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安任 Lin An Zen |
---|---|
論文名稱: |
干寶《搜神記》之寓言類型研究 The Study of Allegorical categories in Gan-Bao's“Sou Shen Ji” |
指導教授: | 顏瑞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92 |
中文關鍵詞: | 干寶 、搜神記 、寓言 、寓言類型 、志怪小說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08 下載:8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寓言是一種以簡潔故事帶來有力教誨意義的文體。魏晉時期文學蓬勃發展,筆者認為在當時的志怪小說裡,有許多人類和神鬼、動物之間的往來故事,背後實具有教化意涵,也有寓言最重視的言外之意,故筆者以干寶《搜神記》這樣的志怪代表作來研究之。
本論文共分為十章。第一章先確定研究動機與目的,並透過文獻探討來訂立研究範圍和材料,然後說明研究方法和步驟。第二章探討干寶撰集動機,以知人論世法探究其生平和時代背景,知曉其發明「神道不誣」和「神道設教」的雙重企圖,並分析《搜神記》的寓言性。第三章至第八章則是《搜神記》各類型寓言的探究。茲以比較分析法區分歸納為七種主題,如下所述:
第三章討論陰陽災異型寓言。卷六到卷九讖緯君臣災異,筆者便以君臣雙方來做探究,前者還分賢能、昏庸、篡位和新起之君四類;後者僅劃分漢、晉二期來看。另有外族入侵等災異。干寶透過時代動盪圖象,寄寓褒貶以顯心憂。
第四章討論法術異能型寓言。卷一到卷五收錄諸多奇聞軼事,載有術士所施如同神鬼法術般的異能,以及人死化為鬼神而具備的異術。從變異到人術等多方舉證,干寶既誡人明哲保身,也勸導術士應正確用術於助人一途。
第五章討論人鬼互鬥型寓言。卷十六到卷十九有許多人勝鬼敗或人敗鬼勝的故事情節。干寶強調智慧和勇敢的人格特質,人若具備之則可勝鬼,反之則否,這就是筆者分成兩種寓意呈顯的原因。
第六章討論人鬼(神)婚戀型寓言。筆者先針對身體樣態、家世背景、相見原因、分離緣故、贈物理由、後代子嗣六個層面來探究人鬼婚戀寓意,加上比較人神婚戀的差異,以推知在命定思維下,干寶欲突破魏晉門閥制度的苦心。
第七章討論夢境預兆型寓言。卷十和散見於各卷的夢境書寫,干寶似要構築喻世的人生版圖,故筆者以人生如夢、死而復生之夢等相關議題為主,探究這些夢境所預示的人生哲理。
第八章討論動物恩仇型寓言與孝親摯愛型寓言。卷二十的動物恩仇必報思維是干寶透過歷來因果報應觀點,將主旨藉由各類動物對人的報恩或復仇故事予以深化,並進行道德教化。而卷十一則多為弘揚孝順親人故事,此部分與前者至為相關,故列於同章書寫。
第九章專門探究《搜神記》寓言的敘事手法,包括:敘事角度、敘事時間、敘事邏輯結構、敘事修辭等,相信如此更能多方探究干寶的撰集苦心,不唯寓意呈現部分,亦有小說寫法上的創新開拓和影響後世作品之考察。
最末第十章為結論,以《搜神記》寓言的思想價值和對後世影響之兩大層面來探討,期能更加彰顯此書的思想性和重要性。
本論文所羅列的參考書目,乃分成古籍、專書、單篇論文、學位論文,以及網路資源五個部分。其中古籍是按照成書年代的先後順序排列,倘若引用了不同出版社所出版的相同書籍,則依照出版年代先後順序排列。至於專書、單篇論文和學位論文方面,則是依據作者的姓氏筆畫由少至多的次序排列,並在姓氏相同時,再按名字筆畫由少至多排列,以此類推。如果同一作者有多篇論文,則再按論文時間的先後次序排列。最後的網路資源則僅有一筆資料,亦羅列示出。
一、古籍
〔春秋〕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四三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卷十一。
〔春秋〕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春秋〕李耳著,〔魏〕王弼注,〔清〕紀昀校訂:《老子道德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春秋〕晏子,薛安勤譯注,趙佩玲校對:《晏子春秋譯注》(台北:建安出版社,1998年)。
〔戰國〕墨子著,李漁叔註譯:《墨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戰國〕莊周,〔晉〕郭象注:《莊子集釋》(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戰國〕莊周,〔宋〕林希逸口譯:《莊子口譯》(台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1年)。
〔戰國〕莊周,陳應鼓註譯:《莊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戰國〕莊周,〔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台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戰國〕莊周,〔清〕王先謙集解:《莊子集解》(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五版)。
〔戰國〕公羊高撰,〔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左傳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四五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卷十三。
〔戰國〕公羊高撰,〔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戰國〕韓非子,張素貞校注:《韓非子(上)》(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秦〕呂不韋編撰,吳金華、儲道立譯注:《呂氏春秋譯注》(台北:建安出版社,1998年)。
〔秦〕呂不韋編撰,朱永嘉、蕭木注釋,黃志民校閱:《新譯呂氏春秋》(台北:三民書局,2009年)。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六十九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卷十九。
〔漢〕毛亨傳,鄭玄箋:《毛詩鄭箋》(台北:學海出版社,1999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注疏》(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五十四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卷七。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漢〕鄭玄:〈周易乾鑿度〉(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五十三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林尹註譯:《周禮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九十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卷八。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一五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卷二。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一六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卷五十三。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漢〕劉安撰,〔清〕劉文典集解:《淮南鴻烈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漢〕史游著,〔唐〕顏師古注:《急就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91年)。
〔漢〕王充著,蔡鎮楚注譯:《新譯論衡讀本(下)》(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漢〕王充著,韓復智註譯:《論衡今註今譯(下)》(台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事業股分有限公司,2001年)。
〔漢〕劉熙:《釋名》(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出版年月不詳)。
〔漢〕王符著,彭丙成注譯:《新譯潛夫論》(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
〔魏〕劉劭撰,蔡崇名校注:《人物志》(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等疏:《爾雅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晉〕韓康伯注:《周易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七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卷十一。
〔魏〕阮籍:〈達莊論〉,《阮步兵集》,收錄於〔明〕張溥編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79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楊家駱主編:《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92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盧弼集解:《三國志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晉〕陳壽原著,王根林等譯:《白話三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晉〕干寶著,汪紹楹校注:《搜神記》(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晉〕干寶著,黃鈞註譯:《新譯搜神記》(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1月二版二刷)。
〔晉〕葛洪著,陳飛龍註譯:《抱朴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劉宋〕范曄著,〔唐〕李賢注,楊家駱主編:《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劉宋〕范曄著,韓復智、洪進業註:《後漢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劉宋〕劉義慶編撰,劉開驊、柳士鎮譯注,《世說新語》(台北: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劉宋〕劉義慶:《幽明錄》,收錄於魯迅:《古小說鉤沈》本(香港:新藝出版社,1976年)。
〔劉宋〕劉義慶著,鄭晚晴輯注:《幽明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
〔劉宋〕宗炳:〈明佛論〉,收錄於〔清〕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5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昭明文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梁〕僧佑撰,劉立夫、胡勇譯注:《弘明集》(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台北:新興書局,1960年)。
〔唐〕房玄齡等著,楊家駱主編:《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92年)。
〔唐〕魏徵等撰,楊家駱主編:《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96年)。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台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
〔唐〕李白著,郁賢皓選注:《李白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唐〕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唐〕白居易,吳大奎譯注:《元稹、白居易詩》(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宋〕歐陽修、宋祈撰:《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宋〕蘇軾著,楊家駱主編:《蘇東坡全集(上)》(台北:世界書局,1969年)。
〔宋〕蘇軾著,〔清〕王文誥、馮應榴輯注《蘇軾詩集(上)》(台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
〔宋〕蘇軾著,王水照選注:《蘇軾選集》(台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宋〕黃庭堅著,任淵、史容等注:《山谷詩集注2》(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宋〕洪邁:《夷堅志》(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宋〕朱熹註:《詩經集註》(台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宋〕朱熹註:《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2002年)。
〔元〕托克托等撰,楊家駱主編:《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明〕胡應麟撰:《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2009年)。
〔明〕葉子奇:《草木子》(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
〔清〕顧炎武:《日知錄(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台北:廣文書局,1974年再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清〕蒲松齡,任篤行主編:《聊齋志異》(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7年)。
〔清〕張竹坡評點:《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寓意說》(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清〕紀昀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
〔清〕趙翼撰,曹光甫校點:《陔餘叢考(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
〔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五)》(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二、專書(中文專書在先,國外譯本在後)
王立、劉衛英編著:《中國古代復仇故事大觀》(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下)》(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王思焜編著:《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教程》(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考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王景琳:《鬼神的魔力:漢民族鬼神信仰》(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
王溢嘉:《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出版社,1992年六版)。
王維堤:《神游華胥――中國夢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方正耀:《中國小說批評史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朱迪光:《信仰‧母題‧敘事――中國古典小說新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李初喬:《寫作大辭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年)。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台北:志一出版社,2001年)。
李富華:《神鬼之間――民間信仰面面觀》(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李壽菊:《狐仙信仰與狐狸精故事》(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
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
李豐楙:《神話的故鄉:山海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李繼芬、韓海明:《漢魏六朝小說選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宋浩慶等:《中國古代小說史十五講》(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
吳康:《中國古代夢幻》(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吳逸驊:《圖解社會學》(台北:易博士文化,2004年)。
阮昌銳:《中國婚姻習俗之研究》(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1989年)。
杜新元等:《歷代賦廣選‧新注‧集評》(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
林文寶、徐守濤等合著:《兒童文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林辰:《神怪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
林素英:《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林淑貞:《中國寓言詩析論》(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
林淑貞:《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台北:里仁書局,2010年)。
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卓松盛:《中國夢文化》(湖南省:三環出版社,1991年)。
俞汝捷:《幻想和寄託的國度――志怪傳奇新論》(台北:淑馨出版社,1991年)。
紀志昌:《兩晉佛教居士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2007年)。
侯忠義:《漢魏六朝小說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9年)。
姚偉鈞:《占夢‧魔幻預言》(台北:書泉出版社,2004年)。
姜椿芳等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二版)。
洪漢鼎主編:《理解與詮釋:詮釋學經典文選》(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
皋于厚:《明清小說的文化審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年)。
梁啟雄:《荀子柬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編:《小說戲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
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台北:東華書局,1989年)。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台北:唐山出版社,1990年)。
孫廣德:《先秦兩漢陰陽五行說的政治思想》(台北:嘉新水泥公司,1969年)。
袁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高辛勇:《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高懷民:《兩漢易學史》(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0年)。
徐志銳:《周易大傳新注(上)》(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
徐興無注譯:《新譯金剛經》(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二版四刷)。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張汝倫:《意義的探究――當代西方釋義學》(台北:谷風出版社,1988年)。
張寅德編選:《敘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張健:《文學概論》(台北:開明書局,1983年)。
張甦、陳體津、張覺編著:《全本搜神記評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
張遠山:《寓言的密碼》(台北: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張慶民:《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通論》(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張鶴泉:《魏晉南北朝史:一個分裂與融合的時代》(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
陶思炎:《中國魚文化》(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0年)。
陳大康:《中國古代話夢錄》(台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
陳文新:《中國筆記小說史》(台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陳文新:《中國文言小說流派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
陳啟雲:《漢晉六朝文化•社會•制度》(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
陳新璋主編,葉祖歸選注:《中國寓言精選》(廣東: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台北:駱駝出版社,2001年9月再版)。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郭建勳註譯:《新譯易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二版)。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台北:昭明出版社,2000年)。
黃肇基:《漢代公羊學災異理論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逯耀東:《魏晉史學及其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逯耀東:《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詹石窗:《道教文學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楊昌年:《現代小說》(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楊義:《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葉慶炳:《古典小說論評》(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榮真:《王莽》(台北:知書房出版社,1998年)。
寧稼雨:《中國志人小說史》(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趙毅衡:《苦惱的敘述者》(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年)。
劉心武主編,黃澤新著:《中國的鬼文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劉文英:《夢的迷信與夢的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劉文英、曹田玉:《夢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劉苑如:《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述》(台北:木鐸出版社,1981年)。
劉精誠:《中國道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劉燦:《先秦寓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錢昭萍:《幻說六朝――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奇幻世界》(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錢鍾書:《管錐篇(第二冊)》(台北:友聯出版社,1981年)。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穆傳:《鬼怪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台北:里仁書局,2011年)。
薛惠琪:《六朝佛教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鍾肇鵬:《讖緯論略》(台北: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薩孟武:《中國社會政治史(二)》(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
顏瑞芳:《九頭鳥――元明寓言選析》(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顏慧琪:《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故事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
羅建平:《夜的眼睛――中國夢文化象徵》(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羅偉國:《佛教的奧秘》(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羅偉國:《道教的奧秘》(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台北:木鐸出版社,1984年)。
嚴北溟、嚴捷:《中國哲學寓言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初版二刷)。
顧久幸:《后妃干政――宮闈難禁權利夢》(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顧青、劉東葵:《冷眼笑看人間世――古代寓言笑話》(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顧建華:《寓言――哲理的詩篇》(台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奧〕阿爾弗雷德‧舒茲(Alfred Schutz)著,盧嵐蘭譯:《舒茲論文集(第一冊)》(Collected Papers Vo.1:The Problem of Social Reality)(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英〕安東尼‧史蒂芬斯(Anthony Stevens)著,薛絢譯:《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Dream and Dreaming)(台北:立緒文化,2000年)。
〔瑞〕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馮川、蘇克編譯:《心理學與文學》(Psychology & Literature)(台北:九大文化,1990年)。
〔英〕查爾斯‧萊格夫特(Charles Rycroft)著,斯榕譯:《夢的真諦》(The Innocence of Drea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年)。
〔美〕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著,葉頌壽譯:《夢的精神分析》(The Forgatten Language)(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年)。
〔美〕喬瑟夫‧坎培爾(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台北:立緒文化,2008年)。
〔法〕路先‧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Bruhl)著,丁由譯:《原始思維》(Primitive Mentality)(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美〕帕特里莎‧渥厄(Patricia Waugh)著,錢競、劉雁濱譯:《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Metafic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f-conscious Fiction)(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
〔奧〕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賴其萬、符傳孝譯:《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台北:志文出版社,1974年再版)。
(※國外翻譯專書部分,乃按作者姓氏英文字母順序排列而來。)
三、單篇論文(含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等)
方立天:〈因果報應論述評(上)〉,《哲學與文化》二十卷第七期(1993年7月),頁702-713。
方立天:〈因果報應論述評(下)〉,《哲學與文化》二十卷第八期(1993年8月),頁784-794。
王立:〈鬼靈文化與中國古代復仇文學主題〉,《齊魯學刊》第六期(1992年)。
王岫林:〈六朝志怪小說中的報應觀〉,《思想與文化》第二十卷第四期(2005年2月),頁38-46。
王保頂:〈儒學文化視野中的災異觀及其意義――以漢代為例〉,《孔孟月刊》第三十五卷第四期(1996年12月),頁22-30。
王素貞:〈從《搜神記》探討干寶「發明神道之不誣」的創作意旨〉,《萬竅:中華通識教育學刊》第六期(2007年11月),頁87-107。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中的幽冥姻緣〉,收錄於《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頁133-158。
王淑儀:〈夢在《聊齋志異》中的作用〉,《中國語文》第一○八卷第五期(2011年5月),頁71-88。
王溢嘉:〈恐懼與渴望――人對鬼的矛盾雙情〉,《國文天地》第六卷第三期(1990年8月),頁18-19。
王盡忠:〈干寶生平考略――紀念干寶逝世1650週年〉,《中州今古》第六期(2001
年),頁11-15。
朱大渭:〈魏晉南北朝階級結構試析〉,收錄於《六朝史論》(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頁102-140。
成秀萍:〈從《搜神記》看魏晉六朝志怪小說作家的潛意識〉,《鎮江市高等教育學報》第十三卷第三期(2000年9月),頁26-28。
吳春山:〈寓言的基本手法與情節的虛實性〉,《國立台北大學教育學報》第十九卷第二期(2006年9月),頁1-24。
吳春山:〈中國寓言文學的特色〉,《蘭陽學報》第三期(2004年7月),頁121-129。
吳福相:〈聊齌志異寓言體類之研究〉,《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十五期(1997年年4月),頁207-238。
吳福相:〈聊齌志異寓言結構之研究〉,《空大人文學報》第七期(1998年6月),頁99-121。
李劍國:〈關於夢文學史研究的兩點看法〉,收錄於劉宗武編:《傅正谷夢文化研討會暨首屆中國夢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李燕惠:〈試論六朝鬼神故事蘊含的時代意義〉,《輔大中研所學刊》第一期(1991年10月),頁13-19。
李豐楙:〈魏晉神女傳說與道教降真傳說〉,收錄於《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頁473-513。
李豐楙:〈正常與非正常:生產、變化說的結構性意義:試論干寶《搜神記》的變化思想〉,收錄於《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頁75-94。
汪龍麟:〈《搜神記》異類婚戀故事文化心理透視〉,收錄於《山西大學學報》(太原:山西大學出版社,1993年),頁97-103。
林玲華:〈從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仙藥故事看魏晉、南北朝民間信仰的變化〉
,《東方人文學誌》第五卷第四期(2006年12月),頁33-60。
林淑貞:〈從讀者視域論寓言「寓意」之探求與誤讀〉,收錄於《第六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富春出版社,2002年),頁271-289。
林富士:〈中國古代巫覡的社會形象與社會地位〉,收錄於林富士主編:《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
林麗真:〈六朝志怪故事中的形神生滅觀〉,《歷史月刊》第二一九期(2006年4月),頁121-131。
金榮華:〈從六朝志怪小說看當時傳統的神鬼世界〉,《華學季刊》第五卷第三期(1984年9月),頁1-20。
胡幼峰:〈干寶《搜神記》考〉,《幼獅月刊》第四十卷第一期(1974年7月),頁46-51。
胡厚宣:〈殷人占夢考〉,收錄於《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下)》(台北:台灣大通書局,1972年),頁447-466。
范寧:〈關於搜神記〉,《文學評論》第一期(1964年),頁86-92。
洪志明:〈談寓言〉,《語文教育通訊》第十六期(1998年6月),頁89-92。
洪順隆:〈六朝異類戀愛小說芻論〉,《文化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1993年2月),頁25-81。
馬之驌:〈我國古今冥婚習俗〉,《食貨月刊》第六期第六卷(1976年9月),頁241-247。
袁珂:〈孔子與神話及民間傳說塑造的孔子形象〉,《文學遺產》第一期(1995年),頁4-11。
翁小芬:〈「寓言」及「寓言小說」的定義與範疇〉,《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第一一七期(2011年6月),頁62-72。
徐宗潔:〈六朝志怪小說中的人鬼關係――由心理分析的觀點論之〉,《古今藝文》第二十九卷第三期(2003年5月),頁39-46。
徐禎苓:〈夢的建構與失落――試論邱妙津小說中的書寫策略〉,《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十五期(2011年9月),頁79-96。
張少真:〈產生六朝鬼神志怪小說之時代背景〉,《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刊》第二期(1976年6月),頁18-24。
梅家玲:〈六朝志怪人鬼姻緣故事中的兩性關係――以「性別」問題為中心的考察〉,收錄於《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輯》(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頁55-83。
曹建強:〈話說漢代陶狗〉,《農業考古》第三期(2001年9月),頁225-227。
許建新:〈搜神記校注〉,《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十九期(1975年6月),頁549-640。
許凱翔:〈《搜神記‧女化蠶》試析〉,《早期中國史研究》第三卷第一期(2011年6月),頁87-122。
陳文豪:〈漢代的「政治明牌」――讖緯〉,《歷史月刊》第九十二期(1995年9月),頁49-53。
陳怡伶:〈鬼與人的交涉――談《搜神記》中的鬼故事類型及其意涵〉,《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九輯(2004年5月),頁63-80。
陳靜宜:〈中國古典夢文學的追尋意識〉,《通識教育學報》第十三期(2008年6月),頁57-81。
張谷良:〈干寶《搜神記》中「異類戀情」故事試析〉,《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2007年6月),頁59-72。
張育甄:〈論《搜神記》中屠龍與英雄歷險典型――以〈李寄〉殺蛇為例〉,《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五輯(2000年9月),頁141-150。
熊道麟:〈中國夢文化研究方向探析〉,《嶺東學報》第十期(1999年2月),頁221-259。
蔡妙真:〈從《搜神記》看魏晉思想〉,《孔孟學報》第六十三期(1992年3月),頁233-254。
蔡美瑤:〈人鬼戀――以《搜神記》為本〉,《文華學報》第十四期(2006年4月),頁57-67。
趙振詳:〈論干寶《搜神記》的社會新聞性質〉,《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四期(2002年),頁123-128。
蒲慕州:〈中國古代的信仰與日常生活〉,收錄於林富士主編:《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
蔣南華:〈稻粟、桑蠶種養及絲紡技術:中華遠古文明的絕世奇葩〉,《雲夢學刊》第二十三卷第一期(2002年1月),頁46-48。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論述的諷諭――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二十九期(2006年9月),頁1-45。
賴芳伶:〈試論六朝志怪的幾個主題〉,《幼獅學誌》第十七卷第一期(1982年5
月),頁94-108。
賴素玫:〈六朝志怪小說中夢與死亡的意義交涉〉,《興大人文學報》第三十四期(2004年6月),頁73-99。
錢國盈:〈三國時期的天命思想〉,《嘉南學報》第二十七期(2001年11月),頁281-298。
錢國盈:〈兩晉時期的符瑞、災異思想〉,《嘉南學報》第二十八期(2002年11月),頁319-332。
謝明勳:〈從干寶著作談《搜神記》之著述緣由〉,《中國書目季刊》第二十五卷第一期(1991年6月),頁85-87。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之敘事特性――以干寶《搜神記》為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九期(2007年6月),頁55-74。
謝明勳:〈六朝志怪「冥婚」故事研究――以《搜神記》為中心考察〉,《東華漢學》第五期(2007年6月),頁39-62。
鍾雲鶯:〈《搜神記》中變態婚姻初探〉,《孔孟月刊》第三十卷第四期(1991年12月),頁28-42。
羅之盈:〈論《搜神記》中非人身份的女性角色〉,《受業集》第二期(2001年8月),頁1-14。
四、學位論文
王淑玲:《《搜神記》歷史災異雜記研究》,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9年。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3年。
吳淡如:《郁離子寓言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8年。
林佳慧:《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2000年。
金克斌:《魏晉志怪小說中的世界――以搜神記為中心的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陳玉玲:《國小國語教科書寓言教材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6年。
黃裕芬:《《搜神記》變化故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0年。
雷麗欽:《宋代筆記體寓言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9年。
劉怡佳:《《搜神記》動物書寫研究》,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9年。
鄭妹珠:《干寶生平與學術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文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賴采蘋:《《搜神記》中的動物類型研究――以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為中心》,國立
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9年。
蘇榮彬:《神道設教──《搜神記》感應類故事研究》,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五、網路資源
呂宗力:〈讖緯與兩晉南北朝的政治與社會〉,
引自網頁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