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莉蓉
HUANAG, LI-LUNG
論文名稱: 企業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因素之研究
Study Corporate Volunteering to participate in volunteer service of motivational factors.
指導教授: 鄭勝分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3
中文關鍵詞: 企業志工持續參與動力參與動機之內生因素參與動機之外衍因素
英文關鍵詞: Corporate Volunteers, Consistently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The inner factor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The extensive factor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22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7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企業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之因素以及與一般志工差異為何之研究,以八位企業志工為研究參與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法的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做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進而瞭解企業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挑戰與持續動力為何。本研究歸納之結論如下:
    一、企業志工與一般志工參與動機相同之處,皆為內生因素。
    二、企業志工與一般志工參與動機相異之處,來自企業志工之外衍因素。
    三、企業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挑戰歸納結論為(一)萬事起頭難之員工的第一次。(二)忠義難兩全之員工的擔心。
    四、企業志工持續參與動力之因素,有視志願服務為休閒、增進人際關係的互動、成就感、服務過程中產生滿足、生命體悟等因素。
    五、研究建議:
    (一)對企業志工的建議
    1.事有輕重緩急。
    2. 助人者界線的拿捏。
    3.從服務中自我成長,並適時調整心態。
    4.新舊企業志工的聯誼與傳承工作。
    (二)對管理企業志工部門的建議。
    1.中高階主管的縱向溝通。
    2.CSR的宣導與資訊的傳達。
    3.增加志工知能研習和學習課程。
    4.提供多元的服務項目。
    5.建立受助者的回饋機制。
    6.重視企業志工團體,公開表揚。
    (三)對政府的建議
    對於企業志工參與自願服務活動,政府相關單位可以多鼓勵企業志工加入志願服務法的保障或有獎勵辦法鼓勵,讓國家社會的人力資源可以多一份力量,讓企業志工在從事自願服務能安心、安全的參與。
    六、後續研究建議
    壹、 研究對象
    一、 中高階層的主管。
    二、 跨類別的企業。
    三、 非企業志工。
    貳、 研究方法
    一、 生命故事的敘事研究。
    二、 參與觀察。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ner and extensive factor for the service motivation of Corporate Volunteers,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general volunteers, selected 8 Corporate Volunteers as the participating of the study and us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s the major research method, together with the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o realize the challenge and consistency of Corporate Volunteer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described as below:
    I. The same of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the Corporate Volunteers and general volunteers are both inner factor.
    II. The difference of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for the Corporate Volunteers and general volunteers are extensive factor.
    III. Concluded the challenge of Corporate Volunteers are: the first trial and difficulty of the employee to be the volunteer, the pull and drag within the volunteer affair and the job career.
    IV. The consistently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Corporate Volunteers are treat volunteer activity as resort, increase the movement of the personal relationship, self-accomplishment, the satisfaction during the volunteer service, the realize of life and etc.
    V. The study suggestions:
    A. To Corporate Volunteers
    1. Setting the priority.
    2. Ordering the service boundary.
    3. Self-growth during volunteer service, and make self-adjustment as need.
    4. The well-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Volunteers.
    B. To the managing department of Corporate Volunteer
    1.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staffs.
    2. The promotion of CSR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3. To increase the learning and ability of Volunteers.
    4. To provide the multi-service items.
    5. To set-up the feed-back system of recipients.
    6. To respect and praise the Corporate Volunteers in public.
    C. To government
    To protect and establish the related stipulation to encourage the Corporate Volunteers,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of the country, and to make sure the comfort and safety during the volunteer service.
    VI. The suggestion for further study
    A. The subject of the study
    1. The middle level managements.
    2. The different type of the business.
    3. Non-Corporate Volunteers.
    B. The method of the study
    1. The life narratives study.
    2.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企業志工的發展脈絡 9 第二節 企業志工參與動機之分析 16 第三節 企業志工持續參與動力之分析 25 第四節 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參與動力之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5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6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效度與倫理 47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49 第一節 企業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因素之分析 49 第二節 企業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挑戰 60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0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84 參考文獻 87 壹、中文部分 87 貳、英文部分 92 附錄一: 研究訪談邀請函 95 附錄二: 研究訪談邀請函 96 附錄三 :「企業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經驗之研究」訪談大綱 97 附錄四 :國內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參與動力之相關研究的論文 98   表 目 次 表2-2-1國外、國內學者對參與動機定義彙整 16 表2-2-2學者對參與動機之激勵內容理論的彙整表 18 表2-2-3學者對參與動機 之激勵過程理論的彙整表 20 表2-2-4志工參與動機層面歸納表 23 表2-3-1國外、國內學者對持續參與動力定義彙整 25 表2-3-2學者對參與動機理論的彙整 27 表2-4-1國內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參與動力之相關研究 98   圖 目 次 圖3-1「企業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因素之研究」研究架構圖 33 圖3-2「企業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因素之研究」研究流程圖 34

    壹、中文部分
    內政統計年報。 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 http://www.moi.gov.tw/stat/
    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http://law.moj.gov.tw/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F%8C%E9%82%A6%E9%9B%86%E5%9C%98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F%A1%E7%BE%A9%E6%88%BF%E5%B1%8B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89%E5%AF%B6%E7%A7%91%E6%8A%80
    王文玉(2008)。社區志工持續參與健康服務志工之經驗探討。亞洲大學健康暨醫務管理學系-長期照護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陳雪霞(2009)。深度休閒文化志工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金敦( 2004)。中輟生輔導服務志願人員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持續服務承諾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
    朱夏萍(2003)。中部四縣市環保義工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朱瑞欣(2012)。員工參與企業社會責任對組織認同影響之研究-以主管支持為調節變數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江明修(2003)。台灣企業基金會之公共服務功能。台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吳 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吳永安(2007)。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服務動力之研究—宜蘭縣榮欣志工團體個案分析。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佳綺譯(2010)。G. R. Gibbs著。質性資料的分析(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 )。
    吳承訓 ( 2010) 企業志工與非企業志工之持續參與動力、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許暄(2006) 。台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吳靜吉(1994)。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李佩容(2009)。員工企業社會責任知覺對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影響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慧雯(2014)。以認真休閒觀點探討志工的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以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基隆市長樂國小」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李靜如(2006)。彰化縣社區組織女性領導者組織領導角色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
    官有垣(2006)。台灣社會企業之發展(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inTaiwan)。載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扶貧委員會與中央政策組聯合舉辦之「社會企業會議」研討會,香港特別行政區。
    林正祥(2012) 。 志工參與動機、參與滿意度與持續參與意願之研究-以雲林縣義勇消防隊員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秀英(2004)。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佩穎(2000)。義工參與動機、工作特性、持續參與動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表演藝術團體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管理。臺北市:三民。
    林清山(1990) 。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祥順(1013) 。導遊志工參與動機、持續參與動力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以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勝義(2006)。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五南。台北市。
    林萬億,現行公務機關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82 年),頁16。
    邱朝基(2008) 。婦女參與志願服務經驗之研究~以學校志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邱貴玲(2005)。企業志工發展趨勢研究-各國政策比較及國內、外企業志工個案探討。行政院青年輔導研究報告之一三八,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邱麗如(2010)。志工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與工作壓力對持續服務意願影響之研究—以高雄縣國小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菁君(1012) 。 志工參與動機、組織承諾與生活持續參與動力之研究~以福智文教基金會志工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櫻純(2009) 。 老人靈性健康之開展與模式探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胡幼慧(200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 (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俊賢(2005) 。「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佳榮(2013)。非營利組織青少年志工持續參與志願服務影響因素之研究-以社團法人臺灣青年社會服務推展協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天雄(2014) 。記者採訪寫作職能轉化學習歷程之研究─新聞戲劇化觀點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月芬(2004)。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志榮(2008)。醫療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參與動力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醫學中心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台北市。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市:東華。
    張英陣(1997) 。「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社區發展季刊第78期。
    張英陣(1999)。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夥伴關係。社區發展季刊第85期。
    張英陣(2003)。世界各主要國家志願服務推展現況與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內政部委託報告,台北:行政院內政部」。
    張英陣(2006)。志願服務的發展趨勢。研習論壇。
    張英陣(2012) 。 溫馨台中志願服務半年刊 第四期(101年)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許良后(2006)。助念團志工參與動機及其成長之研究-以西方蓮社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枝南(2002)高雄市環保局清潔隊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武雄(2004)。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揚智。台北市。
    陳冠英( 2005) 。國小志工家長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縣,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
    陳威翰(2010)。台中縣屯區社區大學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參與因素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馨馨(2008)。企業志工方案:共創三贏新契機。志工期刊。
    曾士雄(2001)。學校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淑珍(2013) 。 嘉義縣環保志工參與動機、持續參與動力與組織忠誠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揚智。台北市。
    游正民(2009) 。社區志工參與動機與社區意識對持續服務影響之研究-以霧峰鄉社區志工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台中市。
    童棟樑(2009) 。 企業志工參與及永續參與策略規劃之研究-以台電公司為例-私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文彬(2010) 。 臺北縣國民小學志工參與動機及持續參與動力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琦茹、韓大衛 ( 2010) 。紅十字會水上安全工作隊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 以臺北縣分會為例。
    黃瑞琴(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溫世頌(2006)。心理學辭典。臺北市:三民書局。
    溫裕宏(2005)。警察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公民行為間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
    葉至誠(2000)。社區工作與社區發展,台北市:秀威
    葉淑敏(2006)。喜樂保育院志工的參與動機、照護經驗與生命價值觀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潘玟諺(2005)。博物館義工個人背景、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屏東。
    潘淑滿 (2003) 。質性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佩姍(2005)。參與志願服務老人之生命意義探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螢(2001)。安寧療護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明宏(2008)。花蓮縣觀光大使志工隊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動機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啟源(1995)。台灣地區高齡志工及協助高齡者工作模式之研究。台北:五
    蔣政剛(2007)。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參與動力之研究-以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為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公共事務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鄧淑鳳(2013) 。國民小學志工協力推展 「優質學校 」經驗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薛淑珍 (2006)。影響資深安寧療護志工持續服務之因素探討。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瞿海源(1991)。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貳、英文部分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Human needs in Angle, H.L., & Perry, J.L. (1981).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6, 1-14.
    Aves, C. M.(1969). The voluntary worker in the social service . London: The Bed Ford Square Press of the Ncess and George , Allen and Uwwin Ltd.
    Bateman, T. S., & Organ, D. W. (1983).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di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itize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6, 4, 587-595.
    Brief, A. P., & Aldag. R. J. (1977). The Intrinsic Extrinsic Dichotomy Toward Conceptual Clar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 pp. 496-500.
    Dunn, C.(1995). Volunteer management.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9th ed) , 2483----2490. Washington DC: NASW Press.
    Ellis S. J. & Noyes, K. K. (1990). By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American as volunteers employee: Any difference?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 14 , 1-14.
    Ellis S.J. & Noyes, K.K. (1990), By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American as volunteer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Green, R. G. , Beatty, W. W. , & Arkin, R. M. (1984). Human motivation: Physiological, behavioral, and social approaches .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erzberg, F. , Mausner, B. & Snyderman, B.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 N. Y. : John Wiley & Sons.
    Hoppock, R.(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pper & Row.
    Maria P. Smith, “Taking Volunteerism into the 21th Century: Some Conclusions from the American Red Cross Volunteer 2000 Study,” The Journal of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 8:1 (1989): 4.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dlity(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Mowday, R. T., Porter, L.W., & Steers, R. M. (1982). 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orter, L. M., Steers, R. M., Mowday, R. T., & Boulion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Porter, L. W. & Lawler, E. E. (1968). Management attitude & performance. Homewood: Dorsey Press.
    Porter, L. W. & Smith, W. D. (1976).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Managerial Turnover. Organizational and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5, 87–98.
    Porter, L. W. , Steers, R. M. , Mowday, R. T. , & Boulion,P. V.(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 job st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9,603-609。
    Porter, L.W., Steers, R.M. & Mowday, R.T, (1979).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 224-247.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ition .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Inc.
    Robbins, S. P. , & David, A. D. (2001).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 J. : Prentice Hall.
    Robbinson, S. L., & Morrison, E. W.(1995).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nd OCB:The Effect of Unfulfilled Obligations on Civil Virtue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6, 289-298.
    S. J. Ellis and K. K. Noyes, By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Americans as Volunteer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0), 4.
    Schaffer,C.C. (1953) . Job Satisfaction as Related to Need Satisfaction in
    Seashore, S. E. & Taber, T.D. (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18, 333-368.
    Steers, R. M., & Porter, L. W.(1991).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New York:
    Vohs, K. D., & Baumeister, R. F. (2008). Can satisfaction reinforce wanting. In Vroom, V. H. (1964).Work and motivation. California: Jossey.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New York: John Wiley。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