》中的成語為例〉,《中國語文》第590期(2006年8月),頁48-56。
33. 侯德雲:〈源於《孟子》的成語古今詞義差異〉,《語文學刊》2006年08期,頁124-125。
四、 會議論文
1. 周明華:〈中國成語典源溯源問題試探〉,發表於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主辦之「2004年海峽兩岸與應用文學學術研討會」,2004年10月14、15日。
五、 報章文章
1. 余光中:〈成語和格言〉,《中國時報》2004年2月9日,「人間副刊」。
六、 網路文章
1. 陸秀艷:〈左傳成語研究〉:http://www.hyrtu.com/Article/xs/jj/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