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郁芸 Huang,Yu-Yun |
---|---|
論文名稱: |
課後學習活動與學生生物學習成就之關聯 The Relation between Selected After-school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Students' Achievements in Biology |
指導教授: |
張永達
Chang, Yung-T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1 |
中文關鍵詞: | 課後學習活動 、課後學習活動頻率 、生物學習成就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9 下載: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藉由問卷調查法,探討桃園縣八年級學生四種常見的課後學習活動在不同頻率下,於生物學習成就上是否造成顯著差異。研究為量化研究,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八年級學生,研究工具為「桃園縣99學年度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初賽學生問卷與生物測驗結果。
研究結果發現:
一、 課後校外補習頻率不同的八年級學生在生物學習成就上有顯著差異。尤其,一週一次課後校外補習的學生在生物測驗各種答題正確率上的表現都明顯高於其他頻率的學生之表現。
二、 課後科學閱讀頻率不同的八年級學生在生物學習成就上有顯著差異。幾乎每天、每週一至三次或每個月一至兩次進行課後科學閱讀的學生,在生物測驗各種答題正確率上的表現都優於很少或從不在課後進行科學閱讀的學生。
三、 課後觀看多媒體自然影像資料頻率不同的八年級學生在生物學習成就上有顯著差異。很少或從不於課後觀看多媒體自然影像資料的學生在生物測驗各種答題正確率上的表現都明顯低於其他頻率的學生之表現。
四、 參與課外科學活動頻率不同的八年級學生在生物學習成就上有顯著差異。曾經有過,或經常、偶爾參與課外科學活動的學生,在生物測驗各種答題正確率上的表現都明顯高於從不參與課外科學活動的學生。
本研究建議,家長於安排學子課後學習活動時,應認清課後校外補習並非唯一能提升生物學習成就的選擇。而學生本身應多於課後進行科學閱讀或參與課外科學活動,也可適度利用時間觀看多媒體自然影像資料。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方仕育(2011)。嘉義市家長教育信念與國小高年級學生參與校外補習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尤雅慧(2004)。運用網路資源結合合作學習以改進高職學生物理科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怡心(2011)。國中數學補習經驗、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以高雄縣某國中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芸芾(2009)。兒童報紙媒體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欣誼(2011)。生物實驗教學與我國八年級學生生物學習成就之關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宜慧(2007)。台南地區國一學生參加校外數學補習對其學習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容妃(2005)。兒童科普讀物的閱讀理解教學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淑安(1992)。多媒體&教育訓練。資訊人通訊,1,42-63。
林萬車(2007)。國三學生補習、學習動機、學習互動及情緒智力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義修(2006)。趣味科學活動對學童學習成就與科學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應用科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江芳盛(2006)。國中學生課業補習效果之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7(1),131-148。
江衍儒(2011)。教師背景變項及教師特質與八年級學生生物學習成就之探討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文益、黃毅志(2004)。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生成就的關聯性之研究—以台東師院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3-58。
李宜齡(2010)。國三學生校外英語補習、英語學習焦慮與英語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美月(2003)。高中生課外閱讀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珊(2006)。青春少年補習時—補習班名師列傳。台灣光華雜誌,9月號,98-109。
李崇賢(2008)。多媒體學習環境中思考風格、學習動機與教學者特質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敦義( 2006)。補習有助於升學嗎? --分析補習、多元入學與教育取得間的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29(3),489-516。
宋秀珠(2009)。探討電腦多媒體融入教學對學生生物學習成效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沈君翰(2007)。城鄉地區高中生補習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11-24。
余啟名(1994)。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中市。
余清水(2011)。以數位學習探討在補習班中的國中一年級生對人體血液循環學習效果之研究-以北部某一補習班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玉菁(2004)。數位學習之學習成果的再思考。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1(4),561-581。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柯巨航(2008)。補習教育與國中學生數學成就關係之探討。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柯惠閔(2012)。國中生參加課後補習與其學習動機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彰化縣國中為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胡舒惠(2010)。國中生數學的課後補習情況與學習態度、學習成就關聯性研究-以台北縣某公立國中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重賢(2012)。影響高職低入學成績高學業成就學生,其個人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某高工為例。蘭陽學報,11,145-166。
洪蘭(民91)。活化大腦激發創造力。天下雜誌,民91,92-94。
唐聖傑(2012)。擴增實境結合行動裝置之應用程式研究與創作-以兒童多媒體學習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秦雅珮(2012)。運用科學閱讀教學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對六年級學童學習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秋萍(1998)。臺灣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兒童課外閱讀行為:以國立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學校為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郭淑娟(2007)。台灣國中生補習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琪瑩(2003)。戶外鄉土教學活動實施及其對國小學童科學態度影響之研究--以象山生態探索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蕙禎(2012)。台灣國中生補習與課業成績關聯性之分析─追蹤資料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國光(2006)。國中生參與補習行為之研究─以屏東市學生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芳全(2006)。影響數學成就因素在結構方程式模型檢定:以2003年台灣國二生TIMSS 資料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9(2),163-196。
張春興(200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台灣東華。
張宵亭(1977)。教育工學、教學媒體與教學革新。師大學報,22,403-415。
張霄亭(1998)。媒體與教學科技。教學媒體(1-40)。臺北:五南。
張善楠、黃毅志(1999)。台灣原漢族別、社區與家庭對學童教育的影響。載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149-178。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暉坤(2012)。2001-2010年台灣地區有關補習班研究碩士論文之內容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志明、楊欽城(2010)。多媒體學習在體育輔助教學應用之分析:以Wii 遊戲機為例。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9(1),149-162。
陳怡靖、鄭燿男(2000)。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物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416-434。
陳美鳳(2004)。閱讀科學普及讀物教學對閱讀理解能力與自然科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嘉彌、李翠萍(2002)。青少年「課後學習方案」概念與策略之探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139-162。
彭玉琪(2012)。臺灣中學生的補習時數、自我效能與數學成績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童鈺能(2010)。探究國一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與
學業成就間之關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怡菁(2009)。國小學童課外讀物閱讀理解、動機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怡美(2011)。數學課後補習對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學習策略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國中為例。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健倫(2008)。國中生補習的決定因素與補習對成績的影響。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雅容(2009)。從上課方式、補習與課外閱讀比較就讀明星高中與一般高中的學習經驗。教育實踐與研究,22(1),113-138。
隋學華(2011)。國中學生補習行為之探討。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董佩辰(2011)。國中生參與趣味科學活動之效益探討。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詹宗祐(2009)。影像資料在歷史教學的運用與實務─以中國史為例。歷史教育,14,265。
楊慧美(2002)。分析國三學生對補習班與學校教學的看法及其與基本學測自然科之表現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蕎安(2007)。趣味科學活動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麗美(2008)。多元科學閱讀融入海洋教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海洋生物資源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廖羽晨(2011)。影視教學與國中生的歷史思維-《-以愛在波蘭戰火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翟本瑞(2002)。家庭文化資本對學校教育影響之研究:以農業縣山區小學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4,181-195。
蔡嘉景(2009)。從Mayer 多媒體學習理論觀點談電腦在輔助運動學習之應用設計。學校體育,19(2),48-49。
鄭湧涇、楊坤原(1995)。對生物學的態度量表之發展與效化。科學教育學刊,3(2),189-212。
鄭湧涇、楊坤原(1998)。國中生對生物學的態度。師大學報,43(3),123
37-54。
鄭慧婷(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科學類課外書籍興趣與「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正山(1992)。電腦多媒體對國小學生學習自然科之成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賴慶三(2006)。國小職前教師科學閱讀教學模組發展之研究。國民教育,46(3),3-8。
戴源甫(2008)。家庭背景、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結構方程模式之分析途徑。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戴嘉亨(2002)。使用網際網路動態媒體對提昇高中物理學習興趣之探討─以幾何光學單元教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亞恆(2008)。影響國中階段學生學業成就成長量的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志庚(2010)。新型多媒體學習平台之初探-以認識電解質與電池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茂發(1978)。國中新生適用「學科成就測驗」之編製。測驗年刊,25,64-74。
羅淇(2003)。補習與教育成就。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蘇葦晟(2008)。生活化科學活動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水與空氣相關主題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二. 西文部分
Bloom, B. S. (Ed.)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Ⅰ: Cognitive domain.New York, NY: Longman, Green.
Bourdieu, P. (1973). Cultural reproduction and social reproduction. In R.Brown (Ed.),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change: Papers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1-112. London: Tavistock.
Bourdieu, P. (1977).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culture. Beverly Hills:Califi Sage.
Bourdieu, P.(1984). 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 P. ( 1986 ) .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Richardson J.G.(Eds).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241-258.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Foaud, N. A. (1995). Career linking: A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Math and Science career awareness.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73,527-534.
Sherry,L.(1995).Issues in distance lear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1:4(1995):337-365.
Tsai, C.-C., & Kuo, P.-C. (2008). Cram school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nd learning science in Taiw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30,353-375.
三.其他
家長參與子女的教育: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闡釋
http://www.fed.cuhk.edu.hk/~hkier/jecc/jecc9911/jecc991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