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明哲 Tsai,Ming-jer |
---|---|
論文名稱: |
臺灣國民年金政策規劃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Policy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Pension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紀俊臣
Chi, Chun-Ch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92 |
中文關鍵詞: | 老人福利 、國民年金 、年金政策 、政策規劃 、政策設計 |
英文關鍵詞: | security benefits for the elderly, national pension, national pension policy, policy formulation,, the designing polic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8 下載: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地區在1993年9月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之7﹪,已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高齡化社會指標,正式邁進「老人國」之林,使臺灣地區人口的結構漸進入老化的社會,人口老化所產生的問題及隨著老化過程所衍生的需求變化,政府要如何妥善解決其所引發的問題,規劃因應對策與措施,適時提供老人需求之福利措施,有效落實老人福祉,實為政府當前的重要社會福利政策之一。雖然臺灣目前已具有多層次架構的老年經濟保障體系的雛型,惟社會福利資源的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現象,引發國人要求進行檢討與改進,然而年金政策之所以受到重視,一方面是人口結構老化與社會結構變遷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政黨競爭趨於激烈的反映。對於一個攸關國計民生重大長遠政策議題,政府為避免泛政治化、財政擴大惡化及整合各項老年津貼,乃提出國民年金政策之規劃。
本研究範圍設定為自1993年起至今(2006年)期間,探討臺灣在人口高齡化社會裡,政府如何制定老人福利政策以解決老人需求問題,進而分析臺灣地區國民年金政策制定過程,分別就老人福利政策範圍的老人經濟安全保障內涵,國民年金政策形成、國民年金政策設計模式、規劃國民年金的政策生態等相關政策規劃課題加以探討分析。
國民年金政策之制定會面臨到原有政策的部分問題(選舉效應、社政人員不足、缺乏保險人才與基金管理專業人員,以及財政限制等)如何避免重蹈覆轍,而能將原有將相關政策予以整合或是保持並行不悖的良好互動,以永續發展為最高原則,秉持「朝向整合現行各項津貼」、「考慮財務負擔」、「全體國民都有基礎保障」等精神,政府應積極推動通過根植在社會保險精神的國民年金法,以循序漸進之方式,帶動其他相關社會保險制度之整合,以為全體國民建立老年經濟安全網。
關鍵詞:老人福利、國民年金、年金政策、政策規劃、政策設計
Since September 1993, when its population aged 65 or over reached 7 percen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aiwan has been classed as an aging society, as defin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How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the gray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how to come up with social welfare formul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elderly present serious challenges to the government. Although Taiwan has already set up a primitive multi-layer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provide some financial security to senior citizens, the 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under this system has prompted calls for its overhaul. A national pension plan is therefore considered by various political parties as a way to ease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created by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changing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political gimmick to woo voters, support. In an attempt to combine the existing various allowances to the elderly and to lighten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ever-increasing social welfare expenditure, the government has begun crafting its own policy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pension.
This study reviews the government's policy formulated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from 1993 to 2006 as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is aging,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he aged economic security and recounts the process of the government's national pension plan as it took shape, the principles on which it was based, an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s under which it was formulated. As with the existing allowances for senior citizens, the policy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pension is facing the problems of political meddling, a shortage of government social workers, the dearth of insurance workers and mutual fund managers, and the government's limited financi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se factors from marring the proposed national pension formulation, and to incorporate the existing allowances systems into the formulation without stretching the country's financial ability, the proposed national pension formulation would be better modeled on the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to cover all citizens and provide them with financial guarantees in their old age.
【key words】: security benefits for the elderly, national pension, national pension policy, policy formulation, the designing policy.
參考書目
中文書目:
王 方(2000),〈國民年金之發展與影響:政治社會學的觀點〉,《社區發 展季刊》,第99期,頁94-107。
王 正(1999a),〈國民年金財務機制之觀察與反思〉,《社區發展季 刊》,第88期,頁56-67。
王 正(1999b),《國民年金保險與相關津貼救助制度配合之研究》,臺 北: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
王 正(2002a),〈國民年金政策試擬〉,《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 期,頁52-55。
王 正(2002b),《整合各項社會福利制度之研究》,臺北:行政院財政改 革委會委託研究。
王 正、詹宜璋(1996),〈我國老年基礎年金制度及相關給付水準之探 討〉,《臺灣銀行季刊》,第47卷第2期,頁131-163。
王仕圖、王香蘋(1999),〈臺灣地區老年人口取得主要生活費用的影響因 素〉,見林萬億(等著)《臺灣社會福利的發展-回顧與展望》,臺北: 五南,頁1-31。
王順民(2003),〈同樣年齡不同的境遇迎接一個『老人國』的到來〉,《國 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1-2。
王 業(2004),《臺灣國民年金經濟之分析》,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經 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立法院(2003a),《立法院第5屆第3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財政二委員 會第一次聯席會議審查「國民年金法草案」案關係文書(三案合併)》, 臺北:立法院。
立法院公報(2003b),〈立法院第5屆第3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財 政二委員會第一次聯席會議併案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國民年金法草案」 案等三案〉,《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29期,5月28日,頁67-108。
中華經濟研究院(1994),《年金制度研討會》,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內政部(1996),《老人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2),《立法院第5屆第1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會議 「老人福利法第14條條文修正草案」及「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暫行條例」併 案審查口頭報告資料》,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3a),《國民年金法草案說帖資料》,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3b),《立法院第5屆第3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財政二委員 會第一次聯席會議審查「國民年金法案」報告資料》,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4),《國民年金法草案進度報告》,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5),《國民年金法草案報告》,臺北:內政部。
白秀雄(1996),《老人福利》,臺北:三民。
江玉龍(1983),〈臺灣地區的老年問題與其對策〉,《第三次社會指標研討 會(下)》,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613-632。
江亮演(1988),《老人福利與服務》,臺北:五南。
江亮演(1990),《社會安全制度》,臺北:五南。
江亮演、洪德旋、林顯宗、孫碧霞(2000),《社會福利與行政》,臺北:五 南。
江亮演、余漢儀、葉肅科、黃慶鑽(2001),《老人與殘障福利》,臺北:國 立空中大學。
江清馦、林慧芬(2003),〈臺灣老人福利需求與政策方向〉,《國策研究報 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1-5。
江豐富、劉克智(1999),〈臺灣老人福利政策的回顧與展望〉,《老人問題 與政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填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中央研究 院經濟研究所,頁51-78。
古允文(1997),《臺灣地區老人經濟狀況及年金保險需求之研究》,臺北: 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
古允文(2002),〈世代契約與凝聚─老人經濟安全政策走向的思考〉,《國 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13-21。
民間社會福利推動小組(2003),《國民年金法-民間社會福利團體說帖》, 臺北:民間社會福利推動小組。
朱志宏(1991),《公共政策》,臺北:三民。
朱志宏(2002),《公共政策》,臺北:三民。
朱敬一、楊建成、胡勝正、黃定遠(1994),〈國民年金對財政收支之影 響〉,《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25卷第2期,頁35-68。
行政院(2006),《行政院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國民年金組基礎文件》,臺北:行政院。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8),《我國社會福利現況、問題與對策》,臺 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立法院第5屆第3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 利、財政二委員會第一次聯席會議審查「國民年金法案」報告資料》,臺 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國民年金規劃說明簡報》,臺北:行政院 經濟建設委員會。
沙依仁(1998),〈二十一世紀的老人福利-老人福利修正之策略〉,《社區 發展季刊》,第83期,頁11-19。
李美玲(1996)〈臺灣老年女性經濟處境與經濟安全〉,《中國人口學會第十 一屆年會,「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國人口學 會,頁151-176。
李易駿(2005),〈臺灣地區國民年金規劃之探討-新社會風險觀點的初步分 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7卷第4期,頁715-760。
李明璁(1996),《國家機器、政治轉型與社會福利:以「老人年金」議題之 發展(1992-1995)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
李選、張婷(2002),〈落實老人福利政策之迫切〉,《國政評論》,財團法 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3。
李鐵生(1996),〈從民生主義觀點論臺灣地區老人年金規劃〉,《復興崗論 文集》,第18期,頁185-203。
吳 定(2003a),《公共政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 定(2003b),《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
吳老德(2001),《正義與福利國家概論》,臺北:五南。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臺北:新文京。
吳明儒(2003),〈臺灣年金政策的政治經濟-社會民主主義觀點〉,《社會 發展研究刊》,第5期,頁21-53。
呂寶靜、施教裕、吳淑瓊、張淑英(1995),《老人福利政策之研究》,臺 北: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
呂寶靜(1995),〈從「尊嚴和自主的老年」之政策目標談政策推動的原 則〉,《社會福利》,第120期,頁8-13。
呂寶靜(1999),〈保障老人社會權的福利政策規劃〉,收於詹火生、古允文 編著《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臺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頁199- 210。
呂寶靜(2002),《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
姜慶逢(2000),《國民年金制度財務規劃之探討》,臺北:淡江大學財務金 融學系金融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青年日報(1998),〈社論:高齡化社會關懷老人福利問題〉,《青年日 報》,1998.09.25,版2。
周建卿(1977),〈論老人福利〉,《社會建設》,第29期,頁88-97。
周建卿(1983),《老人福利》,臺北:國立編譯館。
周家華(1991),《老人問題及老人福利之研究》,臺北:正中。
周家華(2000),《老人學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正中。
周麗芳(1994),〈國民年金與醫療保險〉,《國民年金保險制度系列演講座 談論文彙編》,臺北:內政部與中華民國社會福利學會,頁154-176。
周麗芳(2000a),〈國民年金的成本效益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91 期,頁119-127。
周麗芳(2000b),〈國民年金財務制度之選擇-我國金財務模型與模擬分 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2卷第2期,頁197-235。
周麗芳、林建甫、許振明、何金巡(2005),〈國民年金對民間部門的經濟衝 擊〉,《財稅研究》,第37卷第5期,頁1-18。
林水波,張世賢(2000),《公共政策》,臺北:五南。
林本炫(1994),〈國民年金政策的提出與其政治社會效應〉,《國家政策雙 週刊》,第101期,頁4-6。
林志鴻(1999),〈社會結構變遷對年金保障制度的衝擊與政策回應-德國年 金保險制度年代改革的觀察〉,收於郭明政主編《年金制度及其法律規 範》,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頁1-70。
林忠正(1983),〈勞動力、年齡結構、預期因素與失業率之關係-臺灣地區 的實證研究〉,《第三次社會指標研討會(上)》,臺北:中央研究院三 民主義研究所,頁265-281。
林萬億(1994a),〈國民年金政策對我國社會福利體制的影響〉,《國家政 策雙週刊》,第101期,頁2-3。
林萬億(1994b),《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臺北:巨流。
林萬億(1995a),《臺北縣政府實施「敬老福利津貼」計劃施政績效評估研 究報告》,臺北:臺北縣政府委託研究。
林萬億(1995b),《福利國》,臺北:前衛。
林萬億(1995c),《臺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臺北:五南。
林萬億、黃玫玲(2000),〈我國國民年金制度的規劃〉,《社區發展季 刊》,第91期,頁17-29。
林慧芬(2003),〈由英國德國瑞典年金制度實施經驗省思我國政策方向〉, 《國家政策論壇季刊》,秋季號,頁1-9。
邱英祧(2001),〈國民年金對經濟社會福利之影響〉,《長榮學報》,第4 卷第2期,頁49-63。
邱昌泰(2004),《公共政策》,臺北:巨流。
柯木興(1999),《社會保險》,臺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
柯木興、林建成(2002),〈從社會安全的功能交替談可攜式年金的崛起〉, 《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5。
涂肇慶、陳寬政(1989),〈臺灣地區人口變遷對社會安全制度的影響〉, 《中國社會學刊》,第13期,頁169-190。
唐文慧、葉書毓(2005),〈國民年金及勞退新制政策形成與立法之比較〉, 發表於臺灣社會與社會學的反思研討會,臺北:國立台北大學,頁1- 26。
唐啟明(1993),〈老人福利政策之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63期, 頁44-48。
孫克難(1994),〈國民年金制度與政府財政負擔〉,《年金制度研討會論文 集》,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頁213-247。
孫得雄(1999),〈臺灣人口化、家庭變遷與老人問題〉,《老人問題與政策 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 究所,頁1-49。
孫健忠 (1997),〈社會津貼實施經驗的反省:以敬老津貼為例〉,《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1卷第1期,頁73-98。
孫健忠 (2000a),《臺灣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與建構》,臺北:時英。
孫健忠 (2000b),〈臺灣社會津貼實施經驗的初步分析〉,《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第4卷第2期,頁5-41。
孫健忠 (2001),〈漂泊的浮萍:老人福利津貼的省思〉,收於詹火生、古允 文編著《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臺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頁219 -237。
孫健忠(2002),〈臺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試析〉,《國家政策論壇》,第2 卷第3期,頁1-12。
徐立忠(1983),《高齡化社會與老人福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徐立忠(1996),《老人問題與對策-老人福利服務之探討與設計》,
臺北:桂冠出版公司。
徐立忠(1996),〈老人福利政策之探討與建構〉,《社區發展季刊》,第 74期,頁68-78。
徐廣正(2002),〈我國國民年金制度之規劃與評析〉,《政大勞動學報》, 第12期,頁373-394。
張士傑、林妙姍(1999),〈確定提撥方式下退休所得風險評估〉,《政治大 學風險管理學報》,第1卷第1期,頁35-62。
張世賢(2005),《公共政策分析》,臺北:五南。
張英陣(1995),〈第三部門與社會福利政策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70期,頁144-159。
張隆順(1982),〈社區辦理老人休閒活動之研究〉,《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 心報告》,第12期,頁39-40。
曹俊漢(1990),《公共政策》,臺北:三民。
許振明、何金巡、周麗芳(1999),〈國民年金財務處理方式之總體經濟
分析〉,《財稅研究》,第31卷第6期,頁1-18。
許振明、周麗芳、何金巡、林建甫(2000),〈國民年金與政府財政負擔〉, 《財稅研究》,第32卷第2期,頁1-40。
許振明、何金巡、周麗芳(2000),〈國民年金制度對政府財政及總體經濟的 影響〉,《政策月刊》,第54期,頁121-131。
郭明政(1995),〈年金制度之規劃及其對於現行社會保險制度之影響〉, 《勞工行政》,第81期,頁16-23。
國民年金規劃指導小組(1999),〈照顧您一生的社會保險制度〉,《勞工行 政》,第136期,頁21-32。
陳宇嘉、吳美玲(1984),〈臺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型態之研究與檢討〉, 《社區發展季刊》,第27期,頁77-87。
陳武雄(1996),〈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現行措施與未來展望〉,《社區發展 季刊》,第74期,頁5-14。
陳恆鈞、王崇斌、李珊瑩等譯(2001),Lindblom, Charles E. & Woodhouse, Edward J.等著(1993),《最新政策制定的過程》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3rd ed),臺北:韋伯文化。
陳家祥(2000),〈我國老人經濟安全與國民年金制度之規劃〉,《育達研究 叢刊》,第1期,頁76-85。
陳雲中、王靜怡(1995),〈我國國民年金保險財務處理暨其基金運用與管理 之研究〉,《保險專刊》,第39期,頁58-100。
陳雲中(1997),〈我國老年年金規劃應考慮的方向與課題〉,《保險專 刊》,第47期,頁1-9。
陳琇惠(1994),〈我國老年年金制度建構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 76期,頁241-246。
陳琇惠(1997),〈初探老年經濟安全新策略─保險、救助及津貼整合之研 究〉,《社會學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1卷第1期,頁161-199。
陳欽賢、陳美吟、林建仁(2004),〈政府老人福利安全政策及其財源〉, 《財稅研究》,第36卷第4期,頁1-23。
陳寬政、王德睦、陳文玲及葉天鋒(1987),《因應我國人口高齡化之對 策》,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陳寬政與楊靜利(1996),〈臺灣地區的人口變遷與社會安全〉,發表於中央 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主辦《「人口、就業與福利」研討會》,臺北:中央研 究院經濟研究所,頁277-307。
陳寬政(1995),〈臺灣地區的人口變遷與社會安全〉,《社區發展季刊》, 第70期,頁98-115。
陳碧瑜(2004),《年金保險》,臺北:華立圖書公司。
陳靜儀(1995),《民主進步黨在歷屆選舉中政黨政治廣告之內容分析》,臺 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聽安、吳英同(2000),〈臺灣年金制度規劃之評析〉,《財稅研究》,第 32卷第2期,頁1-40。
陳聽安(2005),〈從政府財政角度看國民年金制度之規劃〉,《財稅研 究》,第37卷第3期,頁1-21。
章秀秀(2005),〈國民年金之經濟效果分析〉,《財稅研究》,第37卷第4 期,頁138-145。
曾明發(1999),〈建構我國社會保險年金體制之探討—兼評行政院經建會規 劃「業務分立、內涵整合」方案〉,《保險專刊》,第55期,頁149- 176。
曾明發(2000a),〈漸進式實施國民年金制度之規劃研究(上)〉,《立法 院院聞》,第28卷第7期=第327期,頁99-110。
曾明發(2000b),〈漸進式實施國民年金制度之規劃研究(下)〉,《立法 院院聞》,第28卷第8期=第328期,頁84-96。
曾明發(2002),〈階段性實施國民年金制度方案之研究〉,《立法院法制局 主編-社會福利政策及立法》,頁579-636。
曾明發(2003),〈國民年金法草案相關問題評析〉,《臺灣金融經濟月 刊》,第39卷第11期,頁85-96。
單 驥(1993),〈如何建立國民退休年金制度〉,《保險資訊》,第99 期,頁1-6。
單 驥(1996),〈國民年金退休制度中確定提撥制與確定給付制之比較〉, 《經社法制論叢》,第17、18期合訂本,頁65-82。
傅立葉(2000),〈老年年金、政黨競爭與選舉〉,收於蕭新煌、林國明編 《臺灣社會福利運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頁231-255。
傅家雄(1998),《老人問題與老人福利》,臺北:正中。
傅從喜(2004),〈臺灣年金制度的建構〉,《臺灣智庫通訊》,第13期, 頁1-2。
董安琪、江豐富、劉克智(2001),〈國民年金永續經營財務決策初探〉, 《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31卷第2期,頁35-66。
黃煌雄、趙昌平、呂溪木(2002),《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總體檢調查報告》臺 北:監察院。
黃福良(2005),《我國國民年金制度之政治運作分析》,臺北:國立政治大 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耀輝(1994),〈實施老人年金制度之基本理念及建議案〉,《經社法制論 叢》,第14期,頁47-66。
楊三東(1991),〈我國老人福利政策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55 期,頁30-43。
楊孝濚(1999),《跨世紀老人福利政策》,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楊孝濚(2000),《透視社會福利》,臺北:五南。
楊明璋(2000),《我國國民年金制度政策規劃過程之研究》,臺南:國立成 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秀美(1998),〈老人福利政策模型的亞洲各型態之分析〉,《社區發展季 刊》,第83期,頁191-200。
詹火生(1983),《民生主義的社會安全理論與實施》,臺北:中央文物供應 社。
詹火生(1994),〈臺灣地區老人年金政策的兩難-市場經濟原則或國家社會 政策原則〉,《社區建設》,第88期,頁17-24。
詹火生(1995),〈人口結構變遷對年金制度之影響〉,《勞工行政》,第 81期,頁7-15。
詹火生(2002a),〈意識型態對公共政策的影響---臺灣老人經濟安全政策 為例〉,《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 8。
詹火生(2002b),〈老人經濟安全政策〉,《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 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15。
詹火生、林建成(2005),〈臺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的現況與未來— 津貼與國民年金分析〉,《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 編,頁1-19。
詹宜璋(1997),〈由風險觀點探討老年經濟安全與保障〉,《社會學政策與 社會工作學刊》,第1卷第2期,頁3-38。
劉玉蘭(1997),〈建立業務分立內涵整合之國民年金制度〉,《社會福 利》,第132期,頁2-10。
劉玉蘭(2000),〈國民年金制度規劃—規劃內容、效益及影響〉,《公務人 員月刊》,第44期,頁19-26。
劉邦富(1994),〈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談老人福利政策之展望〉, 《社區發展季刊》,第83期,頁4-10。
劉偉裕(1996),《國民年金成本之探討》,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保險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文輝(2003),《老年社會學》,臺北:五南。
蔡宏昭(1993),〈老人經濟保障政策與年金保險制度〉,《社區發展季 刊》,第64期,頁30-34。
蔡宏昭(1996),〈民意導向與社會福利的理論性探討〉,《社會建設》,第 95期,頁104-111。
蔡宏昭(2001),〈老人經濟安全政策與國民年金制度〉,《社會福利工作叢 書》,臺北:臺北市社會局社會福利雜誌社,頁1-37。
蔡宏昭(2004),《社會福利經濟分析》,臺北:楊智。
蔡漢賢(1991),〈當前老人福利政策的取向-為高齡長者活的無憂而規 畫〉,《社區發展季刊》,第55期,頁7-17。
鄭清霞(1995),《我國國民年金與職業年金之老年給付水準與費率規劃探 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鄭興弟(2003),《政策規劃:理論與方法》,臺北:商鼎。
盧政春(1994),〈我國國民年金政策之定位與制度設計〉,《國政政策雙周 刊》,第101期,頁7-9。
薛承泰(2002),〈老人福利津貼政策評析〉,《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 3期,頁38-45。
蕭玉煌(2000),〈我國國民年金制度的規劃背景與內涵〉,《社區發展季 刊》,第91期,頁5-15。
賴兩陽(1999),〈選舉對老年年金政策形成的影響分析〉,收於詹火生、古 允文編著《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臺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頁 211-227。
謝明瑞、姜慶逢(2001a),〈國民年金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行政管管 理學報》,第3期,頁55-77。
謝明瑞、姜慶逢(2001b),〈國民年金制度財務規劃之模擬分析〉,《臺灣 銀行季刊》,第13卷第3期,頁71-111。
謝明瑞、李鐘榮(2002),〈臺灣實施國民年金制度之可行性分析-收支平衡 的年金現值分析法〉,《國家政策論壇》,第1期,頁241-264。
謝明瑞(2001),〈臺灣國民年金財務規劃模型之研擬〉,《商學學報》(國 立空中大學),第9期,頁287-313。
謝明瑞(2003a),〈高齡社會與國民年金〉,《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 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3。
謝明瑞(2003b),〈國民年金財務規劃之探討〉,《國政研究報告》,財團 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9。
謝明瑞(2004a),〈正視人口老化問題〉,《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 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2。
謝明瑞(2004b),〈國民年金制度之比較〉,《華人經濟研究》,第2卷第1 期,頁86-105。
謝明瑞(2004c),〈國民年金制度理論之探討〉,《商學學報》(國立空中 大學),第12期,頁461-488。
謝高橋(1994),〈老人需求與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67 期,頁180-189。
謝高橋、陳信木(1994),《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之規劃與整合-老人福 利需求初步評估報告》,臺北:內政部委託研究。
鍾佩珍(1995),《臺灣老年年金制度政策形成過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 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紀琼(2001),《國民年金對政府財務及人民權益影響之研究》,臺北:行 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
網站部分:
王榮璋(2006),國會辦公室。
網址:http://blog.yam.com/legislator_wang/623edaa2.doc,上網日期2006年2月26日。
中華民國公益彩券網站,網址:http//www.roclotto.com.tw/,上網日期2006年5月16日。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網址:http://sowf.moi.gov.tw/04/01.htm,上網日期2005年2月10日。
內政部統計處網站,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topic/topic156.doc,
上網日期2005年2月20日。
李朝高(1998),〈大勢所趨與策略〉,《競爭政策通訊》,第2卷第5期,頁1-17。網址:http://www.ftc.gov.tw/20000101 29991231899.htm.
上網日期2006年7月10日。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網站,網址:http://www.npf.org.tw/research-a7-93-2.htm.,上網日期2006年3月10日。
劉玉蘭、陳正民(2005),〈我國的國民年金規劃與未來展望〉,頁1-24。網址:http//www.sinica.edu.tw/asw/seminar/2005//main/ article/060105.,上網日期2006年4月5日。
蕭麗卿(2005),〈從主要國家公共年金制度內涵看臺灣年金制度之規劃〉,頁1-13。網址:http//www.ccswf.org.tw/2005paper/ annuity/ hsiao.doc,上網日期2006年1月10日。
藍忠孚、熊惠英(2005),〈臺灣全民健康保險之變革與展望〉,頁1-11。網址:http://www.ccswf.org.tw/2005paper/healthy/lan.doc,上網日期:2006年7月12日。
英文書目:
Anderson, James E (2000), Public Policy-Marking :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arnett, A. (1997),“Towards a Stakeholder Democracy,”In G. Kelley, D. Kelley and A. Gamble, eds. Stakeholder Capitalism. New York:S. Martin’s Press.
Beer, Samuel. H. (1966), British Politics in the Collectivist Ag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Burt, Marvin R. (1974), Policy Analysis: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to Health Program. Washington, D.C.:Information Resources Press.
Butt, Ronald T. (1967),The Power of Parliament. London:Constable.
Dror, Yehezkei (1973),“The Planning Process:A Facet Design,”in A Reader in Planning Theory(ed.) Andress Faladi. New York:Porgaman Press.
Dunn, Willian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Dye, Thomas R. (1987),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Fisher, Roger. and Ury, William. (1983), Getting to Yes: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New York:Penguin Books.
Freeman, John Leiper. (1955), The Political Press. New York:Doubleday.
Freeman, R. Edward. (1984), 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 Marshfield, MA:Pitman Publishing.
Heclo, H. (1978),“Issue Networks and the Executive Establishment,”in A. King (ed.),The New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pp. 87-124.
Ingraham, Patricia W. (1987),“Toeard More Systematic Consideration of Policy Design,”Policy Studies Journal 15(4):611-628.
Jones, Charles O (1984),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Inc.
Kaplan, Abraham. (1973),“On the Strategy of Social Planning,”Policy Sciences 4(1):41-61.
Lasswell, Harold. And Kaplan, A. (1950), Power and Society.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Lindblom, Charles E. (1968), The Policy-Marking Process.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Meltsner, Arnold. (1972),“Political Feasibility and Policy Analysts.”Policy Analysis. pp. 859-867
Micheal, Hill (1999), Social Insurance in U. K. :The Fall of the Beveridge Mode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form and Perspectives of Social Insurance Collection of Essay, Cheng Chi University, pp. 94-120.
Mitroff, I. I. (1983), Stakeholders of the Organization Min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yles, John (1984), Old Age in the Welfare State: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ublic Pensions. Canada:Little, Brown&Company Press.
Quade, E. S. (1989),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 New York: American Elseveier Publishing Company.
Raiffa, Howad. (1982), The Art and Science of Negotiation.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Rejda, George (1994), Soci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 Englewood Cliffs, Calif.:Prentice-Hall.
Riker, Willian H. (1986), The Art of Political Manipulation. New Haven, 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
Rushefsky, Mark E. (1990), Public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Pacific Grove, CA : Books/Publishing Co.
Schneider, Anne and Helen Ingram. (1990),“Policy Design : Elements, Premises and Strategie”elited by Stuart Nagel, Policy Theory and Policy Evaluation. New York : Greenewood Press.
Titmuss, Richard (1974), Social Policy. London:Allen&Unwin.
Tobin, Sheldon S. & Toseland, Ronald W. (1990), “Models of Service for the Elderly.”In:Abraham Monk (ed), Handbook of Gerontological Services. New York:Coulumbia University, pp. 27-51.
Weimer, David L. and Vining, Aidan R. (1992), Policy Analysis:Concepts and Practice.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