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安伶
Jheng-An-Lin
論文名稱: 桃園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社會資本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teacher’s social capital in junior high school of Taoyuan county.
指導教授: 鄧毓浩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6
中文關鍵詞: 學校組織文化社會資本
英文關鍵詞: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ocial capital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2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民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社會資本之關係,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理論、研究架構並作為設計研究工具之依據,所探討的文獻包括國內的組織文化與社會資本相關研究。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之公立國中、公立高中國中部及私立高中國中部教師為取樣範圍,收回有效問卷472份。
      本研究在預試問卷回收後分別以信度分析、因素分析;正式問卷回收後分別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
    依據資料分析的結果,本研究獲致下列之結論:
    一.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到的學校組織文化整體情況為高度,其中以「層級節制」最為突顯。
    二.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社會資本存量整體表現屬於情形良好,其中以「關係面」最佳。
    三.男性、年長、兼任行政職務及學校班級數較少的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到較高度的學校組織文化。而師資培育機構、最高學歷、現職學校任教年資、學校所在地區及學校型態的不同並不會影響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文化。
    四.年長、資深、兼任行政職務的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擁有較佳的社會資本存量。而教師性別、師資培育機構、最高學歷、學校所在地區、學校型態及學校班級數的不同並不會影響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社會資本存量。
    五.桃園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社會資本有顯著的正相關。
    六.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到的學校組織文化的情況愈高,教師社會資本的存量也會愈佳。
    七.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社會資本具有預測作用,其中「凝聚共識」、「成長調適」、「層級節制」為主要的預測變項。
      依據研究之主要發現與結論,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學校、教師及相關相關人員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thesis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teacher’s social capital in junior high school of Taoyuan county. This thesis builds the theory, the study structure, and the basis of designing the study instrument by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e survey.
      The subjec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re teachers in public and privat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nd there are four hundred seventy-two valid copies. The collected data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data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aoyuan county’s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have a high sense of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mong the four levels of school organization culture, “the hierarchical culture ” is the highest.
    2. Taoyuan county’s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have high social capital. Among the three dimension s of social capital, “the relational dimension” is the highest.
    3. The male, the elder, the administrator and schools of fewer classes teachers have a higher sense of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because of the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years of serving schools, the locations of schools, and school are public or private in Taoyuan county’s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s sense of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4. The elder, the experienced, and the administrator teachers have more Social capital.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because of the teacher’s gender,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years of serving schools, the locations of schools, school are public or private, and the school size in teacher’s social capital.
    5. It shows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teacher’s social capital in junior high school of Taoyuan county.
    6. The higher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will be, the more teacher’s social capital will be.
    7.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an predict the teacher’s social capital, and “the consensual culture”, “the developmental culture”, and “the hierarchical culture” are the primary predictable variabl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 in this research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school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to promote practice in oper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組織文化的意涵及其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社會資本的意涵及其基本概念 28 第三節 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社會資本之相關研究 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6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5 第四節 研究步驟 92 第五節 資料分析 9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現況及背景變項在學校組織文化上之差異分析 96   第二節 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現況及背景變項在學校組織文化上之差異分析 118 第三節 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社會資本之相關分析 138 第四節 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社會資本預測力 之分析 1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43 第二節 結論 149 第三節 建議 15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156 貳.英文部分 161 附錄 附錄一 本研究施測之母群體 桃園縣國民中學一覽表 162 附錄二 國中學校組織文化與社會資本相關調查問卷(專家效度卷) 164 附錄三 國中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社會資本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177 附錄四 國中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社會資本調查問卷 182

    中文部分
    丁福慶(200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王中天(2003)。社會資本:概念、源起與現況。問題與研究,42(5),139-163。
    王元珊(2005)。國民小學社會資本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王淵智(1995)。屏東縣山地合併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王派土(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
    朱元之(2007)。學校組織文化與教育人員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江岷欽(1993)。組織分析。臺北:五南。
    何文純(2007)。國民小學社會資本與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社會資本,教育研究月刊,140,159。
    吳璧如(199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李亦園(1996)。文化與修養。臺北:幼獅。
    李宛蓉譯(2004),F. Fukuyama著。誠信:社會德性與繁榮的創造(Trust: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臺北:立緒文化。(原著:1998出版)
    李政翰(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卓秀冬(1995)。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
    林水波(1973)。學校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思與言,11(3),13-22。
    林子婷(2007)。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林千慧(2009)。台北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個人社會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林亮雯(2004)。Coleman的社會資本論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相關探討。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ed.ntnu.edu.tw/~seph/2003121102.htm。
    林南(2004)。教育制度與社會資本。教育研究集刊,50(4),1-16。
    林南(2007)。社會資本與研究理論簡介。社會科學論叢,1(1),1-32。
    林玲伊(2005)。國民中學社會資本現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林祐聖、葉欣怡譯(2005),N. Lin著。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臺北:弘智。(原著:2001出版)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
    林翠玲(2004)。國中教師社會資本與政治參與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林錦秀、李峰松(2004)。學校文化之塑造。士林高商學報,2,169-181。
    邱暄惠(2007)。家長式領導、組織文化、社會資本與經營績效關聯模式之研究─以中小企業大陸台商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柯秀雲(2004)。女性校長社會資本之探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徐連彥(2002)。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社會資本現況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徐泰毓(2003)。影響國小志工家長參與行為與社會資本因素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秦夢群(2005)。教育行政。臺北:五南。
    張德銳(2006)。教育行政組織。載於謝文全所編: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臺北:五南。
    張潤書(1998)。行政學。臺北 : 三民。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五南。
    許祝瑛(1999)。台灣省中區國民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許秀梅(2004)。教師情緒智慧、社會資本與班級經營效能關聯探討---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許嘉政(2003)。學校本位管理與學校組織文化特性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陳宗文(1999)。臺灣和韓國半導體產業比較研究:以「社會資本」觀點論。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陳恆鈞(2005)。社會資本與公共行政之關係。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12月2日,取自http://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31228/1228-5.doc
    陳慧芬(1997)。國民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一所台中市國民小學的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
    陳德貴(2005)。我國高職工業類科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陳聖謨(1995)。高級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教學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黃琳瑜(2004)。社會資本、同事組織公民行為、組織文化與員工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灣觀光旅館為例。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黃敏芬(2007)。教師職業取得的中介機制: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黃毅志(2002)。書評林南(Nan Lin)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理論對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之啟發。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2(2),153-163。
    黃素惠、賴廷彰(2005)。中等教育階段學校文化內涵之解析-以Schein觀點建構。玄奘社會科學學報,3,27-52。
    劉慶堂(2002)。屏東縣國小校長的社會流動與職位取得之因果機制-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孰重。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葉春櫻(2009)。學校組織資本及其創新經營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
    蔡進雄(2003)。學校競爭力的關鍵:論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的提升。初等教育學刊,17,105-122。
    蔡榮福(2003)。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論文,臺北。
    蔡瑋民(2008)。台灣科技產業之團隊社會資本、組織文化與團隊創新之關聯性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
    鄭詩釧 (2004)。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
    鄧方譯(1992),J. S. Coleman。社會理論的基礎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臺北:五南。(原著1990出版)
    賴碧瑤(2002)。社會資本、智慧資本和財務資本對於業務人員的業務效能之影響-以藥品行銷為例。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臺中。
    賴鑫城(2007)。高職學生學校社會資本影響因素及其與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
    謝碧玉(2006)。從社會資本理論探討影響教師知識分享因素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謝勝宇(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羅錦財(2001)。國民中學領導角色與組織文化之競值途逕研究----以桃園縣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英文部分
    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 G. Richardson(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241-258). NY: Greenwood Press.
    Burt, R. (1992).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ahapiet, J. & Ghoshal, S. (1998).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2), 242-266.
    Ouchi . William(1981). Theory Z:How american business can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 Reading, MA: Addison Wesley.
    Pettigrew, A. M.(1979). On study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 570-581.
    Putnam, R. D.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Quinn, R. E. & McGrath, M. R. (1985).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A Competing value perspective. In Frost,P.J.,L.F.Moore,
    M.R.Louis,C.C.Lundgerg &J.Martin(e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p.315-334). Beverly Hills, CA: Sage.
    Quinn, R. E. (1988). Beyond rational management:Mastering the paradoxes and competing demands of high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Quinn, R.E., Spreitzer, G. M. & Hart, S. (1991). Challenging the assumptions of
    bipolarity: Interpenetration and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In S. Srivastva & R. Fry. (eds.), Executive and Organizational Continuit. (pp.222-252).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obbins, P. & Alvy, H. (1995). The principal's companion.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Rob, R. & Zemsky, P. (2002). Social capital,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centive intensity.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33(2), 243-258.
    Schein, E. H. (2004).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3r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ergiovanni, T. J. (1984). Leadership and excellance in school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1(2), 4-13.
    Stolp, S., & Smith, S. C. (1997). Cultural leadership:Handbook for Excellence. In S. C. Smith & P. K. Piele (eds.), School leadership (3rd ed.). (pp.157-178). Eugene, OR: University of Oreg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