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佳玟 |
---|---|
論文名稱: |
排灣族傳統鼻笛音樂研究及現況之探討--以Butsul亞族為例 |
指導教授: | 錢善華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7 |
中文關鍵詞: | 台灣原住民 、排灣族 、鼻笛 、新式鼻笛 |
英文關鍵詞: |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Paiwan, nose flute, modern nose flut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3 下載:4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根據文獻記載,部分南島語系族群有使用的鼻笛的記錄;獨特的是,台灣原住民中的排灣族與魯凱族使用的鼻笛屬於罕見的雙管鼻笛系統,以排灣族在鼻笛方面的推廣與傳習最為重視。然而,隨著時代轉變,人與人溝通的媒介更為多樣化,使鼻笛在排灣族社會中的功能與以往不同。
排灣族鼻笛之所以再度被重視,主要是1995年下半年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及1997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分別委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主持「排灣族鼻笛、口笛技藝保存與傳習規劃報告」與「排灣族鼻笛、口笛技藝保存計畫」,後者邀請錢善華、賴朝財擔任協同主持人,對鼻笛做更深入的研究探討。
近年來,排灣族除了傳統鼻笛外,更出現了新的鼻笛形制。賴朝財參與傳統鼻笛的推廣傳習過程後,激發出不同面向的思考;於2001年與2008年以「西洋音階理念」分別製作出雙管旋律鼻笛及新式六孔單管鼻笛,使之應用更為廣泛。此外,大陸學者葉紅旗撰寫博士論文〈台灣原住民樂器研究〉時,驚嘆排灣族鼻笛音樂之美及其獨特性,但也觀察鼻笛傳承上面臨的危機。於2008年與大陸製笛名家常敦明討論後,以「十二平均律理念」製作新式六孔雙管鼻笛。
現今原住民歌舞音樂的研究成果相當豐碩,但器樂方面仍有相當大的研究空間,因此,本文以排灣族的代表樂器—鼻笛為研究主軸。從樂器形制與音樂特色討論排灣族傳統鼻笛與新式鼻笛之異同處外,也試從文化觀、社會觀、音樂觀等方面對兩者發展脈絡進行相關探討,期望本文所提出的建議,可成為日後推廣與傳承之助力。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documents, some of Austronesian people have been using the nose flutes. It is particular that the nose flutes which are used by Paiwan and Rukai in Taiwan’s indigenous belong to the uncommon double nose flute system, and the Paiwan is especially zealous to promote and continue the tradition. However, as the times change, the nose flute doesn’t play the same role as before in Paiwan’s life anymore.
Due to “Paiwan nose and mouth flutes pre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 project” and “Paiwan nose and mouth flute skill preservation project” directed by HU, Tai-Li, in 1990s, a researcher in 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Ethnology, Paiwan’s mouth flutes and nose flutes could revive again. The latter project invited CHIEN, Shan-Hua and LAI, Chao-Cai as co-projector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nose flutes.
During the promotion, LAI, Chao-Cai made some improvement. He made new double nose flute and single-pipe nose flute based on Western scale. Furthermore, in the doctoral thesis “A study of Taiwan indigenous instruments” of a Chinese scholar YE, Hung-Chi, he admired the beauty 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Paiwan nose flute music. Nevertheless, he observed a crisis of the nose flute heritage. In 2008, after discussing with Mainland flute-making master, CHANG Duen-Ming, YE made a new six-hole type double nose flute based on Equal Temperament.
Nowadays the achievement of indigenous music studies is extremely bountiful, while we still have to make progress in instrumental aspect. Therefore this thesis is focus on the representative instruments of Paiwan - nose flute. Which discussed the formation and musical feature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traditional nose flutes. In addition, the context of both in values of culture, society and music are discuss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proposal could boost the promo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nose flute in the future.
一、書目
少妮瑤。《排灣族雙管口笛雙管鼻笛風華》。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2000。
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原住民族覺醒與復興》。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
王耀華。《世界民族音樂學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王次炤 張前。《音樂美學基礎》。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田哲益。《台灣的原住民 排灣族》。台北:台原出版社,2002。
______。《台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台北:武陵出版社,2004。
江永生。《律笛音樂的探討—音色處理與聲韻技巧研究》。台北:生韻出版社,1985。
伍國棟。《民族音樂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______。《民族音樂學視野中的傳統音樂》。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呂炳川。《台灣土著之樂器》。台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呂鈺秀。《台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4。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現況與發展》。宜蘭: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09。
______。《台灣傳統音樂概論 器樂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7。
林克仁、常敦明。《中國簫笛》。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
林道生。《原住民神話與文化賞析》。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明立國。《台灣原住民歌舞的傳統與現代》。台北:山海文化雜誌社,1994。
吳榮順。《台灣原住民音樂之美》。台北:漢光文化,1999。
俞人豪。《音樂學概論》。上海: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胡台麗。《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台北:聯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胡台麗、錢善華、賴朝財。《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台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
陳瀅巧。《文化研究》。台北:易博士文化出版,2006。
許常恵。《民族音樂學導論》。台北:樂韻出版社,1993。
______。《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2005。
______。《民族音樂論述稿(三)》。台北:樂韻出版社,1992。
______。《民族音樂論述稿(四)》。台北:樂韻出版社,1999。
______。《追尋民族音樂的根》。台北:樂韻出版社,1987。
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台灣傳統音樂之美》。台中:晨星出版社, 2002。
黃玲玉。《台灣傳統音樂》。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1。
黑澤隆朝。《高砂族の音樂》。東京:雄山閣,1973。
廖秋吉。《排灣族傳統歌謠—來義鄉古樓村古老歌謠》。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童春發。《台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鈴木質。《台灣原住民風俗誌》。台北:台原出版社,1992。
維多爾。《現代樂器學上、下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譚昌國。《排灣族》。台北:三民出版,2007。
屏東縣立文化中心。《排灣文明》。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7。
________________。《86年度全國文藝季屏東縣排灣文明系列活動成果專輯》。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7。
台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蕃族調查報告書》。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7。
Bruno Nettl。《民族音樂的理論與方法》。沈信一 譯。台北:書評書目,1976。
二、學位論文
朱連惠。〈排灣族五年祭與文化認同〉。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007。
葉紅旗。〈台灣原住民樂器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博士論文,2008。
周明傑。〈排灣族與魯凱族複音歌謠比較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5。
許皙雀。〈古樓村排灣族五年祭及其祭典音樂硏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8。
劉克浩。〈台灣原住民族口簧琴研究-以文獻資料和田野調查探討口簧琴溝通型態的人文觀以及口簧琴的產業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7。
黃嘉德。〈大社村的排灣族音樂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09。
曾如敏。〈排灣族鼻笛文化之民族誌調查—平和排灣的個案研究(An Ethnographical Result on the Nose Flute Culture of Paiwan—a Case Study of Pinghe Paiwanese)〉。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7。
三、座談會論文
少妮瑤。〈排灣族樂器之探討〉。《2007南島樂舞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台東縣政府,2007):30-45。
王櫻芬。〈台灣地區民族音樂保存研究的現況與發展〉。《台灣地區民族音樂之現況與發展座談會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0):94-98。
吳榮順。〈原住民音樂之現況與發展〉。《台灣地區民族音樂之現況與發展座談會實錄》。(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0):26-35。
明立國。〈台灣原住民歌舞的文化現況及其發展〉。《台灣地區民族音樂之現況與發展座談會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0):36-40。
林清財。〈原住民音樂之現況與發展-轉變中的音樂符碼〉。《台灣地區民族音樂之現況與發展座談會實錄》。(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0):42-43。
周明傑。〈力與美的交織---五個部落的排灣族勇士歌舞研究〉。《2007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會會議手冊暨論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7):1-26。
四、期刊
少妮瑤‧久分勒分。〈排灣族樂器〉。《文化生活》。No.3(11月號,1999):17-18。
________________。〈排灣族的口笛與鼻笛傳承紀實〉。《傳統藝術》No. 2 (八月號,1999):12-14。
年秀玲。〈台灣族鼻笛、口笛與藝人〉。《山海文化雙月刊》No.13(五月號,1996):41-49。
哈尤.尤道(莊春榮)。〈台灣原住民樂器介紹〉。《山海文化雙月刊》No.21/22(3月號,1990):55-66。
胡台麗、年秀玲。〈排灣族鼻笛、口笛現況調查〉。《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No.11(十月號,1996):1-79。
許常惠。〈何謂民族音樂學〉。《音樂研究》No.1(六月號,1992):1-28。
陳鄭港。〈台灣原住民族音樂文化及其發展〉《山海文化雙月刊》No.21/22(三月號,2000):6-15。
葉紅旗。〈台灣高山族音樂述論〉。《音樂與表演》。No.3(11月號,2006):41-48。
五、有聲資料
少妮瑤‧久分勒分 製作。《生命NASI》。台北:喜馬拉雅發行,2007。CD。
周明傑 製作。《Spiuma唱情歌》。屏東:台灣原住民文化研究會發行,2007。CD。
胡台麗、錢善華、賴朝財 製作。《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發行,2001。DVD。
胡台麗 製作。《愛戀排灣笛(Sounds of love and sorrow)》。台北:南天書局發行,2005。DVD。
屏東縣政府文化局 製作。《排灣族口笛、鼻笛技藝傳習紀錄片》。未發行,2007 。DVD。
六、網路資料
玉山神學院網站:http://www.yushanth.org.tw/ 摘錄於10 December 2009。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摘錄於6 March 2008。
台中市中區獅子會網站:http://midtown.300c1.org/ 摘錄於25 November 2009。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http://www.tacp.gov.tw/ 摘錄於10 Febraury 2008。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http://www.apc.gov.tw/chinese/ 摘錄於11 November 2008。
行政院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stat/ 摘錄於30 November 2009。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網:http://www.cis.ndhu.edu.tw/zh/html/intro_history.php
摘錄於18 October 2009。
野火樂集官方網站:http://www.ignitefire.com/ 摘錄於15 March 2009
七、其他
李莎莉,〈排灣族〉(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計畫,2004。
周明傑,《排灣族勇士舞的拍攝計劃》﹝(未出版)補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93年第1期文化資產類贊助研究,2005﹞。
_______《排灣族的勇士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96年度原住民音樂採集專案補助計畫成果報告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