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正芳
論文名稱: 澎湖縣湖西腔閩南語在地理和年齡的變化研究-以《彙音妙悟》「高」、「科」韻和小稱詞為例
指導教授: 張屏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澎湖縣湖西鄉閩南語小稱詞同化異化語言地圖語音變異
英文關鍵詞: Penghu County(Pescadores), Hu-Si(O-Sai), Southern Min Dialect, diminutive suffix, assimilation, dissimilation, language map, speech mut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6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澎湖群島又名漁翁島,位於台灣西岸的台灣海峽,全區由 90座島嶼組成,總面積有126.864平方公里。早期由於交通不便利,島嶼型態之地理環境,形成地理與人文區隔作用,除造就出澎湖獨有的歷史發展特色,亦使各鄉鎮間之語言相互影響程度有限,所以得各自保留原鄉之語言特徵。本研究首先對湖西鄉各村落語料進行文獻蒐集與分析,勾勒出湖西鄉閩南語之語音特徵。再根據地理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之研究原則,進行湖西鄉閩南語實地田野調查,並藉由統計圖表與語言地圖,彙整出澎湖縣湖西鄉閩南語在地理分佈與年齡差異之共時變異與變化現象,進一步探索此區域之語言變體,並據以推測出湖西鄉閩南語之未來發展趨勢。田野調查之結果顯示,湖西鄉閩南語語音特色是:一、「高」韻唸/io/; 二、「科」韻唸/ə/ ;三、「小稱詞」唸/e/,其詞幹元音則呈現出同化、異化等語音變化。上述三項語音特徵根據不同年齡層之解析觀之,在大部份老年層尚保有50%以上的語音特徵,但隨著年齡層的下降卻逐漸減少,尤其是少年層急速遞減至於0~10%之間而已;另以地理分布角度之研究觀之,在湖西鄉東區村落保留較高比例的語音特色、南區各村次之、北區各村則最微弱。依此推測,未來湖西鄉三項特徵語音趨勢將逐漸呈現:1/io/>/o/;2 /ə/>/e/>/ue/;3「小稱詞」唸/e/>/a/,這種現象在青、少年層最明顯。4「小稱詞」詞幹的元音的同化、異化音變現象驅向消失。以上這樣的變化主要受到教育普及、交通便利、媒體資訊的無遠弗屆與語言態度之影響最鉅。

    Abstract
    The Penghu islands, also known as Pescadores are an archipelago off the western coast of Taiwan in the Taiwan Strait consisting of 90 islets which together claim an area size of 126.864 square Kilometers. Due to their inconveniently located geography,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culture evolution became regionalization at early periods. Since the languag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ulture,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s reflected in language, another illustration of the point can be the difference in phonetic feature between villages and towns.
    At this work, we firstly gathered the vocal vocabulary of Hu-Si Township which lies to the eastern part of Penghu County, and described the locally phonetic feature of the Southern Min Dialect (SMD), which was followed by a field surve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geolinguistics and sociolinguistics. Both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disparity in age reflected upon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language shift were thus compiled by means of a statistical chart and a language map of Hu-Si Township. After that, we’ve further studied on the language variation and thereby inferred a tendency of local SMD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field survey, some phonetic features of SMD in Hu-Si Township involved in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vowel of /o/ pronounces /io/, (2) /ə/ vowel (/ə/:a central-mid vowel), and (3)「diminutive suffix」 pronounces /e/ in stead of /a/. It follows from what has been said thus far that the vowel of diminutive stem has assimilation or dissimilation phonetic change. Results obtained from analysis of disparity in age indicate that the continuity of the phonetic feature of about 50 % in senior citizens remains unchanged; however, it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age. Especially, it drastically decreases down to 0~10% in teenage person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n the other hand, a resident who belongs to the eastern part of Hu-Si Township is most likely to keep the highest continuity of the phonetic feature, and the next is the southern residents; however, the north part the last. We have seen thus far, the investigation made it clear that the voice may convert into a tendency of /io/>/o/ and /ə/ >/e/>/ue/, and the 「diminutive suffix」as /e/ is gradually converted into /a/ preferentially in the youth. Moreover, the assimilation or dissimilation of diminutive suffix stem is dissipating. We can say with fair certainty that several social factors, such as popularized education, well-developed network of communication lines, propagation of mass media, and language attitudes,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eech mutation.

    謝 誌……………………………………………………………………… I 摘 要 ……………………………………………………………………… II 本文音標之使用 ……………………………………………………… V 目 錄 ……………………………………………………………………… VI 表目錄 ……………………………………………………………………… VIII 圖目錄 ……………………………………………………………………… IX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設計 ……………………………………… 5 一 研究方法 ………………………………………………………… 5 二 研究步驟 ………………………………………………………… 7 (一)調查資料的設計與搜集 …………………………………… 7 (二)問卷設計與調查範圍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台灣閩南語方言學之文獻回顧 ………………………………… 11 第二節 澎湖地區方言之相關文獻 ……………………………………… 16 第三章 湖西鄉的人文地理環境…………………………………………… 33 第一節 湖西鄉的地理概況與歷史沿革 ………………………………… 33 第二節 湖西鄉的行政沿革 ……………………………………………… 40 第三節 湖西鄉的經濟概況 ……………………………………………… 42 第四節 湖西鄉的移民 …………………………………………………… 43 第四章 湖西鄉閩南語方言的音韻系統與語音特色 …………………… 51 第一節 語音系統 ………………………………………………………… 51 一 聲母系統 ………………………………………………………… 51 二 韻母系統 ………………………………………………………… 52 三 聲調 ……………………………………………………………… 53 第二節 湖西鄉語音特點 ………………………………………………… 55 一 音系特點 ………………………………………………………… 55 二 弱讀聲調變化 …………………………………………………… 56 三 「小稱詞」的「仔」字 ………………………………………… 57 四 特殊詞彙音讀的字例 …………………………………………… 59 第三節 湖西鄉語音特色 ……………………………………………… 61 一 《彙音妙悟》中的「高」韻唸 /io/ …………………………… 61 二 《彙音妙悟》中的「科」韻唸 /ə/(央元音)…………………… 63 三 小稱詞幹元音變化 …………………………………………… 64 第五章 湖西鄉閩南語特色的指數統計與分析 ……………………… 67 第一節 湖西鄉各村不同年齡層的語音差異統計 ……………………… 67 一 「高」韻/io、o/的語音差異 ……………………………………… 67 二 「科」韻/ə/的語音差異 ……………………………………………72 三 「小稱詞幹」的元音變化的語音差異 ……………………………… 80 (一) 「小稱詞幹」的元音同化音變 ………………………… 80 (二) 「小稱詞幹」元音的異化音變 ………………………… 83第二節 湖西鄉部分詞彙的年齡層與地理分布分析 …………………… 94 一、 「高」韻詞彙 …………………………………………………… 94 二、 「科」韻詞彙 …………………………………………………… 102 第六章 結 語 …………………………………………………………… 109 第一節 研究回顧與發現…………………………………………………… 109 第二節 湖西鄉閩南話語音特徵地理分布解析…………………………… 113 第三節 建議與展望……………………………………………………… 117 參考書目 ………………………………………………………………… 119 附錄一 發音人問卷調查表 …………………………………………… 123 附錄二 發音人名冊 …………………………………………………… 124 附錄三 湖西鄉閩南語語音差異對照表說明與序號檢索……………… 128 附錄四 「高」韻調查語料對照表……………………………………… 130 附錄五 「科」韻調查語料對照表……………………………………… 143 附錄六 小稱詞幹元音同化音變對照表 ……………………………… 153 表目錄 表 0-1 國際音標 (IPA) ……………………………………………… V 表 1-1 「高」韻例字語料 …………………………………………… 8 表 1-2 「科」韻例字語料 …………………………………………… 8 表 2-1 表 2-1 顧百里湖西鄉方言聲調與連續變調……………… 18 表 2-2 張屏生(1996) 湖西地區聲母表 …………………………… 25 表 2-3 張屏生、顧百里聲調比較表………………………………… 27 表 3-1 湖西鄉名與行政沿革………………………………………… 41 表 3-2 明季清初湖西鄉移民祖籍地統計表………………………… 47 表 3-3 湖西鄉十大姓氏入澎年代表………………………………… 47 表 3-4 湖西鄉各村主要姓氏祖籍研究調查………………………… 48 表 4-1 湖西閩南語聲母表…………………………………………… 51 表 4-2 湖西閩南語韻母表…………………………………………… 52 表 4-3 張屏生、顧百里湖西鄉方言聲調比較表…………………… 53 表 4-4 〈澎湖閩南話聲調比較表〉………………………………… 55 表 4-5 湖西閩南話「小稱詞」聲調比較表 ………………………… 58 表 5-1 本文有關高韻/io/語料例字設計…………………………… 68 表 5-2 湖西各村不同年齡「高」韻 /io、o/例字之使用比例統計… 68 表 5-3 湖西各村不同年齡「科」韻 例字之使用比例統計 ……… 72 表 5-4 「科」韻各村不同年齡語音變異統計………………………… 73 表 5-5 「科」韻 在各村老年層的語音差…………………………… 76 表 5-6 「科」韻 在各村中年層的語音差 …………………………… 77 表 5-7 「科」韻 在各村青年層的語音差 …………………………… 78 表 5-8 「科」韻在各村少年層的語音差……………………………… 79 表 5-9 「小稱詞幹」元音同化音變語料例字………………………… 80 表 5-10 各村不同年齡小稱詞幹元音同化音變統計表 …………… 81 表 5-11 「小稱詞幹」元音異化音變語料例字………………………… 83 表 5-12 各村不同年齡層「小稱詞幹」元音/e/→/i/異化音變對照表 84 表 5-13 各村不同年齡層的小稱詞幹元音音變………………………… 87 表 5-14 各村不同年齡層的小稱詞幹元音音變………………………… 88 表 5-15 「墓」不同年齡層的音讀調查統計村數……………………… 94 表 5-16 「滬」不同年齡層的音讀調查統計村數……………………… 97 表 5-17 「姑」不同年齡層的音讀調查統計村數……………………… 98 表 5-18 科韻 /ə/ 的變異情形統計表………………………………… 102 表 5-19 通過共存變異表現詞彙擴散 ………………………………… 103 表 5-20 科韻/ə/共存變異階段變化 ………………………………… 104 圖目錄 圖 1-1 元音舌位圖………………………………………………………… V 圖 3-1 澎湖縣位置圖 ……………………………………………………… 33 圖 3-2 澎湖縣行區域圖 …………………………………………………… 34 圖 3-3 湖西鄉全圖………………………………………………………… 35 圖 3-4 湖西鄉行政區域圖 ………………………………………………… 35 圖 5-1 湖西鄉高韻/io/例字數量範疇化圖 ……………………………… 69 圖 5-2 湖西鄉「科」韻 /ə/例字數量範疇化圖………………………… 74 圖 5-3 小稱詞幹元音同化音變/例字數量範疇化圖……………………… 82 圖 5-4 「小稱詞幹」元音/e/→/i/異化音變分佈………………………… 85

    (按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丁邦新
    1980 〈澎湖語彙〉(董同龢記音),《書目季刊》。14卷2期,頁167~240。
    王士元
    1988 《語言與語音》。臺北:文鶴出版社。
    2000 《語言的探索》。石鋒 譯。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第一版。王士元、沈鐘偉
    2002 〈詞彙擴散的動態描寫〉,《王士元語言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16~146。
    王桂蘭 2010 《台北縣淡水鎮閩南話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文所碩士論文。
    何大安
    1996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第2版第9刷。
    1988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
    語言研究所。
    李紹章 1960 《澎湖縣志》。澎湖:澎湖縣政府,初版。
    李仲民 2007 〈戰後臺灣閩南語地理語言學的回顧與展望〉,
    臺灣語言學一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主辦,地點: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杜奉賢 2009 《澎湖縣湖西鄉志》。澎湖:湖西鄉公所出版,初版。
    周長楫 1996 《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在臺灣的傳播》。
    臺北:臺笠出版社,初版。
    林珠彩 1995 《臺灣閩南語三代間語音語彙的初步調查比較:以高雄小港為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鎮 1997 《湖西鄉土誌略志》。澎湖:澎湖采風文化學會。
    林謙光 1961 《臺灣紀略附澎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81 《宋史‧流求國傳》。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洪惟仁
    1999 《臺灣方言之旅》。臺北:前衛出版社,修訂二版第2刷。
    2003 《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臺灣普通腔的形成》,
    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惟仁、簡秀梅
    2007 〈關廟區方言「出歸時」現象的漸層分佈:一個社會地理方言學
    研究〉 語言微觀分佈國際研討會論文。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主辦,地點。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洪國雄 1999《澎湖的石滬》澎湖:澎湖縣文化局,頁18~23。
    陳淑娟 1995 《關廟方言「出歸時」的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娟 2004 《桃園大牛欄方言閩客接觸之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
    2002年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初版。
    陳昭蓉 2004 《澎湖縣湖西鄉閩南語語音變異之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大學‧臺語文教育所碩士論文。
    陳信雄 1995 〈澎湖歷史發展獨特性—獨特的分期與特性〉,
    《硓𥑮石》,第1期,頁25~39。
    陳淑芬 2009 《澎湖縣西嶼鄉閩南話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所碩士論文。
    曹永和 1979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初版。

    許雪姬 1978 《明清兩代國人對澎湖群島的認識及防戍》。
    臺大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屏生
    1993 〈金門方言的語音系統 — 以金城鎮的方言為例〉。
    第三屆國際暨第十二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發表,
    清華大學主 辦。地點:清華大學。
    1996 《同安方言及其部份相關方言的語音調查和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8A〈澎湖縣白沙鄉閩南話各次方言的音韻現象〉,日本中國語學會
    第8回全國大會論文,日本熊本大學主辦,地點:熊本大學。
    1998B 〈臺灣閩南話部分次方言的語音差異〉。臺灣語言與語文競賽
    研討會論文,臺灣語文學會主辦,地點:新竹東門國小。
    2000 《臺灣閩南話部分次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差異》。
    屏東:國立屏東師院,初版1刷。
    2002 〈澎湖縣離島地區閩南話次方言的音韻現象〉,澎湖縣立文化局
    主辦,地點:澎湖縣立文化局。收錄於《第二屆澎湖學研討會
    論文》,頁134~154。
    2007A《臺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1~4冊)
    臺南: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2007B 《田野調查專題研究—教學資料彙編》。自印本。
    2008A 《張屏生自選集1993—2000》。自印本。
    2010A 〈澎湖閩南語次方言的音韻比較〉,《語言與文化面向論文集》
    (林慶勳主編,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印行)。
    頁71~126。
    2010B〈澎湖閩南語次方言的詞彙比較〉,《文與哲》(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文與哲編輯委員會編輯),第17期。頁1~52。
    張屏生、李仲民
    2008 〈澎湖縣白沙鄉語言地理研究〉,第六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主辦。
    地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張屏生、李仲民、呂茗芬
    2010 〈澎湖閩南話的地理分布〉,未刊稿。
    楊金燕 1997 《湖西鄉社區資源集錦》。澎湖:澎湖采風文化學會。
    臧振華 1989 〈澎湖群島上的遠古文化〉,《歷史月刊》。第21期,
    頁102~111。
    2000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澎湖縣》。臺北:內政部。
    蔡平立 1987 《增訂新編澎湖通史》。台北市:聯鳴文化出版,初版。
    鐘露昇 1967 《閩南語在臺灣的分佈》。臺北:國科會報告。
    顧百里 1978 《澎湖群島方言調查》。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龔煌城 1996 《臺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第六年期—
    臺灣東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洪惟仁:田野調查)。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