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有欽
Tseng, Yu-Chin
論文名稱: 再寫排灣族口傳詩歌
Rewriting Paiwan Oral Poetry
指導教授: 李勤岸
Li, Khin-Huann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1
中文關鍵詞: 口傳詩歌族語書寫文學轉化文本典藏
英文關鍵詞: orally transmitted poems, aboriginal written language, literary transformation, ltext archiving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20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0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標題「再寫」,再寫有兩個解釋:第一是「族語書寫策略」,第二是「文本形式化」。本文試圖依循「田野調查,族語書寫,文學轉化,文本典藏」等四段過程做研究歷程,賦予台灣原住民文學研究新典範,也欲為台灣文學注入新活水。
    排灣族在文字化以前,就已經由「符號、圖騰、儀式、口傳」等生活表述,發展族群的文學形式。2005年12月15日經台灣官方制定,並正式頒布了「台灣原住民族語灣族書寫系統」。今日台灣原住民族已進入文字書寫時代,本文以口傳詩歌文字化為核心價值;如何以族語書寫作為策略與目的,是本研究的重要精神內涵。
    本文採集多達60首以上的排灣族口傳詩歌,針對排灣文化性格及本研究動機,筆者將田野第一手資料,分類為男女情歌、勇士詩歌、貴族詩歌、常民歌謠等四大類。且經統整做文學賞析,發現排灣族口傳詩歌,內涵有譬喻之美、修辭之美、古典之美、聲韻之美、文趣之美等文學美感。另有襯詞、虛辭配合詩詞穿填,以收韻律與留白之詩歌美感。而「情歌的」、「歌詩的」、「貴族的」、「集體性」、「儀式性」」等,乃排灣族口傳詩歌之文學本質。
    口傳詩歌文本典型化,並作跨界典藏,是本文一大創建。更值得一提是,本文發現排灣族口傳詩詞,以「二句14音節」為詩詞典型;主要詩詞有二句,每一句是7個音節,二句共14個音節;這是本研究重大發現,祖先的文學素養真是叫人驚艷!

    Within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the “rewriting” should be interpreted in two ways: the first pertains to “aboriginal language writing strategies” and the second to their “textual formalization”. The paper follows a four-stage processes that includes field investigation, writing in indigenous languages, literary transformation and textual archiving in an attempt to add a new paradigm to research directed at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s’ literature and inject new life into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in Taiwan.

    With respect to text formation, in the past, the Paiwan tribe used symbols, totems, rituals and oral transmission as methods of represent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boriginal language based literature. On December 15th, 2005 Taiwan officially drew up and formally promulgated the “Taiwan Indigenous Language Paiwan People’s Writing System”. Thus, indigenous people in Taiwan have already entered into an era of textual writing. 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creating written texts from oral traditions, poems and songs while addressing strategies and objectives for compositions in tribal languages.

    Over sixty pages of orally transmitted Paiwan poetry were compiled. Focusing on Paiwan cultural character as a motivation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field-work to collect the materials first-hand and then classified the contents into the four categories of “love songs for men and women”, “poems of warriors”, “poems of nobles”, and “folk songs”. Through literary appreciation, the literary beauty of the Paiwan poems was revealed in their metaphors, rhetoric, classical character, rhyme, and their interesting nature. Non-lexical vocables and empty words are also used within the works to close rhymes and fill in blank spaces while adding to the beauty of the poems and the literary essence of the Paiwan Tribe’s orally transmitted loves songs, poetic songs, poems for nobles, communal poems and ritual poems.

    The main accomplishments of this paper include the typification and cross-domain archiving of orally transmitted texts. It is also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paper reveals that within the Paiwan Tribe’s orally transmitted poetry, a two line by 14 syllable form is followed. This means that the poems are primarily constructed of two lines, each line containing 7 syllables; the two lines together contain a total of 14 syllables. This interesting discovery demonstrates the amazing literary ability of the Paiwan tribal ancestor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意識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四節 研究歷程 20 第五節 研究參與者 3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1 第一節 排灣族社會 41 第二節 排灣族口傳詩歌 49 第三節 原住民口傳詩歌研究文獻 58 第四節 原住民族語文字化歷程 68 第三章 文字化—書寫採集口傳詩歌文學 73 第一節 排灣族口傳男女情歌 79 第二節 排灣族勇士詩歌 104 第三節 排灣族貴族詩歌 126 第四節 排灣族常民歌謠 145 第四章 文學化—書寫賞析口傳詩歌文學 159 第一節 排灣族口傳詩歌釋義 159 第二節 排灣族口傳詩歌文學之美 161 第五章 文本化—形式化典藏排灣詩體203 第一節 第1型排灣詩體:四句獨唱詩歌 204 第二節 第2型排灣詩體:六句對唱詩歌 212 第三節 第3型排灣詩體:六句複音和唱詩歌 216 第六章 發現與結論 227 第一節 發現排灣族口傳詩歌文學本質 227 第二節 發現排灣族口傳詩歌文學形式 235 第三節 結論 243 結論一:定義排灣族文學 243 結論二:創建排灣族口傳詩歌文體 245 結論三:創見排灣族貴族文學 246 結論四:族語是排灣族文學本質 248 結論五:「主體多元」台灣文學 251 第四節 結語 253 參考書目 255 附錄一:本論文口傳詩歌總索引 261 附錄二:長期研究田野誌267

    一 書本著作
    Metaphors We Live BY(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夷將.拔路兒2015。《第6屆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原住民族委員會。
    夷將.拔路兒2018。《第9屆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原住民族委員會。
    朱浤源2002。《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
    吳思華2013。《102年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作品集》。台北:教育部。
    吳清吉2010。《2009年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作品集》。台北:教育部。
    李仁癸2001。《台灣原住民-語言篇》。南投:國史館。
    李壬癸1997。《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市:常民文化。
    李勤岸2015。《台灣話的文字化與文學化》。台南:開朗雜誌 。
    李勤岸2011。《後殖民文學的語言》。台北:書林出版。
    李馨慈2017。《刻劃排灣學》。屏東:國立屏東大學。
    杜正吉2017。《魯凱學研討會論文集》。屏東:霧台鄉公所 。
    沈謙1991。《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周鳳五1987。《現代文學欣賞與創作(中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拉夫郎斯‧卡拉雲樣2010。《大武山宇宙的詩與頌》。屏東:屏東縣政府。
    林芳玫2013。《台灣學誌 第七期》。台北:台灣語文學系。
    林金城、林麗黛2012。《坪林相褒歌》。天嶺文史工作室。
    林聖賢1999。《山棕月影》。台中:晨星。
    林澄枝1996。《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時路報告書》。山海文化雜誌社。
    政治大學2008。《2007年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作品集》。台北:教育部。
    科塔克著2008。《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索》。徐雨村譯。巨流出版。
    胡萬川2005。《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孫大川1998。《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語言、文化與政治》。台北:聯合文學。
    孫大川2000。《山海世界: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台北:聯合文學。
    孫大川2003。《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選集》。台北:印刻。
    孫大川2011。《100年第二屆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得獎作品集》。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孫大川2013。《102年第四屆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得獎作品集》。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浦忠成2009。《台灣原住民文學史綱(上)》。台北:里仁書局。
    浦忠成2009。《台灣原住民文學史綱(下)》。台北:里仁書局。
    高玉枝、林志興2014。《從安平部落骨謠到傳唱排灣—高明喜歌謠輯論》。
    高玉枝、林志興2016。《回首來時路 點滴話安平--兼論排灣與法》。原住民族委員會。
    張秀娟2000。《排灣語參考與法》。台北:遠流出版社。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台北:學富文化。
    莊英章、許木柱、潘英海1991。《文化人類學 上冊》。台北。
    陳玉箴2010。《台灣學誌》。台北:台灣語文學系。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性研究》。台北: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英雄2003。《旋風酋長:原住民的故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童春發2001。《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楊新川2017。《南排灣族(senavalj paiwan)語言文化詞匯寶典》。屏東:香遠。
    葉石濤2000。《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
    劉秀美2010。《從口頭傳統到文字書寫》。台北:文津出版
    蔣偉寧2012。《教育部100年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作品集》。台北:教育部。
    鄭漢文2014。《傾聽。發聲。對話:Maljeveq:2013台東土坂學術研討會紀事》。台東:東台灣。
    簡宗梧1987。《現代文學欣賞與創作》。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蘇以文2005。《隱喻與認知》。台北:台大出版社。

    二 學位論文
    李玉華2006。《台灣原住民文學發展歷程與主體意識的建構》,未出版,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台中。
    周明傑2005。《排灣族與魯凱族複音歌謠比較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明傑2013。《傳統與遞變:排灣族的歌樂系統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順義2012。《排灣族婚禮pawkuz(下聘)儀式中aiyaui歌詞之研究:以M部落為例》,未出版,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台東市。
    陳文瀚2012。《排灣族七佳部落古調中senai範疇的抒情隱喻》,未出版,國立東華大學民發所碩士論文,花蓮。
    陳孟君2014。《原始、原屬自然-試論排灣族文學思惟裡的人與自然》,未出版,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曾有欽2011。《「我在故我寫」-當代台灣原住民文學發展與內》,未出版,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葉神保2002。《排灣族caqovoqovolj(內文)社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未出版,東華大學碩士論文,花蓮。
    葉神保2013。《日治時期排灣族「南蕃事件」之研究》,未出版,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台北。
    蔣偉光2015。《原住民族樂舞的傳承集在建構—以安坡村為例》,國立屏東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顏正一 2007。〈排灣族東排灣群傳統歌謠研究—以土坂部落(tjuwabal)為例〉,未出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台北。

    三 期刊雜誌
    曾有欽2015。〈台灣「原住民族語文學」場域生成與作品析論〉,2015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會,國立嘉義大學。
    曾有欽2011。〈鐵工的歌〉,100年第2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得獎作品集,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王萬象2008。〈余寶琳的比較文學方法論〉《第四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前論文集》,第 69~112 頁,國立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台東縣政府2014,《台東縣國民中小學原住民文學寫作研習手冊》,台東縣政府。
    全茂永2015。〈卡社群部農語「話語」的隱喻探討〉,《22015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會,國立嘉義大學。
    巫化.巴阿立又司2014。〈原住民祭典經語紀錄語書寫〉,《台東縣國民中小學原住民文學寫作研習手冊》,台東縣政府。
    巫化.巴阿立又司2010。神靈之路:排灣人祭儀經語(kai)之研究。台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明傑2007。〈力與美的交織---五個部落的排灣族勇士舞研究〉,《2007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會會議手冊暨論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周明傑2005。〈形式、運作與美學-以排灣族傳統歌樂為例的觀察思考〉,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周明傑2017。《魯凱族複音歌樂研究:形成概念,內在結構,與運作法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林志興。2011。《100年第2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傳統浪漫的詩歌廣場【評論鐵工的歌,曾有欽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林難生2017。〈supaw部落傳統歌謠palegleg〉,《刻劃排灣學-文化的持續與變遷〉,國立屏東大學。
    胡台麗2001,〈排灣影像的美學〉,發表於「影像與民族誌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孫大川1993。〈黃昏文學的可能—試論原住民文學〉,《文學台灣》第5期,1993年1月5日。
    浦忠成1996。〈台灣原住民文學概述〉,《文學台灣》20(1996年10月),頁193~194。
    高玉枝、林志興2017。〈走在文化傳承路上-原住民自我書寫的經驗分享〉,《刻劃排灣學-文化的持續與變遷〉,國立屏東大學。
    張文豐2013。〈心靈烏托邦:巴蘇亞 博伊哲努,《台灣原住民文學史》的書寫與實踐〉,《台灣學誌第七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傅大為1993。〈百朗森林裡的文字獵人:試讀台灣原住民的漢文書寫〉,《當代》第83期,1993年3月,頁28-49。
    懂宜佳2018。〈排灣祭祀語言中的隱喻隱喻中的〉,第二屆土坂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曾有欽2013,〈書寫作為方法---典藏排灣族古典情詩韻文〉,2013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會,國立嘉義大學。
    曾有欽2014,〈排灣族家名與貴族文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研討會。
    焦 桐2011,〈詩的運動精神〉【評論鐵工的歌,曾有欽著;離去之後-給失婚後得憂鬱症的姊姊,林佳瑩著;部落的味道,撒韵.武荖著】。100年第2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得獎作品集,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蔣 斌1998,〈墓葬與襲名:排灣族的兩個記憶機制〉,發表於《時間、記憶與歷史》研討會。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