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禮權
論文名稱: 鄧石如《陰符經大篆屏》研究
指導教授: 江明賢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6
中文關鍵詞: 鄧石如陰符經大篆屏金文石鼓文梅鏐曹文埴阮元包世臣康有為藝舟雙楫廣藝舟雙楫
英文關鍵詞: Deng Shiru, Yin Fu Jing Da Zhuan Ping, Bronze Script, Stone Drum Script, fragment, balance the black and the whit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30下載:6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鄧石如是書法篆刻創作的藝術家,他追求「下筆馳騁」的健美,「剛健婀娜」的審美觀和創作形式,有屬於他自己的絕然創見。最主要是他不但繼承秦朝李斯的「玉筋篆」,唐朝李陽冰的「鐵線篆」,而能突破前人窠臼開創新局。
    《陰符經大篆屏》得力《金文》、《石鼓文》在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陰符經大篆屏》在思想方面:充滿了老莊哲學,在書寫的用筆結字方面:他經常運用小篆、石鼓的筆趣,加入金石銘識的線條,使筆劃能交互融合產生新的張力,因此有屬於自己的大篆古典風格,開創以石鼓和周秦以來金石銘識,入於書法創作的重要先例。曹文埴對鄧石如書法評曰:「其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鄧石如從書法藝術實踐中體悟,三點書法篆刻理論。(一)是所謂的:「摹其規矩而為方圓」,此乃書法中;特別是篆隸的基本功夫,(二)是結字要「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三)是「計白當黑」。是晚清創作兼顧理論的書印大師。
    《陰符經大篆屏》以《金文》、《石鼓文》作為主要創作的筆墨符號,也為他在晚清篆書書壇,確立了他對古典篆書的最大成就與影響。此件作品;筆墨包括《金文》、《石鼓文》、《碑版瓦當》、《權量鏡銘》、《竹簡帛書》等文字的運用,無論結構、篆法及筆法,或是形式、章法、風格,他都能確實全面的了解,相互活化古典文字的篆法、墨法與筆法。從「殘碣斷碑」中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樣的認知和比較分析,才足以奠定他在書史的地位。尤其《陰符經大篆屏》可為後學者作籀的典範,運用大篆(金文、石鼓文)的篆法、結體與用筆,表現在篆書的創作上,確立了屬於「鄧派」的篆書風格成就。其中有二點值得探討;一是:《金文》和《石鼓文》對《陰符經大篆屏》書風的影響,二是:《陰符經大篆屏》對鄧石如的影響。
    鄧石如一生書藝四體精湛,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廣大,其中吳讓之(1799-1870)趙之謙(1829-1884)和吳昌碩(1844-1927),乃至於整個碑派、或是鄰國的日本和韓國,無不或深或淺或多或少的受其影響。可見從《金文》和《石鼓文》→《陰符經大篆屏》→鄧石如作品→晚清篆書書壇、日本和韓國。造成古典文字的流行風尚,甚至使《石鼓文》大興於清末到民國初年。無論是《石鼓文》的古樸渾厚,亦或是漢魏書法的風神骨氣,由鄧石如的倡導才得百花齊放,足以形成晚清書壇盛世,造就碑派的黄金時代。鄧石如在書法藝術史上是一位開創性的先驅,應是勿庸置疑的,而且對書法篆刻藝術有卓越貢獻。從此件《陰符經大篆屏》的風格、特色、成就、影響,應可以證明鄧石如在篆書史上的崇高地位。

    Deng Shiru is a seal-cutting calligrapher, who pursues the strength and beauty of “writing with unchecked brush strokes,”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 values and creative form of “yin’s gentleness and yang’s toughness.” He has his own original creation. Not only does he inherit Li Si’s yujinzhuan of the Qin dynasty and Li Yangbing’s tiexianzhuan of the Tang dynasty, he also turns over a new leaf by breaking the mold of his predecessors.
    Deng’s Yin Fu Jing Da Zhuan Ping owes a lot to Bronze Script (or Jin Wen) and Stone Drum Script (or Shi Gu Wen), taking up a critical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Concerning its thought, Yin Fu Jing Da Zhuan Ping is teeming with the philosophy of Laozi and Zhuangzi. As for the writing style, Deng frequently utilizes the styles of small seal and stone drum scripts, coupled with the lines of bronze and stone inscriptions, bringing about a new tension by fusing different brush strokes together. Doing such, he creates his own classic style, setting a precedent for both stone drum script and bronze and stone inscriptions since Zhou and Qin dynasties introduced into calligraphy. Zao Wenzhi commented on Deng’s calligraphy, “Each of his four types of calligraphy forms is the best in the Qing dynasty.” Deng learns three seal-cutting theories from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rt of calligraphy. The first theory is that “to get a square and a circle, one must use a carpenter’s square and a compass.” The theory is considered the fundamentals of calligraphy, especially with seal and clerical scripts. The second states that “there is sometimes plenty of room to even ride a horse in, and other times little room for wind to blow through between words and lines.” The third one is the exercise of “balancing the black (characters) and the white (blank space).” Deng has been a pioneer of the school of stele inscriptions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a master of calligraphy skilled in both creation and theory.
    Yin Fu Jing Da Zhuan Ping is based mainly on the calligraphy form of Bronze Script and Stone Drum Script, establishing Deng as a leading influence on classical seal script in the circles of seal scrip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work involves using the brushwork of Bronze Script, Stone Drum Script, Bei Ban Wa Dang, Quan Liang Jing Ming, and Bamboo and Silk Texts (or Zhu Jian Bo Shu). Whether it’s about structure, calligraphic technique, form, methodicalness, or style, Deng has a good knowledge of any of them and masters the seal script form, calligraphic technique, and the way to prepare ink. Out of the fragments of ancient works, he derives the teachings of the Nature and his enlightenment, both of which pave the way for his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Yin Fu Jing Da Zhuan Ping especially can be a model for those wishing to learn the large seal script. Employing the techniques and brushwork of large seal, bronze, and stone drum scripts to create the seal script from, the “School of Deng Shiru” established its own style of seal script. There are two points worth discussing about Yin Fu Jing Da Zhuan Ping. One is Bronze Script’s impact on the piece, and the other is the piece’s impact on Deng.
    Well versed in every script, Deng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Among them are Wu rangzhi (1799~1870), Zhao Zhiqian (1829~1884), Wu changshuo (1844~1927), and even the entire school of stele inscriptions, or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of Japan and Korea. Each of them is more or less influenced by Deng. From Bronze Script and Stone Drum Script through Yin Fu Jing Da Zhuan Ping and Deng’s works to the circles of seal scrip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Japan and Korea, the classical writing was back in fashion with Stone Drum Script flourishing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rough Deng’s advocacy of the solid simplicity of Stone Drum Script and the vigorous spirit of Northern Wei dynasty calligraphy, calligraphy assumed diversified forms. His trumpeting was about to create the golden years of the circles of calligraph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usher in the prime time of the school of stele inscriptions. No doubt a groundbreaking forerunner in the history of art of calligraphy, Deng contributes remarkably to the art of seal-cutting calligraphy. Judging from the style, feature, achievement, and influence of Yin Fu Jing Da Zhuan Ping, it can be proved that Deng is a calligrapher of good standing in the history of seal scrip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1 第三節 論文架構… 13 第二章 《陰符經大篆屏》背景與思想 33 第一節 《陰符經大篆屏》與時代背景 34 第二節 《陰符經大篆屏》與人文環境 39 第三節 《陰符經大篆屏》與書學思想 43 第三章 《陰符經大篆屏》風格的孕育 65 第一節 「鐵畫銀鉤」的書寫形式 67 第二節 《陰符經大篆屏》風格的縕釀 77 第三節 《陰符經大篆屏》書印的關係 83 第四章 《陰符經大篆屏》的特色 101 第一節 《陰符經大篆屏》的筆墨表現 102 第二節 仿獵碣及周秦以後金石銘識 106 第五章 《陰符經大篆屏》的成就與影響 185 第一節 《陰符經大篆屏》的成就 186 第二節 《陰符經大篆屏》的影響 189 第六章 結論 199 第一節 繼承與創新 200 第二節 結語 201 附錄(一)石鼓文 208 附錄(二)鄧石如陰符經大篆屏 224 附錄(三)作者臨陰符經大篆屏 261 附錄(四)鄧石如刻印 264 参考書目 265 參考文獻 268 參考網頁 274

    《西清古鑒》四十卷 乾隆十四年,梁詩正等奉敕編
    《西清續鑒甲編》二十卷,附錄一卷 乾隆五十八年敕編
    《校正淳化閣帖釋文》十卷 乾隆三十四年,金簡奉敕編
    《積古齋藏器目》一卷 阮元撰
    《清儀閣藏器目一卷 張廷濟撰
    《竹崦盦藏器目》一卷 趙魏撰
    《嘉廕簃藏器目》一卷 劉喜海撰
    《平安館藏器目》一卷 葉志詵撰
    《雙虞壺館藏器目》一卷 吳式芬撰
    《懷米山房藏器目》一卷 曹載奎撰
    《簠齋藏器目》一卷 陳介祺撰
    《木庵藏器目》一卷 程振甲撰
    《梅花草盦藏器目》一卷 丁彥忠撰
    《選青閣藏器目》一卷 王錫棨撰
    《愛吾鼎齋藏器目》一卷 李璋煜撰
    《石泉書屋藏器目》一卷 李佐賢撰
    《兩罍軒藏器目》一卷 吳雲撰
    《齋藏器目》一卷 吳大澂撰
    《天壤閣藏器目》一卷 王懿榮撰
    《齋集古錄二》十六卷 吳大澂撰
    《恆軒吉金錄》不分卷 吳大澂撰
    《度量權衡實驗說》不分卷 吳大澂撰
    《匋齋吉金錄》八卷,續二卷 端方撰
    《焦山鼎銘考》一卷 翁方綱撰
    《周無專鼎銘考》一卷 羅士琳撰
    《齊侯罍銘通釋》二卷 陳慶鏞撰
    《盤亭小錄》一卷 劉銘傳撰
    《京畿金石考》二卷 孫星衍撰
    《畿輔金石記殘稿》不分卷 沈濤撰
    《畿輔碑目》二卷 樊彬撰
    《常山貞石志》二十四卷 沈濤撰
    《趙州石刻錄》一卷 陳鍾祥撰
    《江甯金石記》八卷 嚴觀撰
    《待訪錄》二卷 嚴觀撰
    《江左石刻文編》四卷 韓崇撰
    《江甯金石待訪錄》四卷 孫彤撰
    《吳郡金石目》一卷 程祖慶撰
    《吳中金石記》一卷 顧沅撰
    《徐州金石記》一卷 方駿謨撰
    《崇川金石志》一卷 馮雲鵬撰
    《安徽金石略》十卷 趙紹祖撰
    《涇川金石記》一卷 趙紹祖撰
    《山左金石志》二十四卷 畢沅、阮元同撰
    《山左訪碑錄》十三卷 法偉堂撰
    《山左碑目》四卷 段赤苓撰
    《山左南北朝石刻存目》一卷 尹彭壽撰
    《至聖林廟碑》六卷 孔昭薰撰
    《孔林漢碑考》一卷 顧仲清撰
    《濟州金石志》八卷 徐宗幹撰
    《濟州學碑釋文》一卷 張弨撰
    《濟南金石記》四卷 馮雲鵷撰
    《曆城金石考》二卷 周永年撰
    《諸城金石略》二卷 李文藻撰
    《益都金石記》四卷 段赤苓撰
    《山右金石志》一卷 夏寶晉撰
    《山右金石記》八卷 楊篤撰
    《山右石刻叢編四》十卷 胡聘之撰
    《中州金石記》五卷 畢沅撰
    《中州金石考》八卷 黃叔璥撰
    《中州金石目》四卷,補遺一卷 姚晏撰
    《中州金石目錄》八卷 楊鐸撰
    《安陽金石錄》十三卷 武億、趙希璜同撰
    《河陽金石記》三卷 馮敏昌撰
    《河內金石記》二卷,補遺一卷 方履籛撰
    《嵩洛訪碑日記》一卷 黃易撰
    《嵩陽石刻集記》二卷 葉封撰
    《登封縣金石志》一卷 洪亮吉撰
    《偃師金石記》四卷 武億撰
    《偃師金石遺文補錄》二卷 武億撰
    《郟縣金石志》一卷 武億撰
    《寶豐金石志》五卷 武億撰
    《魯山金石志》三卷 武億撰
    《孟縣金石志》三卷 馮敏昌撰
    《濬縣金石錄》二卷 熊象階撰
    《關中金石記》八卷 畢沅撰
    《雍州金石記》十卷 硃楓撰
    《關中金石附記》一卷 蔡汝霖撰
    《陝西得碑目》二卷 劉喜海撰
    《長安獲古編》二卷,補遺一卷 劉喜海撰
    《關中金石文字存佚考》十二卷 毛鳳枝撰
    《唐昭陵石跡考》五卷 林侗撰
    《昭陵六駿贊辨》一卷 張弨撰
    《昭陵碑考》十三卷 孫三錫撰
    《扶風金石錄》二卷 張員撰
    《郿縣金石遺文錄》二卷 張員撰
    《興平金石志》一卷 張員撰
    《寶雞縣金石志》一卷 鄧夢琴撰
    《武林金石刻記》十卷 倪濤撰
    《武林金石記殘稿》不分卷 丁敬撰
    《兩浙金石志》十八卷,補遺一卷 阮元撰
    《吳興金石志》十六卷 陸心源撰
    《墨妙亭碑目》二卷 張鑒撰
    《越中金石記》十二卷 杜春生撰
    《東甌金石錄》十二卷 戴鹹弼撰
    《台州金石錄》十三卷 黃瑞撰
    《闕訪》二卷 黃瑞撰
    《括蒼金石志》十二卷,續四卷 李遇孫撰
    《括蒼金石志補遺〉四卷 鄒柏森撰
    《湖北金石存佚考》二十二卷 陳詩撰
    《湖北金石詩》二卷 嚴觀撰
    《永州金石略》一卷 宗稷辰撰
    《三巴★H1古志〉不分卷 劉喜海撰
    《蜀碑補記》十卷 李調元撰
    《粵東金石略》十八卷 阮元撰
    《高要金石略》四卷 彭泰來撰
    《粵西金石略》十五卷 謝啟昆撰
    《粵西得碑記》一卷 楊翰撰
    《滇南古金石錄》一卷 阮福撰
    《和林金石錄》一卷 李文田撰
    《高麗碑全文》八卷 葉志詵撰
    《海東金石考存》一卷 劉喜海撰
    《日本金石志》二卷 傅雲龍撰
    《兩漢金石記二》十二卷 翁方綱撰
    《隋唐石刻拾遺》二卷 黃本驥撰
    《南漢金石志》二卷 吳蘭修撰
    《元刻偶存》一卷 陸增祥撰
    《元碑存目》一卷 黃本驥撰
    《寰宇訪碑錄》十二卷 孫星衍、邢澍同撰
    《訪碑續錄》一卷 嚴可均撰
    《訪碑後錄》三卷 黃本驥撰
    《補寰宇訪碑錄》五卷 趙之謙撰
    《攟古錄》二十卷 吳式芬撰
    《天一閣碑目》一卷 錢大昕撰
    《潛研堂金石文字目錄》八卷 錢大昕撰
    《小蓬萊閣金石目》一卷 黃易撰
    《平安館碑目》八卷 葉志詵撰
    《玉雨堂碑目》四冊 韓泰華撰
    《式訓堂碑目》三卷 章壽康撰
    《求古錄》一卷 顧炎武撰
    《金石文字記》六卷 顧炎武撰
    《來齋金石考》三卷 林侗撰
    《觀妙齋金石文考略》十六卷 李光暎撰
    《金石續錄》四卷 劉青藜撰
    《金石經眼錄》一卷 褚峻摹圖,牛運震補說
    《金石錄補》二十七卷,續七卷 葉奕苞撰
    《金石小箋》一卷 葉奕苞撰
    《金薤琳琅補遺》一卷 宋振譽撰
    《平津館讀碑記》八卷,續記一卷,再續一卷,三續二卷 洪頤煊撰
    《潛研堂金石文字跋尾》二十五卷 錢大昕撰
    《金石三跋》十卷 武億撰
    《金石文字續跋》十四卷 武億撰
    《古泉山館金石文跋》不分卷 瞿中溶撰
    《鐵橋金石跋》四卷 嚴可均撰
    《古墨齋金石文跋》六卷 趙紹祖撰
    《寶鐵齋金石跋尾》三卷 韓崇撰
    《石經閣金石跋文》一卷 馮登府撰
    《攀古小廬古器物銘釋文》不分卷 許瀚撰
    《碑跋》不分卷 許瀚撰
    《清儀閣題跋》一卷 張廷濟撰
    《枕經堂金石題跋》三卷 方朔撰
    《求是齋金石跋尾》四卷 丁紹基撰
    《宜祿堂金石記》六卷 硃士端撰
    《簠齋金石文字考釋》一卷,筆記一卷 陳介祺撰
    《開有益齋金石文字記》一卷 硃緒曾撰
    《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十八卷 汪鋆撰
    《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 王昶撰
    《金石萃編補目》三卷 黃本驥撰
    《金石續編》二十一卷,目一卷 陸耀遹撰
    《金石萃編補略》二卷 王言撰
    《金石萃編補正》四卷 方履籛撰
    《八瓊室金石補正》一百三十卷 陸增祥撰
    《匋齋藏石記四》十四卷 端方撰
    《金石表》一卷 曹溶撰 《金石存》十六卷 吳玉搢撰
    《金石索》十二卷 馮雲鵬、馮雲鵷撰
    《金石品》二卷,《金石存》十五卷 李調元撰
    《金石契》四卷 張燕昌撰
    《金石屑》四卷 鮑昌熙撰
    《金石摘》十卷 陳善墀撰
    《香南精舍金石契》二卷 覺羅崇恩撰
    《金石遺文錄》十卷 陳奕禧撰
    《金石文釋》六卷 吳穎芳撰
    《古志石華三》十卷 黃本驥撰
    《金石文鈔》八卷 趙紹祖撰
    《碑錄》二卷 硃文藻撰
    《績語堂碑錄》不分卷 魏錫曾撰
    《金石圖》二卷 褚峻摹圖,牛運震補說
    《求古精舍金石圖》四卷 陳經撰
    《小蓬萊閣金石文字》不分卷 黃易撰
    《古均閣寶刻錄》一卷 許梿撰
    《平安館金石文字》不分卷 葉名灃撰
    《隨軒金石文字八種》無卷數 徐渭仁撰
    《二銘草堂金石聚》十六卷 張得容撰
    《淇泉摹古錄》一卷 趙希璜撰
    《漢碑篆額》不分卷 何澂撰
    《紅崖碑釋文》一卷 鄒漢勳撰
    《漢武梁祠畫象考證》二卷 沈梧撰
    《漢射陽石門畫象彙考》一卷 張寶德撰
    《華山碑考》四卷 阮元撰
    《石門碑醳》一卷 王森文撰
    《郙閣銘考》一卷 王森文撰
    《天發神讖碑釋文》一卷 周在浚撰
    《國山碑考》一卷 吳騫撰
    《漢魏碑刻記存》一卷 謝道承撰
    《北魏鄭文公碑考》一卷 諸可寶撰
    《龍門造象釋文》一卷 陸繼煇撰
    《瘞鶴銘辨》一卷 張弨撰
    《瘞鶴銘考》一卷 汪士鋐撰
    《瘞鶴銘考》一卷 吳東發撰
    《瘞鶴銘考補》一卷 翁方綱撰
    《山樵書外紀》一卷 張開福撰
    《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二十六卷
    《唐禦史台精舍題名考》三卷,附錄一卷 趙鉞、勞格同撰
    《楚州石柱考》一卷 範以煦撰
    《邠州石室錄》三卷 葉昌熾撰
    《石魚文字所見錄》一卷 姚覲元撰
    《九曜石刻錄》一卷 周中孚撰
    《蒼玉洞題名石刻》一卷 劉喜海撰
    《翠微亭題名考》一卷 釋達受撰
    《龍興寺經幢題跋》一卷 羅矩撰
    《金天德鍾款識》一卷 丁晏撰
    《鐵券銅塔考》三卷 錢泳撰
    《嶽廟彝器銘》一卷 不著撰人氏名
    《分隸偶存》二卷 萬經撰
    《碑文摘奇》一卷 梁廷枬撰
    《碑別字》五卷 羅振鋆撰
    《金石要例》一卷 黃宗羲撰
    《碑版廣例》十卷 王芑孫撰
    《志銘廣例》二卷 梁玉繩撰
    《金石例補》二卷 郭麟撰
    《金石綜例》四卷 馮登府撰
    《金石訂例》四卷 鮑振方撰
    《金石稱例》五卷,續一卷 梁廷枬撰
    《漢石例》六卷 劉寶楠撰
    《漢魏六朝墓銘纂例》四卷 吳鎬撰
    《唐人志墓例》一卷 徐朝弼撰
    《金石學錄》四卷 李富孫撰
    《金石學錄補》四卷 陸心源撰
    《金石劄記》四卷,袪偽一卷 陸增祥撰
    《語石》六卷 葉昌熾撰
    《閒者軒帖考》一卷 孫承澤撰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十二卷 王澍撰
    《淳化閣帖考證》十卷 吳有蘭撰
    《淳化閣跋》一卷 沈蘭先撰
    《淳化閣帖源流考》一卷 周行仁撰
    《法帖釋文》十卷 徐朝弼撰
    《南村帖考》四卷 程文榮撰
    《鳴野山房帖目》四卷 沈複粲撰
    《禊帖綜聞》一卷 胡世安撰
    《蘇米齋蘭亭考》八卷 翁方綱撰
    《定武蘭亭考》一卷 王灝撰
    《鳳墅殘帖釋文》二卷 錢大昕撰
    《惜抱軒法帖題跋》三卷 姚鼐撰
    《蘇米齋題跋》二卷 翁方綱撰
    《竹雲題跋》四卷 王澍撰
    《鐵函齋書跋》六卷 楊賓撰
    《芳堅館題跋》四卷 郭尚先撰
    《錢錄》十六卷 乾隆十六年敕撰
    《泉神志》七卷 李世熊撰
    《泉志校誤》四卷 金嘉采撰
    《錢志新編二》十卷 張崇懿撰
    《琴趣軒泉譜》一卷 黃灼撰
    《廣錢譜》一卷 張延世撰
    《歷代古錢目》一卷 硃煒撰
    《泉布統志》九卷 孟麟撰
    《選青小箋》十卷 許原愷撰
    《虞夏贖金釋文》一卷 劉師陸撰
    《古今待問錄》六卷 硃楓撰
    《吉金所見錄》十六卷 初尚齡撰
    《古今錢略三》十四卷 倪模撰
    《貨布文字考》四卷 馬昂撰
    《泉寶所見錄》十六卷 沈巍皆撰
    《歷代鍾官圖經》八卷 陳萊孝撰
    《吉金志存》四卷 李光廷撰
    《癖談》六卷,附錄四卷 蔡雲撰
    《運甓軒錢譜四》十卷 呂佺孫撰
    《癖泉臆說》六卷 高煥撰
    《古泉叢話》三卷 戴熙撰
    《藏泉記》一卷 戴熙撰
    《觀古閣泉說》一卷,叢稿二卷,續稿一卷,三編二卷 鮑康撰
    《論泉絕句》二卷 劉喜海撰
    《古泉彙六》十卷,續十四卷,補遺二卷 李佐賢撰
    《齊魯古印攗》四卷,續一卷 高慶齡撰
    《集古官印考證》七卷 瞿中溶撰
    《兩罍軒印考漫存》九卷 吳雲撰
    《秦漢瓦當文字》二卷,續一卷 程敦撰
    《浙江磚錄》不分卷 馮登府撰
    《百磚考》一卷 呂佺孫撰
    《千甓亭磚錄》六卷,續四卷 陸心源撰
    《古專圖釋二》十卷 陸心源撰
    《匋齋藏專記》二卷 端方撰
    《秋景庵主印譜》四卷 黃易撰
    《龍泓山人印譜八卷 丁敬撰
    《訒(艸弇)集古印存》三十二卷 汪啟淑撰
    《求是齋印譜》四卷 陳豫鍾撰
    《吳讓之印存》二卷 吳廷颺撰
    《楊聾石印存》二卷 楊澥撰
    《選集漢印分韻》二卷,續二卷 袁日省撰
    《楊嘯村印集》二卷 楊大受撰
    《胡鼻山人印集》二卷 胡震撰
    《觀自得齋印集》十六卷 徐子靜撰
    《秦漢印選》六卷 石潛撰
    《二金蜨堂印譜》四卷 趙之謙撰
    《封泥考略》十卷 吳式芬、陳介祺同撰
    《宋不著撰人寶刻類編》八卷 乾隆時敕輯
    《宋歐陽棐集古錄目》五卷 黃本驥輯

    参考網頁
    1秦朝書家——李斯www.wenyi.com/art/shufa/qin/lisi.htm - 8k)
    2漢代書家——蔡邕www.wenyi.com/art/shufa/han/caiyong.htm - 7k)
    3漢代書家——張芝www.wenyi.com/art/shufa/han/zhangzhi.htm - 7k)
    4www.chinese.artists.net
    5鍾繇wang.ntntc.edu.tw/SHU-FA/ll/gb1.html - 2k)。
    6中國書法-魏晉waterdog.html.533.net/zihua/weijin/xizhi/wangxzh.htm - 6k)
    7中國書法-魏晉waterdog.html.533.net/zihua/weijin/xizhi/wangxzh.htm - 6k)
    8中國書法-唐代waterdog.html.533.net/zihua/tang/zhangx/main.htm)
    9盛唐書法homepage19.seed.net.tw/web@1/ k_garden/05_dynasty/056.htm。)
    10public.whut.edu.cn/wenfa/vid/fjru/ xiantanshufa/shufamingjia.htm
    11http://www.founder.com.cn/support/font/shufa.htm)
    12姚淦銘-->顏真卿-->顏體境界www.cnread.net/cnread1/hhys/z/zhuboxiong/ zgsh/yanzhenqing/003.htm - 11k)
    13文化專區www.prcedu.com/exam/text/file01/085684.htm - 11k)
    14http://www.zgshj.com)
    15淳化閣帖www.bttp.net/xinshang/xsk4.htm - 9k)
    16“碑學”、“帖學”獻疑(葉培貴) www.hubce.edu.cn/cbb/qwjs/lib/27426.html - 14k)
    17“碑學”、“帖學”獻疑(葉培貴) www.hubce.edu.cn/cbb/qwjs/lib/27426.html - 14k。)
    18新聞週報 商報 書城 中 國收藏emag.cb-h.com/shshshow1.asp?zs_id=84)
    19金華書畫www.jhnews.com.cn/gb/content/2003-06/ 10/content_186720.htm - 18k )
    20書法視野cn.cl2000.com/calligraphy/ctsf/mjmz/mingjia/wen2.shtml - 15k)
    21waterdog.html.533.net/zihua/ming/dongqch/main.htm)
    22楊凝式www.huayin.gov.cn/shufa.htm - 4k)
    23楊凝式www.huayin.gov.cn/shufa.htm - 4k)
    24 5-Gold Research Documents - Chinese calligraphy01www.5-gold.com/simplified/simcali01.htm)
    25中國書法發展史http://www.founder.com.cn/support/font/shufa.htm)
    26chap11-03ceiba.cc.ntu.edu.tw/fineart/database/ chap11/chap11-03.htm - 33k)
    27www.jnlib.net.cn/jnt/jnms/zhaomengfu.htm
    28 5-Gold Research Documents - Chinese calligraphy01
    29www.5-gold.com/simplified/simcali01.htm)
    30趙孟頫hk.geocities.com/lastwit/big5/brush/to-b5/ldsf-zmf.htm - 8k)
    32元代的碑刻- 碑帖- 碑帖史話-中國書畫家網- 書法
    33www.zgshj.com/Html/20041912057-1.html - 19k)
    34北碑之書法ajet.nsysu.edu.tw/~cf12/way3.html - 9k)
    35homepage19.seed.net.tw/web@1/k_garden/ 01_introduce/119.htm)
    36碑學鼻祖 山林氣象http://www.zjshufa.com/ReadNews.asp?NewsID=1483)
    37www.freehead.com/ldsl/ldsl-qing-bsc.htm)
    38包世臣 警語 楷書www.pep.com.cn/200301/ca143855.htm - 6k)
    39清 包世臣 行草 浙江書法網www.zjshufa.com)
    40清史稿www.guoxue.com/shibu/24shi/qingshigao/qsgx_503.htm)
    41論“醜書” www.szed.com/n/ca426897.htm - 39k)
    42waterdog.html.533.net/zihua/qing/kangyw/kangyw.htm)
    43art.online.ha.cn/php/yybk/zhzz.php?a=117)
    44中國書法--清代waterdog.html.533.net/zihua/qing/kangyw/kangyw.htm - 3k)
    45www.gg-art.com/famous/index.php?exhibitionid=100)
    46浙江書法網 www.zjshufa.com
    47 www.chinahuangshan.com/jiulong/jdjs-main6.htm)
    48吳熙載- 書法作品- 藝術展- 中國古代書法作品 www.zgshj.com/Html/200418233912-1.html - 14k)
    49吳熙載- 書法作品- 藝術展- 中國古代書法作品 www.zgshj.com/Html/200418233912-1.html - 14k)
    50清 www.baishanedu.com/home/zhj718/sfmj/q.htm - 59k -)
    51院藏明清書畫展隸書對www.chnmus.net/exhibition/temporary/MQPC/mqpc014.htm - 2k )
    52 清趙之謙八言聯 www.pep.com.cn/200301/ca143848.htm - 6k)
    53南京博物院院藏珍品www.njmuseum.com/ware/ware.asp?topic=15 - 11k)
    54吳昌碩(近代)www.tianshui.com.cn/news/ReadNews.asp?NewsID=1661 - 13k )
    55藝苑-書法趙孟頫209.237.17.153/twbm/window/arts/calig/calig_21.htm -)
    56唐代研究--唐代藝術--唐代書法--柳公權www.guoxue.com/tangyanjiu/shufa001/liugongquan005.htm - 16k)
    57淳化閣帖www.bttp.net/xinshang/xsk4.htm - 9k
    58中國書法--清代waterdog.html.533.net/zihua/qing/qing.htm - 5k)
    59中國書法發展史www.founder.com.cn/support/font/shufa.htm - 101k)
    60中國書法發展史www.founder.com.cn/support/font/shufa.htm - 101k)
    61中國書法發展史www.founder.com.cn/support/font/shufa.htm - 101k))
    62中國書法發展史www.founder.com.cn/support/font/shufa.htm - 101k)
    63中國書法發展史www.founder.com.cn/support/font/shufa.htm - 101k))
    64www.angelibrary.com/oldies/mxbt/028.htm
    65中國書法發展史http://www.founder.com.cn/support/font/shufa.htm
    66見祀三公山碑(圖)www.pep.com.cn/200301/ca143516.htm - 6k
    67書法網-中國書法史www.minaol.com/gb/art/sfw/calligraphy/calligraphy.htm - 13k)
    68中國美術網-----[歷代碑帖] www.ms.net.cn/daohang/shufa/ldbt/shu14.htm - 8k)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