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孝慈 Hsiao-Tzu, Lee |
---|---|
論文名稱: |
台灣佛教團體之海外華語文教育推廣現況及影響因素研究—以美國加州慈濟人文學校為例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Promotion From Taiwan’s Buddist Group —A Case Study on Tzu-Chi Academies in California, U.S.A. |
指導教授: |
信世昌
Hsin, Shih-Ch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4 |
中文關鍵詞: | 慈濟基金會 、慈濟人文學校 、華語文教育 、美國中文學校 |
英文關鍵詞: | Tzu Chi Foundation, Tzu Chi Academy, Mandarin Education, USA Chinese Schoo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56 下載:3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慈濟基金會為一台灣知名宗教團體,1966年成立於台灣花蓮,1995年創立全美第一所慈濟人文學校,至2009年12月止,全球42所慈濟人文學校中,美國加州地區即占7所,含洛杉磯慈濟人文學校、聖迪瑪斯慈濟人文學校、爾灣慈濟人文學校、舊金山慈濟人文學校、庫菩提諾慈濟人文學校、聖荷西慈濟人文學校及聖馬刁慈濟人文學校,學校數量至今仍持續增加中。
本文將以這七所慈濟人文學校做為主要研究對象,彙集實地田野調查經驗、第一手文獻及各類影音資料等,從學校成立歷史緣起、組織架構、行政經營方式、教學內容、師資培訓及其如何將宗教特色活動融入華語文教育等多重角度進行特色分析,並提出其面臨的經營困境,如經費赤字、人員資源不穩定等,最後提出可能適用的具體建議和未來發展方向,包含學校運作制度化、華語課程主流化及數位化、人文課程教案化等,期盼能有益於宗教團體於華語文教育相關歷史紀錄及海外華語文教育研究。
Tzu Chi Foundation, founded in 1966 in Hualien, Taiwan, is a distinguished Taiwanese religious group. In 1995, the first Tzu Chi Academy in the U.S.A was established. Until December, 2009, there have been 42 Tzu Chi Academies worldwide, seven of which are located in California; Tzu Chi Academy, Los Angeles, Tzu Chi Academy, San Dimas, Tzu Chi Academy, Irvine, Tzu Chi Academy, San Francisco, Tzu Chi Academy, Cupertino, Tzu Chi Academy, San Jose, and Tzu Chi Academy, San Mateo, and the number is still increasing.
In the dissertation, targeting on the seven Tzu Chi Academies, the multi-faceted discussion and analyses ar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athering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 firsthand literature review as well as audio and video materials, and covering the issues such as origins of school establishment, the organization, the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strategies to blend religious activities into Mandarin education. In addition, the academies’ difficulties like deficient funds and unstable resources of personnel, supposedly applicable suggestion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 including institutionalized operation, popularized and digitized Mandarin courses, and standardized humanity curricula are also addressed in the dissertation, in the hope of being beneficial to a record in this sphere and the research in overseas Mandarin education.
中文文獻
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 Rossman著/ 李政賢 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市:五南。
Charles M. Vest著/李淑珺 譯(2006)。卓越大學‧一流校長:MIT邁向卓越的策略。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John Lofland, Lyn H. Lofland原著/ 任凱, 王佳煌譯(2005)。《質性硏究法 : 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臺北市 : 湯姆生出版 : 學富文化發行。
Micheal Quinn Patton著/ 吳芝儀、李奉儒 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Robert K. Yin著/ 周海濤、李永賢、張蘅 譯(2009)。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臺北市 :五南。
丁仁傑(1999)。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台灣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台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
丁霞(2004)。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華文教育及展望。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1月(第20卷第1期),58-61。
于凌波(1996)。美國華人社會佛教發展史。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王端正總策畫(2006),慈濟年鑑2005。花蓮:佛教慈濟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7),慈濟年鑑2006。花蓮:佛教慈濟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8),慈濟年鑑2007。花蓮:佛教慈濟基金會。
王端正總策畫(2009),慈濟年鑑2008。花蓮:佛教慈濟基金會。
王賡武(1994)。中國與海外華人。台北市:台灣商務出版社。
王錦堂(2007)。紥根:華人教育在美國。台北市:台灣商務出版社。
王昭正、朱瑞淵 譯(1999)。Danny L. Jorgensen著。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
王瑞雲(1996)。一個家長的經驗談:兼論海外第二代在美國學習中文的歷程。華文世界,80,38-41。
王芃(2006)。無國界耕耘-台灣非政府組織對外教育援助之比較分析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韻齡(2000)。華語文教學理念在教學組織中的傳遞與實踐-一所私立華語中心的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令孤萍(2007)。美國華人研究的新視野:文化社區理論。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 25-31。
成露西(1990)。第二次大戰後的美國華人社會。台北市:東方出版社。
江明修、鄭勝分(2002)。全球性公民社會組織之治理、管理策略與結盟之道。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朱苑綺(2006)。美國大洛杉磯地區中文學校之探討--以洛杉磯和橘郡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
邱瑜瑾(2006)。台灣的社會福利暨慈善基金會。收錄於《基金會在台灣:結構與類型》。台北:巨流圖書出版社。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劍雄(1993)。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台北市:允晨文化。
李天錫(2000)。北美洲華文教育的歷程與其特點。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版),3:64-70。
李定勇(2010)。美國加州地區中文學校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敏著、郭南譯(2006)。美國華人社會的變遷。上海:三聯書店。
林麗容(2010)。宗教型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慈濟基金會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郁漢良(2001)。華僑教育發展史 (上冊)(下冊)。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金寧(1999)。事為當代 功在千秋-海外華文師資培訓工作研究。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版),3:83-90。
胡垣坤、曾露凌、譚雅倫主編(1996) 。美國早期漫畫中的華人。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馬克任(1985)。美國華人社會評論(上)。台北:世界日報出版。
馬克任(1985)。美國華人社會評論(下)。台北:世界日報出版。
秦夢群等(2007)。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文化。
徐榮崇(2005)。美國、澳洲、加拿大三國台灣僑民比較研究。台北市:僑務委員會。
徐榮崇(2006)。美國台灣僑民生活適應及發展之研究--以洛杉磯為例。台北市:僑務委員會。
徐烈鈞(1997)。全美中文學校行政與教學現況-由美東談起。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3。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夏林清(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席春玲(2004)。美國中文學校發展述評。比較教育研究,173,87-90。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陳定銘(2003)。非營利組織行銷管理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02,218-241。
陳靜瑜(2003a)。美國台灣移民的社會結構、適應與認同析探(1980-2000)(上)。海華與東南亞研究,3 (3),1-37。
陳靜瑜(2003b)。美國台灣移民的社會結構、適應與認同析探(1980-2000)(下)。海華與東南亞研究,3 (4),37-74。
陳仲才(釋解賢)(2005)。台灣非營利組織在東南亞之發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娟(2004)。以宗教為目的之華語文教學-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傳教士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心怡(2008)。泰北清邁慈濟學校,和台灣老師學中文。慈濟月刊,502,107-130。
耿紅衛(2007)。美國華文教育史簡論。國際問題研究,2007年1月,214-215。
陸僑(1982,7月)。海外華人為什麼要研習華文。僑協雜誌,3,63-64。
張禹東、劉素民等(2008)。宗教與社會-華僑華人宗教、民間信仰與區域宗教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張培新(2004)。當代台灣地區宗教性非營利組織的運作與發展初探-四個宗教組織的個案考察。臺灣人文,9,147-158。
張培新(2004)。臺灣宗教性非營利組織運作的社會資本考察--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
張澤崇(2003)。日本華僑學校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啟良(1972,4月)。美國僑社推行語文教育。僑務月報,236,21-22。
梅恕曾(1975,8月)。中文班、中文學校、中國文化中心。四海之友,12,27-29。
麥禮謙(1992)。從華僑到華人--二十世紀美國華人社會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局。
葛濟捨等(2009) 。美國慈濟二十周年特》。美國: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
游汝杰、鄒嘉彥(2003)。漢語與華人社會。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游彩霞(2006)。兩個世界~慈濟印尼賑災對華人企業加志工的影響。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仁瑜(2004)。證嚴法師的靜思語倫理思想及其教學之探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瑋玲(2008)。宗教與教育的對話:生命教育做為宗教入世的新型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單德興 譯(1997)。美國夢的挑戰-在美國的華人。台北市:南天出版。
博凱思(2011)。海外中文學校經營之關鍵成功因素:以美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連祺(2007) 。增進品質和品牌之教育經營策略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9,19-40。
葉子豪(2005)。從宗教全球化的觀點論慈濟功德會之發展。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
詹怡苓(2011)。撒播希望的種子:泰北慈濟學校的設立與華語文教學問題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伯壎、姜定宇等(2006)。華人組織行為:議題、做法及出版。台北市:華泰文化。
齊偉先(2006)。臺灣本土宗教團體新興發展趨勢中的文化特質。對話與創新:第二屆新宗教團體與社會變遷研討會會議手冊,臺灣: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趙德麟(1995,6月)。美籍華裔學生學習中文個案研究。華文世界,76,22-31。
僑務委員會主編、劉伯驥著(1959)。美國華僑教育。台北市:海外出版社。
僑務委員會(1998)。北美洲中文學校簡介。台北市:僑務委員會。
僑務委員會(2009)。僑務統計年報。台北市:僑務委員會。
僑務委員會(2010)。臺灣移居美國僑民長期追蹤第七(2009)年調查報告。台北市:僑務委員會。
潘翎 主編,崔貴強 編譯 (1998) 。海外華人百科全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裡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劉擇昌(2001)。從留學生到美籍華人—從廿世紀中葉台灣留學美學生為例。台北市:海華基金會。
劉宏(2002)。跨國華人:實證分析與理論思考。二十一世紀,71,120-131。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2009)。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市:巨流。
靜淇(1994)。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慈濟月刊,337。
謝瑞君(2008)。慈濟基金會教育援助之實踐經驗研究-以印尼雅加達慈濟學校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春如(1988)。美國華僑概況。台北:正中書局。
蘇素惠等(2008) 。2008北加州聖馬刁慈濟人文學校十周年慶特刊。美國:北加州聖馬刁慈濟人文學校。
釋德傅(2007)。從慈濟「大愛無國界」之實踐談人間佛教的展現。2007第二屆青年佛教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英文文獻
Adler, P. (1981) . Momentum. Beverly Hills, CA: Sage.
--------and P. A. Alder (1987). Membership Roles in Field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 Sage.
Alder, P.A., P. Alder, and E. B. Rochford, Jr., eds. (1986). The Politics of Participation in Field Research [Special issue]. Urban Life 14(4, January).
Appadurai, Arjun (1996). Modernity at large :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Minneapolis, Minn.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Bryce, H.J. (2000). Financial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to Leg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Rules and Guidelines for Nonprofits, 3rd edition. Jossey-Bass inc.
Chang, Shenglin. (2006). The global Silicon Valley home : lives and landscapes within Taiwanese American trans-Pacific culture.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Chao, Theresa Hsu.(1997). Chinese Heritage Community Language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ERIC Clearinghous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Chou, Kai-ti/ Alexander , Philip S. (FRW) (2008). Contemporary Religious Movements in Taiwan: Rhetorics of Persuasion. Edwin Mellen Pr..
Curdt-Christiansen, X. (2008, March). Reading the World Through Words: Cultural Themes in Heritag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Cover story). Language &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2(2), 95-113.
Curdt-Christiansen, X. (2006, Ju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nese: Heritage Language Classroom Discourse in Montreal. Language, Culture & Curriculum,19(2), 189-207.
Denzin, N. K., & Lincoln, Y. (1994). Th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Fong, Joe Chung.(2003).Complementary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 the global/local Chinese community. San Francisco, CA : China Books and Periodicals.
Gordon, M.M. (1964).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Huang, C. Julia(2009). Charisma and Compassion: Cheng-Yen and the Buddhist Tzu-Chi Movement. Harvard Univ Pr..
Jia, L. (2009, April). Contrasting models in literacy practice among heritage language learners of Mandarin. 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19(1), 56-75.
Kahn, R., & Cannell, C. (1957). The dynamics of interviewing. New York: John Wiley.
Krueger, R. A. (1988).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Kang, Hana. (2004).Heritage language maintenance, acculturation, and identity: Chinese and Korean 1.5 generation immigrants in New Jersey .Master of Arts, Ohio State University,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Kwoh, S. (2007, January). Mainstreaming and Professionalizing Chinese-Language Education. Chinese America: History & Perspectives,
Li, Mengyin.(2005). The Role of Parents in Chinese Heritage-Language Schools. 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 29(1), 197-207.
Lincoln, YS. & Guba, EG.(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Liu, P. (2006, June). Community-Based Chinese School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A Survey of Teachers. Language, Culture & Curriculum, 19(2), 237-247.
Lu, X. (2001, October). Bicultural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Community Formation: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Chinese Schools in Chicago. Howar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12(4), 203-220.
Pu, Chang. (2009). Chinese American children’s bilingual biliteracy development in heritage language and public school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69(7-A), 26-78
Rossman, G. B., & Rallis, S. F (1998). Learning in the field: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Shi, X., & Lu, X. (2007, October). Bilingual and B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merica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 Comparative Study. Howar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18(4), 313-333.
Stoecker, R. (1991). Evaluating and rethinking the case study.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39, 88-112.
Wang, Xueying, Ed.(1996). A View from Within: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Heritage Community Language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enter.
網路資料
Tzu Chi English Quarterly
http://enquarterly.tzuchiculture.org.tw/?mod=tc_monthly_en
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ncnews.htm
大愛電視
http://www.daai.tv/2011web/main/
大愛網路電台
http://radio.newdaai.tv/aod/index_in.php
中華民國僑委會網站
http://www.ocac.gov.tw/
世界新聞網
http://www.worldjournal.com/
美國慈濟世界
http://www.tzuchiculture.org.tw/?mod=tc_monthlyUS
美國華人報
http://www.chineseinla.com/keyword/id_3190/keyid_114635.html
泰國世界日報新聞網
http://www.udnbkk.com/index.html
華人今日網
http://www.chinesedaily.com/
華社研究中心
http://www.huayan.net.my/
華聯網
http://www.newsgogo.com/
慈濟月刊
http://www.tzuchiculture.org.tw/?mod=tc_monthly
慈濟全球資訊網
http://www.tzuchi.org/
經典雜誌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
環球通訊社
http://www.chinesedailyus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