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金玲
Lu ,Jin-Ling
論文名稱: 我國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
A study on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in Taiwan
指導教授: 黃城
Huang, Chen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3
中文關鍵詞: 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教育品質教育選擇權教學正常化
英文關鍵詞: A study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al policy, educational quaility, normalize the education, right to choose educa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95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4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育是國民素質的指標,教育培育人才,人才決定國家的未來,是以教育為立國的根本要務,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改革的動力。國家的強盛與否,常決定於國家教育政策的適切性和落實與否。
    我國目前正面臨「少子化」衝擊,加上私立學校廣設,十二年國教政策正式實施後,形成了許多的教育問題,讓原本存在公私立學校間教育資源分配問題更顯嚴重,本論文之研究是探討如何在十二年國教政策全面實施後,提升學生就學品質,保障學生教育選擇權,使公私立教育資源更公平,其次,探討是否應該建立公私立學校競爭績效制度,以獎勵優良的辦學學校,換言之,本論文研究如何透過十二年國教之實施讓中小學教育教學正常化,各學校建立學校特色外,探討是否未來我們的教育應該朝向教育自由化和教育市場化,並讓公私立學校建立競爭績效的制度,以確保教育的品質。

    The policy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mally implemented in Taiwan in the 103rd year of the "Republic Era". Although the policy confronts a great deal of continuous controversy, it would enhance the studying quality at school, guarantee students’ right to choose education, even make parents’ sources at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fairer, and furthermore make us think about how to ensure students’ educa-tional quality after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be implemented on the whole. In other words, by means of the implement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licy, we expect it could normalize the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make each school individually develop its own characteristic, achieve to upgrade the competitive effect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and aim to reward excellent schools. Firstly, the dissertation is focu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 of the im-plement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licy.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方法.............................04 第三節 研究架構..................................06 第四節 名詞解釋..................................07 第五節 文獻探討..................................09 第二章 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背景與內涵.................17 第一節 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背景....................18 第二節 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內涵 ...................22 第三節 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爭議 ...................26 第三章 我國中小學教育經費分配析論 …………………40 第一節 我國教育經費相關法令 …………………………41 第二節 我國教育經費補助制度 …………………………46 第三節 我國教育經費現況分析 ………………………50 第四節 教育經費與十二年國教政策 ................67 第四章 十二年國教政策理論分析...................72 第一節 國家教育角色的轉變......................72 第二節 教育選擇權發展現況 .....................81 第三節 教育自由化與市場化......................95 第五章 訪談設計與結果分析......................11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111 第二節 研究程序 .............................119 第三節 訪談結果分析 ..........................127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7 第二節 研究建議...............................161 第三節 研究展望...............................164 參考書目......................................165 附錄一 …………………………………………………………………………….172 附錄二 …………………………………………………………………………….173 附錄三 …………………………………………………………………………….174 附錄四 …………………………………………………………………………….177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7) ,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圖書出版部) 。
    王延煌/張明文(2011),12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理念與規劃,教育研究月刊,205期,頁47- 56。
    行政院主計處 (2013) ,中華民國統計年鑑,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4)。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余霖(2007),12年基本教育的學區劃分與入學方式,收於:蘇永明/方永泉主編,尋找國民教育的新方向:12年國民基本教育研究,台北:學富文化,頁47- 68。
    吳清山(1999)。台北市國民中小學實施「公辦民營」之可行性分析。教育政策論壇,2(1),157-158。
    吳清山(1999)。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吳清山(2002)。教育改革的迷思與省思。學校行政雙月刊,17,1-60。
    吳清山、林天祐 (1997) ,教育選擇權。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6期,頁:82。
    吳清山、黃久芬(1995 )。美國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26。
    呂金玲(2000) ,從國民教育權及競爭績效分析教育券政策,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奉儒(2013),12年基本教育的理念與內涵,收於:蘇永明/方永泉主編,尋找國民教育的新方向:12年國民基本教育研究,台北:學富文化,2007年11月,頁1- 24。
    李亮(2014),12年國教之教育政策分析,http://www.growth.com.tw/mainths/th7_w1.htm (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1月6日)。
    李建興(2013),百年教育,台北:高教。
    李基甫(1988)。自由經濟的魅力-明日資本主義(夏道平、馬凱、林全、吳惠材譯)。台北:天下文化。
    李敦義(2000)。市場化理論分析及對台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8(6),65。
    李奉儒 (2000) ,教育基本法理念的解析,發表於教育基本法與教育改革學術研討會,花蓮:花蓮師範學院。
    李國偉 (1996) ,教育基本法的理念分析,教改通訊,17/18期,頁:8-11。
    李國偉 (1996) ,推動制訂「教育基本法」,教改通訊,23期,頁:4-5。
    沈珊珊(1997)教育機會均等理念之式微?--自教育改革趨勢探討。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和中國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頁29-34)。台北:揚智
    沈珊珊(1997)我國教育發展的外來影響--現代化理論與依賴理論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教育改革--從傳統到後現代(頁137-160)。台北:師大書苑
    沈恩(2001年7月18日)。反全球化示威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抗議行動的矛盾與十點認識(蕭羨一譯)。中國時報,第10版。
    周志宏(2013),受教育的權利與使受教育的義務,收於:氏著,《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教出版,2003年9月,頁483-502。
    周珮儀(2000)。教育政策的兩難-以英美當前的教育改革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57-82。
    林天佑等編,台灣教育探源,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2000年7月。
    林天祐(1999)。談美國特許學校。教育資料文摘,44(1),114-123。
    林文達(1998)。教育財政學。台北市:三民。
    林孟皇(2000)。家長之公立學校選擇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江 (1982),教育機會均等理想的實現,教育資料文摘,一月號,4-8。
    林勝結(2013),檢視12年國民基本教育超額比序潛藏的問題:以志願序為例,台灣教育,679期,頁24-26。
    施能傑 (1994) ,中央國教經費補助款應用之研究。教育計畫叢書之一○五。台北:教育部。
    柯志恩(1996)。教師心革命 教師效能提昇之研究。中等教育,50(1),10-21。
    洪仁進(2010),反思「12年國民基本教育」:背景、名稱與文本之探究,台灣教育,662期,頁10-17。
    洪國本(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在家自行教育學童生活適應學習適應與社會適應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婉萍(2013),〈從教育基本法看教育機會均等之問題〉,《師說》,198期,2007年6月,頁6-9。
    胡夢鯨 (1992),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之城鄉比較。論文發表於中國
    孫中欣(1999)。學業失敗的社會學研究。台北:楊智。
    孫本初(1998)。公共管理。台北:智勝。
    孫志麟 (1998) ,《國家教育指標體系的建構與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志麟(1997)。國民教育資源問題的觀察與省思。民89年9月13日,取自:http://www.nmh.gov.tw/edu/basis3/21/ kk4.htm。
    張芳全主編 (2000) ,〈教育法規〉,台北:師大書苑。
    張建勛 (1991),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分析,台北:中正書局。
    張炳煌(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珍瑋(2013),美國中等教育制度,收於:吳清山/王如哲/陳清溪主編,各國中等教育制度,台北:高教出版,2012年4月,頁9-38。
    張清溪 (1994),台灣教育的質量與公平性。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張鈿富 (2000) ,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德銳,〈教育選擇權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21期,1998年3月,頁1-7
    教育部 (2013) ,中華民國教育統計-中華民國一○二年,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13) ,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台北:教育部。
    許育典(2010),12年國教 正逢關鍵時刻,中國時報,2010-10-07,A4版
    許育典(2010),基本權功能建構作為大法官解釋的類型化:以教育相關基本權為例,收於:黃舒芃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7輯(下冊)》,台北:中研院法研所籌備處,,頁383-440。
    陳奎熹 (1996),如何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彰化文教,37,4-6。
    陳奎熹 (2000),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麗珠 (1997) ,〈台灣地區國民教育資源分配的現況與展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刊》,第13期,頁:117-148。
    陳麗珠(2013),〈論資源分配與教育機會均等之關係:以國民教育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卷3期,2007年9月,頁33-53。
    馮朝霖(2001)。另類教育與全球思考。教育研究月刊,92,33-42。
    黃 城 (2010) ,加速實現「十二年國教」創造另一個「台灣奇蹟」-台灣私立中小學的悲情與心願,發表於第八屆全國教育會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黃乃熒(1999)父母選擇的教育改革意義。載於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選擇權(頁1-36)。台北:商鼎。
    黃昆輝 (1972),論教育機會均等,載於方炳林、賈馥茗主編:教育論叢,台北:文景書局。
    黃柏叡(2013),台灣中等教育,收於:鍾宜興主編,《各國中等教育》,高雄:復文,2004年,頁15-54。
    黃舒芃(2013),法律保留原則在德國法秩序下的意涵與特徵,收於:氏著,民主國家的憲法及其守護者》,台北:元照,2009年8 月,頁7-54
    楊振昇 (1998),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21,29-30。
    楊深坑(2000)。迎向新世紀的教育改革─方法論之省察與國際改革趨勢之比較分析。教育研究集刊,1(44),8。
    楊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詹盛如(2007),12年基本教育與明星高中的存廢,收於:蘇永明/方永泉主編,尋找國民教育的新方向:12年國民基本教育研究,台北:學富文化,頁91- 116。
    蓋浙生 (1986) ,教育財政學,台北市:東華。
    蓋浙生 (2008) ,教育經濟與財政新論,台北市:高等教育。
    劉春榮(2011),我國國民教育議題與發展,收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我國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頁67- 80。
    潘春龍 (2003) ,《高雄市國民小學教育經費分配與執行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新輝(1997),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性分析,初等教育學報,10期,頁389-415。
    賴志峰(1995)。教育券之基本概念分析。教育資料文摘,207,26-35。
    薛化元 (1994) 。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教育權的理論與爭議,台北:稻香出版社。
    薛化元(1995),教育基本法的法律位階問題對教育改革的影響,《教改通訊》,第13期,頁:8-9。
    薛化元、周志宏(1994)。國家權力與教育內容-以國民中、小學為中心。截於薛化元(主編),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頁78-108)。台北:稻鄉。
    顏厥安/周志宏/李建良(1996),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法治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之理論與實踐,台北: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貳、英文部分

    Adams, E. K. (1980). Fiscal response and school finance simulations: A policy perspective (Report No. F80-3). Denver, CO: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
    Ball, S. J. (1993). Education markets, choice and social class: The Market as a class strategy in the UK and the USA.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14(1), 3-19.
    Barr, R. D. (1975). The growth of alternative public schools: The 1975 ICOPE report. Changing Schools, 12, 9.
    Bastian, A. (1989). Response to Nathan: Choice is a double-edged tool.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2), 56-57.
    Center for Education Reform, the. (2001a). Charter school highlights and statistics. Retrieved October 28, 2001,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edreform.com/pubs/chglance.htm
    Coleman, J. S. (1992). Some point on choice in educa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5, 260-262.
    Cookson, P. W. (1994). School choice: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American education. New Haven, NJ: Yale University Press.
    David, J. L., Harmer, D., & Dewey, D. (1997). Vouchers and educational: A debate.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1,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cato.org/pubs/pas/ pa-269.html.
    Education Committee. (1995). The school global budget in Victoria: Matching resources to student learning needs. Interim 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ttee (Brian Caldwell, Chair), Melbourne: Directorate of School Education.
    Education Committee. (1996). The school global budget in Victoria: Matching resources to student learning needs. Final 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ttee (Brian Caldwell, Chair), Melbourn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Gold, S. D., Smith, D. M. & Lawton, S. B. (1995). Public school finance program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1993-94. Albany, NY: States University of New York.
    Levin, H. M. (1982). Federal grants and educational equi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2(4), pp.444-459.
    Lines, P. M. (2000). Homeschooling comes of ages. The Public Interest, 140, 74-85.
    Lockheed, M. & Jimenez, E. (1996).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overseas contrasts in organization and effectives. In B. Fuller & R. F. Elmore (Eds.), Who choose?Who loses? culture, institutions, and the unequal effects of schools choice (pp.138-153).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ayberry, M., Ray, B., Marlow, S., & Knowles, J. G. (1993). Home schooling: Parents as educator.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Nathan, J. (1989). Before adapting school choice, review what works and what Fails. American School Board Journal, 176(7), 28-30.
    Nathan, J. (1991). Free to teach: Achieving equity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s. New York: Pilgrim.

    貳、英文部分
    Adams, E. K. (1980). Fiscal response and school finance simulations: A policy perspective (Report No. F80-3). Denver, CO: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
    Ball, S. J. (1993). Education markets, choice and social class: The Market as a classstrategy in the UK and the USA.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14(1), 3-19.
    Barr, R. D. (1975). The growth of alternative public schools: The 1975 ICOPE report. Changing Schools, 12, 9.
    Bastian, A. (1989). Response to Nathan: Choice is a double-edged tool.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2), 56-57.
    Center for Education Reform, the. (2001a). Charter school highlights and statistics.
    Retrieved October 28, 2001,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edreform.com/pubs/chglance.htm
    Coleman, J. S. (1992). Some point on choice in educa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65, 260-262.
    Cookson, P. W. (1994). School choice: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American education. New Haven, NJ: Yale University Press.
    David, J. L., Harmer, D., & Dewey, D. (1997). Vouchers and educational: A debate.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1,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cato.org/pubs/pas/ pa-269.html.
    Education Committee. (1995). The school global budget in Victoria: Matching resources to student learning needs. Interim 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ttee(Brian Caldwell, Chair), Melbourne: Directorate of School Education.
    Education Committee. (1996). The school global budget in Victoria: Matching resources to student learning needs. Final 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ttee
    (Brian Caldwell, Chair), Melbourn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下載圖示
    QR CODE