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雪娥 LIN,XUE-E |
---|---|
論文名稱: |
對話推論:Sperber 與Wilson的關聯原則 |
指導教授: |
黃宣範
Huang, Shuan-F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英語學系 Department of English |
論文出版年: | 1990 |
畢業學年度: | 7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6 |
中文關鍵詞: | 對話推論 、關聯原則 、當下推論 、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SPERBER, WILSON, GRIC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18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Grice 的合作原則試圖提出一能一以貫之的對話推論原則,然而,Grice 對合作原則
的闡釋卻嫌草率、累贅,不夠明確周詳,因而引起後進現論學者的爭論。Sperber 與
Wilson的關聯原則,是眾多較具影響力的對話推論理論中之一。
SW的關聯原則主張自然的,非論證的理解推論過程,在此,演繹是唯一的邏輯法則。
根據這個原則,聽者在聽到話語時,會把該話語的命題上下文化,命題與上下文結合
,經由演繹,產生情境效果。聽者試圖找出一情境,使該命題在此情境的關聯性達最
高:亦即在最少的努力下得到最高的情境效果。
此論文提出了SW的關聯原則引起的一些問題。首先是關聯程度的問題,決定關聯程度
的基本要素是努力與效果,而這兩個要素卻永遠無法明確定義;其次是SW主張認知環
境中「當下推論」,可是這當下推論卻無法解釋概括性的對話推論,因概括性的對話
推論不太受上下文的限制,因此不需經過正常的,從字面意義到非字面意義的推論過
程;第三是他們的認知模式無法解釋許多語用的社會面,諸如人際關係。再則他們認
為諷刺是回聲陳述,這似乎與他們所主張的推論過程相矛盾;而且,雖然理解的關鍵
在於溝通意向的認同,但聽者卻無法確知說者有無此意向。
將對話原則減縮成一單一原則的可行性一直受到懷疑,人際溝通的深度與廣度不易用
單一原則解釋,單一原則易流於太廣泛而終究必須訴諸一些約定或條款,果真如此,
那SW的理論並不優於Grice 的合作原則;而且關聯原則基本上也是合作原則;因說者
說話時,儘量求關聯,聽者也盡其所能尋求一上下文俾使聽到的話語最具關聯性;亦
即說者與聽者都朝一共同目標:最高關聯。
讀者當能評估關聯原則的正面價值,並且瞭解以個人信仰為基礎的語用推論的複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