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亭卉 Chen Ting-Hui |
---|---|
論文名稱: |
許常惠的音樂行腳─「民歌採集運動」、「民族音樂調查隊」、「彰化縣民俗曲藝田野調查」之影音呈現 |
指導教授: | 黃均人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7 |
中文關鍵詞: | 許常惠 、民歌採集運動 、民族音樂調查隊 、彰化縣民俗曲藝田野調查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814 下載:4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許常惠教授畢生奉獻於音樂,不論是在創作、研究、田野採集、教育、音樂論著乃至於文化推動、音樂著作權等方面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成就至今仍鮮有能出其右者。自1960年起,許常惠即投入民歌蒐集之田野工作中,並由實務逐步摸索、發展出其民族音樂思想,在臺灣民族音樂學研究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其田野採集歷程大致可分為開拓、發展至傳承三個時期。本畢業製作即以此三個階段為時間脈絡,分別選出各分期中之重大事件,即開拓時期的「民歌採集運動」、發展期的「民族音樂調查隊」、以及研究傳承時期的「彰化縣民俗曲藝調查」等三項採集行動,再從「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之成果檔案中,節選音質清晰、詮釋內容明確之錄音,以及剪報資料、歷史照片,透過訪談影像與聲音的整理、剪輯,將許常惠在臺灣田野調查的歷程以回顧影片的方式呈現,並希冀能透過重現歷史錄音,予人更直接的從視覺及聽覺感受其歷史價值與意義。
文本部份則闡述影片背後之意涵與思想脈絡。章節安排如下,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與影音資料回顧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從許常惠的成長背景及音樂學習歷程,剖析其民族音樂思想自萌芽漸趨成熟的過程,並理出其在臺灣民族音樂蒐集、整理之歷程;第三章就影片三大核心事件,分別詳細介紹;第四章說明影片規劃及剪輯手法;第五章則為本文及影片製作之總結。
中文專書
丘延亮。《極目田野》。臺北:牧童出版社,1978
史惟亮。《浮雲歌-旅歐音樂散記》。臺北:愛樂書店,1965。
史惟亮。《論民歌》。臺北:幼獅書店,1967。
史惟亮。《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臺北:希望出版社,1978。
史惟亮等著。《一個音樂家的畫像》。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8。
吳嘉瑜。《史惟亮:紅塵中的苦行僧》。臺北:時報文化,2002。
邱坤良。《昨自海上來:許常惠的生命之歌》。臺北:時報文化,1997。
陳映真。《陳映真作品集7:石破天驚》。臺北:人間出版社,1998。
麻念台。《環島訪遊三十日》。臺北:大大出版社,1981。
許常惠。《巴黎樂誌》。臺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許常惠。《中國音樂往哪裡去》。臺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許常惠。《中國新音樂史話》。臺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許常惠。《追尋民族音樂的根》。臺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許常惠。《線階段臺灣民謠研究》。臺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許常惠。《尋找中國音樂的泉源》。臺北:大林出版社,1977。
許常惠。《民族音樂論述稿(一)》。臺北:樂韻出版社,1987。
許常惠。《民族音樂論述稿(二)》。臺北:樂韻出版社,1988。
許常惠。《民族音樂論述稿(三)》。臺北:樂韻出版社,1992。
許常惠。《民族音樂論述稿(四)》。臺北:樂韻出版社,1994。
許常惠。《音樂史論述稿(一)》。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4。
趙琴。《許常惠:那一顆星在東方》。臺北:時報文化,2002。
徐麗莎。《許常惠音樂論著研究》。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7。
蘇育代。《許常惠年譜》。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7。
學位論文
張怡仙。〈民國五十六年民歌採集運動始末及成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7。
廖珮如。〈「民歌採集」運動的再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期刊雜誌
丘延亮。〈現階段民歌工作的總報告〉。《草原》2(1968):56-89。
史惟亮。〈臺灣山地各民歌的特性〉。《音樂學報》10(1967):1-5。《音樂學報》11(1967):1-2。
史惟亮。〈臺灣山地民歌調查研究報告〉。《藝術學報》3(1968):88-110。
呂錘寬〈許常惠教授與臺灣漢族傳統音樂〉,《文建會民族音樂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原住民音樂在南島語族文化圈的地位」論文集》(2001):215-227。
許常惠。〈本省民謠工作的歷史與現階段工作的總報告〉。《幼獅文藝》28卷4期(1968):47-50。
許常惠。〈臺灣民謠之研究〉。《中山學術文化集刊》3(1969):81-110。
許常惠。〈近半世紀本國民族音樂工作者的奮鬥史〉。《綜合月刊》104(1977):46-53。
許常惠。〈從雅美族對歌謠的分類法:試論雅美族音樂的形態〉。《民俗曲藝》13(1982):21-36。
許常惠。〈臺灣漢族民歌:民歌手陳冠華、賴碧霞〉。《民俗曲藝》31(1984):13-16。
許常惠。〈現階段賽夏民族祭典與民歌的保存〉。《民俗曲藝》35(1985):4-35。
許常惠。〈臺灣民族音樂尋根—附記民族音樂中心籌備處之成立〉。《傳統藝術》3(1999):30-32。
許瑞坤。〈許常惠對臺灣原住民音樂的研究與貢獻〉。《文建會民族音樂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原住民音樂在南島語族文化圈的地位」論文集》(2001):201-214。
范揚坤。〈「民歌採集運動」中的原住民諸族音樂調查〉。《臺灣的聲音:臺灣有聲資料庫》1卷2期(1994):38-48。
徐麗紗。〈自西徂東: 淺探許常惠教授在民族音樂學的成就〉。《台中師院學報》11(1997):611-637。
孫芝君。〈中國青年音樂圖書館始末探索—兼從音樂圖書館立場看「民歌採集運動」意涵〉。《2001年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2002),4-24。
劉智濬。〈從啟蒙觀點看六○年代民歌採集運動〉。《中臺學報—人文社會卷》14(2003):27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