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羅允澤 Lo, Yun-Ze |
---|---|
論文名稱: |
越南華人的勞動與經濟:以越南共和國西堤為中心 (1955~1975) The Labor and Economy Of The Chinese in Vietnam: Centering on Chinese in Saigon Cholon, Republic of Vietnam (1955~1975) |
指導教授: |
吳龍雲
Goh, Leng-Hoo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應用華語文學系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3 |
中文關鍵詞: | 越南共和國 、職業 、華人 、華社 、西貢 、堤岸 |
英文關鍵詞: | Republic of Vietnam, occupation, Chinese, Chinese associations, Saigon, Cho Lon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068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6 下載: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隨著越南共和國西貢市被越南民主共和國攻陷後統一已逾42年。經歷了1975年至1990年的中南半島難民潮,越南西貢華人的社會階級與所在職業都出現一定程度的變遷。
然而,自越南共和國肇建後,因各方研究都對越南共和國看法都有所偏頗。因此針對當時西貢華人的情況,進行剖析。以利後世了解當時的華人勞動與經濟情勢。
本研究透過探討越南古代華人史、交通史,以探討華人與越南之淵源;並以相關書籍、政府檔案資料,比較分析中華民國文獻記載越南共和國時華人實際情勢之異同;同時透過外文檔案分析研究,歸納整理越南共和國西貢華人之職業態樣與類型,發現實際上越南共和國西貢華人對越南這片土地貢獻甚多,而實際上,富裕與社會地位也並非如同某些看法是處於低階層的。為此,本研究進而提出具體分析,讓後世以古喻今得到一些啟發與看法。
Absract
It has been 42 years since the Republic of Vietnam was taken over and unified by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nam. Having been through the wave of refugees from 1975 to 1990, Vietnam’s Saigon Chinese social classes and occupations have seen a certain degree of transition.
However, since the Republic of Vietnam was established, general academic opinions on this country have been quite biased. Thus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situation of the Saigon Chinese with the aim of benefiting later research in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labor affairs at the time.
By analysing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and their transport in Vietnam,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people and Vietnam. It uses relevant government records to compare and analy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in Vietnam, and that recorded in the archiv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uses materials from other languages to put together an account of the state and types of Chinese occupations there. It finds that the Chinese contributed a great deal to the country, thus disputing the argument that they mainly came from the lower classes. Hence,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a detailed analysis that will benefit later research.
一、國史館檔案:
(一) 駐西貢總領事館呈《越南僑校》,1956年10月8日,檔案編號020-011007-0140,移轉單位:外交部,1952-1956年,國史館藏。
(二) 駐西貢總領事館呈《越南概況》,1956年10月8日,檔案編號020-011004-0096,移轉單位:外交部,1952-1956年,國史館藏。
(三) 駐西貢總領事館呈〈越南共和國勞工法令〉《越南法規》,1960年12月12日,檔案編號020-011099-0008,移轉單位:外交部,1958-1960年,國史館藏。
(四) 駐西貢總領事館呈《越南共和國參考資料》,1970年6月15日,檔案編號020-011004-0096,移轉單位:外交部,1965-1970年,國史館藏。
(五) 駐西貢總領事館呈《越南共和國參考資料》,1970年6月15日,檔案編號020-011099-0005,移轉單位:外交部,1960-1965年,國史館藏。
(六) 駐西貢總領事館呈《越南概況》,1970年6月15日,檔案編號020-011004-0097,移轉單位:外交部,1965-1970年,國史館藏。
二、古籍
(一) 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五。
(二) 范成大著 胡起望、賈光廣校注(1986)《桂海虞衡志輯佚校注》,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三) 范曄撰、李賢等注 司馬彪補志(1981),《後漢書》,臺北市:鼎文書局。
(四) 司馬光(1997),《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
(五) 班固,顏師古注(1986),《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六) 吳士連等纂修(1986),《大越史記全書(陳荊和校合本)》,東京: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七) 鄧鐘(1937),《安南圖志》,上海,商務印書館。
(八) 陳世法等撰,任明華校點(2010),《嶺南摭怪列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九) 蔡廷蘭(1837),《海南雜著》,郁園刊本。
(十) 潘淸簡等撰,《欽定越史通鑒綱目》,越南國家圖書館編號:R.591。
(十一) 張登桂等纂修(1962),《大南實錄》,東京:日本慶應義塾大學。
(十二) 劉錦藻(1987),《清朝續文獻通考四百卷》,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十三) 劉昫(1981),《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十四) 釋大汕,余思黎(謝方)點校(1969),《海外紀事》,台北:廣文書局。
(十五) 酈道元(2001),《水經注》,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
(十六) 黎崱著(1995),《安南志略》卷十二,北京:中華書局。
(十七) 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2002),《四庫全書(電子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三、中文書目:
(一) 于向東、譚志詞(2005),《越南:革新進程中日漸崛起》,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二) 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綜合計畫處譯(1974),《越南國家經濟發展四年計畫》,台北: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
(三) 中國旅行社編著(1941),《南洋導遊》,上海:中國旅行社。
(四) 江亢虎(1929),《南洋迴想記》,上海:中華書局。
(五) 伯平編(1957),《越南華僑國籍研究》,台北:海外出版社。
(六) 古小松編著 (2007),《越南國情與中越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七) 王裕泰譯 阮高祺 著 (1976),《阮高祺回憶錄》,台北:林白出版社。
(八) 王榮國(1997),《福建佛教史》,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九) 阮樂化(1979),《越南淪亡的前因後果》,台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
(十) 李白茵(1990),《越南華僑與華人》,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十一) 沈厥成、劉士木 編著(1937),《南洋地理》,上海:商務印書館。
(十二) 祁廣謀、鍾智翔主編(2013),《東南亞概論》,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十三) 朱杰勤(2008),《東南亞華僑史》,北京:中華書局(中國)。
(十四) 周勝皋(1957),《越南華僑教育》,台北:華僑出版社。
(十五) 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編 (1965),《越南經濟的進展》,台北: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
(十六) 徐善福、林明華(2011),《越南華僑史》,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七) 美國蘭德公司編印 陸宗璇譯(1979),《失落的危城 越南淪陷的檢討》,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十八) 美國國務院編 (1966),《對和平的威脅: 北越企圖征服南越的真相》,台北:美國國務院。
(十九) 胡璉(1978) ,《出使越南記》,台北:中央日報社。
(二十) 約翰芬斯頓(2007),《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二十一) 邱致中編著(1937),《南洋概況》,南京:正中書局。
(二十二) 邵循正(1935),《中法越南關係史末》,雲南:國立清華大學出版事務所。
(二十三) 袁文靖(1981),《越南戰爭史》,台北:國際現勢周刊社。
(二十四) 孫宏年(2006),《清代中越宗藩關係研究》,北京: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二十五) 財政部稅制委員會編(1973),《越南共和國第四屆 經濟發展會議演講集》,台北:財政部稅制委員會。
(二十六) 許文堂(2001) ,《越南、中國與台灣關係的轉變》,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
(二十七) 許文堂、謝奇懿編(2000),《大南實錄清越史料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畫。
(二十八) 梁英明(2010),《東南亞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二十九) 高事恆(1948),《南洋論》,上海:南洋經濟研究所。
(三十) 雲南省東南亞研究所昆明軍區聯絡處主編(1984),《現代中越關係史資料選編》,雲南:雲南省東南亞研究所昆明軍區聯絡處。
(三十一) 雲南省歷史研究所編(1985),《清實錄越南缅緬甸泰國老撾史料摘抄》,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
(三十二) 陳以令(1957),《越南現勢》,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三十三) 陳大哲(1989),《越南華僑概況》,台北:正中書局。
(三十四) 陳祖耀(2000),《西貢往事知多少》,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三十五) 陳益源(2006),《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台北,里仁書局。
(三十六) 黃栩園(1934),《常識叢書 第二種 南洋》,上海:中華書局。
(三十七) 黃國安、楊萬秀、楊立冰、黃錚著(1983),《中越關係史簡篇》,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
(三十八) 張文和(1956),《越南、高棉、寮國華僑經濟》,台北:海外出版社。
(三十九) 張文和(1975),《越南華僑史話》,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四十) 張俞(2002),《越南 柬埔寨 老挝 華僑華人漫記》,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有限公司。
(四十一) 張曼濤主編(1978),《第五十二冊 禪宗思想與歷史》,台北:大眾文化出版社。
(四十二) 張曼濤主編(1978),《第八十三冊 東南亞佛教研究》,台北:大眾文化出版社。
(四十三) 張英(1999),《東南亞佛教與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四十四) 郭壽華(1961),《越南通鑑》,台北:幼獅書店。
(四十五) 華僑志編纂委員會編著(1958),《越南華僑志》,台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
(四十六) 僑務委員會僑務研究室編(1969),《海外華文學校教育》,台北:僑務委員會僑務研究室。
(四十七) 蘇子(1955),《河內與海防 地方小誌第 14 卷》,台北:海外文庫出版社。
(四十八) 蘇子(1956),《西貢與堤岸 地方小誌第 7 卷》,台北:海外文庫出版社。
(四十九) 楊建成 編(1986),《法屬中南半島之華僑》,台北:中華學術院南洋研究所。
(五十) 潘朝英、賴丹尼合著(1966),《越南危機》,台北:微信新聞報。
(五十一) 韓振華(2003),《華僑史及古民族宗教研究》,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五十二) 鄭瑞明(1976),《清代的越南華僑》,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五十三) 戴爾.布朗主編、王同寬譯(2002),《東南亞重新找回的歷史》,北京:華夏出版社。
(五十四) 劉士木編(1940),《華僑與文化》,上海:南洋編譯社。
(五十五) 廣西社會科學院印度支那研究所(1980),《中越關係史大事紀》,廣西:廣西社會科學院印度支那研究所。
(五十六) 蔡鴻生(1997),《清初嶺南佛門史略》,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十七) 越南鳴遠高級中學(1972) ,《1972鳴遠高級中學畢業同學錄》,西貢:鳴遠高級中學。
(五十八) 周濟譯 Lloyd G. Reynolds著 (1990),《勞動經濟學與勞資關係 上、下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五十九) 吳鳳斌主編(1993),《東南亞華僑通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四、英文書目:
(一) Tran Khanh(1993), The Ethnic Chine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ietnam,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SEAS).
(二) Nguyen Cao Ky(2002), Buddha's Child: My Fight to Save Vietnam,U.S.A,St. Martin's Press.
五、日文書目:
(一) 山本達郎(1975),《越南與中國關係史》,東京:山川出版社。
六、越文書目:
(一) Đặng Phong (2004), Kinh tế Miền Nam Việt nam thời kỳ 1955 - 1975, 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 Hà Nội. (鄧峰(2004),《1955-1975時期越南南部經濟研究》,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
(二) Trần Văn Thọ chủ biên (2000), Kinh tế Việt Nam 1955 – 2000, Tính toán mới, phân tích mới, Nhà xuất bản Thống kê, Hà Nội.(陳文壽主編(2000),《1955-2000越南經濟:新的分析與統計》,河內:統計出版社。)
(三) Tran Khanh(2002),Nguoi Hoa Trong Xa Hoi Viet Nam, 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 Hà Nội.(陳慶(2002),《越南華人社會研究》,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
七、期刊論文:
(一)洪麗芬(2005),〈中國與東南亞古代海外貿易〉《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頁1-10。
(二)陳荊和(1957),〈十七、十八世紀之會安唐人街及其商業〉《新亞學報第3卷第1期》,香港:新亞研究所,頁271~332。
(三)黃金 王飛霞(2007),〈古代中國移民與越南社會開發-以明末清初時期為例〉《八桂僑刊 2007年第三期》,廣西:廣西壯族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頁73~76。
八、學位論文:
(一) 黃宗鼎(200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南之華人政策(1945-2003)〉,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學位論文。
(二) 梨玉容(2010) ,〈越南華人華文教育現狀考察〉,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學位論文。
九、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檔案文件:
(一) Cổng thông tin điện tử Bộ Công Thương (MOIT) (2012) ,Vài nét về công nghiệp, thương mại miền Nam thời kỳ 1955 – 1975.(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貿易與工業部 (2012),南越工業與貿易情形(1955-1975))。
(二) Số 62-CT/TW, ngày 8 tháng 11 năm 1995 Về tăng cường công tác người Hoa trong tình hình mới
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檔案文件:
(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1997),《115P 入境(越南船民)(石鼓洲羈留中心)規則》。
十一、美國政府檔案
(一) the 94th United States Congress (1975), Indochina Migration and Refugee Assistance Act
十二、網路資料:
(一) 中華民國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30001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843.htm
(三) https://nghiencuulichsu.com/2015/07/14/danh-tu-san-o-mien-nam-sau-1975/
十三、報刊資料:
(一)越南華僑代表商討國籍問題(1956年10月14日),自立晚報,第1版。
(二)越南國籍法案荒謬乖張 我外部據理駁斥(1956年10月19日),自立晚報,第1版。
(三)越南華僑歸化國籍問題 延期一月(1957年03月11日),自立晚報,第1版。
(四)越南華僑國籍問題我政府繼續交涉(1957年04月05日),自立晚報,第1版。
(五)總統今召署員舉行緊急會議 傳商討越南華僑問題(1957年05月05日),自立晚報,第1版。
(六)華僑的國籍問題(1957年05月14日),自立晚報,第1版。
(七)對越南華僑國籍問題 吳廷琰考慮折衷安排(1957年05月17日),自立晚報,第1版。
(八)吳廷琰推崇蔣總統 熱望我光復大陸 對越南華僑國籍問題 希望不影響中越友誼(1957年05月18日),自立晚報,第1版。
(九)支援越南華僑維護國籍後援會將定期開成立會 (1957年06月22日),自立晚報,第4版。
(十)越南華僑來台將與安置工作(1957年07月25日),自立晚報,第1版。
(十一)運越南華僑來台 飛機已解決(1957年07月30日),自立晚報,第4版。
(十二)越南共和國總統簽署諭令 禁外僑經營十一種行業(1957年09月03日),大夏晚報,第1版。
(十三)對十一項行業越化問題 總商會經集議後將提出總意見書(1957年09月20日),越華晚報,第1版。
(十四)華僑回國觀光團(1960年04月18日),自立晚報,第2版。
(十五)越華會館問題將掀起高潮(1960年07月10日),自立晚報,第1版。
(十六)越南華僑會館問題 監院將行調查(1960年07月14日),自立晚報,第1版。
(十七)吸收僑資猶待加強(1963年10月23日),自立晚報,第2版。
(十八)楊文明呼籲越南華僑 合作團結積極反共(1963年11月17日),自立晚報,第1版。
(十九)越南華僑讚美計程車司機 指其認真負責舉世不多見(1970年10月21日),自立晚報,第2版。
(二十)二十六位越南華僑 今住進博愛營區(1975年05月19日),自立晚報,第2版。
(二十一)越南僑民為購買自由 藍鷹號趁機詐取黃金(1975年06月20日),自立晚報,第6版。
(二十二)越南淪陷區的腥風血雨(1976年08月19日),自立晚報,第1版。
(二十三)女工遺失鑽戒 警官巧計失而復得(1977年11月04日),自立晚報,第4版。
(二十四)移民者的悲歌(1978年07月25日),自立晚報,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