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窈窕 |
---|---|
論文名稱: |
樂齡大學學員人際關係、知覺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振春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2 |
中文關鍵詞: | 樂齡大學 、人際關係 、教師教學型態 、學習成效 |
英文關鍵詞: | senior universi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eaching pattern, learning outcom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39 下載:1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樂齡大學學員人際關係、知覺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成效之關係,主要研究目的有四:一、瞭解樂齡大學學員人際關係、知覺教師教學型態與和學習成效之現況。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樂齡大學學員在人際關係、知覺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成效之差異情形。三、探討樂齡大學學員的人際關係與知覺教師教學型態對學習成效的之預測力。四、綜合研究結果,提供建議予相關單位與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2013年度參與樂齡大學的高齡學員為研究對象,以自編調查問卷「樂齡大學學員人際關係、知覺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成效問卷」作為研究調查工具,共發放524份,回收有效問卷337份,有效回收率為64.3%。
統計資料分析結果歸納出下列研究結論:
一、樂齡大學學員呈現中上程度的人際關係。
二、樂齡大學學員對教師教學型態有中上程度的知覺感受。
三、樂齡大學學員呈現高上程度的學習成效。
四、樂齡大學學員之人際關係不會因為性別、年齡、教育程度、退休前職業而有所差異。
五、樂齡大學學員對教師教學習型態的知覺感受會因為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六、樂齡大學學員之學習成效會因為退休前職業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七、樂齡大學學員的人際關係、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成效之整體層面皆呈正相關。
八、樂齡大學學員之人際關係與知覺教師教學型態對其學習成效的預測程度,最具有預測力的是「學習者中心型」、其次是「同儕關係」、再其次是「師生關係」、最後是「折衷型」。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本研究分別對政府相關部門、樂齡大學辦理單位、樂齡大學的教師、樂齡大學的學員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s of students of senior university,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patterns, and the learning outcomes. There are four main purposes: First,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s of senior university,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patterns, and the learning outcomes. Second, we will analyze how variable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ffec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s of senior university,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patterns, and the learning outcomes. Third,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s of senior university and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patterns against the learning outcomes. Fourth,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comprehensive study, we will provide suggestions to related facilities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s.
This study use questionnaires targeting students involving in 2013 as research materials. We use “a questionnaire 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s of senior university,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patterns, and the learning outcomes” as research materials.We delivered 524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33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64.3%.
The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results in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f senior universities are at a high level.
2. The perceptions of senior universities on teaching patterns are at a high level.
3. The learning outcome of students of senior universities is at a higher level.
4.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occupation before retirement of senior universities students will not cause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5. The education level of senior universities students will not influence the perception on teaching patterns.
6. Occupations before retirement of senior universities students will not cau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arning outcome.
7. The overall level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s of senior university,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patterns, and the learning outcom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8. Based on the predictability, the predictive level of senior universities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patterns on learning outcome can be sequenced in the order of “learner-centered mode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clectic mode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suggestions to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ndling units of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senior universities, and other follow-up researches for future reference.
中文部份
丁惠櫻(2008)。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學習滿意度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內政部(2006)。老人狀況調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 Survey/ 98old.doc
內政部統計處(2009)。內政部統計通報—人口結構分析。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王宗斌(1999)。訓練方式、電腦自我效能暨學習型態對學習績效的影響-網頁設計時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王杙娟(2012)。樂齡族群人格特質、學習動機與其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偉力(2012)。高中生休閒生活型態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王冠程(2010)。補習班教師教學型態、學生學習態度對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瑞宏(1995)。成人基本教育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瑞宏(2004)。職業訓練機構辦理中高齡失業者再就業訓練方案規劃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淑真(2008)。阿公阿嬤の田—安養機構中老人參與園藝活動歷程及其對老人健康狀況、人際關係和自我概念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王政彥(2004)。高齡社會中老人教育的倫理問題與對策。高齡社會與高齡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2010-2060臺灣人口推估報告。取自http://www.cepd.gov.tw/ml.aspx?sNo=0000455
朱妙芳(2008)。台北縣三鶯區高齡者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朱柔若(譯)(2000)。W.Lawrence Neuman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social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臺北市:揚智。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江天明(2002)。中原大學宗教哲學講義:人際關係自我量表。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研究方法論。臺北:政大書城。
江淑瑩(2008)。大學生服務性社團參與、人際關係及人生目標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危芷芬(2001)。華人的關係類型與人際義務(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呂淑華(2013)。樂齡學習與社會資源整合之研究-以桃園縣某樂齡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杜仲傑(1989)。大學生人際親密的評量與身心適應─親子、情人、異性朋友、同性朋友四種角色的相關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何偉南(2007)我國高等回流教育成人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案例大學進修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
余采瑄(2010)。成人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高級中等進修學校第二專長教育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李俊儀(2003)。後期中等學校工業類學生對教師教學風格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嵩義(2007)。高齡學習者學習偏好、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虹慧(1999)。高齡學習者學習偏好、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振春等(2012)。老人教育學。臺中市:華格納。
林維良(2012)。高齡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岡山區長青學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台南市。
林秉毅(2007)。高齡學習方案規劃人員培訓成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虹似(2007)。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慈濟基金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欽榮(2001)。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揚智。
林麗惠(2004)。高齡學習的內容、方法、時間和地點。載於高齡學習,257-276。臺北市:五南。
林淑惠(2006)。技職校院大一新生生氣表達、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技術學院,屏東縣。
林姵君(2003)。增進班級人際關係活動方案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清雅(2005)。生氣表達方式對情緒調整效能和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實踐大學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新北市。
林秋樺(2012)。屏東縣高齡者同儕互動、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黎凱(2009)。老人的幽默感、自我概念與其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世美(2007)。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型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臺南市。
林俊宏(2011)。成就動機、同儕關係與自我實現相關之研究-以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學習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生傳(1997)。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南:復文。
林維真(2007)。學生學習風格、教師教學風格與英語科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邱天助(1993)。教育老年學。臺北市:心理。
邱天助(2011)。老年學Gerontology導論。高雄市:巨流。
邱嘉萍(2011)。探討高齡者終身教育的學習需求與服務模式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吳治勳(2002)。青少年同儕關係的評估及其特色之探討-以憂鬱傾向與壓力歷程特性為指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吳秀梅(2002)。大學成人教師教學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美玲(1996)。國中補校學生自我觀念、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知覺與數學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婉如(1992)。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嘉賢(2002)。國小教師對學校學習型組織特性知覺與教學型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柄緯(2011)。老人人際親密、社會參與及心理健康狀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和堂(2011)。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煌銘(2012)。繪本閱讀教學—以「人際關係」為主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金斐雯(2005)。台灣補習班英文名師教學風格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周馥屏(2011)。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學習者教育態度、學習滿意度與繼續學習意願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胡小玫(2011)。聯合國高齡主流化政策的內涵與啟示。成人及終身教育雙月刊,36,39-48。
胡小慧(2003)。台南市國中補校學生對教師信任感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施秋梅(2004)。由成功智慧的觀點探究一位專家科學教師的教學風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祖靜萍(2005)。台北市松年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新北市。
徐千惠(2010)。高齡學習需求與參與情況分析之研究:以苗栗縣六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徐明榮(2006)。國小教師思考風格、教學風格與學生思考風格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涂秀文(1999)。國民中學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快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徐新逸、郭盈芝( 2006 )。中小學教師遠距進修之學習參與度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空中教學論叢,20,169-190。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取自http://edu.tw/files/publication/B0034/951225.pdf
教育部(2011)。樂齡家庭生活與學習調查。周麗端、唐先梅。
教育部(2012)。教育部樂齡教育專業人員培訓要點。 民國101年04月18日發布/函頒。
教育部(2012)。101年度教育部輔助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大學計畫說明會議手冊。臺北市:教育部,未出版。
教育部(2012)。101年度教育部補助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大學計劃。 民國101年06月01日發布/函頒,發文字號:臺教社(二)字第1010091507號。
教育部(2013)。102年度教育部補助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大學計劃。 民國102年06月03日發布/函頒,發文字號:臺教社(二)字第1020082998號。
教育部(2013)。教育部102年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大學計畫研習會手冊。高雄市:教育部,未出版。
教育部樂齡學習網。102年度樂齡大學辦理學校。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10100026&Category=68
教育部(2014)。103年度教育部補助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大學計劃。 民國103年04月22日發布/函頒,發文字號:臺教社(二)字第1030056375號。
許淑華(2001)。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教學風格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許進旺(2004)。成人教育目標導向、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探討-以高雄市立空中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許世勲(2013)。人文藝術課程學習動機與滿意度調查-以高苑樂齡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許龍君(2003)。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郭生玉(198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中和市:精華。
郭永斌(2005)。人事人員工作價值觀、人際關係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俐彣(2013)。樂齡大學參與者學習成效評估之研究- 以實踐樂大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梁慧雯(2010)。高齡者同儕人際網絡間社會學習行為研究-以玩具工坊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梁永安(譯)(2011)。Thomas R. Cole&Mary G.Winkler編著。老人之書:思我生命之旅(The Oxford Book of Aging:Reflections on the Journey of Life)。臺北市:立緒。
陳麗鈴(2010)。生命教育模式對於國小學童生命教育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嘉義縣某國小四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皎眉(1997)。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新北市:空中大學。
陳皎眉(1995)。美好的人際關係。學生輔導雙月刊,36,18-23。
陳英豪(2011)。台南市樂齡大學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臺南市。
陳騏龍(2000)。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李綢(2005)。個案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陳姿緣(2012)。我國榮家規劃辦理榮民大學課程內涵與行政安排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品君(2013)。雲嘉南地區樂齡大學學員之學習需求及參與意願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陳佳齡(2006)。不同教育階段學習障礙學生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瑛倫(2012)。不同人格特質之高齡者參與運動社團人際關係與參與態度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陳貴珍(2005)。國小補校教師對成人學習者特性知覺與教學型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雪玉(2000)。國民小學補習學校教師內外控信念、角色知覺與教學型態關係的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淑萍(2000)。大學生電子郵件的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陳莉君(2008)。臺北縣新移民子女知覺教師教學風格對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湘(2013)。樂齡大學學員社會支持、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黃德祥(1991)。社會技巧訓練在教育與輔導上的應用。輔導月刊,27(3),31-35。
黃洲(2006)。雲林縣社區大學成人學習者學習風格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富順主編(1995)成人教育辭典。臺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黃富順(2000)。成人心理與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富順(2004)。高齡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富順(2007)。各國高齡教育。臺北市:五南。
黃富順(2008)。高齡教育學。臺北市:五南。
黃富順主編(2010)。樂齡大學運作手冊。臺北市: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黃麗萍(2012)。我國大學辦理高齡推廣教育厚植社會資本的策略。成人及終身教育,41,25-34。
黃明娟(1994)。大學成人學生與傳統學生教學型態偏好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淑惠(2002)。成人教師教育哲學取向與教學型態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隋復華(2004)。人生物老化與學習。載於黃富順(主編),高齡學習(頁95-110)。臺北:五南。
傅清雪(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新北市:高立。
張忠軍(2013)。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社群互動對高齡者學習電腦課程接受度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張春興 (199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8)。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智昌(2007)。線上Office教學對國小學童資訊學習動機與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慧珍(2005)。情緒感染與同理心對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實踐大學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張宏文、邱文芳(1996)。實用人際關係學。臺北市:商鼎。
張菀珍(1997)。大臺北區成人職業進修班教師教學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惟亮(2003)。人際關係之班級輔導活動實施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張國治(2005)。雲林縣高齡學習參與者、非參與者生命意義感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亞雯(2008)。英語專業課程中非同步討論之同儕互動型態與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縣。
彭怡鈞(2009)。九年一貫表演藝術科舞蹈課程對於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溫婉玉(2008)。大學生人際關係、自尊、網路使用時間和網路成癮傾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詹仕鑫(1989)。我國國民中學科學教師教學風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詹涵雯(2007)。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鄒欣純(2009)。國中生的同儕關係、師生關係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楊麗秀(2003)。四技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以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楊雅筠(2003)。老人友誼支持與幸福感之-以臺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楊國樞(1984)。青年的人際關係。中國論壇,204,10-12。
楊國樞、黃光國主編(1989)。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臺北市:桂冠。
楊千霈(2012)。樂齡大學課程規劃者對於活躍老化學習課題的認識與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楊志和(2013)。活躍老化高齡者學習特質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楊美蓉(2002)。高齡學習者自我概念、對教師教學行為知覺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楊慕慈(2004)。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禾楓。
楊雅筠(2003)。老年人友誼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董定儀(2009)。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大學生的友誼:從投契到疏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董佩瑄(2010)。成人英語學習者之學習特性、學習策略與英語教學型態偏好之探究-以台北市社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趙中景(2009)。高雄縣文理補習班學生學習型態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趙容嬋(2010)。從「忍氣吞聲」到「輕安自在」:自我與人際拿捏困境者之諮商經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培村主編(2000)。人際關係。高雄:復文。
蔡培村(2000)。人際關係。高雄:麗文。
蔡佳蓉(2008)。高雄縣國民中學教師情緒智力、教學風格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秋霞(2001)。以多元智力為理論基礎的教學對高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成就及推理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線上英漢辭典。人際。取自http://www.englishtown.com/online/lp/tw/pt/130312_01.aspx?ctr=tw&lng=ch&ps=y&ptn=gotw&etag=GOTW_003826_Research-newOnlineEnglishLearning_Xianshang_yinghan_zidian_br_186&gclid=CPLy3ba957sCFUNgpQod3CoAdg
鄭美蘭(2007)。高中職數學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鄭明韋(1999)。國立空中大學嘉義地區學生學習方式、學習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敏珍(2000)。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賴美蒨(2009)。大學生背景變項、人際親密、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差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歐玉萍(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級任教師教學風格、學習滿意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駱紳主編(2012)。創齡:銀色風暴來襲。臺北市:立緒。
盧宸緯(2011)。高齡學習者數位賦能過程及其課程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宜蔓(2009)。大學生的溝通姿態、自尊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盧俊傑(2007)。人際關係對情緒與學習生活品質之影響-以義守大學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盧美貴(1980)。國小教師教導方式與學生學習行為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淑媛(2001)。中高齡者職業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蕭文(1977)。國中學生人際關係欠佳之輔導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蕭玉芬(2013)。Kirkpatrick模式在中高齡者退休準備教育方案成效評估的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鍾秀琴(2011)。大臺南市樂齡者學習成效及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鍾翠芬(2008)。中高齡失業者參加職業訓練學習態度、學習遷移與學習成效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魏惠娟編著(2012)。臺灣樂齡學習。臺北市,五南。
簡以璇(2012)。老年教育動機與課程以及身心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海洋大學之樂齡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簡素枝(2004)。嘉義縣市高齡學習參與者與非參與者在人際關係、生活滿意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簡瓊珠(2003)。高齡學習者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覺元宏(2010)。高齡學習需求與參與情況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英文部份
Brammer, L. M. (1993). The Helpering Relationship : Process and Skill. New York : Allyn & Bacon.
Conti, G. J. (198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styles and adult student learning. Adult Quarterly , 3594, 220-228.
Heider,D.(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Norton.
Hall,G.E.(1978).A Stage of Concem Approach to Teacher Preparation,A&D Report No.3213.
Knowles, M. S. (1970). The Modem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 NY:Association Press.
Maslow, A. H. (1968). Som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humanistic psycholgies. Harward Educational Press.
Newcomb, T. M. (1989). The Acquaintance Process. New York:Holt.
Schutz, W. (1966). The Interpersonal Underworld. Palo Alto, Calif: 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