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時成 Shi Cheng |
---|---|
論文名稱: |
1930—40年代師陀小說中的女性人物之研究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 in Novels Written by Shi Tuo in 1930-1940s |
指導教授: |
鄭怡庭
Zheng, Yi-T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東亞學系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8 |
中文關鍵詞: | 師陀 、1930—40年代 、女性人物 、京派 、左翼文學 |
英文關鍵詞: | Shi Tuo, 1930s—40s, Female Characters, Beijing literature, Leftist literature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EAS.009.2018.A06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3 下載: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師陀是位具有獨特創作個性的作家,與京派、左翼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卻不參加任何文學陣營。孤獨使他保持冷靜的思索,使其積極吸收各家之長,悄然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文化環境和成長經歷帶給他創傷性體驗,但面對黑暗的現實世界,文化啟蒙的使命感使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將中國真實的狀態展現給眾人。師陀在文壇上默默地耕耘,創作出眾多題材的優秀作品,給中國現代文學史帶來一道獨特的風景。
本論文以1930—40年代師陀小說中的女性人物為研究,運用文本細讀分析與比較等方法,以揭示師陀小說創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及其對女性人物命運的關照與情懷。第一章緒論說明論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及目前的研究現狀;第二章將以晚晴至民國早期的歷史文化背景為主,簡略探討女性人物在五四時期男女作家筆下的文學敘述;第三章則探析師陀在1930年代的文學創作背景,並通過文本細讀分析師陀小說中女性人物的刻畫,以及這一時期師陀文學書寫的藝術風格;第四章承接第三章,探析1940年代師陀的時空背景,以及這一時期他筆下的女性人物及其敘事風格;第五章結語概括總結本論文。
Shi Tuo is a writer with a unique literature style. He has a close link with Beijing literature and leftist literature, but does not participate in any literary camp. Loneliness makes him think calmly. He actively absorbs merits from various masters, then he forms his unique artistic style.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life experience bring Shi Tuo traumatic experience. Facing the dark realities of the world he doesn't choose to shirk. He has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cultural enlightenment to show the real status of China to everyone. Shi Tuo work silently in the literary world, to create outstanding works of many subjects. He is a unique scenery of Modern Litera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Shi Tuo's novels from 1930s to 1940s.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tex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motivation, purpose, methods and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focus on the background and briefly discuss the literary narration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May 4th period.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description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Shi Tuo's novels and the artistic style in the 1930s. Chapter four carries on Chapter three, as well as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his novels and his creation styles in the 1940s. Chapter five summariz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thesis.
一、專書
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金天翮:《女界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胡適:《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81年。
唐弢:《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唐群英:〈留日女學會雜誌發刊詞〉,收入蔣薛,唐存正編《唐群英評傳》,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 泉譯、耿德華著:《被冷落的繆思——中國淪陷區文學史(1937-1945)》,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
張中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小說叙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
張俊才:《中國現代文學主潮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陳青山:《抗戰時期的上海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曾繼輝:〈不纏足會駁議〉,收入中國史學會編:《中國近代婦女運動歷史資料》,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
焦隱菊:《大上海的孤島歲月》,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舒蕪:《女性的發現——知堂婦女論類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
黃鍵:《京派文學批評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
劉增傑:《師陀研究資料》,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
劉增傑編校、師陀著:《師陀全集》,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羅蘇文:《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二、學位論文
王欣:〈師陀論〉,蘭州:蘭州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
倪燕:〈講故事的人——師陀小說的敘事技巧研究〉,北京: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唐鑫:〈論師陀小說創作〉,成都: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席軍剛:〈師陀小說的詩意研究〉,開封: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陳星星:〈抗戰時期上海電影研究(1937-1945)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熊潔:〈論師陀小說敘事藝術〉,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劉維維:〈上海「孤島」時期翻譯文學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關士禮:〈師陀鄉土小說新論〉,濟南:山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三、期刊論文
丁 西:〈師陀鄉土小說中的時間書寫〉,《時代文學》,2013年4月,頁208-210。
王 欣:〈一曲生命的悲歌——論師陀《果園城記》中的女性〉,《社科縱橫》,第21卷第6期,2006年6月,頁103-104。
王理香:〈論師陀小說的藝術風格〉,《洛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3期,2000年6月,頁51-54。
任一鳴:〈中國女性文學的第一次崛起——五四女作家主體精神與女性群體意識的覺醒〉,《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3期,1999年7月,頁8-12。
吳軍英:〈論師陀筆下的女性書寫——以《果園城記》爲例〉,《黃岡師範學院院報》,2012年5期,頁39-40。
吳豔萍:〈「五四」前後的新女性形象〉,《河西學院學報》第6期,2002年12月,頁124-128。
李 婷:〈「五四」以來文學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變化〉,《廣西青年幹部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2015年06月,頁81-83。
李春紅:〈日常中的無常——試論師陀《果園城記》的小城人生〉,《成都師專學報》,第21卷第1期,2002年3月,頁63-65。
李春紅:〈無望中的希望——試論師陀短篇小說創作中的生存焦慮〉,《通化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3期,2002年5月,頁53-55。
李紅豔,王力明:〈相似的衣裝,不一樣的神髓——師陀鄉土小說與京派小說比較〉,《時代文學》,2009年第3期,頁41-42。
李偉鋒:〈在家園坍塌的破碎拼圖中彌合——師陀鄉土小說中的「家」意象解析〉,《美與時代》,2008年第4期,頁131-132。
李偉鋒:〈曠野中的詩意探尋—師陀鄉土小說中的曠野意象〉,《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年,頁56-58。
汪雨晴:〈戴上鐐銬,怎能起舞?——試論《果園城記》中女性的命運悲劇〉,《文學界(理論版)》,2012年6期,頁21-22。
邱詩越,郭映辰:〈論師陀小說的「廢墟」與「死亡」意象〉,《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頁86-88。
耿艶艶:〈生態女性主義視域下的師陀創作——以《果園城記》爲例〉,《滄州師範學院院報》,2014年3期,頁26-28。
馬方方:〈清末到「五四」新女性形象的建構與衍變〉,《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期,2012年5月,頁66-69。
高紅梅:〈詩人的讚歌與憤世者的悲歌——師陀小說〉,《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年2月,頁60-65。
高娓娓:〈試論師陀「果園城」世界中的跋涉者形象〉,《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頁81-83。
章長城:〈「五四」男性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九江師專學報》(哲學杜會科學版)第1期,2002年,頁78-82。
解志熙:〈現代中國「生活樣式」的浮世繪〉,《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頁5-19。
劉 元:〈老屋曠野墳——師陀鄉土小說自然意象研究〉,《名作欣賞》,2010年第29期,頁108-109。
劉心力:〈論「五四」時期中國女性作家筆下的知識女性形象〉,《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頁40-41。
劉傳霞:〈言說娜拉與娜拉言說——論五四新女性的敘事與性別〉,《婦女研究論叢》第3期,2007年5月,頁39-45。
蔡艶秋、黃國龍:〈論師陀短篇小說集《果園城記》中的人物形象〉,《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頁462-465。
盧建紅:〈中國現代作家的故鄉敘事——師陀的懷鄉之旅〉,《西北師大學報》,2006年第6期,頁57-62。
錢理群:〈試論蘆焚的「果園城」世界〉,《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頁53-60。
龍永幹,姚長生:〈「五四」時期女性形象塑造男女作家的差異〉,《益陽師專學報》第15卷第2期,1994年3月,頁103-105。
譚 梅:〈五四時期男作家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再解讀〉,《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2012年5月,頁99-102。
四、報紙
唐迪文:《果園城記》,《大公報》,1946年7月12日。
梁啟超:〈倡設女學堂啟〉,《時務報》,1897年11月15日。
秋 瑾:〈勉女權〉,《中國女報》,1907年。
陳擷芬:〈女男之可危〉,《中國日報》,1904年0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